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稱,2005年是該市改革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首先滄州經濟發展呈現出迅猛增長的好勢頭,其次滄州經濟運行質量提高,重點工作取得新突破,帶動和活躍了經濟發展全局,最後,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全市收益:774.1億元
  • 知道精神: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 報告時間:2005年
  • 意義:滄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 出口創匯:4.83億美元
  • 拉動經濟成長:2.28個百分點
  • 新增勞動崗位:51500個
報告全文
200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圓滿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為滄州的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經濟發展呈現出迅猛增長的好勢頭
——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主要經濟指標全面攀升。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774.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生產總值的年增長首次突破100億元,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五”計畫目標。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00.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61.9億元,分別增長17%、16.4%和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3.7億元,增長40.5%,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5.1億元, 增長21.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8億元,增長19.2%。
——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工業在調整中快速增長。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30億元,銷售收入497億元,實現利潤22.4億元,分別增長29.1%、31.8%和59.3%,拉動全市經濟成長5.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1948家大型工業企業名單中,我市滄煉、滄化、大化、供電公司、東塑5家企業榜上有名。全市入統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8.9%,高出上年1.16個百分點,出現產銷兩旺的好形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新產品產值4.85億元,是上年的1.95倍,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項目走向成熟。
——投資、出口拉動增長強勁,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在國家加強巨觀調控的新形勢下,我們堅持在調整中適應,在適應中發展,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結構,投資和項目建設保持了強勁增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打破了多年來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規模以上工業新增固定資產16億元,是上年新增固定資產的1.96倍。全年完成出口創匯4.83億美元,增長62.2%,出口淨增1.85億美元,拉動經濟成長2.28個百分點。
(二)取得新突破,活躍了經濟發展全局
——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對外開放氛圍日益濃厚,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利用外資領域逐步拓寬。專業招商和小團組“一對一”招商效果明顯。新簽“三資”項目契約82個,增長51.9%,契約總額30182萬美元,增長25.6%,契約利用外資17512萬美元,增長76%。直接利用外資827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3.4%,創歷史最高。滄化集團與香港華士達化工集團達成合資建設12萬噸己內醯胺項目的意向,標誌著全市對外開放攀上新的台階。同時,加強了與京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引進省外資金50.7億元,引進技術712項。
——項目建設取得重要突破。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對土地、投資等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清理。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搞好項目謀劃和建設,項目建設呈現出良性發展的好局面。全市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1372個,總投資1575.1億元,比上年增加426個和319.6億元。在建項目506個,其中新開工項目329個,分別增加200個和82個。竣工項目348個,比上年增加81個。其中億元級以上大項目達到265個,總投資1293.6億元,一批對全市經濟有重要影響的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黃驊港煤碼頭二期工程投入試運行,朔黃鐵路複線開通;環保微生物製劑、遠東高密度互聯多層板等項目竣工投產;國華滄東電廠、TDI“2改3”、40萬噸PVC、液體化學品碼頭及罐區、惠豐塑膠電纜料等項目進展順利。
——民營經濟在發展中壯大。進一步放寬政策,降低民營企業進入門檻,削減企業註冊登記審批項目近1/3。加強信貸擔保中心建設,形成融資擔保能力4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民營經濟發展。通過扶優扶強,進一步壯大電線電纜、彎頭管件、線路板、裘革製品、塑膠製品、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優勢產業,形成一批在國內占據重要位置的特色產業集群。全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494.2億元,增長25.4%,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3.9%,成為支撐全市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牢牢抓住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核心,加大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力度,全市1115家國有企業已完成改制743家,改制面為67%。其中,實施破產235家,兼併72家。重點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滄運集團改制順利完成,捷運“雙置換”穩步推進。市直42家工業危困企業已有31家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核銷呆壞帳14.3億元,盤活閒置資產3.94億元,解除擔保10.2億元。初步建立了國資委、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企業三個層次的監督管理體系,國有資產監管得到加強。糧食系統改革穩步推進,財稅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取得初步進展。
——“三農”工作取得重要進展。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和各項惠農政策,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資金7779萬元,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全市糧食總產量達323.8萬噸,增長23.7%。生態林建設和果品生產進一步加強,完成造林47萬畝,果品總產量達10.5億公斤。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四大產業、一大工程”產值已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56%以上,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撐和農民增收的新渠道。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又有青縣小洋人、河北鄉謠等7家企業進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使我市省級龍頭企業總數達到16家。積極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畜牧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市肉蛋奶總產分別達到42.1萬噸、31.5萬噸和7.4萬噸,增長10.9%、4%和41.2%。
(三)城鄉面貌新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民心項目如期完成。堅持把提高和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作為執政為民的首要內容,從解決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精心組織實施了十二個“民心項目”。“引大入港”工程完成投資1.2億元,鋪設輸水管道80.3公里,於去年12月正式向臨港化工園區供水;市區新增供熱面積40萬平方米,發展天然氣用戶7900戶;投資1800萬元,新建、改造市區公廁259座;投資3.35億元,新鋪油路1656公里,新打和維護深淺機井19眼,解決了18個少數民族村交通和飲水問題;創建信用鄉鎮24個、信用村2025個,信用戶36.5萬戶,新增小額信貸10.4億元,促進了貧困村、貧困戶穩定脫貧。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改善生產條件和人居環境為目標,重點實施了一批交通、排水和污水處理項目。完成了新華路、新華橋、北環橋等路橋改造工程,對市區解放路、西環路等重要路段實行雨污分流,新修排水管線5公里,新建改建泵站7座,新增排水能力7立方米/秒,提高了市區防洪能力。10萬噸污水處理廠、400噸/日垃圾處理廠項目均已完成並投入使用。市區污水處理率達到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滄黃、津汕、保滄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阿深及滄東繞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新建、改建縣鄉道路187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資1.66億元,相當於我市前十年村級公路建設投資總和,為980個村修通了油路,總里程1471公里,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交通條件。開展水污染專項整治,加強濕地保護。海興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已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南大港濕地正在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大力開闢就業渠道,全市新增就業崗位51500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700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3.48%,低於省3.5%的指標。向京津等大中城市輸出勞務33.8萬人,向境外輸出勞務780人。認真清理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清理髮還農民工工資4335萬元。建立了建設單位對農民工直接發放工資制度,有效避免形成新的拖欠。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企業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為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52154.3萬元,按時發放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到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