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原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邢台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03年工作回顧
2003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重要而又很不尋常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邢台市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及省重大決策部署,戰勝“非典”疫情的巨大衝擊,圓滿完成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一)經濟建設呈現快速發展的好勢頭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05億元,同比增長12.1%,超計畫1.1個百分點。其中,一產77.9億元,增長4.3%;二產288.5億元,增長14.5%;三產138.6億元,增長12%,是五年來經濟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年有6項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位次前移:國內生產總值由第8位升至第4位;固定資產投資由第5位升至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第10位升至第8位;消費品零售總額由第7位升至第5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第10位升至第6位;出口總值由第4位升至第2位。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糧食總產341.2萬噸,與去年(2003年)基本持平。棉花總產12.2萬噸,增長16%。農林複合經營、優質專用小麥和專用玉米等面積明顯增加。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7.1%。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5.8%,提高1個百分點。全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2.8億元,退耕還林36.1萬畝,發展節水灌溉22.6萬畝,解決了220個村、11.6萬人的飲水困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邢台段完成大沙河倒虹吸“四通一平”等前期工作,青山水庫樞紐工程通過國家立項評估。全市建立了市級農業信息中心和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17個縣市建立了農業信息中心。農業開發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
——工業運行態勢良好。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261.5億元,增長14.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1.8%,比上年增加4.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47.3億元,增長36.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52.1%,提高17.7個百分點。企業信息化、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有了新發展,入統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9.1億元,增長12.4%。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年完成技改投資36.4億元,增長16%。投資3.6億元的邢鋼燒結機及粉塵治理改造和5號高爐項目,投資1.2億元的龍海公司煉鐵及煉鋼技改項目和投資1億元的邢礦集團選煤廠改造等項目已相繼投產達效。
——服務業發展較快。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3億元,增長11.3%。家樂園超市、華業通訊、珂琳日化、華豐食品等一批連鎖企業發展迅速,以糖酒、石油、菸草公司為龍頭的三大配送體系和三級配送網路初步形成。加強市場管理和監控,整頓和規範了市場經濟秩序。積極推進糧食體制改革,有7個縣(市、區)順利退出保護價。加大了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全年完成項目投資1.3億元,接待國內外遊客17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8億元。太行奇峽群、扁鵲廟、前南峪、天梯山景區山邁入國家A級景區行列,崆山白雲洞已完成4A級景區初評。
——財稅工作取得新成績。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積極落實財稅政策、惠企政策和惠農政策,大力培植財源,強化稅收征管,全年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5.5億元,增長15.5%,創六年來最好水平。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9億元,增長19.4%;市本級收入完成14.06億元,增長10.4%。全市20個縣(市、區)的全部財政收入均實現超收,有7個縣(市)收入超億元。籌措資金1.2億元,確保了防治“非典”的支出需要。爭取轉移支付資金8.2億元,確保了公教人員工資及時發放和水平的提高。金融工作,進一步最佳化信貸結構,提高服務質量,有力支持了經濟發展。2003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29.2億元、貸款餘額352.1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62.3億元和25.3億元。
(二)五項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
——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全年完成增加值393億元,增長18%;上繳稅金15.3億元,增長20%,實現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入92億元,增長30%。在1580個新上項目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261個,億元以上項目33個(比上年多27個),大項目投入占總投資額的比重達80%以上。特色產業成為民營經濟的可靠支撐,所占比重達到60%以上;新建省級私營企業集團27家,累計達到60家,占全省三分之一;新建工業園區8個,完善提高31個,有6個被省政府列為重點扶持園區;省政府重點扶持的百家規模企業中,我市占9家。以華龍集團為核心的方便食品產業年產量超過10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速食麵生產基地;羊絨產業銷售收入突破130億元,清河“羊絨之都”地位更加鞏固。
——重點項目建設成績顯著。固定資產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呈現“一大兩多”特點。“一大”,即投資規模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7.6億元,增長29%。13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6.9億元,增長189%,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14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7.1億元,占年計畫的181.5%,增長182.4%;117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9.8億元,占年計畫的275.4%,增長134.1%。各縣市區已全部完成年度計畫,其中高開區、邢台縣、柏鄉、橋東、沙河、寧晉、巨鹿、平鄉、橋西等9個縣市區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的150%以上。“兩多”,即大項目多和新開工項目多。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79個,比上年增加44個;投資億元以上的46個,比上年增加27個。特別是興泰發電2×30萬千瓦供熱機組、寧晉紡織城、邢臨高速等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的開工建設,改寫了我市無特大型項目的歷史。全年新開工重點項目80個,增長3.3倍。
——國企改革邁出新步伐。全市有830家國有企業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改制面達90.6%。有19家中型國有公司制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邢鋼、邢礦、邢機、興泰、紅星5家省屬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進展順利,所屬13所學校已全部移交地方管理。通過大力推進股權結構調整和破產重組,全市較為規範的股份制企業達546家,融資19.3億元,盤活存量資產17.04億元,有效地激發了企業活力。認真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建立完善信用擔保制度,培育了一批質量信用示範企業。
——開放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利用國內市外資金32億元,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5784萬美元,增長22.3%。外貿出口高速增長,全年出口總額達3.02億美元,增長55.8%。羊絨、單晶矽、服裝等特色產品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出口額超100萬美元企業增加到44家,增長52%;完成對外勞務契約980萬美元、營業額1380萬美元,分別增長50%和138%。
——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實現了新突破。全年完成城建總投資33億元,比上年增加106%。其中,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4億元,增長27.3%。在市區,組織實施了牛尾河治理、車站南路新建、豐倉街改造、北二環路東延、公園東街北延、城市“四化”等一大批完善市區路網、拓展城市空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點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和載體功能。新增公共綠地面積32萬平方米;新增燃氣用戶1.8萬戶、供熱面積60.2萬平方米,使市區燃氣普及率和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80%和60%。進一步深化了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了一級政府、一級事權、一級財政、一級監督的環境衛生管理新格局。加大了城市綜合整治力度,新建、改建農貿市場3個,拆除了影響市容市貌的各類違章建築,取締了市區違規三輪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高開區擴區工作取得新成績。同時,各縣市區投資24億元,新擴建了一大批道路、排水、垃圾處理、住宅小區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全市城鎮化水平達33.3%,提高2個百分點。沙河市恆利莊園榮獲首屆河北人居環境獎和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交通建設,謀劃了今後五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全年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入18.7億元,是上年的3.5倍。邢臨、青銀兩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分別完成投資4億元和8.2億元,是年計畫的333%和164%。新建農村公路572公里,新增通油路村216個,分別是年計畫的195%和540%。
(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切實加強科技和教育工作,增強了經濟加速發展的支撐力。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96項,完成重大新科技推廣項目35個,實現高新技術技工貿收入35億元、民營科技企業技工貿收入43億元。全年引進各類人才768人,其中高級人才555人。“普九”工作成績顯著,廣宗、柏鄉、寧晉、威縣通過省複查驗收。積極發展高中段教育,全市萬人均普通高中在校生達到186人。投資2972萬元,改造中國小校舍7.6萬平方米。教育改革和結構調整取得新成就,職業教育檔次不斷提高,河北機電學校升格為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兩本三專”高等教育框架建設邁出新步伐。
——認真抓好衛生和體育工作,增強了公眾健康的保障能力。按照公共衛生建設的目標,投入1.2億元建立了市縣鄉三級疫情預防控制網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開始起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迅速,愛國衛生運動和全民健身活動成效顯著。在省第五屆農民運動會上,我市取得了5金、13銀、8銅的好成績,獎牌總數位居全省第三名。
——堅持人口、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增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以農村人口和城市流動人口為重點,認真開展計畫生育,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低於年計畫2.7個千分點。治理整頓國土資源管理秩序,保證了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建築節能力度進一步加大,水和大氣污染治理初見成效,市區空氣品質二級和好於二級以上天數,比上年增加29天。新增造林面積49.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0平方公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精神文明建設繼續深入,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加強了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建設,深入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全力推進以“誠信邢台”為重點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湧現出一批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和文明社區,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內邱縣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文藝創作和民眾文化進一步繁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彩色周末及假日文化活動蓬勃開展。以“雙三好”為載體的雙擁共建活動不斷深入,進一步密切了軍政軍民關係。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民族鄉村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紮實推進政務、廠務、村務、校務公開,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積極推進“四五”普法,堅持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水平。認真接待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努力排查調處民間糾紛,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團結。統計、外事、僑務、民兵、預備役、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審計、監察、廣播電視、地震、氣象、檔案、人防、地方志、無線電管理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四)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
——城鄉人民民眾竦礁嗍禱蕁3欽蚓用袢司芍涫杖?125元,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2728元,增長5.2%。進一步深化了農村稅費改革,通過“減人、減事、減機構”,全年減輕農民負擔5221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年底達417.3億元,比年初增長12.3%。收入的增加促進了人民民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城鎮居民用於交通通訊、旅遊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分別增長59.5%、24.3%和15%。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18.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7.6平方米,人們的衣食住行有了明顯改善。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分別增長8 % 和30%。
——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得到較好解決。積極落實再就業政策,加大投入,強化服務,全市新增就業人數3.1萬人,安排5600名下崗職工再就業,為2199名“4050”人員提供了再就業援助,全市失業率低於省定目標0.5個百分點。下崗職工生活保障金、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全市20個縣(市、區)全部實行了醫療保險制度。企業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擴面,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73%、102%、119.7%和114.9%。發放低保金3253萬元,累計保障人數66.1萬人。發放救災款887萬元,對1.88萬戶、2.9萬農村特困民眾實行定期定量救濟。全年投入扶貧資金2900萬元,重點扶持了350個國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村,使3.4萬人脫貧。同時,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中心,扶貧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為貧困村打井79眼,配套39眼,修防滲管道12萬米,修路50公里。安排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9個村、227戶、766人進行了移民搬遷。
(五)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
去年(2003年)四月中旬,非典疫情突如其來。面對這場嚴峻考驗,我們堅決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全省較早地建立了防護、監測、救治“三大體系”,採取了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鏈、保護易感人群“三條措施”,率先出台免費治療、定點補助、獎勵首報“三項政策”,組織實施了遭遇戰、攻堅戰和成果保衛戰“三大戰役”,以“特殊的作風、特殊的效率、特殊的措施”成功地控制疫情擴散,使全市百萬人口發病率始終在全省保持最低,奪取了這場鬥爭的階段性重大勝利。在安與危、生與死的重大關頭,邢襄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級政府心繫民生,處變不驚,做到了運轉高效,指揮得當;廣大幹部和醫務工作者,以身作則,奮不顧身,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公安幹警和交通職工風餐露宿,封堵排查,杜絕了病源的傳播;廣大宣傳工作者不畏風險,深入一線,營造了良好的“抗非”氛圍。在這場鬥爭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模範人物和動人事跡,形成了“齊心協力、艱苦拼搏、無私奉獻、敢於勝利”的“抗非”精神,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
總結去年(2003年)的工作經驗,可以概括為“五個必須”: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主旋律;必須高舉發展大旗,始終把跨越式發展牢牢抓在手上;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破除影響邢台發展的思想和體制“兩大障礙”;必須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保證;必須解決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活躍全局。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邢台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幹部和社會各階層的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愛國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邢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省部屬駐邢各單位,向關心支持我市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面臨的困難和差距:一是經濟總量小。去年(2003年)我市雖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這是在全國和全省都在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取得的。目前我市GDP總量在全省處於第7位,人均排第9位;社會人均財政收入在全省處於末位。二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在三項產業中,一產比重較大,三產比重較小;在三產中,傳統服務業多,新興現代服務業少;在產品結構中,初級產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創匯產品少。同時,資本結構和組織結構不盡合理,企業設備利用率低。三是市屬國有企業效益差。全年市屬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速比省屬以上低7.8個百分點,比縣市區屬企業低19個百分點。在56戶入統市屬企業中,虧損企業達30戶,虧損1.1億元,占全部工業虧損額的88.4%。四是農民增收困難。由於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快,農民增收渠道窄,儘管農民人均純收入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城鄉差距仍在擴大,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3.3個百分點。五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主要是新增財源少,加之東龐煤礦透水減收、防治“非典”和政策性工資支出增加,導致可用財力減少,收支矛盾更加加劇。六是就業再就業壓力大。全市需要就業人數90.2萬人,新增就業崗位僅有9萬個,供求之比高達1:10。七是經濟發展環境有待改善。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轉變不到位,服務意識差,辦事效率低,“四亂”現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上述問題,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新的一年裡將下大力認真加以解決。
2004年主要工作
2004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關鍵一年,也是推進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新步伐的一年。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迎接挑戰,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努力把改革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今年(2004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省委六屆三次、四次全會和市委六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繼續高舉發展大旗,弘揚主旋律,樹立強烈的機遇觀、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實施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化聯動”和科教興市、開放帶動戰略,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繼續抓好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民營經濟、企業改革與壯大優勢骨幹企業、城鎮建設五項重點工作,加快對外開放、服務業、培源壯財、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發展步伐,統籌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村、資源與環境和諧發展,推進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新步伐。
今年(2004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達到570億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5萬人,增長14%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1.5%以上,達到39.6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以上,達到26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1.8%,達到700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580元和2860元,分別增長7%和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5‰;科技貢獻率達到45%,提高2個百分點;高中段毛入學率達到5%,提高5.5個百分點;農村醫療保健和重大傳染病預防工作實現新提高;空氣品質二級或好於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00天以上。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今年(2004年)經濟工作堅持牢牢把握“五個原則”:搶抓機遇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原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經濟發展與民眾生活協調發展的原則;實施“三化聯動”最佳化城鄉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的原則;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的原則。具體抓好“五個重點”,加快“五個步伐”。
抓好“五個重點”:
結構調整是經濟工作的主線,必須把五項重點工作滲透到結構調整之中,強力推進,從根本上提高我市經濟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一)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認真落實今年(2004年)中央1號檔案和省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用新型工業化和城鄉統籌的思路抓農業,力促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實現縣域經濟的新跨越。一是調整結構增效益,進一步完善“五帶十區”農業布局。全面、正確地貫徹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方針,按照“穩糧棉、強畜牧、優林果、擴蔬菜、扶特色”的思路,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擴大專用糧種植面積,全年新增優質專用糧種植50萬畝;圍繞“五帶十區”農業布局建設,做大做強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食用菌、林木、牧草三個新興產業。全年完成畜牧業增加值30億元,占第一產業的比重達到37%,提高2個百分點;新增食用菌6.5萬畝,設施蔬菜3萬畝;新增用材林20萬畝,完成太行山區優質乾鮮果帶建設7萬畝。同時,積極推進農林複合經營,新增15萬畝,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綜合效益。二是圍繞“三化”抓聯動,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16個特色主導產業和龍型經濟。重點抓好18個投資1500萬元以上龍頭項目,規範發展20個以上具有市場開拓和聯結能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實施“農民培訓”和“科技示範”兩大工程,努力為農民進城務工和進入非農產業領域創造良好條件。全年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7.8%,提高2個百分點。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良種繁育、農產品生產管理標準、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動植物保護和農業信息服務五個體系建設;大力推廣節水和旱作農業技術,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搞好太行山片麻岩的進一步開發和山區水土流失、黃河故道沙化土地綜合治理,抓好國家、省級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力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四是深化農村改革,抓好農民減負增收。切實抓好中央、國務院出台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堅持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善土地流轉辦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特產稅,降低農業稅稅率,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把對種糧農民的間接補貼改為直接補貼,提高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深入開展專項治理,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全年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81億元,增長4.5%。
(二)堅持以大投入帶動大發展,實現項目建設新突破。繼續把上項目、增投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用大投入帶動大調整,用大調整帶動大發展。今年(2004年),全市共安排1000萬元以上項目374個,總投資503.6億元,年度投資143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具體做到四個圍繞:一是圍繞優勢產業上項目。如投資20.5億元的寧晉紡織城,年度投資1億元,三年內產值將達10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投資8.75億元的鑫磊、邢礦、奎山水泥生產線,投產後全市可新增水泥產量450萬噸。二是圍繞優勢骨幹企業上項目。今年(2004年)重點抓好以下“再造工程”:①依託邢鋼優勢產品,投資50多億元,建設邢鋼線材加工基地,經過3—5年努力,新增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創利稅10億元,再造一個邢鋼;②繼續抓好邢礦非煤產業發展壯大,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比上年翻一番多,再造一個邢礦;③華龍與新日清合作,投資6億元改造提升,達到產值100億元,再造一個華龍;④中旺與康師傅聯合投資15億元,到2007年產值達61億元,再造兩個中旺;⑤興泰發電公司投資23億元,新上2×30萬千瓦供熱機組,建成後可年發電31億度,上繳稅金1.5億元,再造一個興泰;⑥方圓集團投資8.5億元加大技改力度,經過2—3年努力,使銷售收入由4.2億元提高到13億元,再造一個方圓。三是圍繞特色產業上項目。以研製開發微晶板材製品、太陽能級單晶矽切片、生物殺菌、酶製劑等技術為重點,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和龍頭企業。如投資2.6億元的寧晉松宮單晶矽項目,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晶矽生產基地。四是圍繞基礎設施上項目。如總投資25.48億元的邢臨高速,長106公里,今年(2004年)完成投資8億元;總投資31.05億元的青銀高速公路邢台段,長117公里,今年(2004年)完成投資9億元;總投資4.39億元的市區集中供熱工程,今年(2004年)完成投資1.2億元。為確保項目工作落到實處,對投資10億元以上和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分別實行市、縣領導分包責任制,繼續下大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定資產投資項目核准制、備案制和配套政策,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充分發揮股票、基金的融資功能,擴大發行企業債券;規範政府投資範圍,加強對社會投資的引導,防止盲目和重複建設。繼續加大項目謀劃力度,爭取我市更多產業項目和產品進入國家的“籠子”、省里的“盤子”。同時,認真落實我市《關於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支持和保護項目建設和運營。對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員設立四條“高壓線”:①嚴禁濫設行政審批事項,刁難項目業主;②嚴禁亂檢查和違法行政處罰;③嚴禁超標準、超範圍收費;④嚴禁直接或變相吃、拿、卡、報,侵犯項目業主合法權益。凡觸犯“高壓線”的,不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還要追究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
(三)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力求把民營經濟“規模做大、實力做強、質量做優”。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56億元,實繳稅金17.7億元,均增長16%。一抓環境優服務。認真貫徹全市最佳化發展環境、擴大對外開放50萬人廣播電視大會精神,進一步清理和修訂限制性的法規和政策,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並在投融資、稅收、用地和外貿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暢通政府與民營企業的溝通渠道,抓好涉企部門支持服務承諾的落實;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探索多渠道融資方式和途徑,著力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融資難、用地難、辦事難等問題。二抓產業促升級。圍繞產業升級、企業做大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繼續搞好產業結構、布局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推動特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引導企業聯合協作增股擴張,形成更大的骨幹企業群;培育扶持產業龍頭擴張升級,促進知名產業升級,一般產業晉檔,新興產業擴張。三抓園區上檔次。搞好新建園區的科學規劃和資本運營,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科技型企業,引導區內企業實施品牌帶動和網路行銷戰略,爭創國家、省級示範區。四抓項目促發展。繼續抓好509個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建設,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入達到110億元,增長20%以上,新增億元以上項目3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250個。五抓機制求創新。引導大中型民營企業加快公司制改造,鼓勵發展國家、集體、外商和個人多元投資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創新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促進更多的資金、人才和科技成果向民營企業轉移。
(四)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走新型工業化之路。按照“工業立市”的要求,加快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勢行業聚集,著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主導產業為支撐、各行業協調發展的特色工業新格局,提高工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一是做大做強三大支柱產業和優勢骨幹企業。基礎原材料以邢鋼、邢礦、奎山、鑫磊為龍頭,食品以華龍與新日清、中旺與康師傅聯合企業為龍頭,紡織以寧紡、方圓為龍頭,進一步加速產業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經營規模和技術含量,搶占市場制高點,使“工業立市”建立在扎紮實實的基礎之上。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市入統工業總量比重達到60%,提高3個百分點。對邢鋼、邢礦、華龍、恆利等30家優勢骨幹企業,鼓勵其以資本、品牌為紐帶,抓改革、強管理、擴規模;其它優勢骨幹企業也要在強強聯合、做大做強上做文章,加快發展步伐,使優勢骨幹企業年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到全部入統企業的47%和55%。二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加大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業力度,重點抓好中聯鑫磊臨城日產5000噸熟料迴轉窯生產線改造等40個續建技改項目和德龍中寬頻鋼生產線改造等160個擬新開工技改項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資38億元,增長16%;80%的企業技術開發機構達到“四有”標準(有專門人員、穩定投入、試驗手段、開發成果)。三是繼續深化國企改革,下大力搞活虧困企業。以“兩增、兩減、兩分”為主線,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破產重組和國有資本退出步伐。市重點抓好防爆電機廠、薄板廠等10家市屬國有企業的改組、改制和破產重組,積極穩妥地分離拖拉機廠、鯨魚、中達等市屬企業辦社會職能,千方百計使“一拖兩車”等幾家虧損大戶恢復生機,進一步搞活城市經濟。同時,指導、協調好縣(市、區)屬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國企改革配套政策。今年(2004年),各縣市區屬國有企業改革全部完成,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完成80%。通過以上措施,全年實現入統工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14.5%;利稅54.5億元,增長15%。
(五)全力推進城鎮建設,發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緊緊圍繞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大目標,按照促進城市產業形成,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市形象,便民利民和拉動城鄉經濟發展的原則,全力推進城鎮建設。到年底,城鎮化水平達到35.3%,提高2個百分點。著力在“一拓三高”上下功夫:一是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相結合,以新區開發為突破口,繼續實施“市區北擴、東延、向西發展”方案,進一步搞好路網建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和形成新的城市發展格局。二是高起點規劃。全面修編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市區總體規劃,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強化城市規劃管理,實現城市功能可持續發展。各縣市區要按照“工業進園區、住宅進小區、物業進社區”的原則,走內涵式發展路子。三是高標準建設。全市完成城建總投資55億元,其中市區37億元,各縣市18億元。在市區,實施11項重點工程:⑴總投資18.7億元,年度投資10.6億元,完善市區路網;⑵總投資3.3億元,年度投資1.8億元,實施城市“四化”工程;⑶投資7700萬元,對市中心區進行美化包裝;⑷總投資5836萬元,年度投資2276萬元,治理小黃河下游和圍寨河;⑸總投資28.8億元,年度投資13億元,實施供熱供氣供水工程;⑹總投資1.5億元,年度投資1.3億元,搞好污水處理廠續建和垃圾處理廠建設;⑺總投資2.2億元,年度投資1.6億元,建設城通信息管網和城區電網,把蓮子鎮、河古廟等13個省定重點鎮建成全省一流小城鎮;指導好沙河市欒卸、內邱縣崗底、邢台縣前南峪等5個省定現代化試點村建設。四是高效能管理。牢固樹立經營城市意識,加強土地資源經營,開放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加快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全面開放住房二級市場,最大限度地盤活經營性、商業性和收費性資產。同時,進一步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綜合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在交通建設上,以搞好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為重點,全年投資23.5億元,加快邢臨高速一、二期和青銀高速邢台段建設,完成106國道改建高速前期,加大邢臨高速西進爭跑力度;大力實施村村通民心工程,建設農村公路1126公里,使通油路村達到83%,提高23.2個百分點;搞好國省幹線300公里公路建設和大中修任務,以更高的起點開創交通工作新局面。
加快“五個步伐”:
在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招商引資步伐。進一步強化大開放意識,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外經、外貿、外資一齊上,努力打造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一是整合開放資源。對我市農業、礦產、特色主導產業、國有企業等資源進行整合,發揮整體優勢,以引進跨國公司、外資大項目、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和民營企業對外合作為重點,力爭使一批有份量的重大項目落戶邢台;努力擴大對內開放,在加強聯合中求發展,在產業錯位中求發展,在差別競爭中求發展。市高開區在擴區的基礎上,加大投入,抓好啟動十個片區、創引十個品牌、修建十條道路、辦好十件實事等重點工程建設,成為我市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和“視窗”,全年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增長50%以上,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億元。二是最佳化出口結構和主體。實行市場多元化,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努力使外貿出口與產業發展戰略有效對接。鞏固擴大亞、歐、北美等傳統市場,積極開拓俄羅斯、拉美和大洋洲等新興市場。認真落實國家出口退稅政策,抓好清河、南宮、寧晉等出口大縣,邢鋼、鯨魚、晶牛等出口大企業,建材、羊絨及製品、單晶矽等大宗骨幹出口商品,賦予更多的不同所有制企業外貿出口權,保持外貿出口的強勁增勢。三是創新招商方式。把網上招商、 中介代理、以商引商同各類會議招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招商方式新突破。進一步規範政務大廳,提高工作效率。主動接受京津滬等發達城市輻射,並緊緊抓住南資北上、產業北移機遇,適時在一些區域經濟中心城市開展大型經貿洽談活動。積極參與石家莊、邯鄲、安陽等周邊市打造冀南“經濟發展帶”和中原“經濟圈”的合作,加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上海、深圳和香港上市,拓寬籌融資渠道。鼓勵更多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帶動勞務、技術、設備、材料和產品出口。同時,增加短缺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進口。全年引進省外資金23億元,增長9.5%;出口創匯3.35億美元,增長11%。
(二)圍繞建設溝通晉冀魯豫地區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加快服務業發展步伐。立足我市區位優勢,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升檔次,使服務業成為拉動城市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是加快以旅遊業為主的新興服務業發展。打破區域界限,研究制定我市融入全省大旅遊的規劃方案,充分利用周邊省市旅遊資源,構築以市區、邢台縣、臨城為中心的一日游或多日游黃金旅遊線路;以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為主,突出重點,打造一批以太行奇峽群、崆山白雲洞等重點企業為龍頭的特色精品項目;加強行業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在重點景區搞好游、娛、購、吃、住、行一體的一條龍服務;開展旅遊宣傳和促銷,增強對外吸引力。全年完成旅遊業產值15億元,增長50%。通過三年努力,使旅遊業成為我市一個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占GDP的比重達到5%以上。二是加快商貿流通企業改革和布局調整步伐。以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市場體系為目標,搞好市區商業網點建設規劃,最佳化市場布局;進一步加快商貿企業改革步伐,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完成市食品蔬菜集團等6家企業改制工作,爭取市百貨大樓等4家企業破產終結。各縣市要進一步抓好特色專業市場建設和發展,大幅度提高聚集力和輻射力。全年醫藥業實現銷售收入9.25億元,上繳稅金5600萬元,均增長30%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推動連鎖經營等現代行銷方式,支持新亞、華天、華業、珂琳日化等龍頭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和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區域的聯合重組;鼓勵有條件的連鎖企業通過聯合、資產重組、參股控股、特許經營等方式發展行銷網路,促其擴張升級;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進一步抓好糖酒、石油、菸草配送網路建設,使配送網點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同時,適應社會需求和消費升級變化,積極培育發展住宅、汽車等消費熱點和家政服務、社區服務、中介服務、信息諮詢等新興服務業,促進消費增長。全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7億元,增長12.5%。
(三)抓改革強征管,加快培源壯財步伐。一是堅持依法治稅。嚴格執行《征管法》,實事求是地組織好財政收入,做到應收盡收,堅決杜絕虛收。二是深化財政改革。積極穩妥地推行規範的部門預算,繼續深化預算管理、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改革,提高理財水平。進一步完善財政收入體制,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三是嚴格財政支出。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最佳化支出結構,嚴格支出順序,突出支出重點:①確保公教人員工資和機關正常運轉資金需要。②加大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保障等事關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民心工程”投入。③加大對農業、科技、教育、衛生等投入。④突出支持項目建設、國企改革、對外開放、民營經濟等重點工作。⑤統籌安排社會事業,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四是強化財政監督。
(四)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把擴大就業和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恆地抓好抓實。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通過扶持搞活中小企業、大力發展三產、特色產業、民營經濟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為就業和再就業提供更多的崗位。抓好新上項目與再就業掛鈎安置、買崗安置和以內部消化為重點的分流安置,強力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認真抓好再就業和創業培訓,引導下崗職工轉變擇業觀念,培養和造就一批小企業創辦者和自謀職業者。努力增加再就業資金投入,從今年(2004年)開始,市縣兩級財政每年都要從預算資金中提取 不少於1%的專項資金用於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二是切實加強社會保障。按照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原則,繼續依法擴大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強化社會保險資金征繳和監管,提高全市社會保障能力;繼續把“低保”和“兩個確保”作為社會保障的重中之重,做到應保盡保,足額發放;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妥善解決好睏難民眾的實際問題。建立完善災害救助、社會救濟、社會互助工作體系和經常性工作機制,切實做好扶貧開發、救災救濟、擁軍優屬等工作;積極籌集救濟資金,努力解決好貧困民眾和各類弱勢群體的生產和生活,保證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能就醫。
(五)堅持協調推進,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緊緊圍繞“出成果、出人才、出生產力”的要求,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開發體系,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環保等領域的產業化項目實施,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科技興農步伐,加強良種培育、節水灌溉等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全年完成國內先進水平科技成果35項,推廣重大科技成果35項,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二是加快教育發展步伐。圍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把農村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統籌安排各級各類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資源配置,以現代製造業、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遠程教育。實施高等教育大眾化工程,構築“兩本三專”框架結構。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經費保護機制,全年新建校舍60萬平方米,改造中國小危房4.8萬平方米。三是實施人才興市工程。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紮實抓好引才、育才、用才工作,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業的社會環境,形成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努力為跨越式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四是加強公共衛生建設。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應急能力為重點,建立健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長效工作體系,全力做好“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預防和農村衛生工作,提高疾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繼續推進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整合城市醫療衛生資源,加快鄉鎮衛生院的布局調整和改造。以城市環境衛生和農村改水、改廁和除“四害”為重點,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五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強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做好基層基礎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堅持資源可持續利用,依法保護和合理開發國土資源;繼續實施環境保護“六項工程”,加大重點流域、重點城鎮、重點區域的污染防治和清理整頓力度;大力抓好建築節能,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促進各類社會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六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教育,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推動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機關、文明生態村建設,努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邢台活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圍繞建設文化大市,大力加強文化體育建設,提高人民民眾的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七是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繼續把“雙三好”活動引向深入,支持駐邢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切實解決好復員轉業退伍軍人的安置問題。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統計、民政、外事、僑務、檔案、婦女、兒童、殘疾人、地方志、無線電管理等各項工作都要有新的進步。
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欠發達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更需要大力發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的要求,大力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主旋律,牢固樹立強烈的機遇觀、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堅決克服思想和體制“兩大障礙”,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與時俱進中加快發展,真正加深對各項事業發展規律的認識,真正理出一條符合實際的工作思路,真正拿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二)執政為民,心繫民生。各級政府組成人員都要站在執政為民的高度,把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今年(2004年)要認真實施好“民心工程”,突出辦好就業再就業、農民增收、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中國小危房改造和新建校舍、重大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社會救濟、城鄉公路建設、城鎮環境改善、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社會治安等十項實事。以上十項實事,事關人民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抓好責任分解,保證資金投入,搞好公開監督,確保工作落實,使這些實事真正成為振奮人心、凝聚民心的魚水工程。
(三)轉變職能,最佳化環境。以這次機構改革為契機,推進政企、政資、政社分開,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努力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切實把各級領導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推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移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好省、市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實行崗位輪換制,堅決制止“四亂”行為,提高行政服務質量和效率;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努力營造親商、重商、扶商、護商的良好氛圍;下大力搞好“四五”普法,規範執法行為,完善村民和社區居民自治,保證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四)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力發揚“嚴細深實快”五字作風,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經常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切實解決好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和民眾生產生活上的緊迫問題;下大力轉變工作作風,撲下身子真抓實幹,壓縮會議、減少應酬,集中精力謀大事、幹大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民眾信賴和支持。
(五)強化措施,維護穩定。牢固樹立積極主動的穩定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繼續加強社會治安防範體系建設,懲治“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在全市農村深入開展“講科學、講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育活動。加強信訪工作,妥善調解矛盾,力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下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為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六)依法行政,廉潔勤政。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把政府權力嚴格限制在法律範圍之內,防止權力濫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不懈地抓好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三項重點工作;嚴格執行述職述廉、重大事項報告和民主評議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加強組織監督和社會監督,不斷改進政府工作,更好地完成人民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各位代表!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中共邢台市委的領導下,繼續高舉發展大旗,弘揚主旋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搶抓機遇,迎接挑戰,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為推進全市跨越式發展取得新進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新步伐而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