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種公文形式,各級政府都必須在每年召開的當地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政治協商會議(俗稱“兩會”)上向大會主席團、與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布這一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滄州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
  • 時間:2004年1月31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人員提出意見。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起始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奮發進取,克服了“非典”帶來的嚴重不利影響,圓滿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國民經濟穩定健康快速發展,勢頭良好
(一)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621.8億元,增長12.1%,高出計畫2.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5.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20.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5.8億元,分別增長9.6%、13.2%和11.3%。全市入統工業增加值完成97.8億元,利稅完成30.5億元, 分別增長21.4%和34%,分別高出計畫11.4和24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8.5億元,增長23.6%,其中技改投資完成16.6億元,增長23.4%。全部財政收入完成56.4億元,增長6.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3億元,增長10.6%。
(二)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全市新批“三資”項目契約54個,增長50%,投資總金額2.8億美元,增長3.8倍,契約外資額9950萬美元,增長2.7倍。三資企業註冊資本1.4億美元,增長3.1倍,實際完成外資8404萬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資3027萬美元,完成省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同時加強與京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在勞務輸出、農副產品和建築建材產品銷售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堅持外資、外貿、外經一起抓,全市完成出口總值2.98億美元,增長34.7%,“從大運河走向渤海灣”的開放觀念深入人心,對外開放的緊迫感進一步增強。
(三)民營經濟勢頭強勁。堅持輿論上引導,政策上支持,環境上保護,努力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全市民營經濟總量和實力進一步增強。到2003年底,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65億元,營業收入1270億元,實現利潤102億元,上繳稅金18億元,分別增長16.4%、16.8%、14%和13.6%。
(四)項目建設全面突破。全市投資和項目建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項目個數明顯增加 。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946個,總投資125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487個和781億元。億元以上大項目達到198個,比上年增加115個,是近年來最多的一年。 新開工項目、竣工項目個數比上年增加一倍還多,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完成投資87.3億元,同比增加36.1億元。黃驊港二期工程、黃驊港雜貨碼頭、液體化學品碼頭、40萬噸PVC等一大批有影響的重點項目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開工建設,進展順利。
(五)企業改革穩步推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進一步加大了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全市674家市、縣屬國有企業中,已有649家完成改制,改制面為96.3%。繼續實施“幫危解困”工程,全市100家危困企業中,已有69家實現脫困,其中,市直42家已有29家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核銷呆壞帳5.4億元,盤活閒置資產3.5億元,解除擔保3.9億元。商貿流通企業改革同時展開。中捷、南大港農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到位,為滄州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堅持把最佳化發展環境作為第一競爭點,實行了環境建設“一票否決”制度,在政府部門全面實施承諾踐諾、首辦負責、投訴受理、責任追究等制度;深入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召開了最佳化環境萬人廣播電視大會,對多起破壞經濟環境的典型案件做了公開處理;行政審批事項在兩次削減的基礎上,再次削減了578項。硬環境建設,完成了滄州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滄州市區總體規劃修編;投資13.8億元,實施了一批交通、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其中完成交通建設工程244項,總投資9.7億元,增長43.7%。大浪淀水庫實現了封閉管理,確保了城市用水安全。全市上下,環境意識漸入人心,環境建設漸入佳境。
(七)“三農”工作成效顯著。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歷史性課題,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前提下,以“四大產業、一大工程”為重點,強龍頭、擴基地,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生產,農業投入產出效益穩步提高。全市糧食總產260.8萬噸,棉花總產10.5萬噸,分別比去年增加1.7萬噸和3萬噸;植樹造林面積71.8萬畝,創歷史最高;新增牧草面積43萬畝,牧草加工能力由14.5萬噸提高到58萬噸;無公害蔬菜發展到80萬畝,總產309萬噸;草業、棗業協會正式組建,50家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4家畜牧類龍頭企業通過了ISO9000體系認證,8個產品申報了省級以上名牌。海興縣與香港南華集團合作的“農業示範園區”開始建設,滄縣巨龍棗業棗製品、泊頭鴨梨等產品打入了位居世界500強榜首的連鎖配送企業——沃爾瑪。
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科教文體等社會事業不斷發展。舉辦了“滄州市首屆科技成果暨技術交易會”,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簽訂合作協定17項。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23項,其中,寶豐線纜“一步法矽烷交聯電纜”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建學校112所,另有68所已完成主體工程,危險校舍改造和教育布局調整居全省前列。高教、職教、成教均取得新進展,衛校升專新校區建設已經開工。民眾文化活動紅紅火火,歌詞《曬鹽的漢子》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競技體育成績有了新的提高,民眾性健身活動空前活躍。統計、審計、檔案、物價、殘聯、氣象、地震、人防、廣播電視、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從嚴控制人口數量,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5‰以內。加強國土資源、海洋資源保護,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71.9萬公頃,保護率85.7%。認真實施《海河流域污染防治“十五”規劃》,加大對重點污染區域的治理力度。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工程開工建設,取締“十五小”重污染企業101家。
(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充分聽取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專家學者、人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堅持科學民主決策,邀請專家、學者對我市海洋經濟發展戰略進行了深入研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秩序進一步好轉。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建設活動,全社會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民兵預備役、國防教育等活動進一步開展,並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就業崗位4.2萬個,新增就業4.93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低於省4.5%的指標。實現了“兩個確保”,基本生活保障率、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到100%。以養老、失業和基本醫療三大保障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救災措施。全年發放救災款1507萬元,災區民眾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新修鄉村公路451.3公里,為236個村解決了飲水困難。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1元,分別增長9.2%和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