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02年工作完成情況
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好於年初的預期目標。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達494萬噸,比上年增長19.4%;畜牧、林果、蔬菜、水產業穩步發展;鄉鎮企業產值利稅保持較快增長。工業速度效益穩步提高,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13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國有及限額以上工業增長13.6%,綜合效益指數116.4%,實現利潤增長39.3%。第三產業發展良好,城鄉市場比較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億元,增長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06億元,為調整預算的104%,比上年實際完成增長21%。金融運行平穩,止年底,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達247億元和197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9.4%和7.2 %。
(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2.7∶39.8∶27.5,“二、一、三”產業格局更加穩定。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優質小麥和優質玉米種植面積分別比上年增長3倍和1.3倍;板栗、花木、中藥材、精細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產量都有較大增長;畜牧業持續發展,生豬、牛、羊飼養量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林業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成片造林23.5萬畝,建設和完善農田林網240萬畝。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增加值占國有及限額以上工業的40%;藥品、捲菸、化肥、水泥等主導產品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第三產業繼續發展,旅遊業快速成長,接待遊客168萬人次,總收入1.4億元,增長76.8 %;現代物流、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穩步發展,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質量和檔次有較大提高。
(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5億元,增長10.6%,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3.68億元。年初確定的5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18億元,已建成投用18個,新開工及預備新開工項目進展順利。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2.3億元,107和106國道改造等工程已建成通車,開龔路、南駐路、明臨路等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心城區建設完成投資6.01億元,是上年的2倍,練江路立交橋、污水處理廠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框架繼續拉大。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取得新的突破。電力及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小洪河、大洪河治理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2萬畝,新增旱澇保收田20萬畝。
(四)改革開放取得新的成就。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農民負擔平均減輕37%。義務教育體制改革進展順利,教育資源得到整合,布局趨於合理。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企業發展活力有所增強。縣鄉機構改革穩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了2002年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落實簽約項目567個,引進市外資金16.3億元。全年完成出口總值2800萬美元,增長44.7%,實現了食用小麥出口零的突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倍。
(五)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認真落實“科教興市”戰略,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243項,組織推廣優秀科技成果155項。基礎教育得到鞏固,“普九”人口覆蓋面接近100%;高中教育得到加強,全市高中招生比上年淨增1.4萬人;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穩步發展;籌建本科院校步伐加快。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5.8‰,圓滿完成了省下達的目標。文化藝術事業進一步繁榮。民眾性體育活動健康發展。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環保執法力度加大,環境質量得到改善。依法加強土地和礦產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增進了軍政、軍民團結。統計、人事、審計、民族宗教、廣播電視、外事、僑務、氣象、人防、史志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六)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30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7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4%和6.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98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9.3億元。居民消費支出增加,結構得到改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加大,保證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的發放,落實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成了15萬人口的脫貧任務, 47.4萬受災民眾得到了及時救助。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雙創”工作,城鄉面貌和廣大幹部民眾精神風貌發生了新的變化。堅持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規範了政府行為。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推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圓滿完成了第四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任務。重視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切實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確保了安全生產形勢的平穩。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深入開展反腐糾風工作,堅持打防並舉,加大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矛盾和困難。主要是: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產業關聯度低,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農業基礎薄弱,標準化建設滯後,專業化程度不高;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部分企業尚未走出困境;縣鄉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重點支出難度較大;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少數民眾生活困難;社會投資尚未全面啟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還不夠充分;城市意識和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經濟環境、治安狀況和幹部作風仍存在不少問題。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並加以解決。
200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綜合分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我們既面臨嚴峻的挑戰和困難,同時也擁有許多機遇和有利條件。黨的十六大增強了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奮起直追、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入世積極影響的顯現和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加快,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知識經濟和新型工業化的興起,給落後地區超越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限制,實現突破性發展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市正處於工業化全面加速的準備時期,潛力很大;近幾年我們爭取和實施了一大批工業、農業、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又通過招商引資新上了一批東西合作項目,發展條件逐步改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充足的發展後勁。只要我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抓住機遇,發揮優勢,趨利避害,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紀頭20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奮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省委提出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力爭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我市作為中部欠發達的農業大市,與全省、全國的平均發展水平相比差距較大。要縮小差距,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我們必須高於全國、全省的發展速度。只有這樣,到2020年才能接近全省的平均發展水平。
要實現全市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立足全市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後發優勢,解決好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以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為著力點,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佳化環境,力爭經過一個時期的奮鬥,把我市建設成為優質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東西部之間的產業轉移基地、勞動力輸出基地和旅遊休閒基地,全面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實施“十五”計畫的關鍵年。根據中央、省委和市委有關經濟工作的安排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中央、省委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攬工作全局,繼續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加快兩化進程(工業化、城鎮化),強化一個基礎(農業),實施三大戰略(科教興市、開放帶動、可持續發展),實現四個突破(東西合作、非公有制經濟、畜牧業、旅遊業),保持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兼顧“十五”計畫和2020年奮鬥目標,今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12.5%,第三產業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增長;外貿出口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切實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必須堅持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既要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又要特別注重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必須最佳化資源配置,採取有效措施,積極解決資源閒置和浪費問題,切實把我們有限的資源配置好;必須立足我市現有條件,通過上大項目,培育加工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增強產業關聯度,促進基礎產業快速發展;必須完善區域發展規劃,相對集中,搞好區域分工,努力培育區域經濟規模優勢,提高工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程度;必須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以及研究推廣體系,不斷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堅持上述原則,必須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
2003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調整結構,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1.調整最佳化工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有選擇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鼓勵企業套用信息技術,提高裝備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進工業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化進程。立足我市資源優勢和現有工業基礎,積極發展適應多元化市場需求的產品,大力培植名牌產品,努力培育食品、製藥、建材、捲菸、化工、機械電子、輕紡等主導產業。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以擴大優質產品生產規模為重點,抓好技改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工作,確保項目進度和質量,推進企業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
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突出抓好天方藥業、中原氣化、駐馬店捲菸、駿馬化工、銀馬紡織、白雲紙業、金雀電氣、豫南水泥、華駿車輛、十三香集團、頂志集團、上蔡榮光、遂平華強、汝南雙星等骨幹企業,打造我市優勢企業群體,增強工業經濟抗禦風險能力。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形成勞動密集型產業與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繼續依法關閉產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企業,逐步淘汰落後生產能力。
2.調整城鄉結構,加快城鎮化進程
堅持以市區為龍頭,以縣城為骨架,以小城鎮為基礎“三級聯動”、“三頭並舉”的方針,加速推進城鎮化。強化城鎮規劃控制。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嚴格執行中心城區總體規劃,認真編制詳細規劃、專業規劃和街景規劃,確保局部規劃與整體規劃的協調統一。積極引導支持各縣城和小城鎮根據區位優勢、自然條件,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加強規劃管理,規範審批程式,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
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中心城區六路一河一橋兩場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創造條件,做好行政區北遷前期準備等工作,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城區開發建設步伐,繼續拉大中心城區框架。對城鎮水、電、路、園、區等設施進行提升改造,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藝術特色,搞好城區景觀建設。抓好城市綠化工作,提高城鎮綠化率。抓好西平城鎮化試點縣建設,加快推進其縣改市步伐。
加強城鎮管理。以“雙創”活動為載體,繼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城鎮環境整治和綜合治理,促進城市建成區特別是中心城區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等進一步好轉。強化城市意識,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增強市民參與城鎮管理的積極性。認真落實“三定”、“三包”責任制,形成上下協調運作,齊抓共管的城鎮管理格局。積極推廣平輿城市建設和管理經驗,全面提高城鎮管理水平。
增強經營城市意識。通過出讓、轉讓、拍賣、特許經營等多種形式,盤活城市基礎設施存量和增量資產。認真落實城市建設用地“五統一”制度,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規範二級市場,加大土地違法違紀查處力度,確保土地收益,走“以城建城、以城養城、滾動發展”的路子。
培育城鎮支柱產業。立足自身優勢,注重發展城鎮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形成產業支撐,大量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城鎮的聚集和輻射能力,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3.調整農業結構,全面發展農村經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實現工業化的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市人民的小康。作為農業大市,我們一定要立足增加農民收入,始終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努力開創農村、農業工作新局面。堅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圍繞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把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由作物結構的適應性調整轉移到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區域布局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上來。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突出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訂單農業。繼續擴大優質小麥、優質玉米規模化種植,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花木、中藥材、菸葉等高效經濟作物,促進大宗農產品的優質化和特色農產品的多樣化、規模化。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建設優質種苗生產基地,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提高林業在農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最佳化畜牧業結構,在保持生豬生產優勢的同時,突出抓好牛羊生產,大力發展奶業生產;繼續推廣優良畜禽品種,合理布局養殖業發展區域,加快養殖業基地和規模養殖企業發展步伐,促進畜牧業最佳化升級。著力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冷藏保鮮業以及農村服務業。搞好區域布局和分工,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按照“以點帶面,強力推進”的原則,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促進標準農業、創匯農業的發展,增強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推進鄉鎮企業改組改造,最佳化產品結構,加強企業管理,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
4.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比重
堅持以旅遊業、房地產業和新型服務業為重點,全面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旅遊業發展。圍繞休閒旅遊基地建設,繼續以“鑄精品、創品牌、樹形象”為目標,以“雙創”活動為載體,突出抓好“一帶四區”景點開發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宣傳推介工作,鞏固老市場,開發新市場,打造“天之中”生態文化旅遊品牌,保持旅遊客源繼續強勁增長。創新旅遊業投融資機制,鼓勵和支持多種經濟成份參與旅遊開發和經營,促進旅遊業快速發展。
大力發展服務業。穩定發展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業、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信息、諮詢、會計、審計、法律等中介服務和保險服務業,引導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等產業發展。積極爭取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和網點建設,推動社區服務業快速發展。大力培育特色市場,尤其是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增強輻射、帶動功能。積極探索現代物流方式,推行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流通形式,努力開拓市場。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來我市開展業務,以提高服務業整體水平。
積極發展房地產業。鼓勵支持商品房開發,扶持發展經濟適用住房。擴大住房信貸規模,為居民購房提供信貸支持。規範房產交易市場,適時開放二級市場。積極發展家居裝修、物業管理等房產伴生行業,提高住房建設水平。
5.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毫不動搖地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領域,打破行業壟斷,凡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許個體私營資本進入。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消除影響非公有制發展的各種障礙,使非公有制經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實現公平競爭,在政策上一視同仁,繼續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正確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個體私營經濟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向一、二產業進軍,向基礎建設領域開拓,向生產加工型、外向型、科技型發展;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與公有制經濟互相融合、滲透資本、優勢互補、發展規模經濟。支持那些發展前景廣闊的非公有制企業走集團化道路,向規模經濟邁進,快速發展壯大。
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監督和管理,教育引導經營者樹立誠信守法、公平競爭、勤勞致富、奉獻社會的新形象。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問題,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努力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安全、公平、寬鬆的環境。
(二)擴大需求,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加大投入,促進消費,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我們縮小差距,加快發展的重要手段。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投資需求
以項目建設帶動投資增長,以擴大投資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擴充經濟總量,是我市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切實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項目工作,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項目建設中去。抓住國家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國債資金向農村、向結構調整、向中西部、向生態環境建設傾斜的機遇,加大項目工作力度,抓緊論證、儲備和上報一批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拉動作用的大項目、好項目,努力爭取國家和省更多的資金支持。
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55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重大項目。工業項目建設方面:確保駐馬店捲菸廠“九五”技改、華駿工業園和華強二期擴建等工程按期竣工;確保白雲紙業達產;加快駿馬化工複合肥和天方藥業技改等項目建設;爭取吳桂橋煤礦、30萬噸甲醇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保證古城電廠2×30萬千瓦以大代小技改、天中麵粉實業有限公司小麥深加工、豫南天瑞水泥有限公司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天方藥業新藥生產線四個項目,完成年度工作計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市熱電廠集中供熱工程、西氣東輸豫南支線工程建設步伐;突出抓好市區“六路、一河、一橋、兩場”項目建設,分步實施冷水河的拓寬整治,確保練江路立交橋建成通車。農林水方面:抓好以中小河流的攔蓄、平原打井配套以及四大灌區的修復改造為主要內容的旱保田建設;加快優質小麥基地、大小洪河治理等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工程進度;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抓好綠色通道工程和淮河防護林工程建設,完成退耕還林8萬畝和荒山荒地造林15.5萬畝任務。公路建設方面:保障駐信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抓好2002年13個幹線公路項目的實施,確保按時建成通車;開工建設駐信高速公路駐馬店南和確山兩條連線線,並保證與駐信高速同步建成;完成北二環、北三環西段、雪松路西段、西三環北段的配套工程和練江路的拓寬改造工程;推進縣鄉公路升級項目建設;完成兩個縣的村村通工程。電力方面:全面完成城鄉電網改造二期工程。
加強項目協調和監管。完善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質量領導責任制和招投標制,加強監督,嚴格程式,規範操作,堅決制止規避招投標和違法分包等行為,確保各類投資項目的進度和質量。
2.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
拓寬城鎮就業渠道。就業是民生之本。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以增加就業崗位為目標,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注重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物業管理、托幼養老、家政等社區服務業。支持國有企業通過主輔分離、輔業轉制等多種方式安置富餘人員。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和提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全面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加強就業培訓和就業服務,積極開展對城鎮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規範和發展各類職業技術教育。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切實落實社會保障政策,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規範城市“低保”,合理確定“低保”對象和“低保”標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做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險並軌。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和支出管理。完善對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採取多種幫助措施,切實解決城鎮困難家庭的實際問題。
增強農村居民消費能力。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引導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圍繞建立勞動力轉移基地,加強勞動力培訓,逐步建立勞動力轉移服務網路,組織好農村勞動力輸出。妥善解決費稅改革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鞏固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切實做好扶貧救災工作,努力完成15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確保所有困難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
3.加強財政金融工作,為擴大需求創造有利環境
大力培植財源。加強二、三產業財源建設,擴大稅基,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堅持依法理財,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壓縮會議費、招待費等一般性支出,優先保證工資發放、社會保障資金和機關工作正常運轉等重點支出。牢固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思想,反對奢侈浪費,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民眾生活和重點建設等急需的地方。加強財稅監管,落實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規範財政收支行為。堅持依法治稅,加大征管力度,嚴厲打擊偷逃稅款行為,做到應收盡收。
認真貫徹執行金融政策,充分發揮金融對擴大需求的支持作用。強化信用意識,促進企業與銀行建立互信互助的銀企關係。引導金融機構不斷擴大信貸規模,最佳化貸款結構,增加對技術改造、結構調整、重點建設和科技企業的資金支持。支持金融機構整頓金融秩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防止金融風險轉化為財政風險。增強保險意識,促進保險業有序快速發展。
(三)深化改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繼續按照“積極穩妥、分步實施、一廠一策、強力推進”的原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突出抓好市直重點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規範上市、互相參股、對外出售等途徑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實現股權多元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繼續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推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縣及縣以下所屬企業原則上不再保留純國有形式。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堅決依法實施破產。
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完善土地徵用制度,嚴厲查處各種侵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違法行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全面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搞好配套改革,鞏固和擴大稅費改革成果,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爭取和用好補貼資金。深化水利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提高水利和林業效益。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決取消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加強對已經取消的審批項目的後續監管工作,防止反彈或者變相增加新的審批項目。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逐步建立和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進一步打破行業和部門壟斷,鼓勵各種投資主體平等參與、公平競爭。注重利用產權、經營權和價格機制融資,以存量換增量,允許各類投資主體參股、控股。積極利用資本市場融資,著力培育上市後備資源;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吸引和鼓勵民間投資。
(四)加快開放步伐,提高經濟外向度
繼續推進東西合作,鞏固和擴大東西合作成果。突出抓好洽談會簽約項目的履約和資金到位工作。加強在建項目協調、管理,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堅持市場運作,創新辦會路子,搞好聯絡銜接,積極爭取舉辦2003年全國東西合作會,進一步展示形象,擴大戰果。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加強同明星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合與合作,圍繞產業轉移基地建設,積極吸引和承接東部轉移的產業和行業,加快我市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步伐。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西部承包工程、投資辦廠或建立銷售網點,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切實保護外來企業合法權益,引導合作企業不斷追加投資,壯大企業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加強外貿人員培訓,認真研究分析國際市場形勢,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繼續支持天方藥業、康茂、榮光鞋業等企業的產品出口,擴大非農產品出口規模;加快優質小麥、芝麻、花生、生豬、香菇等農畜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擴大優質農產品出口。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鼓勵各類所有制企業開展出口業務,獲得出口經營權。積極開拓國際勞務市場,加強對勞務輸出的組織和管理,開展不同形式的對外勞務合作。積極開展對外商務活動,擴大引資領域和利用外資規模。
努力為擴大開放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信用制度,依法懲處破壞信用秩序的行為。繼續開展打假打詐聯合行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等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各類專項整治工作,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促進市場的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繼續治理經濟環境,進一步清理收費項目,規範收費行為。堅決制止對企業進行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切實保護企業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頂風違紀、吃拿卡要的單位和個人,要發現一起,從重從快從嚴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
(五)實施“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加快創新步伐,推動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攻關,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革命。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科技對外合作力度,積極爭取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注重高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新型工業化提供技術支撐。加大科技投入和對高新技術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技術創新,建立和完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使企業成為技術進步和創新的主體。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發展技術市場和科技中介組織,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營造有利於人才匯集、人才創業、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辦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理順體制,落實政策,增強其對資金、人才、產業的聚集能力。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教育結構和布局調整,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切實加強基礎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確保教師工資發放。鞏固提高“兩基”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擴大招生規模。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開展教育創新,推進素質教育。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快本科院校申辦工作。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人口控制、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全面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實現全市人口控制目標,穩定低生育水平。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依法保護好水、土地、礦產、森林、野生動物等資源。加強對工業污染、城市生活污染的治理,積極協調解決小洪河水污染治理問題。認真落實“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改善人居和生態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積極推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支持公益文化事業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場館和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市圖書館,擴建市民眾藝術館,逐步改變文化設施落後狀況。強化文化市場管理,繁榮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實施“廣電網路建設年”工程,開展各類民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保護利用文物和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推進城鎮醫療體制改革,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改善城鄉衛生條件,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繼續做好傳染病的控制和預防,抓好衛生縣城的創建活動。加快體育設施建設,發展競技體育,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強國防教育,落實優撫政策和轉業退伍安置政策,密切軍政軍民關係,切實做好“雙擁”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重視統計工作,提高對經濟運行的分析、監測、預測水平。做好救災、救濟工作,妥善安排好災區民眾生產生活。認真落實各項保障政策,切實做好弱勢群體的救助工作。依法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事、審計、人防、氣象、史志、紅十字會等工作。
(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努力保持社會穩定
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導尊老敬賢、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的良好風尚。認真組織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普及科學思想和科學知識。以“雙創”為載體,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集中抓好視窗行業和執法部門的精神文明建設,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社會氛圍。
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決定、決議;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溝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工作。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搞好普法教育,增強全市幹部的法制觀念。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推進依法治市進程。
努力保持社會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安全監察,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重特大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依法加強民間組織管理。高度重視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妥善處理各種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堅決查禁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特別是對於那些殺人、搶劫、盜竊以及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犯罪和地痞流氓惡勢力,要重拳出擊,除惡務盡,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真正履行保一方平安的神聖職責。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的根本職責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肩負全市800多萬人民的重託,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就必須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努力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誠信的政府,建設法制、有限、服務、陽光、責任的政府。全市各級政府的工作人員都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公僕意識和執政為民意識,深懷愛民之心,常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要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深入基層,深入民眾,體察民情,傾聽民聲,切實為民眾排憂解難,實實在在地為民眾辦事,為民眾辦實實在在的事。要強化工作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科學合理地搞好目標任務分解,加強督促檢查和跟蹤問效,確保政令暢通和責任落實。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反對各種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降低行政成本,規範政府行為,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執政水平。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要努力營造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扎紮實實地推進各項工作,努力使工作作風有較大轉變,幹群關係有較大改善,行政水平有明顯提高,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圓滿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
各位代表,黨的十六大為我們描繪出了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在駐馬店這個基礎薄弱、百業待興的農業大市,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個艱苦卓絕的奮鬥過程,也是一項激動人心的偉大事業,更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在省委、
省政府和
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同心同德,務實苦幹,為全面振興駐馬店,開創我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