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黑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下,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搶抓發展機遇,實施崛起方略,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黑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 生產總值實現:69.9億元
  • 固定資產投資:14.7億元
  • 人均純收入:4300元
2006年主要工作回顧,縣域經濟實力增強,對外開放成果顯著,工業倍增計畫提前完成,第三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財政金融運行平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2007年的形勢和任務,圍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圍繞提質增效建設園區,打造工業經濟新優勢,圍繞農民增收最佳化結構,構建現代農業新格局,圍繞繁榮商貿建設市場,培育物流網路新體系,圍繞增收節支培植財源,拓展財政增收新領域,圍繞體制創新深化改革,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圍繞老城改造加強設施建設,塑造文明城市新形象,圍繞事業發展統籌協調,實現和諧黑山新目標,圍繞依法行政轉變作風,實現政府工作新跨越,

2006年主要工作回顧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下,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搶抓發展機遇,實施崛起方略,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

縣域經濟實力增強


全縣地區(預計,下同),比上年增長15%,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5:37:2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0018萬元,增長32%;全社會,增長30%;農民,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億元,增長19.6%。

對外開放成果顯著


利用省市搭建的招商平台,我縣分別參加了上海、崑山、寧波、香港的經貿洽談會,舉辦了黑山——廣州項目推介會和“第二屆荷花節”項目說明會。全縣域外引資4.12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引進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67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個,國能黑山生物發電項目投資達到5.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49萬美元,增長15.8%;出口創匯900萬美元,增長12.5%;境外勞務輸出293人次,增長19.1%。同時爭取國債投資和省補資金1676萬元。

工業倍增計畫提前完成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3.2億元,增加值實現7.4億元,分別比2004年增長137.1%和146.7%,用兩年時間提前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工業倍增計畫。工業固定資產投資8.6億元,比上年增長58.4%。全年新上、續建固定資產投入500萬元以上項目56個,其中31個項目投資超過1000萬元。新增規模企業30戶,總數達到139戶。三大支柱行業和機械製造業實力顯著增強。化工行業規模企業達到7戶,產值9.2億元。木製品加工行業規模企業達到19戶,產值4.4億元。農副食品加工行業規模企業達到28戶,產值9.5億元。機械製造和鑄造行業規模企業達到14戶,產值1.6億元。工業園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制定了工業園區發展總體規劃,儲備了園區建設用地,整合了縣、鄉等14個園區,共入駐大小企業606戶。國企改革順利推進。縣膨潤土礦、造紙有限公司等5戶國有企業實施了轉制,完成了糧食系統12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增添了企業發展後勁。

第三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餐飲服務、郵政通訊等產業健康發展。完成了芳山鎮、小東鎮客運站建設。新建4個農產品批發市場、1個家具批發市場,續建2個農貿市場;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有62戶連鎖農家店正式加盟營業。全縣固定電話戶均普及率69%,國際網際網路戶均普及率3.2%。民營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全縣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達到1.6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52.9億元,增長40.8%。

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以效益為目標,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新發展棚室2.3萬畝,水澆地8.4萬畝。新建規範化畜牧小區70個、棚室小區105個、農業科技園區25個、一村一品專業村50個。新栽果樹1.2萬畝,建設標準果園3萬畝,植樹造林6.3萬畝,我縣被省政府授予綠色通道先進縣。全縣引進新品種35個、新技術20項。綠色農產品生產走在全省前列。建設了167萬畝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新增“三品”認證36個,新增認證面積5.3萬畝。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新建產業化基地16個,新增農民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22個,規模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6戶。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完成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更新改造排水站3座,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3%。農村環境大為改觀。以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為重點,全縣278個行政村主要街路進行了“四清”;維修村屯道路100多公里;新建水廠12處,解決了2萬多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戶用沼氣池1556個;農村改廁項目全面鋪開;新建農村文化廣場32處。農民素質日益提高。培訓農民8.5萬人次、農民經紀人近千名,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3.3萬人。

財政金融運行平穩


加大稅收征管力度,依法清繳欠稅,實施房地產稅“一體化徵收”,實現了各項稅費及時、足額、均衡入庫。完善激勵機制,修訂稅收獎勵政策,調動了鄉鎮和部門培植財源、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同時認真解讀上級政策,爭取各類資金1億多元,五大稅種增量返還1310萬元。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科學調度資金,保證了運轉、穩定、民生等重點支出的增長和公教人員工資的發放。金融部門積極支持地方建設,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全縣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45億元、3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9.5%和11.4%。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房地產開工面積18.7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2700平方米,文化大廈工程順利竣工。修建便民巷路2066米,完成蓋板溝排水工程471米。南湖公園雕塑、賞荷亭等工程如期竣工。更新供水管線4500米,新建蓄水池2000立方米。更新改造供熱管線3500米,完成一戶一閥改造10萬平方米。更新改造供氣管線3900米,新增用戶1600戶。交通狀況明顯改觀,新鋪設黑色路面88.5公里,建橋樑8座。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臨時救助困難民眾8310戶,為城鄉低保戶發放生活保障金999萬元,按期完成三年扶貧規劃任務,455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分別擴面2497人、4378人和1380人。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採取建立培訓基地、社區安置、公益性崗位開發、勞務輸出等措施,安置下崗失業人員8600人,實現“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開展了文明創建、城鄉共建和“三下鄉”活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改造校舍6310平方米,國中學生輟學率控制在1.6%以下,通過了省政府“普九”鞏固水平的驗收。打造文化品牌,“黑山二人轉”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啟動,參合率達到81.3%。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被省衛生廳批准為縣級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範化建設試點單位。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網路,保障了人民民眾用藥、飲食安全。貫徹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到6.29‰。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5萬戶。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


自覺接受縣人大依法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共辦理人大議案1件,人大代表建議69件,政協委員提案88件。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辦理行政審批事項5835件。認真落實信訪工作條例,堅持領導幹部信訪接待日制度,及時化解各種矛盾。認真實施“四五”普法規劃,人民法制意識普遍增強。紮實開展平安縣建設,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聯動防範體系,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各類刑事、治安案件明顯下降。開展了以煤礦為主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審計監督,完成審計任務60戶(項)。強化行政執法監察,立案查處違法案件92件,挽回經濟損失83萬元。
此外,土地、統計、供銷、環保、供電、氣象、檔案、民防、殘疾人、民族、宗教、兵役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縣農業“大禹杯”競賽、二三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政績考核等工作也都得到了上級的肯定。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與支持,得益於64萬黑山人民的同心協力、頑強拼搏,得益於駐黑山部隊和中省市直單位的鼎力合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為黑山發展做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個體業者,向駐黑山部隊全體指戰員、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黑山改革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小,外向度低;二是對全縣經濟具有支撐和拉動作用的大項目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比較弱;三是財政支出壓力較大,縣鄉財政運轉困難;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農民增收渠道仍需拓寬。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7年的形勢和任務


2007年是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黑山的關鍵一年。省委提出今年要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目標,新的形勢可謂機遇與挑戰同在,困難與希望並存。一方面,中央將繼續實行嚴格的土地政策,發展經濟特別是發展工業的用地矛盾更加突出;交通、區位使我縣被“邊緣化”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我們同周邊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正在拉大。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國際國內產業結構梯度轉移為我們吸引資金帶來難得的契機;省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錦州灣整體開發戰略的實施將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瀋陽經濟圈的構建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我縣的礦產資源、農副產品資源及工業基礎使招商引資具備了一定的潛力;尤其是廣大幹部民眾善謀實幹形成的激情創業氛圍,使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明顯凸現,這些都是我縣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和內在優勢。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新的一年謀求更大發展,開創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2007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縣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率先崛起方略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以建設和諧黑山為總目標,以招商引資上項目為牽動,強化二產、活化三產、最佳化一產,聚增經濟總量,確保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社會穩定,推進黑山在遼西東部縣域經濟群中率先崛起進程。
2007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三次產業比達到30:40:3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均衡發展,解決民生問題。重點抓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

圍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堅持項目牽動,創新招商方式,最佳化投資環境,拓展對外貿易,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確保域外招商引資4.5億元,外資到位600萬美元,境外勞務輸出320人次。新上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30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個。
轉變招商理念,提高招商質量。進一步活化招商思維,在招商方向上,要把資源型招商與環保型、稅源型、規模型招商並重;在招商形式上做到資源招商、政策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並舉;在招商領域上,要由優惠政策招商向優質服務轉變,由全面招商向特色招商轉變,使黑山成為項目的“磁場”;在具體工作上,要做到項目工作常年化、常年工作責任化、責任工作具體化,明確獎懲措施,分級抓好招商項目的推進落實。
搞好硬體建設,夯實招商基礎。要立足資源優勢,篩選、論證、包裝一批重點招商項目,以煤化工、膨潤土深加工、糧食加工轉化等為重點,力爭編制達到預可研水平的精品項目20個。強化對招商引資工作人員的培訓,逐步建立一支熟悉國家政策導向、了解本地經濟狀況、通曉涉外法律法規和國際經濟貿易知識的專業招商隊伍。加強招商網站建設,捕捉市場信息,豐富招商項目。
最佳化投資環境,營造安商氛圍。清理和規範收費事項,簡化審批程式;建立外來投資者投訴制度和公開評議制度,成立外來投資企業投訴中心;繼續實行重點項目領導跟蹤制,提高引進項目的成功率。
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對外貿易。要鞏固發展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積極開拓中東等潛在國際市場,在穩定服裝、農副產品、工藝品等商品出口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木製品、畜產品出口創匯能力,年內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二)

圍繞提質增效建設園區,打造工業經濟新優勢


堅持以工業化為主導,把工業強縣定位於發展黑山經濟的第一增長極,把建設園區作為發展工業的第一載體,把上項目作為園區建設的第一支撐點。充分利用瀋陽產業布局調整、工業企業西移的大好時機,主動融入瀋陽經濟圈,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工業項目,培育產業集群。確保年內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0戶以上,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40億元。
深度開發膨潤土和煤炭兩大資源。依託膨潤土和煤炭資源,引入資金流、技術流進行綜合開發,培育產業集群,把資源儲量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積極爭取礦勘投入,鼓勵商業性勘探及行業勘探,進一步探明我縣膨潤土和煤炭資源的分布、儲量及品位,力爭使膨潤土開採量達到30萬噸,協助阜煤集團儘快落實八道壕煤礦技擴改項目,爭取當年煤炭產量突破300萬噸。
壯大三大支柱產業,提升鑄造和機械製造業。一是打造木製品加工業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木製品加工行業協會作用,開發綠色環保型木製品,年內新增行業規模企業10戶以上,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二是打造化工造紙產業集群。爭取西洋特肥50萬噸複合肥和12萬噸液氨項目早日實施;推進永豐造紙投資3000萬元年產7萬噸文化紙及年產2萬噸脫墨紙漿項目;促成鴻泰化工二期工程、天源海藻和寶龍溶劑達產達標,實現化工業產值10億元以上。三是打造農副食品加工業產業集群。扶持綠源肉業、弘聖花生、寶龍肉禽、益壽食品等龍頭企業按設計能力當年達產;立足我縣糧食優勢放手發展釀酒業;培育以蔬菜和畜禽產品保鮮為主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小企業群。四是培育壯大冶金鑄造和機械製造業。重點跟進機械製造公司二期工程和繞陽河水暖擴建項目,使該類企業產值達3億元以上。同時,要積極實施品牌推動戰略,支持企業註冊商標、申請專利、認證質量體系和標準化生產,努力將飼料行業的“特爾佳”牌培育成省著名商標,將農產品加工業的“遼花牌”培育成馳名商標。
提高園區建設標準,發揮產業集群效應。遵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以投資主體多元化解決“資金從哪裡來”的問題,以產業招商為主導解決“項目怎么引”的問題,以構建園區特色經濟帶解決“園區怎么建”的問題,搞好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定位。結合土地修編,合理調整園區建設用地,重點抓好縣級黑大工業園建設,規範整合鎮安、新興、八道壕、大虎山、新立屯等鄉鎮園區,著手發展小東工業園區。在此基礎上,篩選高新技術項目落戶園區,引導相關產業向同一園區集聚,打造產業集群。
(三)

圍繞農民增收最佳化結構,構建現代農業新格局


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向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方向發展,拉長產品鏈和產業鏈,打造一批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用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調整。推行“龍頭企業+協會”的經營模式,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新發展各種農民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50個以上,新增會員2萬人,培養農民科技經紀人100人,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積極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繼續發展“三品”生產。按照建設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總體目標,實施“百萬綠色工程”,促進“三品”生產結構升級。進一步規範“三品”生產規程,完善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打造“遼綠”、“遼花”等16個農產品品牌。擴大棚室、畜牧、林果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實施設施農業“雙百工程”,新建棚室小區100個,新增棚室面積2萬畝;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00個,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200萬頭、40萬頭、100萬隻、2000萬隻,畜禽防檢疫率達到100%,力爭三分之一以上的畜禽生產達到綠色標準。實施荒山荒地、河流排乾、鄉村公路兩側、村屯四旁、農田林網“五個全面綠化”,推進“百萬畝速生林基地建設”,植樹造林6萬畝,建設萬樹村莊50個,新建果樹標準園3萬畝。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百萬灌溉工程”,加快水庫除險加固和河道險工治理進度,新發展水澆地5萬畝,建設農田水利精品工程50項,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步改善雨養農業局面。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080個,秸稈氣化站1處,樹立5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示範村。
加強示範村建設。提高已確定的28個示範村建設水平,新啟動32個示範村。每個示範村在一產業上要力爭形成“一村一品”,在壯大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上逐步達到“一村一企”,做到徹底“四清”,逐步完成“四改”,達到“四化”,量力建設“四個一”。
培育文明向上的現代農民。建立科技支農體系,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入駐授課,培養科技骨幹,推進科技興農,完成35個村1750名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全年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1萬人。
(四)

圍繞繁榮商貿建設市場,培育物流網路新體系


擴大專業市場規模。鞏固壯大段家、大虎山蔬菜批發市場和沈屯生豬、姜屯糧油批發市場,完善建材、家具、陶瓷市場,整合綜合市場和其他專業市場。全力打造勵家雜糧市場,爭取納入國家“雙百市場工程”,建成東北最大的雜糧交易集散地和全國雜糧信息發布中心。
建設現代商業網路。重點建設以鵬大商城和凱利超市為主體的中心商業區和以綜合市場及周邊商業設施為主體的區域商業中心。推進特色商業街建設,擴大具有我縣特色的服裝、家具、餐飲、娛樂行業輻射面,特別是提高以商貿城為中心的商貿網路建設檔次,推進以百悅廣場為代表的餐飲娛樂業發展,繁榮我縣商貿業。積極發展小型超市、連鎖店、配送中心等服務業,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
引入新型經濟業態。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電子商務套用於縣域流通體系。引進一批中介服務機構、投資機構和貿易公司以及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的銷售中心、採購中心或分支機構入駐經營,發展“樓宇經濟”。吸引國內外企業在我縣設立地區總部、行銷總部、研發總部、財務總部,引入總部經濟。
發展旅遊服務業。制定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整合旅遊資源,加快景點開發,提升配套能力和服務水平,以“101”高地紅色旅遊項目和龍灣、蛇盤山風景區為重點,打造兩條旅遊精品線路。
(五)

圍繞增收節支培植財源,拓展財政增收新領域


改革財稅管理方式。完善縣鄉財政體制,推行部門預算改革,將全部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規範各個部門財政資金的分配,推進“鄉財縣管鄉用”的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規範鄉鎮的財政收支行為。同時,修訂對各鄉鎮的財稅考核指標和考核辦法,加大獎懲力度,使縣級的“1個積極性”變成全縣上下共同的積極性。
加強財源建設。規範征管現有重點納稅企業,扶強做大新增規模企業,培育工業主體財源;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建設群體財源;建設區域物流中心,培育活力財源;積極引進高稅企業,重點扶持周期短、見效快的財源項目,培育財政收入新的增長點。同時,追求既得利益,招商引稅,力爭在短時期內擺脫財政困境。此外,還要認真研讀上級政策,爭取各項資金。
嚴控財政支出。強化預算約束,規範財政供給範圍,優先保證工資和社保等剛性支出,逐步加大對科技、教育、農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入。完善財政監督制度,推進財政監督工作步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軌道。嚴格執行《黑山縣關於規範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暫行辦法》,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六)

圍繞體制創新深化改革,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


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抓好硫酸廠、鋼管廠和膠版印刷廠的破產工作;抓好水泥製品廠、碘廠、磚廠的改制工作;完成膨潤土礦、造紙廠、棉織廠等企業出售後的收尾工作。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為加快企業發展提供機制保障。
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對全縣的事業單位進行機構分類,將純生產經營型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同時做好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的掃尾工作。
紮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鞏固稅費改革成果,搞好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做好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七)

圍繞老城改造加強設施建設,塑造文明城市新形象


高起點規劃,提升城市品位。以建設遼西中心城鎮為目標,以構築啞鈴型城市為框架,實施城市南建戰略,完善縣城控制區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重點抓好城區供熱、供水、排水、防震減災等專項規劃編制,提高城市規划水平。統籌城鄉發展,做好小城鎮和村屯的建設規劃。
高標準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實施十項惠民工程:一是加快棚戶區改造步伐,年內棚戶區改造面積突破2萬平方米。二是修建便民巷路6條。三是完成4條排水溝蓋板工程。四是加強南湖建設,完成修建西大門、擴建外湖島等10項工程,同時搞好環湖開發,把南湖建成“內城湖”和“環湖城”。五是實施啟發路等三條道路路燈改造工程。六是改造更換中大路兩崗之間、解放路北廣場到南橋的邊石和彩磚。七是鋪設和改造城區供氣管線11公里。八是完成一戶一閥改造30萬平方米,縣城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九是繼續實施“村通油路工程”,新建油路168公里。十是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5萬戶。
高水平管理,改善城市形象。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和基礎設施招標管理,公開拍賣公共場所的冠名權、廣告權、特許經營權,盤活城市無形資產。強化環境衛生管理,搞好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落實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規範城鎮住宅區物業管理。
(八)

圍繞事業發展統籌協調,實現和諧黑山新目標


以人為本,實施“民心工程”。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實現實名制就業6000人,確保城鎮有就業需求的“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培訓進城務工農民1200人、下崗失業人員1500人,勞務輸出3萬人次。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分別擴面1000人、3000人和700人,探索建立民營企業職工參保工作機制。抓好農村開發式扶貧,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最大限度維護好民眾利益。
統籌兼顧,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使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擴大“普九”成果,做好省對“普九”提高水平驗收的準備工作,加強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支持民辦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保健網路。深入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加強農村衛生院建設,努力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發揮“黑山二人轉”品牌效應,支持創辦多種投資形式的“二人轉”藝術學校,推動民間藝術發展。加強民眾文化活動陣地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最佳化環境,構建和諧黑山。推進平安縣創建工作,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做好生產、交通、消防及教育安全等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認真做好信訪工作,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工作,增強廣大公民法制意識。
(九)

圍繞依法行政轉變作風,實現政府工作新跨越


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增強工作活力。要堅決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用改革的精神和發展的觀點研究新問題,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開拓性。要旗幟鮮明地為創新者壯膽,為進取者助威,為改革者護航,努力營造崇尚創新、創造、創業的社會氛圍。
轉變方式,完善機制,提高工作效能。要進一步完善民眾參與、專家諮詢與政府決策相結合的科學民主決策制度,自覺接受民眾、社會和輿論的監督,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全面推行崗位責任、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效能考評等工作制度,不斷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改進作風,廉潔勤政,狠抓工作落實。大興調研之風,政府各部門要針對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農民增收、培植財源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從不同角度提出建設性、前瞻性的建議,每個部門年內至少完成1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堅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設,切實把廉政勤政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發揚求真務實、埋頭苦幹的優良作風,把我們的政府建設成一個廉潔的政府、勤政的政府、高效的政府。
各位代表,開放與振興呼喚黑山崛起。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人大政協的依法和民主監督,用改革的措施製造推力,用開放的政策激發動力,用創新的精神釋放活力,克難奮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共同推進我縣經濟快速發展,共同創造社會和諧的美好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