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 1、2月21日,對貞德的審判開始,5月30日 貞德被燒死.
2、3月3日,歐日納四世當選為教皇。
歷史人物
出生 亞歷山大六世 1431年1月1日-1503年8月18日),原名Roderic Llançol de Borja i Borja(
加泰羅尼亞 語)(1492年8月11日—1503年8月18日)在位。出生於西班牙瓦倫西亞。在位期間的1493年,曾為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劃定了殖民擴張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埃爾科萊·德斯特一世(
義大利 語:Ercole d'Este I,1431年10月26日費拉拉-1505年6月15日),費拉拉公爵,埃斯特家族成員。埃爾科萊出生於費拉拉,其父是費拉拉
侯爵 尼科洛·德斯特三世,其外祖父是薩
盧佐 伯爵 托馬斯三世。
亞歷山大六世 1445年至1460年,埃爾科萊在
阿拉貢 國王
阿方索五世 的
那不勒斯 宮廷中接受教育,學習軍事藝術、騎士品質、建築和美術鑑賞等,使得其日後成為文藝復興的重要資助人之一。
羅倫 (1431年-1478年),字彝正,號一峰,
江西 永豐人。明朝
成化 二年,與上對策萬餘言,直斥時弊、名震都下,擢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兩年後告病回鄉,不復仕。於
金牛山 著書講學,學者甚眾。卒後追贈左春坊諭德,諡文毅。著有《一峰集》。《明史》有傳。
弗拉德三世 (羅馬尼亞語:Vlad al III-lea Ţepeş,1431年11月或12月—1476年12月)瓦拉幾亞大公(1448年,1456年—1462年,1476年11月—12月)。“采佩什”在羅馬尼亞語中的意思是“穿刺”,他被人稱作穿刺公。是著名的吸血鬼德拉庫拉伯爵的原型。
逝世 賈曹傑 (1364年一1431年),全名為賈曹·達瑪仁欽,格魯派高僧,是宗喀巴大師的大弟子之一,繼宗喀巴大師之後任甘丹寺法台,為第一任甘丹赤巴。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
法國 的軍事家,天主教聖徒,被法國人視為
民族英雄 。在
英法百年戰爭 (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
法國 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
聖女貞德畫像 貞德原本是一位
法國 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嘉烈和
聖凱瑟琳 ,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占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並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
查理七世 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貞德死後成為了
西方 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
拿破崙 到現在,
法國 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
莎士比亞 、
伏爾泰 、
席勒 、
威爾第 、
柴科夫斯基 、
吐溫 、
蕭伯納 和
布萊希特 都創作了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
電影 、
戲劇 、和
音樂 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當代。
教宗馬蒂諾五世 (1368年-1431年2月20日),原名Otto di Colonna,於1417年的聖馬蒂諾日被選為教宗,並曾在任內的1425年舉行過
禧年慶典 。1431年2月20日逝世。
故事 永樂十年(1412年)鄭和奏請朝廷新建了南山天妃宮,作為“官軍祈報之所”,還修葺了塔旁的南山塔寺;
宣德 六年(1431年)春,在天妃宮旁新建了三清寶殿。鄭和還在南山的東北麓開鑿天妃宮大井,建造“母夢樓”。在第七次下西洋前夕,鄭和鑄了一口
銅鐘 ,掛在新建的三清寶殿里,這就是著名的“鄭和銅鐘”;在南山天妃行宮,鄭和刊立第七次下西洋任務的石碑,記載了擔負和平友好使命的外交使團的名單。這塊珍貴的碑刻內容可以補正《
明史 ·鄭和傳》的不足,是研究鄭和極為重要的史證。1985年,在鄭和史跡薈萃的
長樂南山 上建造了“
鄭和史跡陳列館 ”,
《天妃靈應之記》碑 和“鄭和
銅鐘 ”成了鎮館之寶。
馬六甲鄭和廟內的鄭和石像
歷史記載 遣官督陝西屯田
陝西參政
陳瑛 奏陳:寧夏、甘肅的田地可以引水灌溉,雖然遇天旱也有收穫。但兩處肥沃土地皆被鎮守官及各衛豪強霸占,全不向官府報告、交糧。偶爾有報告的,也只是實際數字的十分之一。而那些貧瘠的土地則分為屯田的軍卒。以致屯糧虧欠,兵士飢餓困苦,而官員豪強則日益恣橫。並且陝西各衛所的軍士是二、三成負責守城,七、八成屯田。以七、八個人耕作來養活二、三個人,是不應該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而各衛往往缺糧,有司疲於運輸補給。大概這是由於各衛官員及負責屯田的官員各自損公肥私,凡是屯田軍士被派往別處,就不再撥補,除去其名,而占據其土地。請朝廷派官巡視,治其侵占土地、欺騙朝廷的罪行。宣宗同意
陳瑛 建議,於
宣德 六年(1431)二月初二日派工部右侍郎
羅汝敬 赴陝西督辦屯田事宜。
浚河以利漕運
宣德 六年(1431)二月初四,宣宗採納御史
白圭 的建議,命疏通封邱(今河南封邱)金龍口,引黃河水到達徐州,以利於漕運。又根據河南布政使的請求,疏通了自祥府(今河南開封)到儀封(今河南蘭考東)黃陵岡的淤塞河道四百五十里。
巡按御史 陳祚上疏請命儒臣講《大學》,刑部主事
郭循 諫拓
西內 皇城、修離官,均下獄。
陳瑄 請行兌運。
吏部尚書 蹇義 等定則例,命官軍兌運民糧,令民兌與附近衛所官軍,以遠近為差,給以路費耗米,由軍運載至京。宦官
袁琦 等十餘人在各地出差時貪暴不法,被捕處死。鄭和第七次遠航,
王景弘 、
馬歡 、
費信 、
鞏珍 同行。溧陽人
錢成 以迷信聚眾起事,被捕殺。都督
陳懷 鎮壓松潘“叛蠻”。命黎利權暑安南國事。
張本 (1367-1431),字致中,山東東阿人。洪武中以
國子生 任江都知縣,建文中降
朱棣 ,遷揚州知府,以功進江本右參政。不久召為工部左侍郎,以事謫交趾。仁宗在東宮,召其為刑部右侍郎,後遷南京
兵部尚書 兼掌都察院事,洪熙元年(1425)改行在兵部。
宣德 元年(1426)加
太子賓客 。廉介有持,尚刻少恕,時號窮張。
宣德 六年正月初八日卒,年六十五。
宣宗作《招隱詩》
宣宗
朱瞻基 屢詔求賢、慮尚有遺逸,特於
宣德 六年(1431)二月初一日作《招隱詩》示群臣,且自為序。詩稱:天之生賢,道蘊其身。幼學壯行,致君澤民。伊尹孔孟,皆古君子。孜孜行道,未嘗忘世。秦漢之襄,以退為賢,絕類群倫,豈勿違天。嗟哉若人,於世奚補,區區百年,草木同腐。予嗣祖宗,統臨萬邦,求賢圖治,宵旰皇皇。群才皆來,布列在位,道行身尊,百業之貴。緬彼山楂,豈天遐遺,往而不來,悠悠我思。漱石枕木,遠引高蹈,雖佚其身,而悖於道。卷舒之詩,梧桐飛凰,爾其幡然,予將爾揚。
宣宗作《憫農詩》
宣德 六年(1431)六月十五日,宣宗
朱瞻基 作《憫農詩》示
吏部尚書 郭璉:農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憂勞互晨昏,半年僅能給,欠歲安可論。既無糠核肥,安得綿絮溫。恭維祖宗法,周悉令具存。遐邇同一視,復育如乾坤。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惟當慎所擇,庶用安黎元。
金幼孜 (1368-1431)名善,以字行,號退庵,
江西 新淦(今
江西 清江縣 東北)人。建文二年(1400)進士,授戶部
給事中 。成祖即位,孜翰林檢討,與
解縉 等同值文淵閣,遷侍講。曾為皇太子講授《春秋》,並進呈《春秋要旨》三卷。永樂五年(1407)升右春坊右諭德,仍兼侍講。成祖巡狩北京及北征,幼改皆扈行。永樂十二年(1414)與
胡廣 、
楊榮 等同纂《五經四書大全》、《性理大全》,遷翰林學士。永樂十八年,與
楊榮 同進文淵閣學士。仁宗即位,拜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學士。不久,加
太子少保 兼
武英殿大學士 。洪熙元年(1425)進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宣宗立,任修太宗、仁宗實錄總裁官。幼孜為人樸實靜默,寬容大度。雖然位尊望隆,卻無驕縱之色,更加謙恭有禮,將其宴居之室命名為“退庵”。其學賅博,文章寬厚和平,如其為人,不伐善,不求驚人之名。臨終前,家人讓他為子求承其恩澤,不聽,曰:此君子所恥。
宣德 六年(1431)十二月十六日卒,年六十四。贈
榮祿大夫 、
少保 ,諡文靖。
考察外官
吏部巡撫
江西 侍郎
趙新 奏言:今地方大員雖然出身不同,但皆由資歷升遷,有的沒有施政才幹,有的則貪贓枉法地,名實不符,言行不一。近吏部勘合令其考察郡縣官吏,己之不正,怎能正人!所以好惡不公,去取多謬。請求令吏部先考察布政、按察二司長官品德才能,分別決定留任或者罷黜,然後才能命他們考核屬吏。宣宗表示贊同,遂於
宣德 六年(1431)三月十一日命吏部考察外官必須由
布政司 、按察司開始。並著為令。
巡按御史 張勖奏言:大同這地方雖然寒冷,但是原野平坦廣闊,種植的麥粟也有所收穫。而其地卻多被官軍優勢占據,平民百姓則無地可種,生活日益貧困。請派官同三司長官前去按察,將那些多占的耕地分給無地的軍民為宜。宣宗納其議,於
宣德 六年(1431)四月十五日,派兵部侍郎
柴車 前往山西經理屯田事務。
申明迎送之禁
御史傅吉巡按
江西 ,布政使孟桓等率官屬出郭迎候,又陪朝王。寧府官奏其違法。宣宗令傅吉等自陳,皆服罪,宣宗免其罪。於宣德六年(1431)五月初六日諭都御史
顧佐 等:風憲官須守法乃能以法治人。今御史多輕薄少年,不以禮德自治,喜人阿諛奉承,苟失迎送,輒生事挫辱。在
外官 亦不能自執禮法,諂諛成風。其榜示禁約,申明御史巡按有司迎送之禁。違者治罪。
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
宣德 三年(1428)
李琦 自交趾返京後,
黎利 派使節奉表謝恩,詭稱陳氏子孫已絕,交趾民推舉黎利治國,以等待明朝的正式策封。宣宗命
黎利 繼續尋找陳氏後代,但也明白即使陳氏有後,黎利決不會上報。而
宣德 六年(1431)五月初四日,
黎利 又遣使謝罪,並以當地土官長老名義為其請封,於是宣宗便於同年六月初七,派禮部右侍郎
章敞 、右通政
徐琦 持詔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其時,
黎利 實際上已稱帝,紀元為順天,建交州府為東都,清華府為
西都 ,分十三道,各設
承政 、憲察及總後使司,其制度多是模擬明朝。
渾河溢決
宣德 六年(1431)六月,渾河水暴漲,於徐家等處決口,造成順天(今北京)、
保寧 、
真定 (今河北正定)、
河間 (今河北獻縣)等二十九個州縣發大水,莊稼被淹。七月,黃河水位猛漲,於開封決口,淹沒了其所屬祥符(今河南開封縣)、中牟、
陽武 、通許、
滎澤 、
尉氏 、
原武 、陳留等八縣的居民、莊稼。
許三衛互市
宣宗即位以來,兀良哈
朵顏三衛 掠永平、山海間,宣宗將親自率兵征討,三衛頭目紛紛謝罪入貢。至
宣德 六年(1431),仍施以安撫之策,於同年七月二十日,遣錦衣衛指揮齎敕諭
朵顏三衛 ,許其來朝及往來互市交易。
宣宗好微行
宣宗
朱瞻基 嗜好微行。宣德六年(1431)七月之一日,漏下十二刻,宣宗
朱瞻基 率四駿至
楊士奇 宅。士奇倉皇出迎,頓首說:陛下何以宗廟社稷稷身自輕?宣宗說:欲與卿一言而來。次日,宣宗遣中官問士奇:微行有何不可?士奇答道:陛下尊居九重,豈能遍洽幽隱!萬一冤夫怨卒,窺間竊發,誠不可不慮。十餘天后,獲二盜,經審訊得知其有異謀。宣宗召士奇說:今知卿愛朕。
朱高燧 (?-1431)為成祖第三子,母
仁孝皇后 。永樂二年(1404)四月封
趙王 ,命居守北京,恃寵多不法,邪說左道之人多被其進用。洪熙元年(1425)四月往封地彰德。高燧寡學好武事。永樂七年(1409)成祖初巡狩至北京,聞其過失,震怒,誅長史顧晟,盡執其所用小人,奪其冠帶,選國子司業趙季通、董子莊為長史,講經論史,改簡易行。成祖病危,高燧令護衛指揮孟賢等結內侍造偽詔,謀進毒於成祖,廢太子而自立。事發,孟賢伏誅,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仁宗初,力辭二護衛,奉藩甚恭。及宣宗擒
漢王 高煦歸,詞連高燧,命盡收其護衛。宣德六年(1431)八月二十六日卒,謚簡。
始命官軍兌運民糧
宣德 四年(1429),命尚書
黃福 奉命協助
陳瑄 經略漕運,建議恢復支運法。令江西、
湖廣 、浙江民工運糧一百五十萬石於
淮安 倉,蘇、松、寧、池、廬、安、廣德民工運糧二百七十四萬石於徐州倉,
應天 、常、鎮、淮、揚、鳳、太、滁、和、徐民工運糧二百二十萬石於臨清倉,再令官軍接運到京、通二倉,這樣民力稍減。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陳瑄 又奏:江南民工運糧到各糧倉,往返近一年,有誤農業。若令民兌運附近衛所官軍,運送至京,給與路費耗米,則軍民兩利。此謂“兌運”。宣宗命群臣商議。
吏部尚書 蹇義 等上《官軍兌運民糧則例》,其加耗米數按路途遠近為差,每石
湖廣 為八斗,
江西 、浙江七斗,長江以南為六斗,長江以北為五斗;民有運到淮安的只加四斗。如有兌運不完,仍令民自運到糧倉,其不願兌運者,聽其自便。自此,兌運與支運參行。而軍既加耗,又給銀兩做為盤撥費用,且能附載他物,皆樂於從事,而民多以遠運為艱。因此,兌運的多而支運的少。
懲治宦官
宣德 六年(1431)十二月初四,誅宦官
袁琦 及阮巨隊、阮誥、武莽、武路、阮可、
陳友 、
趙淮 、
王貴 、楊四保、
陳海 等。
袁琦 自幼侍奉宣宗,伏勢貪縱,擅自派宦官阮巨隊等往廣東等地以採辦為名,掠奪軍民財物。事發,下錦衣衛獄,抄沒其家金銀寶物千萬計,所用金玉器皿皆僭侈非法。宣宗命凌遲
袁琦 ,斬阮巨隊等十人,又命都察院將袁琦罪行榜示於天下。其黨羽裴可烈在蘇、松諸郡尤為貪暴,被逮至北京後,下錦衣衛獄死。
嚴禁內官怙寵作威
宣德 六年(1431)十二月初五日,宣宗
朱瞻基 令
都察院 揭榜,嚴禁內官內使怙寵作威:凡先所遣內官內使在外侵占官民田地及擅造房屋,所在官司取勘明白,原系官者還官,軍民者還軍民。中外官民人等有受內官內使寄屯財物,許首免罪;若匿而不首,事發之後,與犯者同罪。自今內官內使出外,敢仍前有犯,令所在官司具奏,治以重罪;知而不舉罪同。若中外軍民人等有投托跟隨內官內使因而撥置害人者,全部判以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