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年表
大事情
2、7月15日,波蘭-立陶宛聯軍與條頓騎士團決戰於格隆瓦爾德(Grunwald)及坦南貝格(Tannenberg)附近,波蘭方面史料稱為格隆瓦爾德會戰,德國方面史料稱為坦南貝格會戰,會戰以條頓騎士團的失敗而告終。
3、1410年,明成祖朱棣親率50萬大軍北征,在
漠北大敗蒙古軍隊,第24任蒙古大汗
本雅失里在逃亡途中被宿敵
瓦剌殺死。蒙古太師
阿魯台降明,被封為和
寧王。而在此前,
瓦剌部落已經臣服於明朝,明廷封瓦剌首領
馬哈木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順
寧王。
4、1410年,騎士團國和波蘭-立陶宛聯盟在塔能堡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役,這場戰役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士戰爭。關於雙方參戰的兵力在不同的檔案中有不同的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騎士團的兵力要少於聯軍。騎士團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1萬人到2.7萬人,指揮官是條頓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波蘭-立陶宛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6萬到3.2萬,以波蘭人和立陶宛人為主,另外還包括俄羅斯人、韃靼人,指揮這支聯軍的是波蘭國王Jagiello和立陶宛大侯爵Witold,後者是Jagiello的堂弟。Jagiello將全軍分為三條陣線部署,第一線的軍隊綿延3公里。Witold指揮的立陶宛人、俄羅斯人和韃靼人的聯軍在右翼。騎士團軍隊一開始也是分成三條陣線部署,不過當大團長榮金根看到聯軍長長的陣線後,意識到可能會被包圍,於是改為分兩條陣線(從這兒我們基本上可以推斷出,騎士團與聯軍的兵力比大概是2:3的樣子)。交戰雙方都把騎兵分成一個個旗隊(中世紀時軍隊的一個作戰單位,約有四百至六百人)置於一線,步兵則留在營壘里。騎士團一方在第一線還配置了發射石彈的臼炮。1410年7月15日中午時分,塔能堡戰役開始。開戰之前,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給波蘭國王Jagiello送去兩把劍,表示要進行一場騎士之間的較量。
6、“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7、1410年,
後龜山天皇逃出京都重建南朝,史稱後南朝。為重奪皇位,南朝天皇的子孫不斷進行鬥爭,持續了一個世紀左右,無奈大勢已去,於事無補。此後,日本天皇均出自北朝天皇后裔。
出生 1、1410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火槍公司。
逝世 1、
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父權永均,1410年卒。
歷史大事
永樂七年(1409)八月,淇國公
丘福奉命征剿
本雅失里,因輕敵冒進,慘敗於
臚朐河,全軍覆沒。
朱棣大怒,決計親征。十月初一日,即召諸將議北征之策。永樂八年二月初一日,命皇長孫留守北京,
戶部尚書夏原吉輔導,兼掌行在部院事。初五日以北征詔告天下。初十日北征師發北京。由
翰林學士胡廣、侍講
楊榮、
金幼孜扈從,靖遠候王友將軍中,安遠候
柳升為副;
寧遠候
何福、武安候
鄭亨將左右哨,寧陽候
陳懋、廣恩伯劉才將左右掖,都督劉江等為
游擊將軍,充作先鋒;又命
薛錄、冀節等為驃騎將軍,候鏞、陳智等為神機將軍,金玉等為
鷹揚將軍,
李文等為
車騎將軍,分督其屬,不隸五軍。總五十萬眾,浩浩蕩蕩,出
德勝門,向北迸發。三月初二日,師集
興和,大閱誓師。五月初一日至臚朐河,
朱棣興之所至,賜名飲馬河,名河上平地為平漠鎮。同月初三日,遇虜騎進擊,得箭一枚,馬四匹而還。十七日,得知虜寇與此不遠,遂令大軍渡飲馬河。
本雅失里逃遁,
朱棣率輕騎追至
斡難河,與之接戰,本雅失里失敗,僅以七騎逃去。明軍追擊不及而還。二十日,朱棣令分兵追擊
阿魯台。
阿魯台占地利之便,時戰時退,明軍無奈。又遣人召降,
阿魯台猶豫不決。相持多日,時有小勝。但因天氣炎熱,士兵饑渴,不能持久才於六月下令班師,七月十七日回到北京。
討平剌馬牙
永樂八年(1410)五月二十一日,回回阿剌馬牙殺都指揮劉秉謙等,占據肅州(今甘肅酒泉),反叛,並約赤金蒙古為援。赤金蒙古念明皇厚恩,不應,並率部下擒阿剌馬牙之兵六人交給明朝。成祖大喜,重重嘉賞,改赤金蒙古千戶所為衛(今甘肅玉門),授其長塔力尼為指揮僉事,並為他的部下三人封官。至此,阿剌馬牙孤軍奮戰,被
千戶朱迪等討平。
《務本之訓》書成
永樂八年(1410)十月初十日,
朱棣作《務本之訓》書成,賜皇長孫。
朱棣以皇長孫生長深宮,為使其知稼穡之艱難,因巡幸北京,令其侍行,以便歷觀風俗民情及田野農桑勤勞之事,而知國用所需皆出於此,為民之君,宜加憫恤。且舉高皇帝創業之難及往古賢之君、昏庸之王、興亡得失等可為鑑戒之事,編輯成書。名《務本之訓》,賜皇長孫。
劉珏 (1410-1472)
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正統三年(一四三八)舉人。官至山西按察僉事。老而嗜學不衰,為詩清麗可詠。書正、行出趙孟頫,山水出王蒙,行草學
李邕,各極其妙。寫山水林谷泉深,石亂木秀,雲生緊密,幽媚風流,藹然高者,攀鱗巨老,庶乎升堂,特未入室耳。天順(一四五七至一四六四)間與
杜瓊、
徐有貞、
馬愈、
沈貞吉、恆吉並能寫山水,近世莫及。卒年六十三。 《清河書畫舫》、《吳中往哲像贊》、《蘇材小篆》、《丹青志》、《明畫錄》、《無聲詩史》、《長洲縣誌》。
張輔再討陳季擴
永樂八年(1410)正月二十六日,張輔奉命班師之前,再次率兵征計陳季擴,其時,季擴困守乂安,而其黨阮師檜與金吾上將杜元措等別據東潮州之宜陽社,師檜被擁立為王,有兵士二萬餘人。張輔乘機進剿,斬殺四千五百餘人,擒其黨羽支、陳原卿、阮人桂等二千餘人,全部斬首。據此,張輔奏陳:季擴、鄧景異等尚在
演州、乂安,近逼
清化,而遣兵駐守神投、福成江口,踞清化要路,出沒乂安諸處。若諸軍班師,恐
沐晟兵少不敵,請留都督江浩、都指揮俞讓、花英、師祐等軍協助沐晟守御。
朱棣允準。二月初一日,又敕
沐晟仍任征夷將軍,充
總兵官,
雲陽伯陳旭為副總兵官,再征交趾季擴等。五月,
沐晟出兵,與季擴戰於虞江,大敗陳季擴。季擴恐懼,奪路而逃。晟率兵追至古靈縣及會潮、靈長海口,斬首三千餘級,俘獲其將軍黎弄。季擴聞信更加恐慌,只得上書求降。十二月,陳季擴被寬恕免罪,並為交趾右布政使。
雲南召商中納
永樂八年(1410)三月二十九日,戶部左侍郎古樸奏陳:雲南所屬,邊儲困缺,請以黑、白、安寧等鹽井,不拘次第,召商中納。規定:大理五井鹽每引米一石三斗,黑鹽井每引米二石;金齒黑鹽井每引米一石五斗,安寧鹽井每引米二石;景東白鹽井每引米一石五斗。皇太子允準施行。
河溢開封
永樂八年(1410)八月十九日,黃河發水,開封受災。毀壞城牆二百餘丈,淹沒農田七千五百餘頃,百姓受災者達一萬四千餘戶。
朱棣特遣工部侍郎
張信往視。十二月初三日,興工修開封城。
榜禁列候都督中鹽牟利
永樂八年(1410)十月初二日,行在左
副都御史李慶奏陳:公候、都督,往往令家人子弟行商中鹽,凌虐運司及各鹽場官吏,倍數多支。朝廷申明舊制,四品以上官員之家,不許與民爭利,已令罷支。朱棣令戶部榜諭禁止。
開浚會通河
會通河,為元朝漕運故道,因年之淤塞,不能通漕。洪武中,沙岸衝突,河道淤塞。不得不於陸路置八遞運所,用民丁千吉人、車二百餘輛,歲久民困。永樂初屢有奏言,議開河濟運。朱棣念民困未蘇,不予批准。永樂九年(1411)二月二十八日,
濟寧州同知潘叔正奏陳:
會通河全長四百五十里,而淤塞處不過三分之一,浚而通漕,不僅可免百姓轉運之勞,實國家無窮之利。朱棣遂敕工部尚書
宋禮、都督周長前往查勘。還奏疏浚之便。且言天時轉暖,宜及時興工。於是,
朱棣再遣侍郎
金純發山東及直隸徐州、
應天、鎮江等府民丁三十餘萬,給糧賞而蠲免其他徭役及今年田租。命
宋禮總督開浚。
宋禮採納汶上老人白英之計策,築(土岡)城及東平(今山東東平)之
戴村壩,遏制汶水,使之南無入流,北不歸海。匯諸泉之水盡出
南旺湖。中分二道,以四分水流接徐水、沛水,六分水流達臨清。利用現汪地勢之高,使其水南北分注。又倚地勢,置閘三十八座,因時不同,可蓄可泄。歷時二百天,至六月二十六日竣工。從此,漕運暢通,遂罷海運,公私兩便。
疏浚黃河故道
黃河自洪武年間在
原武(今河南原陽)決口以來,
會通河淤積;而元代賈治所治故道亦淤。黃河水自此南遷,則河南受災獨重。開封水災,
張信奉命視察,發現在祥符(今河南開封附近)魚
王口至中灤下二十餘里處,有
黃河故道,河岸與現在河面平,如果疏浚,使黃河之水仍循故道,則水勢可減。並繪圖上奏。
朱棣採納其議。命興安伯徐亨、侍郎
蔣廷瓚與
金純前往督理浚由
宋禮總其役。運用民丁十萬人,永樂九年(1411)三月開浚,七月二十六日竣工。自封丘、金龍口、下魚台、塌場會汶水,經徐、呂二洪,南入於淮,此時,
會通河已開浚,黃河與之會合,漕道既通,而河南水患亦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