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年

朱元璋為警戒諸子向善,曾命禮部尚書陶凱、主事張籌等採摘漢、唐以來藩王善惡可為勸戒的,編輯成書。因陶凱出任湖廣行省參政而未成。於是又召秦王傅文原吉、翰林編修王僎、國子博士李叔允、助教朱復、秦府錄事蔣子傑等續修。於洪武六年(1373)三月初一日編成。繕寫為二卷,宋濂作表進呈,朱元璋賜名《昭鑒錄》,頒賜諸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373年
  • 朝代:明朝
  • 年號:洪武六年
  • 皇帝朱元璋
  • 類別:年代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

中國紀年

1373年,明朝洪武六年

歷史大事

《大明日曆》的編纂
洪武六年(1373)九月初四日,翰林學士承旨兼吏部尚書詹同等奏;“自陛下起兵渡江以來,征討平定之跡、禮樂治道之詳,雖有記載,而未成書。應編《日曆》,藏於金匱,傳於後世。”朱元璋批准。命)旨同與侍講學士宋濂為總裁官,侍講學士樂韶鳳為修纂官,禮部員外郎吳伯宗、儒士朱右、趙壎、朱廉徐一夔孫作徐尊生同纂修,鄉貢進士趙昶、國子生陳孟碭等謄寫。於七年五月初一日編成,名《大明日曆》。從朱元璋起兵至洪武六年十二月,凡征伐次第、禮樂沿革、刑政設施、群臣功過、四夷朝貢等事,莫不具載,合成一百卷,正本藏於金匱,副本藏秘書監。宋濂等又奏:“《日曆》藏於天府,人不得見,請仿唐《貞觀政要》,分輯聖政,宜示天下。”朱元璋同意,遂命分四十類,自敬天至制蠻夷,厘為五卷,四萬五千五百餘言,名為《皇明寶訓》,刊行天下。自此以後,凡有聖政,史官每日記錄,隨類增入。
劉惟謙詳定《大明律》
朱元璋平武昌,即命議律令。吳元年(1367)冬十月,又命李善長為律令總裁官。楊憲傅瓛劉基陶安等二十人為議律官,朱元璋告諭:“法貴簡當,使人易曉。若條緒繁多,或一事兩端,可輕可重,吏得寅綠為奸,同時,網密則水無魚,法密則國無全民。你們可悉心考究,日具刑名條目呈送,我將親自斟酌。”同年十二月律令成。令一百四十五條,律二百八十五條,為使百姓周知,又將與民間所行事宜有關的,分類編集,訓釋其義,名《律令直解》,頒布郡縣。洪武六年刊《律令憲綱》,向諸司頒行。又令儒臣同刑官共講《唐律》,每天二十餘條。朱元璋擇其可行的定奪。同年閏十一月二十二日,命刑部尚書劉惟謙詳定《大明律》。洪武七年二月編成。篇目皆以《唐律》為準,列有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篇目有名例、禁衛、職制、戶婚、廄庫、擅興、盜賊、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其中採用舊律:二百八十八條、續律一百二十八條、舊令改律三十六條、因事制律三十一條、掇《唐律》以補遺一百:二十:三條,共六百零六條,分為三十卷。宋濂作《進大明律表》呈朱元璋,命頒行天下。後因刑部奏言,比年律條增損不一,在外理刑官及初入仕者不能盡知,致使斷獄失當,請編類頒行,使知所遵守。於是,朱元璋遂命翰林同刑部官,取比年所增的參考折衷,以類編附舊律,改《名例律》,初附於斷獄下,洪武二十二年八月編成,載之篇首。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條:《名例》一卷十七條;《吏律》二卷,職制十五條,公式十八條,《戶律》七卷,戶役十五條,田宅十一條,婚姻十八條,倉庫二十四條,課程十九條,錢債三條,市廛五條;《禮律》二卷,祭祀六條,儀祭二十條;《兵律》五卷,宮衛十九條,軍政二十條,關律七條,廄牧十一條,郵驛十八條;《刑律》十一卷,盜賊二十八條,人命二十條,鬥毆二十二條,罵詈八條,訴訟十二條,受贓十一條,詐偽十二條,犯奸十條,雜犯十一條,捕亡八條,斷獄二十九條;《工律》二卷,營造九條,河防四條。朱元璋命頒天下施行。
朱元璋重守令
洪武六年(1373)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告諭來朝守令,情意懇切。他說:我設百官,各司其職,以分理庶務,惟郡守縣令為牧民之官,凡賦斂徭役、訴訟,皆先由縣,次至府。若縣守賢明,則賦斂平、徭役均、訴訟簡,一縣之事既治,則府可以無憂。若縣官貪虐害民,或怠馳廢事,民間利病不聞不問,不僅民受其殃,且府亦受其弊。府官若能知其弊,繩其奸貪、去其蹋茸、更任賢士,則上下皆安;否則,知而不舉、上下蒙蔽,苟且一時,終為禍患。希望你們勉修其德,廣施惠政。
朱元璋論剛柔
洪武六年(1373)正月十四日,朱元璋御史台臣論為人剛柔。他說:為人不可太剛,亦不可太柔。剛則傷物,柔則廢事。只有剛柔相濟,才能成事。過去,見貪讒之徒,常虛心謙恭,不拂人意,其實是所守不正,恐人揭露,才作出取媚之態。若人們喜其媚己以為賢能,便墮入其陷阱之中了。而不貪之人,自以為操守廉潔,誰也奈何不得,若與人議論,稍有不合,即起而相爭。若人們厭惡其拂己以為不賢,則又錯了。以中而處剛,則必無矯激之情;以正而處柔,則必無畏妄之態。要善於修己,不怕是非。
教練軍事律的制定
朱元璋以天下既定,恐中外將士習於安逸,廢馳武藝,便命中書省臣同大都督府、御史台、六部官定議教練軍士律。洪武六年(1373)正月十六日議定:凡各衛所將士,務必以時練習武藝。騎卒必善馳馬射弓及槍刀;步兵善弓弩及槍。凡射弓,每一人以十二箭為則,內六箭遠可到(將士一百六十步、步軍一百二十步)、近可中(五十步)的為試中;凡躬弩,每一人用十二箭,內五箭遠可到(蹶張八十步,劃車一百五十步)、近可中(蹶張四十步、劃車六十步)為試中;凡用槍,以進退習熟為試中。在京衛所,每一衛以五千人為則,內取一千人,令所管指揮、千百戶、總小旗率赴皇帝前試驗,其餘軍士以次更番演試,周而復始。在外各都司、衛所,每一衛於五千人內取一千人,令所管千百戶、總小旗率赴京師皇帝前試驗,試驗完畢即回衛,其餘軍士亦以次赴京,周而復始。所試軍士,如騎卒馬上便熟善射及槍刀;步軍善弓弩及槍,三事俱優,所管指揮、千百戶、總小旗各以其能受賞;不中者降罰。軍士中者受賞,不中者亦給錢六百為道理費。各衛指揮所管軍士一千人內三百至四百人不中,停俸四月;五百人不中,停俸半年;五百至七百人不中,停俸十月;六百人之七百人不中,停俸一年半;七百人以上不中,指揮使降同知,同知降僉事,僉事降千戶千戶所管軍士一千人試驗俱中,各以其能受賞,不中降罰:二百人至四百人不中,停俸半年,四百人至六百人不中,停俸一年,六百人以上不中降百戶。百戶所管軍士一百人試驗俱中,各以其能受賞,不中降罰:二十人至四十人不中,停俸半年;四十人至六十人不中,停俸一年;六十人以上不中降總旗。總旗、小旗所管軍士試中,各以其能受賞,不中受罰:總旗所管五十人內二十五人不中、小旗所管十人內五人以上不中,皆降為軍。在京衛所發廣西南寧、柳州守御;在外衛所北方的發極南煙瘴地方守御,南方的發迤北極邊地方守御。各都指揮使司,務必時加提督所轄衛所,整齊將士操練習熟。若怠惰失於操練,致使所轄衛所軍士赴京試驗不中,以所試軍士十分為則。四分以上不中,停俸一年,六分以上不中罷職。朱元璋命刊印,頒給內外衛所遵守。
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的建立
朱元璋曾遣員外朗許允德出使吐蕃,令各族酋長舉故官至京受職。洪武六年(1373)二月初一日,所舉各官來朝至京,乞受職名。於是朱元璋下詔建立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同時建立二宣慰使司、一元帥府、四招討司十三萬戶府、四千戶所。受故元國公南哥思丹八亦監藏等為指揮、同知、僉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帥、招討、萬戶等官,共六十人。並受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賜印、衣帽、鈔錠、彩緞等。
太僕寺的設立
洪武四年(1371)潤三月初一日於答答失里營所置群牧監,隨水草利便立官署,專司牧養。六年二月初九日,在滁州設群牧監,秩從三品,以唐原亨為監令、孫模為監丞。同月十六日,改群牧監為太僕寺,秩仍從三品,改監令為卿、監丞為少卿。同時定養馬之法。命應天廬州、鎮江、鳳陽等府,滁、和等州民養馬江北,以就水草,一戶養馬一匹;江南民十一戶養馬一匹。官給善馬為種,三牝馬置一牝馬。每一百匹為一群。群設群頭、群副管理。牝馬年課一駒,牧飼不如法至缺駒損斃責罰。其牧地,選擇旁近水草豐曠之處。春時牧放遊牧,秋冬而入。寺官以時巡行群牧,視馬肥瘦而勸懲。任滿,吏部根據其牧馬生息多少而為優劣。七年增設牧監、群官二十七處。二十二年定滁陽等十二牧監。三十年,在北平置行太僕寺。永樂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遂以行太僕寺為太僕寺。
考察天下官員
洪武六年(1373)二月三十日,朱元璋告諭御史台臣說:“古人言禮義以待君子,刑戮加於小人。君子有犯,或出於過誤,可以情恕;小人之心,奸詭百端,無所不至,若有犯當按法令處治,不然將遺害百姓。君子過誤,則之以禮義,身知愧悚,必思改正,而小人不識廉恥,終無忌憚,不得嚴懲罷免。因此,我常宥免廉能官員的小過,而對貪虐之徒,雖小罪亦不赦。”同時命御史台下令監察御史及各道按察司考察天下有司官員,有無過犯,奏報黜陟。
六科給事中的設立
明初統設給事中,秩正五品,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洪武六年(1373)三月初三日,定設給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看詳諸司奏本及日錄旨意等等。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二人。凡省、府及諸司奏事,給事中各隨所掌,於殿廷左右執筆記錄,於奏本之後具批旨意可否,仍於文簿內注寫本日給事中某,欽記相同,以防壅遏欺蔽之弊。若有特旨,皆纂錄付外施行。鑄給事中印一枚,推年長者執掌。置欽錄簿三本,一由中書省職官記錄,一由大都督府武職官記錄,一由御史台監察御史記錄。奏本用厚白紙楷書,紙後必書紙若干、字若干、起某字止某字,背書該吏並書寫人某。於皇太子親王前謂之啟本,其式皆同,只是易奏為啟。若系邊報及糧錢機密重事,不遇朝會合奏,於給事中處報知引奏。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吏台各置銅櫃,凡所錄旨意文簿,收貯於內,以憑稽考。洪武九年定給事中十人。十年隸承敕監。洪武十二年改隸通政司。十三年置諫院,設左右司諫各一人(正七品),左右正言各二人 (從七品)。洪武十五年又置諫議大夫,不久罷除。洪武二十二年改給事中為源士,增至八十一人,後又復設給事中。洪武二十四年更定科員,每科設都給事中一人(正八品),左、右給事中二人(從八品),給事中共四十人(正九品,吏科四人、戶科八人、禮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建文中改都給事中正七品,給事中從七品,不置左右給事中,增設拾遺、補闕。永樂初,革拾遺、補闕,仍置左右給事中,亦從七品
州郡繪山川險易圖
朱元璋以天下既平,擁海內外幅員數萬里,很想了解其山川形勢關徼扼塞及州縣道里遠近、土物所產等。遂於洪武六年(1373)四月十八日,命天下州郡繪山川險易圖,由各行省每於閏年呈進。
守衛金牌的製造
洪武六年(1373)五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命造扈駕先鋒金字銀牌一千五百面,不久革去,改制守衛金牌。其制:以銅製作,外塗以金,高一尺,寬三寸。以仁、義、禮、智、倌為號:仁字號(釒及)獨龍盤雲花,公、侯、伯、都督佩戴;義字號(釒及)伏虎盤雲花,指揮佩戴;禮字號(釒及)獬豸盤雲花,千戶、衛鎮撫佩戴;智之號(釒及)獅子盤雲花,百戶、所鎮撫佩戴;信字號(釒及)盤雲花,將軍佩戴。牌二面俱有篆文,一曰守衛,一曰隨駕。守衛官員懸戴此牌直宿,不許借掛。牌首仍有圓竅,貫以青絲絛。俱由尚寶司收掌。若公、侯、伯、都督、指揮、千百戶、鎮撫及將軍隨駕應直宿衛,許關給佩戴,下直即交還。
六部及諸司設官數額
洪武六年(1373)六月初一日,定六部及諸司設官數額:部設尚書二人,侍郎二人。吏部總部、司勛、考功三部,每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二人,共十六人。戶部設一、二、三、四科並總科為五科,每科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各四人,惟總科郎中、員外郎各二人,主事五人,共三十七人。禮部設總部、祠部、膳部並主客四部,每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三人,共二十人。兵部設總部、駕部並職方三部,每部設官如吏部之數。刑部設總部、比部、都官、司門四部,每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二人,惟都官部各一人,總部、比部各設主事六人,都官、司門部各設主事四人,共三十四人。工部設總部、虞部水部、屯田四部,總部郎中、員外郎各二人,水部、屯田各一人,總部設主事八人,余各四人,共三十人。洪武十三年,升六部秩,六部各設尚書、侍郎一人(戶部侍郎二人),每部下屬四屬部。設官之數各部不等。
拓展西安城池
洪武六年(1373)七月二十七日,長興侯耿炳文、陝西行省參政楊思義、都指揮使濮英奏:陝西西安城池已役軍士開拓東大城五百三十二丈,南接舊城四百三十六丈。今又再拓北大城一千一百五十七丈七尺。而軍力不足,西安百姓耕穫已畢,請令其協助築城。中書省報告朱元璋,元璋命來年農暇興築。同時令中書省考察形勢規制,繪圖頒示,令耿炳文等按圖增築,不要越制,以免勞煩人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