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黑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2003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 相關部門:黑山縣政府
2003年工作的簡要回顧,經濟總量穩定增長,“項目年”活動成效顯著,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基礎設施功能不斷完善,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主法制及政府機關建設取得新成果,2004年形勢、工作思路、目標與措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營造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上實現新突破,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在二三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在發展現代農業上實現新突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上實現新突破,加大增收節支力度,完善保障體系,加強文化建設,在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堅持從嚴治政、科學理政,在政府自身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2003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2003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們阻斷“非典”疫情、戰勝嚴重春旱,取得可喜成就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縣政府緊緊帶領和依靠全縣人民,奮力拚搏,紮實工作,基本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全面完成“十五”規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
經濟總量穩定增長
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44.68億元(預計數,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12.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9.18億元、12億元、13.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13.4%和11.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364萬元,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億元,比上年增長3.5%;各項金融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31.73億元、28.26億元,比年初增長8.3%和7.2%。
(二)
“項目年”活動成效顯著
通過實施工業振興工程,全縣共新上和技擴改項目107個,總投資達到2.2億元,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建成福山木業分廠、道宇油脂等企業,設計年產值3.7億元、利稅3400萬元。綠色芳山有機油脂加工、錦州華翎肉製品加工、順達木製品加工等項目也已投產或即將竣工;香港全能有限公司與我縣合資建設的海蘭白蛋雞養殖及農產品加工項目、韓國相助株式會社與我縣宏偉製衣合資興建的羽絨製品項目已簽約完畢。
項目庫建設日趨完善。形成了以花生、蛋禽、肉牛、肉羊等生產加工為主線的農業產業化特色項目群,共儲備包裝重點項目30個,均已形成“雙語”項目書。建設了政府招商網站,項目裝載和推介實現了網路信息化。
規模工業健康發展。永豐造紙、常興鑄件等老規模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萬興服裝、躍馬鋼鍬等新規模企業嶄露頭角。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已由36家增加到51家,總產值實現8.9億元,比上年增長1.4%。
工業園區建設有力地促進了“項目年”活動的開展。縣城兩個工業園區總投資達到650萬元,總面積達到120萬平方米,實現了“四通一平”,已入駐玉祥牧業等4個較大企業,美籍華人投資興建的錦州華美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也即將入駐園區。鄉鎮8個工業園區已規範整合成型。縣、鄉都出台了優惠的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政策,營造“窪地”效應,招商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招商引資、外經外貿工作取得新突破。全縣共引進域外資金4.3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0%;實際出口額實現6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1%;境外勞務輸出達到103人次,比上年增長35.5%;契約外資額達到1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3萬美元。
(三)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企業轉制步伐加快,全縣改制企業已達260戶,占企業總數的85%。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綠色芳山、玉祥牧業等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的新支柱。以市場為載體、個體私營為主體的第三產業不斷發展。陶瓷市場竣工,家具、建材等專業市場進一步完善,勵家雜糧、姜屯糧油等農產品市場日益繁榮;百貨大樓服裝商城、上海夏佳超市等大型商貿企業相繼開業,中介服務、信息諮詢等新興行業不斷興起,為三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22.2億元,對GDP的貢獻份額已達49.7%;個體私營經濟總產值實現76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4%。
(四)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
高效綠色農產品生產實現重大突破。完成338萬畝區域環境檢測工作,芳山牌花生和大豆、興堡韭菜等7個品種獲得A級以上綠色食品認證,綠色食品生產面積達到8.3萬畝,位居全省前列。全縣新增棚室2萬畝,棚室總面積達到18萬畝;羊、牛飼養量分別達到101萬隻、28萬頭,分別比上年增長29.5%和17.6%;全年造林10.1萬畝,完成村屯綠化43個,省政府已將我縣申報全國造林模範縣。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提檔升級,綠色芳山、玉祥牧業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縣新增水澆地10.7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超過5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我縣被列為“遼寧省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示範縣”。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4.7億公斤;農業總產值實現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50元,比上年增長10.1%。
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縣農民負擔總額減少3028萬元,減負率達43%。並村132個,撤併中國小校35所,化解村級債務2200萬元。
(五)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
三條保障線覆蓋面不斷擴大。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19萬人和1.7萬人,社會化發放和及時足額發放率均達到100%。正式啟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186人參保。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7518人,已占城鎮總人口的5.4%,實現了應保盡保。
就業工作呈現新局面。通過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組織勞務輸出、召開用工洽談會等措施,引導就業分配向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傾斜,實現就業安置6300人。
低收入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在圓滿完成三年扶貧規劃,使95%的幫扶對象實現脫貧基礎上,又採取對口責任幫扶、社會捐贈幫扶、財政資金幫扶“三結合”措施,共籌集扶貧資金及物資435萬元,使3萬貧困人口得到救助。認真解決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投資為“三老”和貧困戶建房,新建和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改善了五保戶的生活環境。實施“光明行動”,400餘名白內障患者得到救治。
(六)
基礎設施功能不斷完善
公路建設、養護工作總投資3110萬元,廣盛公鐵立交橋引線、鞍羊線冰溝橋720米水泥路面、小小線22公里油路和39.2公里“村通油路”等5項工程全部竣工,均達到省市優質標準。
城市建設總投資達到1.4億元,完成北外環油路工程;修建了工業大街和化工南路;房地產開發竣工和在建面積共達到10萬平方米,改造供水管線3500延長米,改造及新鋪供熱管線3000延長米,完成了6棟樓的一戶一閥改造,供暖面積達110萬平方米;對南湖公園進行大規模改造,著手開展環堤路及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水上樂園、荷花廣場、湖心島的土建工程,面積達300畝的荷花景區初具規模。加強城市環境整治工作,拆扒違章建築140餘處,清理違規占道經營950起。落實保潔責任制,城市衛生狀況明顯改善。
農電二期網改投資7847萬元,完成了86個台區、1301公里的線路改造;城市供電投資1714萬元,完成了1.1萬戶的一戶一表改造和福山路、工業大街的線路遷移工程;新增固定電話用戶4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75.4%,國際網際網路用戶達到5000戶。
(七)
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全面實施“科教興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高新技術逐步融入工農業生產中,9項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一批農產品新品種、新技術開發工作得到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的支持。進一步加強城鄉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工作,煙塵、噪聲等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強化基礎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的決定》,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中考、高考成績在全市名列前茅;黑山一高中順利通過省示範性高中驗收;調整中國小布局,教育資源配置得到最佳化,辦學環境進一步改善;子強、劍橋等私立學校相繼成立,民營教育開始起步。
以舉辦文化廣場、開展各種體育賽會、組織民間詩詞書畫活動為載體,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民眾業餘生活豐富多彩。新建2個高標準鄉鎮文化中心,我縣跨入省級文化先進縣行列。成功承辦了省第四屆農民運動會和市農民歌手大賽,提高了我縣知名度。深化衛生體制改革,鼓勵民營資本參與競爭,全縣成立了11家私立醫院。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群防群控和醫療救治體系日益完善。基層政權建設取得可喜成果,我縣獲得“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稱號。計畫生育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全縣人口接近零增長。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新增有線電視用戶4500戶。
(八)
民主法制及政府機關建設取得新成果
嚴格執行人大的各項決議,堅持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多次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工作,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9件、政協委員提案100件,與代表、委員見面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到100%,代表、委員滿意或基本滿意率達到98%以上。
堅持依法行政,積極開展依法行政知識培訓,公務員素質進一步提高。政府機關國際網際網路上網面逐步擴大,信息化辦公和電子政務開始起步。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邪教活動,破獲各種刑事案件662起。堅持領導包案和信訪工作日制度,全年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3831件次;市民投訴中心受理投訴3400件,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
深化政務公開。建立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政府定期與社會各界對話,對土地使用、政府採購、資產拍賣、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全部實行公開招投標,實現了政府工作的決策透明、行為透明。
加強廉政建設,堅決貫徹執行反腐倡廉的各項規定,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共完成68戶(項)審計任務,其中經濟責任審計13戶(項),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此外,我縣的統計、人事、土地、糧食、供銷、氣象、檔案、民防、兵役、民族、宗教、僑務、外事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來自於縣委的正確領導,來自於人大、政協的監督和幫助,來自於社會各界的充分理解和熱情支持,來自於駐黑山部隊和中省市直單位的鼎力合作,來自於64萬黑山人民的辛勤工作。為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為黑山發展做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個體業者,向駐黑山部隊全體指戰員、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黑山改革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雖然今年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足,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外向度低,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事龍頭企業少;民營經濟發展規模小,整體素質不強;財政拮据,債務沉重,發展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投入不足等,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決。
二、
2004年形勢、工作思路、目標與措施
2004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規劃、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的關鍵一年,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方面,與周邊地區相比,我縣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人均GDP值低於全市平均水平22.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3:27:30,一產業比重明顯過大;自身財力在全省44個縣中排第30位,人均財力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3.3%;實際利用外資相對較少,對經濟發展的牽動力偏弱。因此,我們必須增強加速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另一方面,我們具備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為我縣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省政府出台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政策,特別是加快遼西北地區開發政策,為我縣創造了難得的政策機遇。從我縣自身情況看,“十五”以來,我縣經濟連續三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特別是近一年來,全縣相繼投資興建了一批依託本地資源、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較大二、三產業項目,還有一批前景較好的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之中,全縣上下政通人和,想發展、盼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所有這些,為全縣經濟提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充足的內在動力。為此,我們一定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努力拚搏,奮發圖強,使縣域經濟在新一輪競相發展的大潮中實現質的突破。
200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為統領,抓住機遇,做強二產業,做大三產業,提升一產業,以民營經濟為主,加速縣域經濟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進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推進經濟快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按照這一總體思路,2004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2%,力爭達到1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14%、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剔除農業稅因素比上年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營造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上實現新突破
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牢牢把握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這一全國經濟的戰略性調整、省政府出台加速遼西北開發政策及錦州建設遼西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機,主動工作,積極對接,用足、用好、用活各項政策,要面向科技、資金、人才相對聚集的周邊中心城市,敞開縣門,搶抓項目,主動承載其梯次轉移的產業、行業和資金。要把招商引資工作做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政府招商向全民招商轉變,部門招商向以商招商、信息招商等多渠道招商轉變,招商引資方向向大項目、國外和境外項目、高科技項目及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的工業項目上傾斜。充分發揮土地、勞動力和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存量資產和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重點做好木材、飼料、花生米、大米、高粱米、畜禽、油脂加工、膨潤土等項目的儲備和包裝,充實完善項目庫,發揮招商網站的項目推介作用,廣泛參與省市組織的招商活動,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全年引進域外資金要達到4.35億元,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力爭達到10個,引進高新技術項目4個,實際利用外資額比上年增長15%。
大力營造招商引資的寬鬆環境。堅持不懈地加強軟環境建設,真正在全社會形成親商、重商、富商的氛圍。繼續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責任制、“一票否決制”,完善獎懲措施,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各項政策,加強項目跟蹤和服務。嚴厲打擊欺行霸市行為,加大經濟執法力度,淨化、最佳化市場運營環境。堅決治理“三亂”行為,對利用職權濫施檢查、違規收費、有意刁難等干擾企業正常經營的行為,要堅決查處、嚴懲不貸。今後誰在招商引資中強調小集體利益,就撤誰的牌子,誰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就砸誰的“飯碗”,誰在招商引資工作中設定人為障礙,就挪誰的位子,決不姑息。
構築產品外銷平台,提高縣域經濟外向度。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突出抓好糧油食品、工藝品、服裝及輕工產品出口,在加工增值、提高品質和爭創名牌上下功夫。促成大連興龍墾公司等企業與我縣的合資、合作,組建新的出口創匯企業。扶持綠色芳山、宏偉製衣等傳統出口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年內力爭新增3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全縣直接出口創匯實現690萬美元。
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採取宜租則租、宜股則股、宜售則售等多種形式,重點推進縣化肥廠、棉織廠、化工廠和縣膨潤土總公司等企業轉制,儘快使國有資本全部退出競爭領域。二是按照“分類、脫鉤、改制、搞活”和政事、事企分開的原則,以分類管理和實行全員聘任制為重點,穩妥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和與稅費改革相關的各項配套改革。三是著手實施縣直事業單位改革,加快自收自支和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的市場化進程。四是加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完善行政審批集中辦證中心,實行“一視窗”收費,“一條龍”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二)
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在二三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化道路。一是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依託我縣農副產品的資源優勢,優先發展糧油、畜禽、木製品、制酒、高檔食品加工企業,著力推進全能實業公司禽類養殖加工、華美農產品加工等已簽約項目早日投產達效;促成遼寧三江志遠食品加工等在談項目落地;扶持福山木業等木製品加工企業向規模化、基地化方向邁進,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儘快形成農產品加工企業群體,並採取組建集團等措施,力爭用2—3年的時間,把農產品加工業打造成黑山具有多元牽動作用的主導產業,形成黑山特色工業。二是擇優扶強,做大一批骨幹企業。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化工、造紙等傳統優勢產業,提高產量,增加效益,繼續擴大西洋特肥生產規模,打造富有植物油、福山木業、綠色芳山、道宇油脂、永豐造紙、玉祥牧業6個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力爭每個鄉鎮今年都建設2個以上規模企業,使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總數超過85個。三是擴大工業園區建設規模,完善基礎設施,縣城2個高標準工業園區年內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0家,並繼續規範、整合鄉鎮工業園區。四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運行機制,加強信息源建設,通過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廣泛合作,引進高新技術項目,提高工業產品科技含量。
強化主體地位,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牢固樹立“發展民營經濟就是發展黑山經濟”的思想,除國家政策法規明令禁入的行業、產業外,一律向民營經濟放開。鼓勵民營企業兼併國有、集體企業,支持民營經濟參與農業綜合開發、創辦農事企業,引導民營經濟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社會服務及新興產業的開發和建設,使民營經濟儘快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加強信息服務,解決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貸款難、融資難、信息不暢等問題。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引導他們守法經營,照章納稅,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發展新興產業。一是繼續完善市場體系。擴大建材、家具、蔬菜、鮮蛋、雜糧等市場規模,重點擴建姜屯糧油、勵家雜糧兩個農產品市場,培育小商品批發市場,形成輻射能力較強的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區域物流中心。二是加速社區服務、家政服務、信息諮詢等新興產業發展,完善自選、專賣、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做大三產業。三是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形成多元牽動的農產品流通體系。
(三)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在發展現代農業上實現新突破
培育壯大棚室、畜牧、林果三大支柱產業。年內要新增棚室3萬畝,全縣棚室面積達到21萬畝。堅持“增牛羊、穩豬禽、上特色”,加快畜禽改良步伐,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全縣牛的飼養量要達到33萬頭,其中新增奶牛3000頭;羊、豬、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120萬隻、170萬頭和2800萬隻。林果業繼續向生態和效益並重方向發展,力爭完成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和荒山綠化10萬畝,發展果樹3萬畝,完成環村屯綠化100個;加大河道、排乾兩側、林網及環鄉村綠化力度,打造綠色財源。
以高效、綠色為切入點,發展品牌農業。圍繞實現農作物優質、高效目標,擴大蔬菜、瓜果、牧草、食用菌等高效作物種植面積。啟動實施“雙十五”綠色食品生產計畫,年內建設達到省綠色食品標準的生產基地15個,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達到15個。建設農副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逐步形成標準化生產、加工、檢測體系,打造黑山綠色食品品牌,擴大我縣綠色品牌農副產品在省內外的市場份額。推進科技創新,年內引進新品種25個,新技術20項,發揮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的示範作用,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
突出區域特色,建設產業化基地。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按產業化要求,實現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多鎮一業,多村一品,形成規模和特色。圍繞糧食、花生、蔬菜、“兩梨”及生豬、黃牛、禽蛋、肉羊等我縣優勢農產品主產地,加快基地化建設步伐,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農業產業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以集水工程為重點,加強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新發展水澆地5萬畝;高標準完成繞陽河堤防整治工程和龍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荒山治理步伐,控制水土流失。大力推廣“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推行能源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四)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上實現新突破
實施八項“為民”工程。一是以姜英線為重點,多渠道籌集資金,完成84公里村通油路工程;二是配合鐵路部門,完成繞陽河公鐵立交橋引線工程;三是繼續實施南湖公園二期改造工程,把南湖公園建成全省最大的荷花特色公園和民眾理想的娛樂休憩場所;四是實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鋪設福山路和工業大街油路;五是實施東內環北段拓寬和文化路東段油路工程;六是調整房地產開發政策,加快老城改造步伐,力爭完成房地產開發5萬平方米,並按照“縣城做大,向南發展”的規劃要求,建設城南新區,儘早實現與大虎山鎮連線,建成擁有15萬人口的城市;七是繼續實施縣城供熱、供氣和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新增供熱面積5萬平方米,新發展供氣用戶500戶;八是綠化、美化、亮化縣城,植樹2.6萬株,栽花16萬株,栽草5萬平方米,新安裝路燈76盞。同時,完善小街、小巷建設,逐步解決居民行路難、排水難問題。擴大物業管理覆蓋面,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整治城市環境,實行嚴管重罰,提升城市品位。
加強小城鎮建設。把經營城市理念引入小城鎮建設領域,以勵家、常興等中心鎮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鎮貌。研究制定徵用城郊集體土地管理辦法及相關補償規定,合理有序地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轉移。
(五)
加大增收節支力度,完善保障體系,加強文化建設,在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做好財稅金融工作。重點扶持民營規模企業、農產品加工項目和高科技項目的開發和發展,培植財源。創新征管機制,建立納稅跟蹤制度,強化重點稅種管理,嚴厲打擊涉稅違法犯罪,做到應收盡收。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著眼於建設公共財政框架,重點抓好鄉鎮財務管理核算中心建設,全面最佳化縣鄉支出結構,杜絕不合理支出,確保公教人員工資和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支出。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嚴肅查處亂收亂支、坐收坐支、截留稅款等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積極促進“銀企”對接,爭取金融部門信貸投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就業目標考核,認真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建立再就業服務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通過舉辦用工洽談會、完善信息網路建設、組織勞務輸出、以社區為主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強化再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轉變能力,年內要完成5000名城鎮勞動力就業或再就業任務。
完善“三大保險體系”。繼續擴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覆蓋面,推進醫療保險向企、事業單位延伸。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行動態管理,保障人口穩定在8000人左右,並逐步實現低保金社會化發放。
堅持不懈地抓好扶貧幫困工作。啟動實施新一輪“三年扶貧規劃”,採取生產扶貧、科技扶貧、醫療扶貧、完善扶貧超市等措施,推進“輸血”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落實優撫政策,解決“三老”的“三難”問題。關心殘疾人事業,千方百計為殘疾人辦實事。
加強信訪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堅持信訪工作各項制度,按照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嚴格控制集體訪、越級訪,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加強文化建設,推動科教文衛等其它社會事業發展。以鄉鎮文化中心建設為重點,完善縣、鄉、村三級文化網路,開展文化廣場、文化下鄉活動,活躍人民民眾文化生活。繼續努力打造黑山二人轉品牌,承辦好遼寧省“梅雪杯”二人轉擂台賽,實現區域性特色文化的新發展。加強社區建設,使社區承擔起再就業、社會保障、流動人口管理等綜合服務職能,同時做好第8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成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監督和應急處理機制;進一步放開醫療市場,鼓勵、支持社會資本融入,建立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管理方式並存的醫療衛生體系,滿足民眾就醫需求。充分發揮縣體育場館等公共體育設施作用,推進全民健身活動,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步伐。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年內有線電視擴線1500戶,儘快實現縣鄉聯網。
繼續實施“科教興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科技興農、興企活動,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強基礎教育,提高素質教育水平,在鞏固“普九”成果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高中學生入學率,向普及高中教育邁進;加大布局調整力度,再合併學校40所,改造危房6000平方米,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以“教師選校長,學生選教師”為重點,完成教育系統用人機制改革。鼓勵、支持、規範社會力量辦學,使民辦教育成為公辦教育的有力補充。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強化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加強污染治理,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加強藥品、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和生豬定點屠宰工作,為全縣人民身體健康提供保障。認真做好民防、民族、宗教、外事、檔案等工作,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六)
堅持從嚴治政、科學理政,在政府自身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轉變政府職能,加速推進政治文明,既是全縣人民的期盼,更是人民政府的根本職責。我們將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塑造創新、務實、廉潔、高效的政府新形象,建設一個人民滿意的政府。
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政府。堅決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牢固樹立發展意識、競爭意識、機遇意識和創新意識,敢想、敢闖、敢試、敢為,創造性開展工作。
轉變職能,真抓實幹,建設一個務實高效的政府。要解決用行政手段管理市場經濟的問題,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研究和解決全局性問題上,做服務型政府。要加強政策信息研究,掌握政策動態,積極對接。進一步規範審批權力,簡化審批手續。完善政府信息網站建設,推進電子政務,推行現代辦公手段,提高政府系統辦事效率。
嚴於律己,廉潔從政,建設一個清正廉明的政府。堅持從嚴治政的方針,加強審計監督和執法監察,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深化政務公開,在人事安置、人才選拔、指標配給、政府採購、國有資產處理、工程發包、社會性收費等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上要廣開公開渠道,全方位透明運作,塑造“陽光政府”。
加強學習,內強素質,建設一個學習型的政府。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檔案及黨的方針政策,學習現代科學理論、經濟管理知識,學習行政管理知識、計算機、外語及相關業務理論,全面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業務素質。
依法行政,民主決策,建設一個科學理政的政府。抓好“四五”普法,重點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全面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決執行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繼續實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政府工作;堅持縣長與社會各界對話制度,暢通諫言獻策渠道,建立民眾意見的收集、篩選、採納、反饋機制,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改進作風,勤政為民,建設一個人民信賴的政府。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經常深入基層、深入民眾,了解民眾要求,體察民眾疾苦,實實在在地解決人民民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認真履行政府對人民的承諾,提高政府誠信度。嚴格執行政府工作規則,規範政府運作機制,保證政令暢通。
各位代表,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遼西北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發展黑山、造福人民的歷史責任落在我們肩上。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只爭朝夕,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為實現黑山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