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黑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是我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綠色立縣、開放活縣”戰略,搶抓機遇,克難奮進,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黑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 概述:過去的一年,是我縣經
  • 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縣經濟
  • 目標與任務: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
2004年工作回顧,2005年目標與任務,

200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綠色立縣、開放活縣”戰略,搶抓機遇,克難奮進,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2.7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15.2%。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1.6億元、15.9億元、15.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5%、25.3%和13.9%。三次產業結構比由43:27:30調整到41:30:29。剔除農業稅稅率下調和政策性減免因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188萬元,比上年增長1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9億元,比上年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15元,比上年增長11.2%。
——工業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效益攀升
項目建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全縣新上和技擴改50萬元以上項目115個,其中15個項目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7個項目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6億元。
三大支柱行業初具規模。木製品加工業在東北地區漸成氣候,總投資3000多萬元,福森木業、億霖木業等5個木製品加工項目落戶黑山,全縣木製品加工類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8戶,設計能力達到5億元,實現產值2億元。以農副食品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迅猛,新上大虎山蛋托、全能實業、三田食品等產業化龍頭項目11個,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7戶,實現產值2.8億元。化工行業增勢強勁,成立了天源海藻化工有限公司,西洋特肥有限公司產值超過5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以三大支柱行業為主體的規模工業實現速度、效益同步增長,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81戶,有4戶企業產值超億元,2戶企業產值超過50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98億元,比上年增長37.8%,實現稅金3805萬元,比上年增長42.7%。
企業改革和園區建設取得新成效。完成了硫酸廠、造紙廠、印刷廠三戶企業2412名職工“並軌”工作,整體出售硫酸廠和印刷廠,以租賃方式盤活縣膨潤土礦和碘廠,加快了國有資產退出步伐。園區建設得到加強,10個主要工業園區入駐企業71戶,固定資產總值達到2.08億元,創利稅4600萬元。
——農業提檔升級步伐加快
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縣新增棚室面積3萬畝,總面積達到18萬畝。落實國家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和薪炭林建設工程的有關政策,高質量完成了10.1萬畝造林綠化任務。畜牧業向優質化、規模化方向邁進,改良小尾寒羊30萬隻,奶牛飼養量達到3000頭,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6個。全縣牛、羊、豬、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3萬頭、100萬隻、170萬頭和2800萬隻,養殖總量躍居全省首位。
綠色農產品生產取得可喜成果。種植業有8個品種獲得綠色認證,認證總數達到21個,認證面積78.4萬畝,在錦州各縣(市)區中均排名第一。養殖業無公害生產實現零的突破,4種畜禽產品獲無公害認證,認證數量達到10.73萬頭(只)。
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全縣糧食加工、油料加工、肉禽加工等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有力地拉動了農民增收。新建各類農民專業協會20個,農村經紀人隊伍逐漸龐大,農業產銷環節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把勞務輸出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快捷渠道,建立健全縣鄉村(社區)三級勞務輸出組織和“資源、安置、培訓”基地,形成了“健全組織、建立基地、暢通網路、跟蹤服務”四位一體的輸出模式,增加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1萬多人次,勞務收入達到1.6億元。認真落實國家“惠農”政策,發放“兩補”資金1843.5萬元,減免農業稅2048萬元。糧食生產獲得大豐收,總產量超過7.5億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我縣已被列為國家標準糧田建設基地縣。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黑土區治理9萬畝,新增水澆地2萬畝,實施了繞陽河堤防整治、龍灣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再次榮獲省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大禹杯”。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我縣被列為全國首批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實施縣。
——招商引資及外經外貿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
組建專門招商機構,修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完善黑山招商網站,製作了招商宣傳畫冊和光碟,包裝項目50個,建土地資源庫42個,招商引資基礎工作日趨紮實。成立公共行政服務中心,開展為經濟發展服務“雙評”活動,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在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經貿洽談活動基礎上,組成專業團組赴沿海發達地區招商60多次,並在瀋陽成功舉辦了黑山——溫州經濟合作說明會,提升了黑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縣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億元,引進項目60個,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達到12個。香港全能實業、中韓助宏製衣、東佳糧油三個外資項目落戶黑山,外資到位額353萬美元,是去年的8.2倍,實現歷史性突破。出口創匯70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搶抓黑山被省政府列為遼西北開發重點縣機遇,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在農田水利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基礎設施建設、科教文衛等方面申報項目61個,爭取資金9273萬元。
——城鄉環境不斷改善
公路建設成果顯著。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籌措資金3972萬元,完成了148公里村通油路建設工程,工程量是前三年總和的2.6倍,居錦州各縣(市)區之首。特別是姜英公路的建成,不僅兌現了縣政府向人民代表做出的鄭重承諾,也極大地拉動了沿路鄉鎮經濟的發展。全縣已有170個村通上油路,鄉村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
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強。投資259萬元實施南湖公園二期改造工程,鋪設了工業大街、福山路等4條油路,改造了石龍小區、農電小區道路,房地產開發4.3萬平方米,改善了人居環境。新建零工市場,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實施“六個一”工程為重點,加強小城鎮建設,鋪設砂石路面427公里,新修石砌邊溝442公里,村屯綠化共植樹53萬株,村容鎮貌明顯改觀。
——財稅金融運行平穩
在增支、減收因素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培植稅源,加強稅收征管,最佳化支出結構,實現了保工資、保重點、保穩定目標。充分利用遼西北開發財政增量返還政策,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三大稅種返還財力預計可達1100萬元。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4000多萬元,拆藉資金2000多萬元,拉平了縣鄉工資差距,基本解決了2001——2003年公教人員工資拖欠問題,極大地調動了鄉鎮公教人員的積極性。成立鄉鎮財務核算中心,制定費改稅資金管理辦法,加強了對各類資金的監管。政府採購範圍進一步擴大,採購額達到3219萬元,節約資金163萬元。啟動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超額完成了增資擴股任務。金融部門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全縣各項存款餘額38.6億元,比年初增長18.2%;各項貸款餘額31.5億元,比年初增長9.6%。
——社會保障和穩定工作不斷加強
三條保障線覆蓋面不斷擴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08萬人和2.33萬人,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和及時足額率均達到100%;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566人;發放低保金690多萬元,8227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
就業安置力度進一步加大。認真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建立培訓基地7個,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680人,採取社區安置、公益性崗位開發、市場吸納、域外輸出等措施,安置下崗失業人員7800人。
弱勢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實施2004—2006年扶貧規劃,縣直各部門包扶貧困戶4504戶1.1萬人,做到了特困戶、嚴困戶全覆蓋。通過對口責任幫扶、社會捐贈幫扶,全年共發放扶貧款物235萬元,貧困人口得到及時救助。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改善了集中供養五保戶的生活環境。新建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實施“光明行動”,308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得到救治。
認真做好信訪、治安工作。實行縣級領導信訪接待日、重點信訪案件包案和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受理民眾來信來訪8865件(次)。開展嚴打整治和兇殺案高發區專項治理,破獲刑事案件561起,查處治安案件1470起,。
——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引進新品種50個、新技術20項,高新技術產值實現5.5億元。綠色芳山優質花生開發及系列產品深加工項目被列為國家“星火計畫”項目,實現了我縣國家級科技項目零的突破。繼續調整教育布局,撤併中國小27所,改造危房5282平方米,改善了辦學條件。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新建省級高標準文化中心1個,成功舉辦了遼寧省“梅雪杯”二人轉擂台賽,組織開展文化廣場活動,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完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成立仁和醫院等民營醫療機構,民眾就醫條件得到改善。進一步加強城鄉環境保護工作,噪聲、煙塵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推進人口與計畫生育綜合改革,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43‰以內,我縣被省政府評為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通信事業發展迅猛,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4部,寬頻網路用戶發展到2839戶。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制定了《政府工作規則》,規範了行政行為。深化政務公開,對土地使用、政府採購、資產拍賣、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全部實行公開招投標,重大決策徵求人大、政協等各方面意見,實現了政府工作的決策透明、行為透明。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8件,政協委員提案65件,按時辦結率達到100%。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公民的文明意識不斷增強。紮實推進“四五”普法工作,對公務員進行了《行政許可法》專項培訓,大力推行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和收費(價格)公示制,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大行政監察力度,查處違紀案件100件,挽回經濟損失83萬元。強化依法審計,完成審計61戶(項),查出違紀金額2649萬元。
此外,統計、人事、土地、糧食、供銷工作得到加強;氣象、檔案、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民防、兵役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市直各單位為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各位代表,2004年的工作成果是在各項新的改革政策不斷出台的情況下取得的,是在維護社會穩定任務異常繁重的情況下取得的,的確來之不易。這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熱情幫助的結果,更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迎難而上、積極進取、合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個體業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黑山部隊全體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黑山改革、發展、穩定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經濟發展速度慢,縣域經濟總量小;工業項目和創稅項目少,招商引資質量偏低;農業抗災能力弱,產業化水平低;財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社會還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等。以上問題已經引起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5年目標與任務

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為“十一五”順利起步奠定基礎的關鍵一年。當前,隨著東北大振興和遼西北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我縣面臨著更加有利的發展良機,也將獲得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市委九屆八次全會確定了錦州 “三年大變樣、十年大振興”的發展目標,市政府提出全面實施“工業倍增計畫”,將更加重視縣區經濟的發展;我縣經過近幾年的調整和發展,綜合競爭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資源優勢已經開始向經濟優勢轉化,湧現了以木製品加工、農副食品加工、化工為主導的一批優勢規模企業,發展了以棚菜、畜牧、林果為支柱,以綠色農業為主流的特色農業經濟,建設了雜糧、蔬菜、建材、家具等一批專業市場,構築了三產業發展的有效載體,全縣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以上這些為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各地都在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速發展,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如果我們不能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我縣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就會拉大。因此,必須辯證地分析形勢,既要堅定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與時俱進,奮發有為,以更高的標準、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汗水來謀求黑山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發展。
2005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縣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東北大振興和遼西北開發機遇,以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為核心,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綠色立縣、開放活縣”戰略,紮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狠抓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速資源工業化、縣鄉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三個轉變”,努力實現“兩年大變化”,推進全縣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按照這一思路,2005年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1%、2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剔除農業稅因素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做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做強三大支柱行業為重點,推進工業經濟再上新台階
堅持以項目為支撐,以園區為平台,努力擴張工業總量,構築行業拉動、龍頭帶動、城鄉互動的工業發展格局。
做強三大支柱行業。一是突出發展木製品加工業。要把木製品加工業各項指標納入對鄉鎮政績考核範圍。制定《關於扶持我縣木製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在木材資源配置、稅費、融資、土地、電力供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扶持福森、億霖等新企業投產,實現現有木製品加工企業按設計能力達產達標,同時黑山鎮、大虎山鎮、鎮安鄉、常興鎮、新興鎮、八道壕鎮要通過招商引資和啟動民間資本,至少新上1戶規模以上木材加工企業,其它鄉鎮要至少新上1戶固定資產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木材加工企業,逐步形成木製品加工企業群。年內打造木製品規模企業15戶、億元企業2戶,木製品加工業產值要實現5億元,用3—5年時間把黑山建成東北最大的木製品加工基地。二是大力發展農副食品加工業。以優質米加工、油脂加工、畜禽加工、蔬菜果品保鮮加工為主攻方向,著力改變種養業以出售初級產品為主的現狀,向加工增值要效益。推進新興精米、富有植物油、亞東肉禽等企業擴能改造,跟進弘聖花生、大明屠宰、三江致遠等在建、在談項目,扶持興辦中小型加工項目,把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強勢。三是做強化工行業。支持西洋特肥上年產12萬噸液氨生產項目,扶持天源海藻化工有限公司達產達效,推進鴻泰有機化工項目的實施,化工行業產值力爭突破6億元。
培育骨幹企業,形成規模企業群。加大信息、技術、人才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努力做大做強一批骨幹企業。要抓好永豐造紙擴建,使其生產能力達到5萬噸,產值達到2億元;整合膨潤土企業,搞好鈉基土開發;發揮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水暖器材廠等企業自身優勢,承接大中城市梯次轉移性項目。年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力爭突破100戶,爭取2—3年實現規模工業“倍增”目標。
實施精品名牌戰略。進一步提高“西洋”牌複合肥、“道宇”牌植物油、“特爾佳”牌飼料、“遼花”牌有機花生油等產品的知名度,鼓勵企業申報著名商標和參與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以品牌、名牌產品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大企業、大項目向園區集聚。要重點建設好縣城兩個工業園區及鎮安鄉、勵家鎮兩個工貿小區,力爭分別入駐3—5戶規模以上企業。四個園區銷售收入要超過15億元,增加值超過3.5億元,稅收達到4000萬元。積極建好其它6個園區,提高標準,完善形象。
(二)以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再上新台階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走龍頭企業聯基地帶農戶、“種養加”相結合的發展路子。要加快發展區域特色農業,重點抓好油料、蔬菜、食用菌、反季水果、雜糧、速生林、“兩梨”等基地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帶。制定園區建設標準,加強種植業、養殖業小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年內把大虎山科技示範園區建成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訂單農業,在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合作機制,使糧油、蔬菜、水果、畜禽加工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大力推行公司化、合作化模式,推廣常興、四家子蔬菜生產合作社經驗,培育壯大奶牛、畜禽、瓜果蔬菜、食用菌等專業協會、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與市場對接的組織化程度。
壯大棚室、畜禽、林果三大主導產業。新增棚室2萬畝,擴大棚果、棚花、棚菇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面積。以肉羊開發和引進優質奶牛為重點,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發展肉羊100萬隻,牛、豬、禽的的飼養量分別達到35萬頭、180萬頭、2900萬隻,其中奶牛力爭突破1萬頭。實施無公害綠色畜禽產品倍增計畫,年內三分之一以上的畜禽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建立全覆蓋的畜禽防疫網路和科學有效的防疫機制,建設無規定疫病區,防檢疫率達到100%。加大林權轉制力度,充分利用省農田防護林採伐更新試點縣機遇和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優惠政策,完成植樹造林8萬畝,發展果樹2萬畝,培植綠色財源。
以提質增效為切入點,發展綠色、品牌農業。建立完善綠色食品檢測體系,實施產地、流通、市場多環節檢測,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對已獲認證的品種要進一步提高認證檔次,增加生產數量。重點抓好玉米、甜瓜、番茄等農產品無公害認證,年內認證品種達到8個以上,無公害以上農產品生產面積達到150萬畝。加強農產品品牌註冊,做大做強“八道壕”牌、“芳山”牌、“遼西”牌、“遼綠”牌、“雙鳳”牌等品牌農產品,改進儲藏和包裝,提高在大中城市超市和連鎖店的直銷份額。
加強指導和服務,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實施“陽光工程”,將勞務輸出納入政績考核範圍,建立勞務輸出的目標管理體系和責任考核體系。加強對農民的引導性培訓和實用技能培訓,使他們由體力型民工向技能型民工轉變,力爭年內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1.2萬人次。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高標準完成繞陽河堤防整治工程任務的基礎上,抓好龍灣水庫、老官水庫除險加固掃尾工程,並實施友鄰水庫防滲工程。加強水源工程建設,推進黑土區治理、防氟改水、集水工程等項目實施,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三)以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為重點,推進第三產業再上新台階
加強市場體系建設。重點擴建城南、勵家雜糧、姜屯糧油、大虎山蔬菜批發等市場,進一步增強建材、家具、陶瓷等專業市場服務功能。儘快實現勵家雜糧市場信息聯網,將其建成東北最大的雜糧物流中心和全國雜糧信息發布中心。全縣交易額超億元的市場要達到8處。
加快發展物流業和新興服務業。按照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總體目標,加強貨運市場和重點鄉鎮客運站建設,提高裝備現代化水平,增強運輸服務能力。進一步拓展金融保險、社區服務、中介信息、法律諮詢等新興產業範圍。以蛇盤山、龍灣水庫、蓮花湖為重點,搞好旅遊項目的包裝、推介和滾動開發,提升景區品位。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建設“101”高地戰地博物館,並列入遼瀋戰役“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四)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為重點,推進改革開放再上新台階
突出抓好四項改革。一是打響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盤活化肥廠、棉織廠等企業閒置資產,推進造紙廠、膨潤土礦、醬菜廠等企業由租賃轉出售。以我縣被市政府列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試點縣為契機,對12戶糧食購銷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組建縣糧食資產運營公司,轉換經營機制。二是按照投資多元化、經營企業化、服務規範化的思路,加快市政、環衛、供暖、自來水等公用事業改革步伐。三是積極穩妥推進教育、衛生等系統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全員競聘上崗,逐步解決教師隊伍超編問題;調整現有中心衛生院和鄉鎮衛生院布局,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四是穩妥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減少財政供養人員,減輕財政包袱。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立足縣域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環境優勢及工業基礎優勢,搭建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政策平台,引進二三產業項目和創稅企業。充實完善縣鄉兩級項目庫,縣要包裝50個質量高、市場前景好、易操作的項目,其中達到預可研水平的精品項目10個。抓住遼寧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周邊中心城市產業梯次轉移的有利契機,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型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發揮西洋特肥的品牌作用,形成品牌招商網路。加強與溫州、泉州等地的友好合作,建立長期通商渠道。積極爭取西洋特肥、勵家雜糧市場、熱電廠、生豬屠宰、福森木業等重點項目國債資金的立項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財政貼息。繼續落實招商引資“一票否決”制、縣鄉領導包項目責任制和季調度、月通報制度,加強對招商引資專業人員的培訓,規範各部門特別是執法執紀部門的行為,在全縣上下營造濃厚的“親商、安商、富商”氛圍,全力暢通招商引資“綠色通道”。年內力爭引進域外資金2億元,外資到位400萬美元,新上5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
千方百計擴大出口。扶強做大宏偉製衣、永新工藝品、綠色芳山等傳統出口企業,加快培育天緣海藻、三田食品、黑山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一批新的創匯企業。圍繞國際市場需求,穩定服裝、工藝品出口,擴大農產品和特色產品出口。年內出口創匯力爭突破800萬美元,提高縣域經濟外向度。
(五)以關注民生為重點,推進城鄉環境建設再上新台階
抓好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八件實事。(1)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按照城市一級路面標準修建黑山至大虎山公路。(2)爭取大修黑山至八道壕公路。(3)修建“小小線”高家大橋等5座橋樑。(4)搬遷天然氣供氣站,建設新的天然氣站。(5)實施南湖公園三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南湖公園改造任務。(6)改造縣城供水基礎設施。(7)修建中大路北側居民小區道路,解決縣城北部居民行路難問題。(8)對縣城內兩條污水溝進行綜合治理,解決縣城部分地區排水不暢問題。
建管並重,提升城市品位。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廣開融資渠道,吸納更多的資金投入城市開發和建設。千方百計激活房地產市場,完成縣城房地產開發8萬平方米。繼續搞好縣城綠化、美化、亮化工作,加強縣城環境綜合整治,制定“門前三包”管理辦法,整頓馬路市場,解決髒亂差問題,創造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加強小城鎮建設。修訂完善小城鎮建設規劃,堅持小城鎮建設與壯大區域特色經濟、工貿小區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加強城鎮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增強輻射功能、服務功能和集聚功能,拉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到小城鎮從事二三產業。
(六)以財源建設為重點,推進財稅工作再上新台階
堅持開源節流並舉,增收節支並重,確保公教人員工資正常發放、社會保障金及時兌現和重點專項資金及時撥付,努力實現財政平穩運行。
切實加強財源建設。加快發展規模企業,做大現有骨幹財源;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每個鄉鎮都要新上1—2個稅源型企業,全縣要新增5個納稅超百萬的企業。繼續用好、用足東北大振興和遼西北開發各項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取得政策收益。
加大增收節支力度。進一步強化稅收征管,嚴厲打擊偷、逃、抗、騙稅等不法行為,做到應收盡收;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強化預算約束,壓縮一般性支出。充分發揮縣、鄉財務核算中心作用,加強對各類資金的監管。繼續擴大政府採購範圍,規範採購行為。
(七)以建設和諧黑山為重點,推進社會保障和穩定工作再上新台階
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推進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向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延伸,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年內分別擴面500人、600人和4500人。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並軌”人員社會保險關係接續工作。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
突出抓好就業工作。按照再就業“實名制”要求,建立優質、便捷、高效的就業服務模式,切實把促進就業的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加強再就業培訓,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為就業困難對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促進“4050”人員儘快實現再就業。全年完成再就業培訓2500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500人。
關心弱勢群體疾苦。採取生產扶貧、科技扶貧、醫療扶貧、完善扶貧超市等措施,推進救助、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使70%以上的貧困戶年內脫貧。落實優撫政策,解決“三老”的“三難”問題。關心殘疾人疾苦,千方百計為殘疾人辦實事。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調處機制,控制個體、集體(群體)越級訪發生。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嚴厲打擊各種犯罪行為,建設平安黑山。
(八)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推進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再上新台階
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意見》,提高公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提高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城市的創建水平。開展科技興農、興企活動,爭取5個以上項目列入市以上科技計畫,完成國家審批專利25項,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鞏固“普九”成果,加強高中建設,普通高中擴招20%;繼續抓好教育布局調整和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建設,合併中國小26所,改造危房1.8萬平方米,改善辦學條件;成立獨立的縣職業教育中心,建成再就業和勞務輸出培訓基地。發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用,提高應急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打造“二人轉”文化品牌,培育發展文化、體育產業。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結構。加快村村通有線電視步伐,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萬戶,有線覆蓋率力爭突破30%。強化耕地保護,合理利用土地和礦產資源。加強污染治理,提高監測能力,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社區“一站四室”建設,完善服務功能。依法做好統計工作,高標準完成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認真做好民防、民族、宗教、外事、檔案等工作,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九)恪守為民理念,提高執政能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再上新台階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繼續加大軟環境建設力度,鞏固“一站式”辦公成果,推進電子政務,嚴格實行限時辦結制和服務承諾制,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
建設清正廉潔政府。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執行“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力度,強化對權力的制約、資金的監管和從政行為的規範。
積極推進依法行政。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進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質量。全面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把政府各項行政行為納入法制化軌道。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活動,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法律素質。加強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社會公示制度、聽證制度,完善決策程式,提高決策水平。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工作,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人民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真正把民本思想體現在工作思路中,體現在政策措施中,體現在具體實踐中。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精簡會議、檔案,集中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及時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各位代表,面對充滿生機與希望的2005年,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大膽的創新和跨越的氣魄謀求發展,以昂揚的鬥志和務實的作風投入工作,萬眾一心、克難進取、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為振興縣域經濟,建設和諧、文明、富裕的新黑山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