“十一五”期間,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從容應對挑戰,負重拼搏,克難奮進,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罕見氣象災害、甲流感疫情蔓延等嚴峻考驗,“三年再造一個新凌海”決戰決勝,“十一五”圓滿收官。我們在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創造了新的輝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凌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1年
- 類型:工作報告
- 地點:凌海市
“十一五”主要成績及回顧,“十二五”奮鬥目標及規劃,
“十一五”主要成績及回顧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從容應對挑戰,負重拼搏,克難奮進,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罕見氣象災害、甲流感疫情蔓延等嚴峻考驗,“三年再造一個新凌海”決戰決勝,“十一五”圓滿收官。我們在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創造了新的輝煌。
——綜合經濟實力大跨越。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79.8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5.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實現143.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43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3.1倍、6倍、10倍、3.5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連續4年進入全省縣(市)十強。
——對外開放彰顯大氣魄。高標準規劃建設125平方公里大有產業區,並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節點上升為國家戰略,吹響了我市對外開放的決戰號角。“十一五”期間,累計域外招商引資9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700萬美元、出口創匯10億美元。凌海對外知名度明顯提高。
——城鄉建設面貌大變樣。千方百計增加投入,實施了道路維修改造、給排水管網和水源地改造、防海水入侵、農村安全飲水、電網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22公里濱海公路建成通車,城市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主城區實現集中供熱。高層建築拓展城市空間,城南新區開發漸入高潮。全面實現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車、村村通有線電視。
——民眾幸福指數大提升。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分別由4342元、9224元提高到8719元、17000元。文化教育、醫藥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長足發展,一批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改革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在全省縣(市)區生活質量評比中我市位居前十。
2010年,我們取得的主要成績是:
(一)堅定不移發展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重大項目攻堅取得突破,新擴改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83個、億元以上項目11個,總投資8億元的三鴿水泥項目建成試生產,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國電、中海油和華潤集團風電項目落戶凌海。規模企業提檔升級,華龍、光和密封等骨幹企業加快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9戶、增加值實現116.8億元。金屬冶煉業成為我市第一個超百億產業集群,建材石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三大產業總產值實現237億元。
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克服低溫寡照等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億斤,完成國家和省級糧油高產示範區項目12個。“小菜之鄉”、“海參之鄉”和“生豬大縣”建設進程加快,全市新增小菜種植面積1.15萬畝、海參養殖面積2.3萬畝,生豬飼養量突破300萬頭。“百合”牌小菜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0個,建成設施農業小區50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到123個。完成保護性耕作23.1萬畝、小流域治理8萬畝,新增灌溉面積5.2萬畝。全面落實農業綜合開發試點項目,投入300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3.4萬畝。氣象監測和人工增雨為農業防災減災提供了保障。
服務業發展特色凸顯。全力打造“東北運輸大縣”,專業運輸企業達到78戶,營運貨車數量和總噸位名列全省縣(市)前十。遼西鋼材市場即將完工,華躍農機輕卡服務4S店建成運營。“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現村村覆蓋,“家電下鄉”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房地產開發面積60萬平方米。我市第一部旅遊宣傳書籍《凌海旅遊》編成印發;開發大有、西八千、沈家台地熱資源,大有溫泉風情小鎮被省列為首批重點開發的溫泉旅遊項目。工商、物價、質監和藥監等部門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保險、郵政、通訊等行業實現了較快發展。
財稅金融運行良好。面對財政體制、稅收政策調整的新形勢,在主要稅源企業恢復生產緩慢的情況下,財稅部門和各鄉鎮積極組織收入,深挖財源,強化征管,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淨增7.75億元,僅錦凌水庫項目就增加收入4.2億元。電力、石油、菸草、房地產等行業對財政貢獻較大。在錦州地區率先第3次上調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津補貼,年人均達到15300元,工資收入水平居於遼西縣(市)前列。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到4戶,錦州銀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地方發展力度,新增貸款14億元。
(二)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園區建設開創新局面。主攻大有產業區建設,修改完善發展規劃,理順財政管理體制;起步區基本實現“七通一平”,生活區道路、景觀湖、創業大廈等工程進展順利;中冶京誠標準廠房、科誠電阻器、光華航模發動機等大項目全面推進,中信錦鐵20萬噸鈦白粉、中廣核太陽能電池等超50億元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錦州灣國際機場和航空物流城開工建設,標誌建業經濟區開發全面啟動。雙羊園區新上千萬元以上項目7個,金城、凌南等園區競相發展,園區經濟第二梯隊效應日漸顯現。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全民招商引資年”活動,最佳化招商環境,完善招商政策,重獎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和個人。首次實行駐寨招商,新設駐崑山招商辦事處,安屯鎮與崑山市周莊鎮結成友好鄉鎮。先後10餘次組團赴香港、北京、上海、寧波等地招商,全年接待客商千餘人次,引資總額位居錦州地區首位。
(三)堅定不移最佳化環境,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城市建設亮點紛呈。城市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修編完善。城南新區開發步伐加快,行政辦公區和生活居住區建設進展順利。集中供熱平穩運行,生活垃圾處理廠項目正式啟動,大凌河城區段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如期完工。省級園林城市爭創工作成效明顯,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27.9%。加強小區物業管理,改造市內街巷,全面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城市環境得到最佳化。凌海大道破土動工,錦赤鐵路建設穩妥推進,秦沈天然氣管道工程順利完工。
農村環境明顯改善。投入4200多萬元,完成了錦東線、阜錦線公路大中修25.5公里。爭取“一事一議”資金1000多萬元,改造了17個鄉鎮98個村的道路等基礎設施。投入800多萬元,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1.6萬農民吃水難問題。投入2.1億元,完成了班吉塔送變電增容等6項電力工程。投入1.5億元,實施了污染治理減排工程。造林綠化力度加大,全年造林13萬畝。錦州市級新農村示範村達到22個。雙羊、翠岩被省列為城鎮化試點鎮,牤牛屯被列為試點村。實施5個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9萬人。經過不懈努力,錦凌水庫移民工作攻克難關,投入650多萬元建成移民新居80戶,移民928人。
(四)堅定不移改善民生,民眾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民心工程順利實施。投入7000多萬元,高標準改造青年大街、錦凌路等5條街路,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投入6000多萬元,續建了濱海公路5.3公里;投入4000多萬元,改造了水源地和主城區給排水管網;投入140多萬元,治理了蕭軍公園人工湖;投入3200多萬元,建成市醫院1.6萬平方米病房樓並投入使用;投入360多萬元,實現了村村通客車;投入2000多萬元,基本完成灌區節水配套改造二期工程;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配套新農合參保資金、提高優撫對象待遇、擴大醫療保險範圍和免除城鄉低保戶喪葬費等民生事業。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全面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健全就業培訓服務體系,實現就業再就業1.8萬人、勞務輸出4.4萬人。加強勞動監察和爭議仲裁工作,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擴面任務全面完成。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年標準分別提高150元、200元。妥善安置退役士兵,971名重點優撫對象納入了醫療保險範圍。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投入幫扶款物630多萬元,救助困難民眾4.7萬人;投入470多萬元,幫助災民和特困戶新建、改造住房2667間;投入24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慈善事業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五)堅定不移統籌發展,和諧社會全面進步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推進自主創新,加快成果轉化,申請專利51件,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11億元。投入2000多萬元,完成金城東彰國小等4所學校校舍安全工程;建成溫滴樓九年一貫制學校;逐步恢復農村中心幼稚園;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市醫院、中醫院和大凌河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工作通過省級驗收,新農合受益人數達到36.6萬人。凌海中醫藥、工藝彩繪鴨蛋、瑪瑙雕刻列入錦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積極承辦各類體育賽事,市體育局被評為國家全民健身工作先進單位。實施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市人口計生服務站榮獲國家級優質服務示範站稱號。廣播電視事業加快發展。市國稅局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進展順利。國土資源服務和管理質量穩步提高。村委會換屆工作圓滿完成。軍民共建、雙擁、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工作受到省市表彰,外事、民族、宗教、人防和檔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績,老齡、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事業實現新發展。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下大力氣解決金紙公司改制遺留問題,平穩推進了糧食、供銷、交通等系統企業改制工作。深入開展新一輪平安爭創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我市被評為省級平安縣(市)。“五五”普法順利通過評比驗收,市司法局被法務部授予人民調解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稱號。紮實開展“信訪工作效率年”活動,信訪形勢保持穩定,我市信訪工作得到省和錦州市充分肯定。落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責任制,加大監管力度,認真排查隱患,全年無較大安全生產事故和火災發生,連續5年被評為省安全生產先進縣(市)。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完善各級各類預案,增強了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公安系統信息化和網路安全建設,加大治安防控和打擊刑事犯罪力度,市公安局榮獲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範單位稱號。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6件、政協委員提案64件,辦復率100%。加強行政複議和應訴工作,有效化解了行政爭議。堅持重要事項聽證、論證、公示和新聞發布制度,對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實行招投標,加大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公開力度,陽光政務深入推進。開設市長信箱,廣泛聽取民意,解決百姓訴求。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有效防範債務風險。監察、審計、督察等部門和單位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行政效能建設不斷加強,人民民眾滿意度持續提高。
各位代表,2010年,我們遇到的困難非同尋常,付出的努力無比艱辛,目標的實現令人振奮。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幹部民眾和衷共濟、艱苦創業、真抓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駐凌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駐凌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幫助並為凌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園區發展速度不快,引進大項目數量不多,經濟成長內在動力不足;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農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寬;城鄉基礎設施尚需完善;民生事業發展和政府自身建設仍然存在薄弱環節,等等。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十二五”奮鬥目標及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經濟轉型的突破期、沿海開發的加速期、城市建設的關鍵期。根據市委三屆十八次全會精神,確定“十二五”的奮鬥目標是衝刺全國百強縣(市)。省委、省政府要求有15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錦州市提出有縣(市)進入全國百強,作為錦州縣域發展的排頭兵和領頭雁,衝刺百強我們當仁不讓。當前我市正處於多年積聚能量集中迸發的最好時期,廣大幹部民眾追趕跨越爭立潮頭的信心更加堅定,衝刺百強我們責無旁貸。只要我們主動自我加壓,勇於攻堅克難,合力奮勇爭先,就一定能夠在新一輪競爭中率先突破,就一定能夠把凌海經濟社會發展推向全新階段。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工業立市、開放興市、創新強市、民生安市”四大戰略,強力推進園區建設,加快特色農業發展,促進服務業全面繁榮,更加注重最佳化城鄉環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設“五個凌海”,努力實現衝刺全國百強縣(市)高起點開局。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剔除上年一次性增收因素)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壯大園區,狠抓項目,增強工業經濟競爭力
突出園區開發。加速大有產業區建設,通過多方籌資、爭取政策、對接名企等舉措,全面促進基礎設施完善、主導產業聚集、項目梯次推進,實現生活區“七通一平”,建成創業大廈,建設大有八支路國家一級漁港;至少新上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0億元;爭取獲批省級開發區。以錦州灣國際機場和航空物流城建設為契機,穩步開發建業經濟區。調整完善雙羊園區規劃,促進汽車零部件、機電化工等產業擴容提質,力爭進入省級園區行列,儘快形成雙羊、金城、凌南等園區整體開發格局。
強化項目牽動。大力實施項目工程。以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精心組織各類招商活動,重點引進關聯度大、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大項目、好項目。全面推行領導領辦、責任倒查、政績考核等工作機制,形成項目建設比總量、比增幅、比亮點的濃厚氛圍。搞好中信錦鐵20萬噸鈦白粉、中廣核太陽能電池、華潤和中海油風電等重大項目的協調服務,確保年內落戶開工。實施重點企業海外域外併購工程,支持新華龍等企業上市。每個鄉鎮至少新上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3個。全市引進域外資金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
力促產業集聚。大力實施產業集群工程。鞏固金屬冶煉產業集群優勢,支持華龍、沈宏、華宇等企業擴大規模,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加快“鉬鐵之鄉”建設進程。扶持三鴿、東蒙等水泥生產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石材加工企業改造升級,打造“建材石材大縣”。促進汽車零部件、農副產品深加工、化工塑膠產業集聚,積極發展新能源、文化創意、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扶持金紙公司發展,做大造紙產業。加快濱海公路、興閻線、102線、錦東線、大錦線五大經濟帶建設。積極推進企業提升、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後產能工程。全市新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戶。
(二)突出特色,夯實基礎,增強農業發展支撐力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產量,確保糧食安全。突出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推進“小菜之鄉”、“海參之鄉”和“生豬大縣”建設進程,小菜種植面積新增2萬畝,海參養殖面積突破10萬畝,生豬飼養量達到400萬頭;整合優勢農產品資源,積極培育農業品牌。加快發展規模農業、高效農業,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1個;擴大機械作業範圍,完成保護性耕作2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萬畝。
改善農村發展條件。引導農民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做好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機社會化服務、氣象監測預報等工作。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田水利、電網改造、飲水安全等工程。搞好農業綜合開發,投入3500萬元高標準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積極開展余積小方村、閻家假河村等10個農村示範社區創建工作。繼續抓好10萬畝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工程。開展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紮實推進錦凌水庫移民工作。
加快促進農民增收。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及時下擺涉農補貼資金,推進扶貧工程,提高農民保障性收入。推廣適用新技術,促進農業增產增效,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抓好實用技能培訓,鼓勵扶持農民自主創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2萬人,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
(三)繁榮商貿,發展旅遊,增強服務業拉動力
做活商貿流通。扶持運輸企業擴大規模,最佳化調整運力結構,積極打造“東北運輸大縣”。完成遼西果菜批發市場二期工程。改造升級城鄉農貿市場,加強電力商城、商貿城等消費場所管理,建成仿古商貿步行街。紮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繼續落實家電、汽車和機車下鄉及“以舊換新”政策,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保持商品房價格相對穩定。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會展、信息諮詢、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
做強生態旅遊。修編完善旅遊總體規劃和景區發展規劃。加快地熱資源開發,建設大有溫泉風情小鎮和沈家台湯池子溫泉度假村,打造遼西溫泉旅遊第一大縣,儘快融入濱海大道旅遊觀光帶大格局。抓好張作霖墓園、岩井寺和吳楚莊園等景區景點深度開發。加強旅遊行業管理,規範旅遊市場秩序。
做優金融環境。建立健全銀企對接常態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擴大投放規模。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最佳化金融環境,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拓展保險業服務領域,提高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四)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增強城鄉發展承載力
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南擴,大力推進行政辦公區和生活居住區建設,實現城南新區與主城區同步發展。繼續實施火車站站前區域開發、市內街巷改造等工程。加快雙濱線、右濱線建設步伐,完成稍石線等公路改建工程,每個鄉鎮至少建設1條5公里的文明示範路。加快推進城鎮化試點鎮、試點村建設。配合做好錦州灣國際機場、錦赤鐵路建設工作。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堅持建管並舉,建立健全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加大城市綜合執法力度,嚴厲查處欺街占道經營、違法亂建等行為。整頓交通秩序,規範大型運輸車輛運營,加強“神牛”管理,確保道路安全暢通。規範小區物業管理,促進均衡發展。強化供熱監管,增強服務意識,提高供熱保障能力。
最佳化城鄉生態環境。突出林業、水源生態保護,全市造林11萬畝;加強大小凌河治理,完成大凌河城區段綜合整治二期工程。積極推進污染治理減排工作,加大環境監測監察力度,不斷改善城鄉環境質量。規範城市污水處理廠運營,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開展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爭創省級園林城市。
(五)開拓財源,強化征管,增強財政運行保障力
提質增量聚財力。大力提高財稅收入質量,重點扶持納稅大戶發展,鼓勵規模企業擴大再生產,確保基礎財源貢獻份額穩中有升;緊緊把握水庫、機場、鐵路、高速公路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機遇,實現地方財力突破增長;切實抓好新上重大項目投產達產,儘快形成稅收增長點。最佳化稅收征管和納稅服務,建立健全重點稅源監控體系,深化部門聯動壓縮欠稅制度,堵塞征管漏洞,減少稅款流失,做到應收盡收。挖掘非稅收入潛力,努力增加政府統籌財力。
最佳化支出保重點。嚴格執行部門預算,依法安排支出。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基礎上,將新增財力向重點民生工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支持社會事業發展。深入實施精細化管理,調整財政管理體制,增強財政調控能力。完善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和項目資金報賬制度,嚴格控制消費性支出,真正做到集中財力辦大事。
(六)改善民生,維護穩定,增強和諧社會凝聚力
以民心工程惠民。一是投入2.7億元,建成凌海大道,實現主城區與大有產業區南北貫通;二是投入6000萬元,改造集貿街、商業路等6條街路;三是投入1500萬元,改造擴建城區自來水管網;四是投入3000萬元,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廠;五是投入700萬元,亮化綠化市內主要街路;六是投入6000萬元,完成102線大中修37公里;七是投入450萬元,完成農村能源“一池三改”3000戶;八是投入350萬元,建設社會養老服務中心。
以社會保障助民。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實現就業再就業6000人、勞務輸出3萬人。保障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堅持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實行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切實做好五保供養、救災救濟和保障性住房等工作。積極發展慈善和紅十字救助事業。
以社會事業利民。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申請專利65件,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12億元。改建市第四國小,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實現免費涉農職業教育,積極爭創省級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市)。提高新農合參合率,力爭實現全覆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公共衛生均等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繼續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工作。全面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爭創省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加快有線電視網路建設,提高進村入戶率。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機制,加強人才公共服務,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基礎統計,繼續做好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完成居委會換屆工作。做好雙擁、國防、外事、民族、宗教、人防和檔案等工作,加快老齡、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等事業發展。
以和諧穩定安民。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強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繼續爭創省級平安縣(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升法治文明程度。暢通信訪渠道,加大“事要解決”力度,保持全市信訪形勢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消防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火災發生。依法打擊假冒偽劣、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完善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應急管理平台。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增強民眾安全感。
(七)規範行政,提高效能,增強服務發展執行力
創新理念,科學謀事。以謀劃發展、推進發展為己任,敢於突破定勢,善於開拓創新,從政策中找機遇,從問題中找對策,切實提高抓發展的水平、抓落實的能力。完善重大事項專家諮詢、公眾參與、風險評估、集體決策和社會公示等制度,不斷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最佳化服務,高效辦事。健全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聯繫制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完善行政審批服務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強化績效考評,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強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工作。更加注重社情民意,切實維護民眾利益。
依法行政,乾淨做事。全面落實依法行政評議考核責任制,規範行政行為,提高依法辦事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切實做好議案、建議和提案辦理工作。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完善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等制度,促進陽光行政。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以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凌海正踏上新的征程,集眾智才能登高望遠,合群力方可聚沙成洲。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幹不成誓不休的志氣,開拓進取,真抓實幹,為早日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