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全縣人民團結一心,紮實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有些工作實現了突破。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5億元,比上年增長34.6%;財政收入4400萬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1860元,增長33.7%;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增長22.6%。全縣呈現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康平縣政府工作報告
- 年份:2004年
- 報告方:康平縣政府
- 類型:工作報告
2003年工作回顧
2003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全縣人民團結一心,紮實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有些工作實現了突破。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5億元,比上年增長34.6%;財政收入4400萬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1860元,增長33.7%;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增長22.6%。全縣呈現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項目年工作取得明顯成果。引進內資5.5億元,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開工87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5個、外資項目1個。風力發電等一批項目已投入生產,坑口電廠項目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二)災年農業生產獲得豐收。實現農業增加值7.5億元,增長27.8%。植樹造林實現歷史性突破。克服旱災、蟲災、風災、沙災等自然災害,完成造林24.5萬畝,造林成活率達90%。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引進了菊芋等耐旱作物,花生、大豆等作物面積大幅度增加。畜牧業得到快速發展。適應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實行季節性和區域性禁牧,充分利用省市扶貧政策,積極吸納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力度明顯加大,新建畜牧小區28個,入戶640戶,全縣牛、羊、豬、禽飼養量大幅度增加。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新打各類水源井1788眼,新建方塘13座,下發水箱1000個,在農業抗旱奪豐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工業生產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實現工業總產值16.7億元,增長31.3%;工業增加值4億元,增長47.8%。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劃分為南北兩園,共占地10平方公里,新進區企業4家。曉星紡織、菊芋加工、金屬表面處理、龍興木業等項目進展順利。規模以上企業加快技改擴建步伐,實現增加值1.2億元,增長27.4%。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完成了23家企業5930名職工的並軌工作,為企業轉制奠定了基礎。
(四)第三產業穩步發展。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6.1億元,增長29.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1億元,增長11%;集市貿易成交額5.5億元,增長22.7%。市場秩序得到規範,農產品流通順暢,農民在流通環節上增加了收入。民營經濟發展較快,個體工商戶已達1萬戶,私營企業發展到368戶。外貿出口基地不斷擴大,實現外貿出口供貨值1200萬元,外貿出口額達60萬美元。
(五)財稅工作運行平穩。千方百計加強征管,深挖潛力,科學調度,在補發工資、兌現增資政策、啟動醫療保險及抗非典等支出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保證了機關正常運行和社會穩定。完善縣鄉兩級財政管理體制,做到了事權、財權統一。規範專項資金管理,擴大政府採購範圍,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提高。稅費改革穩步推進,完成了常產測定、計稅面積核定、村級債務調查、資金測算和農業稅徵收等工作,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
(六)城鄉建設實現新跨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00萬元,建設了一批重點工程。綜合改造7條緯路,總長3500延長米、面積4.5萬平方米,鋪設排水管網4000延長米。結合農村公路網建設,城鄉結合部新修油路45公里、25萬平方米。鋪裝硬覆蓋3.6萬平方米,綠化1.1萬平方米,新安路燈212盞,城區主要街路基本實現亮化。改建烈士陵園1.5萬平方米,完成了休閒長廊和含光小區的配套建設。完成城鎮排水明渠清淤4萬立方米,自來水管網改造2300延長米。拆違還綠力度加大,共拆遷241戶,面積達1.1萬平方米。把環境保護、功能配套作為城建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加強了煙塵治理,拆除鍋爐房11座。綜合整治城鄉環境,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總投資2.3億元的農網改造工程全部完成,農村電價大幅度下降。抓住國家農村公路網建設示範縣的機遇,投資8000餘萬元,高標準完成了總長290.7公里的油路建設任務,順利通過了國家、省、市的驗收,國家交通部組織東中部17個省在我縣召開了現場會。堅持搶前抓早,2004年路基改造已經完成80%。
(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培訓和科技成果引進力度加大,組織各類培訓班120期,推廣新品種120個、新技術80項,魯花系列花生、高油大豆示範取得成功。“普九”成果進一步擴大,素質教育步伐加快,職業教育得到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公共衛生預防體制、疾病預防應急機制初步建立。計畫生育率達到99.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4‰。文化廣場、全民健身活動健康開展。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二中教學樓、高中信息綜合樓、青少年宮、中心養老院、縣醫院病房樓等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主體工程相繼竣工。啟動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金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動態管理中實現了應保盡保。積極開展扶貧救災救濟工作,貧困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啟動下崗職工養殖小區,為失業職工提供了再就業基地。認真處理來信來訪,積極化解社會矛盾。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打”及打擊邪教組織等專項鬥爭取得明顯成果。金融、保險、農電、電信、郵政、工商、質量技術監督、氣象、消防等部門為康平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兵役、土地、農機、環保、勞動、人事、審計、物價、檔案、統計、藥品監督管理、廣播電視和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加強,民族、宗教、人防、地震、縣誌、殘聯、老齡、科協、老科協、關協和婦女兒童工作取得新進步。
(八)政府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廣泛聽取工、青、婦等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重大決策、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決定。一年來,對8個方面29項工作進行了理順和規範。出台了林業管理暫行辦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細則、財源建設獎勵辦法、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等政策,完善了城建項目審批、農業項目申報審批、財政資金審批、土地儲備交易等行政審批制度,規範了政府工作運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預算外資金管理、商業網點布局、建築工程招投標及政府採購行為,深化了人事制度、財政體制、環境衛生及供熱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了工作反饋制度,跟蹤抓實力度進一步加大。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深入開展警示教育,消極腐敗現象和行業不正之風得到遏制,發展環境得到改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各位委員,2003年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省市駐康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康平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及省市扶貧工作隊,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化水平低;工業支柱產業不夠規模,缺少大項目支撐;對外開放程度不夠,資源開發利用不充分;市場建設步伐不快,農產品域外市場占有份額小;財政收支矛盾大,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問題仍很突出;經濟發展軟環境不夠理想,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仍需進一步轉變。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下決心解決。
需要說明的是,按照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有兩項沒有完成。一是農民人均純收入沒有達到2000元;二是調入外資沒有實現1000萬美元,請各位委員予以諒解。另外,規劃建設煤炭、建材批發市場和客貨車停車場的工作,已完成了規劃和項目包裝,明年將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
2004年工作安排
2004年,我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省市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政策以及遼西北開發計畫、瀋北開發計畫的實施,為我們提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和有利條件。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奮力拚搏,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實現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全面落實縣委十四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民眾增收、財力增長、縣域經濟增實力為目標,大上快上工業項目,促進經濟總量迅速增加;改善生態環境,積極發展林農牧三元經濟;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抓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搶抓機遇,項目統領,調整結構,提速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主要預期指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億元,增長20%;財政收入5300萬元,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8億元,增長23%。為實現上述目標,要著力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以項目為統領,注重引資實效,全面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樹立靠項目搶抓機遇、靠項目增加經濟總量、靠項目調整產業結構、靠項目富民強縣的思想,群策群力抓項目。一是明確目標。引進內資7.5億元,調入外資1000萬美元,爭取有8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開工,當年竣工6個。二是抓住重點。積極推進坑口電廠項目、風力發電二期招商項目,加快鍶礦泉開發步伐;促成花生、大豆等農產品深加工及林、畜產品加工項目落地。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國內外資本、產業迅速向東北集聚的機遇,積極吸納域外客商到康平投資辦廠。三是編制項目。圍繞煤炭、風力、礦泉等資源,圍繞林農牧、工業支柱產業及城市建設,深挖項目潛力;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及客商投資熱點,聘請專家研究論證,開發編制3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質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其中超億元的項目要有5個。四是完善機制。完善投資政策,健全服務機制;制定獎懲措施,增強招商動力;建立考評機制,指標責任到人;創新招商方式,政府領導帶頭,分區域、分行業組成招商隊伍,政府部門的領導要成為常抓項目、善抓項目的領導,用大部分精力抓項目。
(二)以農民增收為中心,調整農業結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落實《康平縣農業結構調整富民行動計畫》,最佳化林農牧三元經濟結構,突出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增加值8.4億元,增長12%。一是立足生態建設,堅定不移地發展林產業。積極探索新的營林機制,調動全社會造林積極性,以“五荒”、“四旁”造林為重點,大力發展商品林和果樹經濟林,有計畫改造殘次林,完成植樹造林10萬畝,力爭達到18萬畝。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積極進行林草、林藥、林果間作,提高林產業效益。加強林木管護,做好護林防火工作。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超常發展畜牧業。充分利用省市扶貧政策,增加資金投入,放大資金倍數,加大富民經濟小區建設力度。重點發展牛、羊、鵝等草食性動物,牛、羊、豬、禽飼養量分別增長27%、25%、7.4%和19%。結合禁牧,支持農民大力發展青貯窖和人工種草。建設種畜繁育基地,通過胚胎移植等先進技術,加快新品種引進、推廣步伐。建立全覆蓋的畜牧防疫網路和科學有效的防疫機制,保證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三是加快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進一步擴大花生、大豆、“噸谷”、制種等作物面積;推廣菊芋等多年生宿根作物,實現一年投入多年受益。加快林農牧有機結合,積極發展飼用玉米和牧草,實現糧經二元向糧經飼三元轉變,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四是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強做大現有龍頭企業,引進、培植新的龍頭企業,重點發展糧油、畜產品深加工和特色資源加工業,儘快形成“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格局。積極扶持農民興辦小型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實現規模化生產。以海洲花生、西關棚菜為主,建設縣級農業園區,促進農業生產質量的快速提高。依託龍頭企業實施標準化生產,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培育特色品牌,拓展域外市場。五是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抓好水源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節水、灌溉能力。增加農機保有量,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六是全力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爭取省市扶貧開發資金,扶持重點村30個;結合產業發展,移民搬遷200戶。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積極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推廣“四位一體”的庭院生態建設模式,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做好鄉村債務化解工作,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三)以園區為依託,大力培植支柱產業,提速發展縣鄉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0億元,增長20%;工業增加值5億元,增長25%。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園區投資環境,積極引導大企業、大項目向園區集聚,力爭引進4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樹立園區新形象。二是培植工業支柱產業。通過外引內聯,加快現有企業的技改擴建步伐,做強縣域優勢企業,培植鋁、電、紗和機械配件、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擴大紡織廠生產規模,促其滿負荷生產;加快服裝廠擴建步伐,提高生產能力,擴大出口規模,提高紡織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推進鋁廠三期擴建和鋁製品加工業,發展壯大鋁產業。積極吸納瀋陽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引進配套產品加工項目,擴大鑫火鑄造廠、金屬表面處理中心等企業的生產規模。加快龍興木業公司、綠竹糧油公司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改擴建步伐,儘快把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做強做大。三是創新企業經營機制。通過破產、出售、股份合作等形式,重點對已並軌的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盤活存量,引進增量。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打破行業限制,在信息資源、項目招標、貸款融資等方面,為投資者創造公平競爭的平台;大力扶持民營企業進行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參與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積極引名牌、創名牌,做強做大民營企業,使之成為發展工業的主力軍。
(四)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第三產業提速發展。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7.7億元,增長27%;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8億元,增長21%。一是加快市場建設步伐。推進聚鑫商業街、建工商業街、貨車停車場和建材、煤炭市場建設;籌建向中商業街,規劃小商品批發市場;積極發展人才、技術、勞務、產權交易等生產要素市場;搞活房地產市場,房地產開發10萬平方米;建立地產品銷售代理視窗,發展代理商、專業戶,增加地產品域外市場占有份額。實現集市貿易成交額6.6億元,增長20%;外貿出口供貨值1200萬元,外貿出口額達到70萬美元。二是規範商貿流通秩序。堅持整治規範與促進繁榮並舉,對現有商業區繼續加大整治力度,通過政策導向,使之繁榮有序;對新建的商業區要規範經營範圍和經營種類,建成各具特色的商業區。加強建築、運輸、文化、農資市場和菸草、鹽業、酒類專賣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積極引導商業、糧食、物資、供銷、外貿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農產品“綠色通道”,讓農民在流通環節上增加收入。三是積極發展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搞好旅遊項目的包裝、推介和開發。規劃建設海洲萬畝松一日游景區,加大恢復臥龍湖濕地工作力度,儘快恢復其原始生態及旅遊功能。加快發展家政服務、物業管理、法律、會計、公證等服務業;積極發展中介、信息諮詢等服務業,推進“百萬農民上網工程”,完善政府網站功能和信息發布制度,為農民和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
(五)以增收節支為核心,加大稅費征管力度,努力壯大縣鄉財政實力。牢固樹立大財政意識,做到依法聚財,依法理財,依法治財。一是抓好財源建設,培植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鞏固發展基礎財源;千方百計壯大工業支柱產業,培植骨幹財源;制定優惠政策,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培植活力型財源;發展各級各類市場,培植市場型財源;狠抓項目建設,增加經濟總量,培植後續財源。完善措施,建立財政穩定增長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各鄉鎮抓財源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加強稅費征管,做到應收盡收。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完善協稅、護稅網路,積極清繳欠稅,杜絕跑、冒、滴、漏的現象發生;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加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金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征繳力度;加強對企事業單位財務、稅收監管,深挖稅收潛力;積極開展預算外收入檢查,保證預算外收入及時足額入庫。三是嚴格控制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大力開展增收節支,用於“吃飯”的錢要精打細算,用於“建設”的錢不能鋪張浪費。對財政支出的項目要科學審核,跟蹤監督;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減少財政支出;實行零基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的約束力。嚴格執行《政府採購法》和《招投標法》,把公共工程項目納入政府採購範圍,加強對採購行為的監督,確保政府採購的公開、公正和透明。四是深化財政改革,實現財政可持續發展。以建設公共財政為目標,科學確定投資項目,集中財力辦大事。積極推進稅費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緩解財政壓力,減輕農民負擔。加大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管理調控力度,增強財政可控能力。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實行收支脫鉤管理。搞活國有資產經營,嚴防國有資產流失。加大全縣控債、化債力度,防範財政風險。
(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增強城市功能,大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改造吳斌街、建工路、文化路東段、中心街北段、向陽街南段,總長5940米,面積10.6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54盞。鋪裝硬覆蓋4萬平方米。實施自來水改造二期工程,鋪設管網2.5萬延長米。改造客運站,使之成為標誌性建築。加快改造城區電網。籌建康平賓館和康平廣場二期工程,規劃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和臥龍湖公園一期工程。繼續抓好農村公路網示範縣建設,把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經濟通道、綠色通道和文明通道。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加快小城鎮建設,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二是改善城鄉環境。全縣要大規模綠化,對休閒長廊、廣場、公園、12個重點路段及各單位、城區空地進行綠化,植樹4.6萬株;規劃建設環城林;加大拆違還綠力度,有計畫地拆除影響城市形象、影響市民出行的建築。農村在抓好環鄉林、環村林建設的同時,要搞好街路和機關單位的綠化。加大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整頓交通秩序和馬路市場,規範燈箱廣告,粉刷沿街建築;深化城鎮環境衛生管理改革,擴大衛生保潔面積,逐步向小巷延伸。對鍋爐房要合併一批、治理一批,增加大氣優良天數。進一步搞好村屯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三是規範城市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城建項目要做到配套完善,環保達標,整體協調。制定擴城規劃,加快縣城擴建步伐,增加城市容量,促進城鎮經濟發展。四是搞好城市經營。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強城市資本運作,搞好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經營。進一步規範土地市場,能夠進入市場的項目都要進入市場。做好土地儲備和公開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工作,積極吸納域內外資金,參與商業街建設、棚戶區改造等城市建設工程。
(七)以科技為先導,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培訓網路,培養各類實用人才;積極營造環境,吸引各類人才到我縣創業發展,領辦科技項目;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抓好科技示範基地、科技創新型鄉鎮企業建設,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強化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加快示範高中建設,爭取儘快達標;認真落實助學政策,使貧困學生有學上。加強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對非典等傳染性疾病進行有效防控;加大執法力度,整頓醫療、醫藥市場。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切實提高人口素質,計畫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27‰以內。加快有線電視光纖網路建設,大力發展文體事業,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增強全民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充分發揮公安機關職能作用,深入開展“嚴打”及打擊邪教組織的專項鬥爭,維護社會治安穩定。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廣開就業門路,建立再就業基金制度,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加強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工作,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做到養老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好扶貧救災救濟工作,認真解決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問題。加強擁軍擁屬工作,鞏固雙擁成果;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增強環保意識,科學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開發利用檔案、氣象、物價等信息資源,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服務。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做好人事、統計、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審計、殘聯、兵役、人防、縣誌、地震、老齡、科協、老科協、關協和婦女兒童工作,不斷提高金融、保險、農電、郵政、電信服務水平。
建設廉潔、高效、為民的政府
我們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以清正廉潔、勤奮務實、優質高效、親民為民的實際行動,贏得全縣人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提速發展。
一要勤政廉政,務實高效。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既要勤政,又要廉政,既要幹活,又要乾淨,真正做到坦坦蕩蕩做人,光明磊落做事。要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要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雷厲風行,說辦就辦,辦就辦好。要搶前抓早,善抓苗頭,把握勢頭,特別是對看準的事、對全縣人民有利的事,要咬住不放,一抓到底。
二要民主決策,規範運行。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工作情況,積極主動地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充分發揚民主,密切聯繫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支持社會各界人士參政議政。工作中做到不護短、不怕揭短。建立重大決策調研製度、專家諮詢制度和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使政府做出的決策合民心、順民意。用制度規範行為,用體制理順工作,把人權、事權、財權交給制度、交給政策、交給原則去管理,努力實現政府工作的規則化。
三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做到觀念創新。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放寬眼界,拓展思路,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要做到方式方法創新。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工作熱情、迎難而上的昂揚鬥志、奮勇爭先的競爭意識,圍繞全局抓工作,圍繞大事抓開拓,圍繞重點抓突破,切實提高工作的實效性。要做到機制創新。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敢於打破一切陳規舊律,建立各項工作新機制,切實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全縣形成謀求提速發展的強大合力。
四要強化服務,創優環境。牢固樹立大服務、大發展的觀念,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為突破口,儘快將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拓展服務範圍。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實行首問責任制、首辦跟蹤制和代辦制,創造優質的服務環境。要增強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是發展力量的意識,積極創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資環境和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讓客商滿意投資,放心發展。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關心發展環境,愛護髮展環境,建設發展環境,在全縣營造出團結奮進,積極進取,幹事創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要解民疾苦,親民為民。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實意地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多到生產第一線調查研究,體察民情,傾聽民意。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從民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民眾難辦的事情抓起,認真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我們要在其位、謀其政,心中時刻裝著人民,裝著康平的發展,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實實在在地做好各項工作,真正把人民民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
各位委員,2004年是充滿機遇、充滿希望的一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康平的新跨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搶抓機遇,務實苦幹,開拓創新,為實現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提速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