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佐(1376-1446年),字禮卿,太康(今河南)人。建文年間考中進士,永樂年間官至應天府尹,為官剛正,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
明宣德年間多次被彈劾,但顧佐深的皇上信任,又有楊士奇等人保舉,顧佐得以每次都能洗刷冤屈。
顧佐入內廷辦公,獨處一間小夾室,不是議政不與官員們群坐。人們稱他為“顧獨坐”。正統十一年(1446年)去世。後追謚“端肅”。
基本介紹
- 本名:顧佐
- 字號:禮卿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太康
- 出生時間:1376年
- 去世時間:1446年
人物生平
宣德三年(1428年),都御史劉觀因貪污被撤職,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推薦顧佐,說他公正廉潔而有威望,所任過的官都有風采,任京尹時,政治清明,弊病盡革。皇上很高興,立即升他為右都御史,並賜給敕書獎勵勸勉,命他考察各個御史,有不稱職的將其撤職,如果御史出缺,他可保舉人員送吏部補選。顧佐剛上任,即上奏廢黜了嚴日豈、楊居正等二十人,把他們貶到遼東各衛為吏,還有八人被降職,三人被罷免;然後他推舉可以擔任御史的進士鄧榮、國子生程富、在京候選的知縣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餘人。皇上讓他們先乾三個月然後再任用他們。楊居正等六人上書辯訴。皇上大怒,將那些被貶為吏的人一併發去戍邊。後來嚴日豈從戍守之地偷偷跑回京師,以別的賄賂相威脅,被顧佐上奏揭發,並說嚴日豈圖謀陷害他。詔令將嚴日豈押到市場誅殺。皇上北巡時,命顧佐偕同尚書張本等人留守。皇上回來後又賜給他敕書,令他約束各個御史。於是他糾察罷黜貪婪驕縱之徒,朝綱肅然。
宣德四年(1429年),奸吏上奏顧佐接受隸役金錢,私自將其遣送回去。皇上偷偷把這奏章命給楊士奇看,說:“你不是曾經保舉顧佐廉潔嗎?”楊士奇說:“中朝官俸祿微薄,童僕馬匹薪炭草料,都由隸役供給,所以送一半隸役,讓他們出資免役,這樣隸役得以回去耕作,官家得資費。中朝官都這么做,臣也是。先帝知道這一點,所以增加了中朝官俸祿。”皇上嘆道:”朝臣竟這么貧窮。”便怒叱投訴的人說:“我正任用顧佐,小人敢誣陷他,一定要交給法司治罪。”楊士奇說:”小事不足以讓皇上動怒。”皇上於是把該官吏的奏章交給顧佐,說:“你自己處治。”顧佐叩頭致謝。他把那位官員召來說:“皇上命我處治你,你改掉品行,我就寬貸你。”皇上聽說後更加高興,覺得顧佐識大體。有人告顧佐不處理冤訴。皇上說:”這一定是犯了重罪的人教他這么乾。”命法司會審,果然是千戶臧清,他殺死三個無罪的人,應被處死,便派人誣陷顧佐。皇上說:“不誅臧清,則顧佐的辦法無法執行。”將臧清押到市場肢解。
宣德八年(1433年)秋,顧佐有病,請求歸家。皇上不許,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他的職事。過了一年熊概去世。顧佐病已痊癒,入宮朝見。皇上慰勞他,令他免朝賀,仍在原職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