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是滄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滄州市
  • 類型:工作報告
一、“十五”時期和2005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我市改革和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積極地、有作為地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成功戰勝非典疫情、禽流感和各種自然災害,有效克服改革和發展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好成績,圓滿完成了“十五”計畫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十五”時期,是我市發展史上成就顯著的時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到“十五”末,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完成3504.5億元,年均增長12.4%(同口徑)。全部財政收入累計完成285.9億元 ,年均遞增16.4%;項目建設取得重要突破。“十五”期間,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2.5億元,年均增長14.4%。黃驊大港建成通航,朔黃鐵路複線、京滬、石黃(滄石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TDI“2改3”、滄煉綜合技術改造、華北石化10萬噸聚丙烯等一批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成功進行了農村稅費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五年來,實際利用外資4.33億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資2.93億美元。華油螺旋鋼管、黃驊聚鑫五金、肅寧美華紡織、瀛海香料等一批獨資、合資項目相繼簽約和開工建設;城鄉面貌變化明顯。農業和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產業化經營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先後實施了一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鄉人民生活的給排水、燃氣、供熱、供電、通訊、住房等重點工程。較好地解決了人畜飲水安全和農村道路“村村通”等問題,城鄉居民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國民教育體系逐步完善,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全面發展。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穩步推進,城鄉民眾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造林綠化步伐明顯加快,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城市大氣污染、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效果明顯。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2000年增加3045元和782元,五年平均增長9.1%和5.6%。
2005年,我們緊緊圍繞建設全省經濟舉足輕重增長極的目標,傾心打造兩大戰略重點,合力突破三條戰線,經濟社會呈現出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的好勢頭,為我市穩步跨入發展的快車道和全面開啟“十一五”新篇章提供了強勁動力。
(一)經濟繼續保持高位運行,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含華北油田)1083億元,是2000年(現價)的2.3倍,比上年增長18%。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133億元、652億元和298億元,比上年增長4.8%、23.3%和12.9%。工業生產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85.3億元,增長34.5%,增速居全省第一 。全部財政收入完成82.9億元,增長27.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1億元,增長25.7%,經濟成長質量有了新的提高。
(二)臨港區域發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經濟圈建設順利啟動。成立了臨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委員會和加快中心城市發展委員會;編制了港口總體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臨港化工園區規劃和港口城市規劃;開展了5萬噸、10萬噸級碼頭前期工作和20萬噸級航道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總投資22億元的綜合港區前期準備工程已經開工,國華滄東電廠、外航道整治、液體化學品碼頭、黃驊港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順利實施,3萬噸甲乙酮、成龍玻璃等新型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黃驊港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781萬噸,躋身全國十大港口行列。著力打造以“三區一縣”為主的中心城市經濟圈,理順管理體制,調整區域布局,搭建發展平台,各項工作如期推進。
(三)“三條戰線”全面突破,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重點項目個數明顯增加,投資總量和項目質量大幅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4.5億元,增長45.5%,年增投資超過百億元。全市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達到1917個,其中,竣工項目466個,年內新開工項目422個,續建項目244個。津汕、保滄、石黃(滄港段)三條高速公路全面開工,黃驊港外航道整治工程順利完成,華北石化10萬噸聚丙烯項目竣工投產,滄東電廠一期、華北石化500萬噸煉油及10萬噸聚苯乙烯項目進展順利。12萬噸己內醯胺、5萬噸TDI、10萬噸DNT、華峰熱電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國企改革取得重大成就。2005年是國企改革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最後一年,市政府不惜舉債5.9億元,對95家市屬國有企業實施改革攻堅。市屬35家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基本完成,60家商業企業改革快速推進。對市亞胺廠等5家企業實行破產接收,對化機集團、造紙廠等18家企業依法實施破產重組,對大化集團、滄化集團等12家企業,實行整體改制或資產重組,中鹽長蘆滄州鹽業集團正式掛牌運營。
城市建設成效顯著。投資28.2億元,實施了“一拓三通”等七項城建重點工程,是歷年來城市建設投資最多的一年。迎賓大道、御河路西段、黃河路西段、浮陽大道南段建成通車;南湖公園改造及水系整治工程,市民關注的熱點工程,公共醫療衛生工程等均取得了積極進展。南湖確權、攝影大世界、華北商廈二期、小孫莊拆遷改造等遺留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城管體制及公用事業改革穩步推進,組建了滄州市供水排水集團公司。強化了兩區城管職能,開展了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對市區違法建築物私搭亂建、攤點亂擺亂設、垃圾亂扔亂倒、車輛亂停亂行、牌匾亂貼亂掛等嚴重影響城市環境的“五亂”頑疾,進行大規模、大力度的綜合治理。到年底,已拆除違章建築11.7萬平方米,治理違章攤點1.25萬個,清除垃圾2.5萬立方米,城市秩序和環境衛生面貌明顯改善,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市民民眾的廣泛讚譽。
(四)利用外資增速加快,對外開放取得積極成果。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直接利用外資數額再創新高。到年底,全市直接利用外資1.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引進省外資金55億元,增長45%。獻縣泰樂鑄造、安世通紡織、肅寧普華紡織、青縣石油鑽采儀器設備、黃驊新業石油化工、海興濱海新城等投資超億元的外資項目相繼簽約或開工建設。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億美元,其中,完成出口6.1億美元,增長26.2%。對外經濟合作不斷加強,簽定境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契約額1000萬美元,外派出國勞務1050人次。滄州海關建成開關,黃驊港被批准為一類口岸順利開放,為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縣域經濟不斷壯大,農村經濟持續發展。按照突出比較優勢,營造縣域特色的思路,積極培育壯大縣域主導產業,縣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彎頭管件、五金加工、汽車模具及鑄造、汽車機車零配件、包裝機械、線路板、裘皮紡織等產業發展迅速,特色突出,亮點凸顯。中原、宏潤、興林等一批新建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產業集聚作用日益顯現,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保護和發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先後從岳城水庫、王快水庫調水2.1億立方米,有力地支持了農業生產。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362.1萬噸,比上年增產38.4萬噸。完成植樹造林41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5個百分點,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認真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畜牧養殖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牧漁業產值9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份額提高到41%,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代表省有關部門制定了水貂、狐狸屠宰加工等7個省級地方標準,培育了“小洋人”、“宏達”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和省內知名企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六)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與再就業聯動機制,“兩個確保”和“社會低保”工作得到切實加強。歸集住房公積金16億元,向1000多戶城鎮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租金補貼。5.8萬名城鎮貧困居民全部落實城鎮低保,農村低保全面啟動。加大扶貧工作力度,爭取省以上扶貧資金1.56億元,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得到較快提高。新建、改建和維修農村危橋158座,完成了188個村、361.7公里的農村道路“村村通”工程,解決了158個村、16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3元,增長16.4%;農民人均純收入3300元,增長9.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住房、汽車、通訊、旅遊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