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邢台市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Report of Xingt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2007
- 時任市長:姜德果
- 時間:2007年
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邢台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 “全黨抓經濟、突出抓項目、強力抓環境”的要求,團結奮鬥,開拓進取,各項工作實現了新突破,圓滿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任務。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完成790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增長5.2%、15.8%和12.3%;全部財政收入突破70億元,可比增長18.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5億元,可比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42元,分別增長16.4%和8%,實現了起好步、開好局的目標。
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壯大。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全市經濟的重要支撐來抓,從各地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出發,實施分類指導。各縣市立足自身優勢,圍繞項目建設、開放招商、培育主導產業、園區建設和創建文明生態村等,增強機遇意識,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縣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發展質量提高,支撐能力增強。縣縣有了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多數縣有了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一批傳統產業得到明顯提升,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民營經濟不斷壯大,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城鎮建設力度加大,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深入開展,25%的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態村。
二是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主導產業支撐能力提高。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導產業占大農業的比重達56%,其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1%;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新增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提高0.9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總產374萬噸,同比增長2.9%,肉蛋奶等農副產品產量進一步增加。以解決“有企業無產業、有產業無企業”為切入點,加快了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圍繞骨幹企業,延長產業鏈條,發展優勢產業,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提高,湧現出一批名牌產品,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以邢鋼線材製品加工基地為龍頭的鋼製品產業,建設了寧波工業園、振成機械等一批項目,產業規模不斷擴張;以建滔、旭陽為龍頭的煤化工產業,開工建設了深加工項目,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促進了產品加工增值;以寧晉晶龍為龍頭的矽材料產業,企業規模擴大,產品檔次提高,形成了從單晶矽棒材到生產太陽能電池片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醫藥、建材等產業也都實現了新的發展。圍繞傳統特色產業,引進和培育了一批帶動作用明顯的骨幹龍頭企業,促進了產業升級。如平鄉腳踏車與印尼、台灣客商合資建設了整車生產項目;臨西新上了技術含量高的高速軸承,提升了產業水平和競爭力。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41億元,同比增長 19.8%,實現利稅102億元,增長30.2%。以最佳化生產力布局結構為方向,規劃啟動了“一帶兩翼”發展戰略,從臨城到沙河的百里工業經濟帶,初步完成了發展規劃,正在謀劃建設一批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和生態園區;圍繞打造西部百里生態太行和發展壯大東部黑龍港流域特色產業,謀劃建設了一批項目,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導向,積極擴大對外貿易,全年完成進出口總值8.6億美元,增長18%,其中出口6.5億美元,增長20.7%。以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旅遊業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1.7億元,增長15%。
三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突破口,開展了項目建設年和開放招商活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激勵約束措施,全年有兩個月定為無會月,各級集中精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縣市領導帶頭招商,全市上下抓招商、上項目、求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各部門發揮職能作用,主動服務大局,解決了資金、土地等大量難題,全年爭取省批建設用地1.5萬畝;各類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比年初增長11%。全市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引進市外國內資金59億元,增長2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6億元,同比增長35%;全市230個重點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30億元,增長10%。新開工項目增多,已開工項目143個,同比提高20%;竣工項目增多,德龍技改、寧晉太陽能電池、威縣生物發電、南宮千喜鶴等54個項目竣工投產,比上年增加21個;新謀劃項目增多,謀劃了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50個,總投資1487億元,其中投資30億元以上的項目14個,總投資860億元。
四是各項改革不斷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把國企改革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積極吸引外來要素和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全市23家大中型企業,已有21家完成或進入改製程序,邢機由中鋼集團併購,鯨魚輪胎由美國GPX公司收購。糧食購銷企業改革順利推進,通過兼併、重組,企業數量減少了163家,清理掛賬 5.7億元。不斷深化財政預算管理、縣鄉財政體制等項改革,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數量,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得到強化。市直商貿、物資、供銷企業改制和農村綜合改革等穩步推進。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多元化投資,積極探索了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領域的改革。
五是切實加強城鎮建設,城市化水平有了新提高。研究出台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規定,保證了城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心城市在完成總體規劃修編的基礎上,先後完成或基本完成了綜合交通、綠地系統、古城保護等5類24項規劃的修編,規劃滯後的局面得到改變,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實施了一批重點工程,七里河綜合治理全面啟動,投入資金5億多元,基本完成了河道清障,共清理土地1萬畝,清除各類建築物近10萬平方米,鋼鐵路大橋建成通車;擴建改造主要街道16條;公園和街心遊園拆除圍欄向民眾開放;投資1億多元,完成圍寨河治理退污還清工程;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00萬平方米,發展居民燃氣用戶1 萬戶。城市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市容市貌有了新變化,新增綠地面積180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6.6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5.5%。圍繞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關閉整合市區周邊“四小”污染企業取得階段性成效,拆除集中供熱區內燃煤鍋爐81台,市區空氣品質二級及好於二級天數達到281天,比上年增加16天。小城鎮建設有9個縣城鎮規劃得到批覆,規劃面積擴大了近一倍,拓展了城鎮發展空間;圍繞提高要素承載能力,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注重完善城鎮功能,開工建設了路網、供熱供氣、醫院、學校、公園等基礎設施項目;全市城市化率達到36%,提高1.2個百分點。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完成投資17億元,建設了邢臨、青銀高速公路連線線,完成國省幹線公路改造193公里;新建縣鄉村公路1255公里,新增通油路村181個,全市通油路村達到96%。
六是努力構建和諧邢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從解決人民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大力實施“民心工程”,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積極擴大就業再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省控目標,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5.3萬人次。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低保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共發放保障金5485萬元,年底保障人數7.2萬人;農村低保工作全面鋪開,共發放低保金 1321萬元;實施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共救助城鎮和農村困難民眾13.7萬人。重視扶貧和救災救濟工作,爭取上級扶貧資金4137萬元,解決了5萬人口的溫飽問題;爭取救災資金1200萬元,救助災民13.7萬人,解決了4.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快科技進步,安排科技資金452萬元,實施科技項目 69項,完成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科技成果60項。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最佳化農村中國小布局,撤併中國小212所,改造中國小95所,新建校舍13萬平方米;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落實資金3300多萬元,近18萬學生得到資助;“普九”教育繼續鞏固提高,高中段毛入學率達到60%;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成績顯著,邢台技師學院掛牌成立,向非農產業和沿海地區轉移勞動力8.9萬人;高等教育不斷進步,邢台學院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了“一本四專”的高教格局。加大計畫生育集中整治力度,完成了省下達的人口控制目標,計畫生育工作跨入省先進行列。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投資2748萬元,改擴建36個鄉鎮衛生院和4個縣級醫院;完成了16個縣級疾控中心和9個傳染病病區項目;寧晉、邢台縣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參合人數70多萬,補償費用1800萬元。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舉辦了邢台抗震40周年紀念活動,新建了董振堂紀念館,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道德得到進一步弘揚;切實加強國防動員工作, “雙擁”共建取得新的成果。繁榮文化體育事業,繼續開展了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準備工作,啟動了大開元寺修復工程;建成了27個文化信息資源中心,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全民體育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高度重視社會穩定工作,加大了安全生產工作力度,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了雙下降,全市地方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沒有發生重大以上事故。在全市192個鄉鎮建設了信訪服務中心,建立完善了“三位一體” 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妥善解決了人民內部矛盾;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了市區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保持了社會穩定。民族宗教、人事、審計、統計、廣播電視、殘疾人、人防、氣象、檔案、地方志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七是圍繞加強決策力、執行力、控制力,增強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正確把握巨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強化了對重大戰略性問題的研究,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更加深刻,增強了貫徹落實的自覺性。中央出台了新的巨觀調控政策後,從我市實際出發,把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既堅持了積極主動、有所作為,加大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步伐;又以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注重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嚴把環保準入關,防止“飢不擇食”,提高了項目建設質量,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建立了全市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有效履行了政府職能。最佳化發展環境,強化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活動,行政提速、服務提質取得了新成效。狠抓市行政服務中心的規範運行和縣級行政服務中心籌建啟動,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02件、政協提案503件。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以抓落實為核心,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出台實施問責制八條措施,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取得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邢台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依法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幹部和社會各階層的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邢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中省直機關駐邢各單位,向關心和支持我市發展的國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產業結構最佳化度低,部分企業競爭力弱,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差;大項目、好項目偏少,高科技項目更少;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增收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再;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加大,“兩個確保”基礎比較脆弱;城市化水平還比較低;社會事業投入不足,歷史“欠帳”較多;政府工作方式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特別是個別機關還存在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現象,一些公務人員不作為、亂作為和以權謀私的問題時有發生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產業結構最佳化度低,部分企業競爭力弱,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差;大項目、好項目偏少,高科技項目更少;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增收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再;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加大,“兩個確保”基礎比較脆弱;城市化水平還比較低;社會事業投入不足,歷史“欠帳”較多;政府工作方式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特別是個別機關還存在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現象,一些公務人員不作為、亂作為和以權謀私的問題時有發生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7年發展目標
當前,總體形勢有利於我們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深入人心,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和技術擴散加快,“環渤海”加速崛起,建設京津冀都市圈,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壯大,幹部民眾加快發展、幹事創業的熱情高漲。特別是黨的“十七大”將要召開,建設沿海強省開始起步,市委七屆二次全會作出了《在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中加快實現富民強縣興市目標的決定》,在全市上下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凝聚了力量,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只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牢固樹立沿海意識、開放意識、機遇意識,堅持正確的發展思路不動搖、強有力的工作措施不鬆懈、加快發展的機遇不錯過,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就能夠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高舉科學發展大旗,持之以恆地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主旋律,持之以恆地貫徹“全黨抓經濟、突出抓項目、強力抓環境”方針,圍繞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構建和諧邢台兩大任務,樹立沿海新意識,搶抓發展新機遇,打造邢台新優勢,實施工業突破、大項目突破、開放招商突破、產業園區突破、城市化突破、改革創新突破戰略,更加注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更加注重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在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中加快實現“富民、強縣、興市”目標。
按照上述要求,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3%以上;全部財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均增長16%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國內市外資金均增長15%以上;進出口總值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做好今年工作,我們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把實現更好更快發展作為主題。邢台作為欠發達地區,面臨著補課和趕超的雙重壓力,加快發展是第一位的任務,實現“快”,“好”是先決條件,沒有 “好”的“快”,是低效、低質的“快”,是不可持續的“快”,就容易走彎路,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快”也就難以為繼。工作中,我們要把更好更快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好中求快,快中見好,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第二,堅持積極、有作為地貫徹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中央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的目的,是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必須從邢台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分類指導、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堅決遏制盲目投資和不合理重複建設,切忌那種“有項目就行,能發展就好”的粗放式發展思路和模式,保持合理投資規模,在加大投入中最佳化投向,在加快發展中轉變增長方式,在調優增量中調強存量,在加快發展速度中提高發展質量。
第三,堅持把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作為緊迫任務。提高全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必須調整最佳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依託骨幹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形成優勢產業;引進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帶動提升傳統產業;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最佳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資本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集約用地、資源整合、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第四,堅持把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作為根本動力。我市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活力在改革,出路在開放,支撐在科技。我們必須破除各種思想和體制障礙,為更好更快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強化機遇意識,以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氣魄,擴大開放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產業企業發展水平,增強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力。
第五,堅持把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放在活躍全局的位置。以項目建設、產業集聚、園區建設為載體,深入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三化”互動,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把挖掘農業自身潛力與工業反哺農業結合起來,把擴大農村就業與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結合起來,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加快城市化進程結合起來,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第六,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構建和諧邢台的著力點。社會和諧,民生是基礎。從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從人民民眾最要需解決的問題入手,辦實事、解民憂,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三、促進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加快實現“富民、強縣、興市”目標,首要問題是增強綜合經濟實力。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重點,狠抓關鍵,帶動全局,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實施工業突破戰略,推進經濟加快發展。邢台欠發達的原因在於工業發展慢,我們要實現追趕型、跨越式、超常規發展,潛力、希望和出路在工業。無論是提高城鄉人民收入、增加就業崗位,還是發展社會事業、加快城市化進程、建設和諧社會等,都離不開工業經濟的支撐。因此,我們要把經濟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到實施工業突破上,把實施工業突破戰略作為振興全市經濟的“牛鼻子”和突破口。從今年到2010年,年年都是工業突破年,年年都是項目建設年,年年都是開放招商年,做到;力向工業集中,加強對工業的組織領導,搞好對工業發展的謀劃、協調和指導。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市縣領導掛鈎服務2—3家本地大型企業或外來投資的大企業,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對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成立市級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提供全方位服務。做到資源向工業匯集,堅持多措並舉,實施外向帶動、民資推動、盤活促動,加速各類要素向工業匯集,擴大工業總量。以做大做強企業、增加就業崗位為目的,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在重視引進外來要素參與改制的同時,因企制宜、一廠一策,重點抓好44家市屬工業企業的改革,年內完成改制22家以上。推進市直國有商貿、物資、供銷企業改革,確保按時完成改制任務。促進銀企合作,今年新增貸款在去年的基礎上有較大提高。加快城市商業銀行組建步伐,上半年正式掛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做大市擔保中心規模,擔保規模達到3億元以上。做到政策向工業傾斜,把培育扶持骨幹企業、壯大優勢產業和建設工業園區放在突出位置,設立新上項目和規模企業發展獎勵基金,對投資總額、銷售收入、入庫稅收達到規定額度的,給予獎勵。對列入省重點的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在土地供應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通過實施工業突破,到“十一五”末,第一平台的縣市當年人均城鎮固定資產投入超萬元,有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骨幹企業或100億元的優勢產業,人均規模工業增加值1萬元左右,財政收入達到5—15億元;第二平台的縣市當年人均城鎮固定資產投入1萬元左右,有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骨幹企業或50億元的優勢產業,人均規模工業增加值8000元左右,財政收入達到2—5億元;第三平台的縣當年人均城鎮固定資產投入8000元左右,有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骨幹企業或30億元的優勢產業,人均規模工業增加值5000元左右,財政收入達到1—2億元。
(二)突出開放招商,紮實推進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龍頭來抓,在繼續實施骨幹企業再造工程的同時,以開放招商為主要途徑,靠招商引資實現大投入,以大投入帶動大發展。首先,狠抓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與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加快城市化進程、發展社會事業結合起來,繼續開展 “項目建設年”活動,加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今年初步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00個,總投資800億元,年度計畫投資230億元,其中邢鋼、邢機、金能、德龍、旭陽五大企業集團的技改投入分別超過10億元,建滔、龍海集團投入分別超過5億元;支持金能集團加快建設北掌、邢北煤礦和玻纖二期工程。搞好項目謀劃和前期工作,突出抓好正在謀劃的建滔煤化工、美國卡博特40萬噸碳黑加工、大成集團玉米化工、沙河煤電一體化等30個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其次,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大力開展全民招商活動,加大考核和獎懲力度,增加壓力、激發動力。樹立科學的招商理念,由過去招商引資逐步向“招商選資”轉變,注重引進就業容量大、對地方財政貢獻度高、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的項目。改進招商方式,立足本地產業、企業和產品優勢,選擇國內產業集中度高、企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與本地產業相近的地方,開展登門招商、定向招商、對口招商等,搞好有效對接,主動承接轉移。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圍繞品牌、技術、產品、市場等,選擇戰略合作夥伴,通過優勢互補,吸引外資投入。支持邢鋼、晶龍在境外上市。圍繞招商引資搞好服務,重點抓好實際利用外資 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提高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
(三)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促進產業集聚。園區建設是發達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一是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把園區建設作為整合基礎設施,促進能源、資源、信息、技術共享,有利於生產要素節約,有利於污染綜合治理,有利於提高產業集中度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每個縣市都要規劃建設有一定規模的工業園區,引導產業、企業、項目進入園區,形成產品關聯度高、側重專業分工、配套協作性強的塊狀經濟。堅持園區規劃與城鎮規劃相銜接,注重與城鎮的融合與功能補充,實現協同發展。堅持新辦工業項目儘可能集中進園,把好項目入門關、日常監督關與出口關。堅持環保前置審批,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形成統一管理、集中治污、降低成本的集約發展與循環發展格局。二是加快百里工業經濟帶發展步伐。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經濟結構,因此,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謀劃,為建設產業結構優、增長質量高、生態環境好的經濟隆起帶奠定基礎,年內重點抓好16個工業園區、6個物流園區、13個生態園區的規劃,制定招商引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措施,推進百里工業經濟帶發展。三是抓好產業集聚。結合園區建設,年內突出抓好7個省重點扶持的產業集群,逐個產業制定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加強引導,促進產業集聚,提高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四)以存量調強、增量調優為原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一是構築戰略支撐產業。圍繞發揮資源、產業優勢,重點培育4個增長極:鋼製品產業抓好15個標準件、緊固件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鼓勵邢鋼建設緊固件企業孵化園,今年新引進年加工能力萬噸以上企業10家,全年線材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明年達到 50萬噸;圍繞德龍集團的中寬頻板材,發展冷軋薄板、彎頭管件等板材深加工產品。煤化工產業抓好建滔焦化二期開工和160萬噸甲醇、50萬噸烯烴項目謀劃,爭取早日開工建設,支持旭陽建設煤焦油深加工項目,打造邢台煤化工基地。矽材料產業近年發展迅速,已在國際國內產生了重大影響,繼續抓好系列產品開發,延長產業鏈條,建設世界最大的寧晉太陽能單晶矽生產基地。裝備製造業重點支持中鋼邢機投資11億元的大型技改擴能項目,促進邢機裝備製造水平達到世界一流。二是促進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依託羊絨、玻璃、腳踏車零部件、軸承、板材、食品加工等傳統特色產業,加大投入和對外合作力度,引進和培育骨幹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實施品牌戰略,開發一批高檔次、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一批傳統產品,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做大做強優勢骨幹企業,不斷增強創新能力、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今年優勢骨幹企業的產值、利稅占全部入統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提高3—5個百分點。三是培育縣域主導產業。從發展階段、基礎條件出發,立;發揮現有優勢,打造區域特色,每個縣市重點培育1—2個主導產業,實行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對經濟基礎弱、主導產業不明顯的地方,解決產業“從無到有”的問題。對發展有一定基礎、主導產業初步形成的地方,解決產業“從有到好”的問題。對發展較快、具有一定實力、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的地方,解決產業“從好到強”的問題。四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把加快發展服務業與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結合起來,以發展生產型服務業、現代物流和大型綜合專業市場為重點,推廣恆祥、東盛英華物流龍頭企業的經驗,重點抓好醫藥、糧食、菸草等物流園區建設;抓好大型企業物流職能的剝離,加快主輔分離;抓好市場建設,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突出發展旅遊業,抓好“山水太行、古都邢台”品牌的論證規劃、資源的挖掘整合和開發宣傳;進一步打造“中國七夕文化之鄉”和“郭守敬故里”城市名片,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旅遊產業的擴張,帶動百里太行生態旅遊的開發建設。
(五)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一是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重點抓好南宮千喜鶴、沙河凱特飼料、巨鹿燕南、寧晉三鹿等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到年底,全市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比上年增加5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9%。建立完善農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二是調整農業結構。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同時,進一步做大做強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導產業,到年底三大主導產業占大農業的比重達到58%,其中畜牧業比重達到42%;培育扶持林木、食用菌、飼料飼草三個新興產業。積極推廣棉菜、棗棉、林糧間作套種、複合經營等高效種植模式,探索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產出率和綜合效益。加強農業標準、檢驗檢測和產地認證三大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優質專用農產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努力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南水北調和大沙河倒虹吸工程;治理山區水土流失面積100平方公里;加快臨城水庫除險加固和滏陽河中游治理四期工程;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抓好防汛、防疫、防火、防蟲、防雹工作,增強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四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實施“陽光工程”,促進勞務輸出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8萬人,實現跨省轉移勞動力42萬人,異地就業14萬人。五是深入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把創建文明生態村與建設新農村結合起來,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推進,通過轉變一批、提升一批、改善一批、遷建一批,促進新農村建設。當前,從民眾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重點抓好農村道路、飲水、村容整治等工作,力爭30%的村建成文明生態村。
(六)以產業為支撐,加速推進城市化進程。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城市”為目標,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城市化進程。一是強化產業支撐。把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和生產力布局相結合,引導企業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中心城市圍繞壯大市本級經濟實力,重點支持邢鋼、邢機、金能、興泰、方圓、藍鳥、晶牛、辰光等骨幹企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抓好市開發區標準件、緊固件及相關產業發展;加大扶持力度,發揮市區原有工業企業的設備、技術、品牌、人才等優勢,促其煥發生機;圍繞機械製造、發展高新技術、旅遊配套設施等,謀劃建設一批新項目,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同時,組織指導各縣市圍繞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大園區謀劃和建設力度,引導各類項目、企業向縣城和重點鎮集中,發揮集聚效應。二是抓好規劃編制。加快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今年全部完成市、縣城鎮總體規劃的修編任務,中心城區115平方公里的城市總體規劃,爭取早日獲得省政府批覆。同時,及早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強化規劃的龍頭作用、綜合調控作用和活躍全局的作用,增強規劃執行的“剛性”,禁止違法違章建設。三是提高中心城市承載能力。以七里河新區建設為重點,拓寬城市發展空間,打造城市新形象。當前要加快建設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全年投資10億元以上,重點搞好河道治理,建成濱河的南二環,完成南北岸濱河路路基76萬平方米,建設首期2.2公里的樣板段,新華路大橋“五一”前建成通車,儘快形成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的城市新區。圍繞完善城市功能,重點抓好北二環、東三環等城市主幹線的改造拓寬;下大力抓好中興大街的拆違美化,形成市區示範路;抓好建築、生活、醫療垃圾綜合處理和便民市場等工程建設;加快供熱供氣工程建設,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00萬平方米。圍繞提升城市品味,注重在市區中心黃金地段建設綠地、遊園、廣場,把人大原址改建成人民廣場;開工建設市圖書館,謀劃籌建市博物館;繼續建設改造達活泉公園、森林公園等;以種植喬木為重點,做好城區綠化工作,市區新增綠地面積200 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9平方米。圍繞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進一步改善市區環境質量,以“三路一街”為重點,加大對違章建築的拆遷力度,拆除集中供熱區域內燃煤鍋爐100台。圍繞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實行精細化管理,逐步解決城市“髒、亂、差”的問題,提高城市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四是抓好小城鎮建設。圍繞完善功能,謀劃建設一批品位高、特色明顯的公園、廣場、商貿小區等工程,提高要素吸納能力,增強輻射帶動力。今年全市城市化率達到37.5%。
(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筑西聯東出交通樞紐。抓住邯黃鐵路已列入國家“十一五”地方鐵路建設規劃並進入實施階段的機遇,在鐵路沿線謀劃建設車站、貨場、專用線等設施,為打造“西聯東出”物流樞紐奠定基礎;開展“交通會戰年”活動,進一步抓好邢臨、青銀高速公路連線線建設,積極做好大廣、邢汾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認真謀劃邢港高速公路,帶動環城高速路建設;抓好國省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其中107、106線建設標準為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加快“百里工業帶、百里旅遊帶”區域內公路建設,完成393公里等級公路改造;抓好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實現村村通油路目標。電力基礎設施,完成邢台北 500千伏輸變電和守敬、臨城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30個項目,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證。
(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一是圍繞重點行業和優勢骨幹企業,加強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套用,加快信息網路建設,推進信息化進程,支持縣域特色產業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二是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重點建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信息服務”三大平台,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全年完成企業技改投入112億元,轉化科技成果30項。大力開展科技招商活動,圍繞引進、消化和推廣,推動企業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積極引進技術、引進人才。三是加強財稅工作,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收入結構,不斷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預算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同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增長。不斷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規範政府投資範圍和行為。積極推進事業單位、農村綜合改革、商貿流通領域等各項改革。
四、加強和諧邢台建設
按照關注民生、發揚民主、保障民安、塑造民魂、促進民和的總要求,大力實施“民心工程”,切實解決好民眾切身利益問題,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公共服務,努力形成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
(一)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一是狠抓節能降耗。重點抓好6家國家監管企業和10家省監管企業節能降耗指標的監控。加快“十大節能工程”建設,抓好鋼鐵、建材、造紙等高耗能行業和企業技術改造,推廣節能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抓好循環經濟試點,提高資源利用率。二是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把水、大氣、土壤作為污染防治的重點,嚴格執行強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依法關停、搬遷、改造一批重點污染企業,特別要加強對市區大氣影響嚴重企業的環境監管,督促和協助企業限期完成廢氣治理任務,確保減排目標的實現。嚴把新上項目環境準入關,控制新污染產生。年內實現COD削減4%以上,二氧化硫削減5%以上,市區二級和好於二級天數達到290天以上,爭取超過300天。大力實施一批生態建設項目,注重山區生態保護,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三是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禁止違法違規用地、濫占耕地。堅持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原則,按照投資強度和容積率標準審核項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再就業,落實扶持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的勞動關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險制度,擴大覆蓋面,重點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參保工作,全年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新增參保8萬人。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落實新的五保供養條例,城鎮低保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居民全部納入低保範圍,保障面不低於農業人口的1.3%。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探索多種救助方式相結合的醫療救助模式。及時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保證災民基本生活。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紮實推進扶貧開發工程,深化“四幫一”工作。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年內解決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放寬政策限制,鼓勵和引導各類經濟成分投資參與社會事業建設。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確保“兩免一補”、公用經費、教師工資和危房改造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全部免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對城鄉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活費。加快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改造中國小 80所,新建校舍12萬平方米,消除危房3萬平方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與職工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主導產業相結合,推行工學銜接和校企合作,滿足不同人員的學習需求,增強勞動者就業技能,全年轉移培訓勞動力12萬人,培訓農村實用技術60萬人次,開工建設邢台技師學院。繼續抓好高等教育,提高發展水平。二是全面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八榮八恥”教育活動,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繼續推進文化下鄉和“彩色周末”文化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搞好文化保護和歷史文化研究,適時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加強文化設施建設,重點抓好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的建設。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三是加快發展衛生事業。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完成3個縣級醫療機構和35個鄉鎮衛生院建設。在抓好寧晉、邢台縣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全部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大傳染病預防控制力度,防止重大疫病發生。繼續抓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計生率達到89%以上。同時,抓好統計、檔案、氣象、人防等工作。
(四)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力度,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發揮民族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上的作用。深入開展“平安邢台”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和完善多方位、立體化、無縫隙的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今年內使市區社會治安狀況實現好轉。下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讓民眾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藥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繼續深化安全生產集中整治,紮實推進標準化建設,強化監督和管理,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遏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五、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切實加強行政能力建設,講團結、重科學、尚實幹,努力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學習,提高決策水平。各級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把加強學習作為履行職責的一項基本要求,作為做好工作的一項基本方法,下功夫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特別是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管理、經濟調節、市場監管、投資融資、外資外貿等方面的知識。
(二)轉變職能,最佳化發展環境。發展環境的差距在政府部門,最佳化發展環境,關鍵在政府部門,任務主要在政府部門。要以提高行政效能為重點,積極推進行政創新,繼續抓好市、縣行政服務中心完善提高,進一步規範辦事程式,實行公開承諾、限時辦結等制度,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加快行政審批流程,相對集中使用審批權,縮短審批周期,嚴禁出現推諉扯皮、態度蠻橫、效率低下等現象。加強對執法部門的管理,正確行使規範市場和社會秩序的行政手段,嚴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等行為。加大對企業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嚴肅查處破壞投資環境、侵害投資者利益的人和事,確保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在全社會形成“親商、護商、幫商”的良好氛圍。
(三)改進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增強加快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以奮發有為、事爭一流的精神狀態推進工作開展,努力在各個領域創優爭先。堅持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大力推進政府誠信建設,確保政府承諾落到實處。密切聯繫民眾,精簡會議,壓縮檔案,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推廣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以抓落實為核心的作風建設,強化責任,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實行行政問責制,在全市上下形成務實創新、苦幹實幹、奮力爭先的良好風氣。
(四)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創新管理方式,整合行政資源,降低行政成本。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化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制度,擴大基層民主。深入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權,努力做到依法行政、程式正當、誠實守信、權責統一。全面落實《公務員法》,大力提升政府公務員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追究制和評議考核制,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監督體系。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誠懇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五)清正廉潔,樹立良好形象。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大力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努力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認真解決各種損害民眾利益的問題。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監督機關的作用,強化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監督檢查。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抓好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治理商業賄賂等工作,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點,搶抓新機遇,打造新優勢,實現新跨越,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重託,是歷史賦予我們光榮而神聖的使命。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乘勢而上,為加快實現“富民、強縣、興市”的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