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記載
順帝至元四年(戊寅,一三三八年)
春,正月,丙申,以地震,赦天下。
詔:“內外廉能官,父母年七十無侍丁者,附近銓注,以便就養。”
宣政院使布埒齊以年七十致仕,授大司徒,給全俸終身。
三月,辛酉,命中書
平章政事昂吉爾監修《至正條格》。
夏,四月,辛未,京師天雨紅沙,晝晦。
癸酉,以
御史中丞托克托為
御史大夫。托克托,滿濟勒噶台之子也,早為文宗所器,曰:“此子可大用。”至是掌風憲,大振綱紀,中外肅然。
乙卯,帝如上都。
河南執棒胡至京師,誅之。
癸巳,帝薄暮至八里塘,雨雹,大如拳,其狀有小兒、瑰玦、獅、象、魚卵之形。
五月,命佛嘉律為考功郎中,
喬林為考功員外郎,魏宗道為考功主事,考校天下郡縣官屬功過。
六月,辛巳,袁州民周子旺反,僭稱周王,改年號。尋擒獲,伏誅。
己丑,
邵武路大雨,水入城郭,平地二丈,漂民居殆盡。
漳州路南勝縣民
李志甫,聚眾圍漳州城,守將綽斯戩與戰,失利。賊轉掠
龍溪,縣民蕭景茂結鄉兵拒之,戰敗,被執,賊脅使從己,景茂罵曰:“狗盜,我生為
大元民,死作隔州鬼,豈從
汝為逆耶!”隔州,其居里所也。賊怒,縛景茂於樹,臠其肉,使自啖,景茂益憤罵,賊以刀抉其口至耳傍,景茂罵不絕聲而死。有司上其事,朝廷命褒表之,仍給錢以葬。時賊勢益盛,詔江浙平章拜布哈發閩、浙、江西、廣東四省兵討之,不克。龍巖尉黃佐才與賊戰,妻子四十餘口皆被害;事聞,授佐才龍巖
縣尹。
秋,七月,壬寅,詔以巴延有功,立生祠於
涿州、汴梁。
丙辰,鞏昌府山裂,壓死人民。
八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辛未,
宣德府地大震。丙子,京師地震,日二三次,至乙酉乃止。
是月,帝至自上都。
閏月,戊戌,日赤如赭;己亥、壬寅復如之。
九月,癸酉,奔星如杯大,色白,起自右旗之下,西南行,沒於近濁。
冬,十月,辛卯,享於太廟。
十一月,丁卯,立紹熙府軍民宣撫都總使司。紹熙府本領六州、二十縣、一百五十二鎮。國初,以其地荒而廢之,至是居民二十餘萬,故立府治之。命御史大夫托克托兼都總使,治書侍御史吉當普為副都總使。
初,帝發上都,至
雞鳴山之渾河,將畋於保全州,馬蹶。托克托諫曰:“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與大臣、宿儒講求治道,至於飛鷹、走狗,非其事也。”帝納其言。
壬午,四川散毛峒蠻反,遣使賑被寇人民。
十二月,戊戌,以楊珠布哈為羽翼,異從之盛,填溢街衢,而帝之儀衛反落落然,天下之人知有巴延而已。托克托深憂之,私請於其父滿濟勒噶台曰:“伯父驕縱已甚,萬一天子震怒,吾族赤矣,曷若於未敗圖之!”其父亦以為然。托克托復質於其師浦江
吳直方,直方曰:“傳有之,大義滅親。大夫果欲忠於國,餘復何顧!”一日,乘,間於帝前自陳忘家徇國之意,帝猶未之信。時帝前後左右皆巴延之黨,獨沙克嘉本、阿嚕為帝腹心,乃遣二人與托克托游,日以忠義之言相與往復論辨,乃悉其心靡他。二人以聞於帝,帝始信之不疑。及巴延擅貶二王,帝決意逐之,一日泣語托克托,托克托亦泣下。歸與
直方謀,直方曰:“此大事,議論之際,左右為誰?”曰:“阿嚕及托克托穆爾。”
直方曰:“子之伯父,挾震主之威,此輩苟利富貴,其語一泄,則主危身戮矣。”托克托乃延二人於家,置酒
張樂立邦牙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並
總管府。先是
世祖既定緬地,以其處雲南極邊,就立其酋長為帥,令三年一入貢;至是來貢,故立官府。
是月,太白屢經天。
前樞密副使馬祖常卒,追封魏郡公,諡文貞。
祖常立朝既久,多所
建明,會議:“今國族及諸部,既誦聖賢之書,當知尊諸母以厚彝倫。”又議:“將家子弟驕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強蹶張,老死草野者,當
建武學、武舉,儲材以備非常。”時雖弗用,識者韙之。
歷史大事
大事年表
1338年,孟加拉地區從德里蘇丹國分離出來,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孟加拉穆斯林王國,定都於
達卡的索納爾岡。
1338年至1453 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
1338年,袁州(今江西宜春)慈化寺僧彭瑩玉之徒周子旺起義,稱周王,改年號,旋被捕殺。彭瑩玉避往
淮西,繼續活動。漳州路南勝縣民
李志甫起義,圍漳州城。
棒胡敗死。
1338年,山東、河南、徐州十五州縣河決。
奉聖州(今河北涿鹿)、
宣德府(今宣化)相繼地大震,京師亦震。鞏昌府山崩。
1338年,黑死病最初於中亞一個小城中出現。
1338年,足利尊氏於北朝歷應元年自任將軍開幕府於室町,是謂室町幕府。從此開始了元日貿易的第二階段,即天龍寺船貿易階段。
1338年,(至元三年八月壬午)京師大地震。太廟樑柱裂,各室牆壁皆壞,壓損儀物。自是累震,至14日方止。所損人民甚眾。
1338年,順帝至元四年,馬祖常在
光州逝世,終年59歲。
《至正條格》是元代法規之一。元順帝
至元四年(1338年)3月,命中書
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據《大元通制》編定條格,於
至正六年4月頒行。其中包括詔制150條、條格1700條、斷例1059條。
《阿非利加》寫於1338年,講述古代羅馬統帥
西庇阿戰勝迦太基將領漢尼拔的事跡。
人物出生
元昭宗(1338年-1378年)名孛兒只斤愛猷識理(里)答臘(Ayushiridara),是
北元的第二位皇帝。他的漢文諡號武承和孝皇帝,蒙古文諡號必里克圖皇帝(Biliktu Qaγan),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70年至1378年,年號
宣光。父為元惠宗妥歡帖睦爾,母親是
高麗貢女
奇皇后。1368年,元
至正28年,明朝洪武元年,
朱元璋的將軍
徐達攻克大都,而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隨他的父親元順帝倉皇逃往上都,1370年他的父親元惠宗去世於
應昌,他在應昌繼承了皇位,並改元
宣光。不久,在明軍的繼續進攻下,他逃往和林。
元昭宗於1378年逝世,他死後由弟脫古思帖木兒繼位。
鄧愈(1338年-1378年),原名友德,字伯顏。虹縣龍宿里(今屬
泗縣大路口級)人。明朝開國元勛之一。
至元三年(1338年)二月十五日出生,幼時聰敏好學,洪武十年(1378年),任
征西將軍,平定吐蕃反抗勢力,俘斬萬人,至
崑崙山而還,獲馬、牛、羊20餘萬。太祖賜紅蟒暖袍一件、玉帶一圍。十月,抵
壽春(今安徽
壽縣),十一月初九日病逝於壽春。噩耗傳到南京,太祖聞訊大哭,輟朝三日,靈柩運至南京
水西門時,明太祖親往祭奠。安葬在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門裡的西山。追封為
寧河王,諡號
武順。
3.必力克圖汗
必力克圖汗名
阿尤希熱達熱(愛猷識里達臘),1338年 (戊寅年)生,烏哈哈圖汗的長子。1370年(庚戌年) ,33歲即汗位。1378年(戊午年)4月去世,終年41歲,在位8年。諡號昭宗,蒙古語稱必力克圖汗。
人物逝世
北畠顯家銅像1.北畠顯家
北畠顯家(文保二年-
建武五年五月廿二日,即1318年-1338年6月10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公家兼武將。北畠顯家17歲(1335年)時出任鎮守府將軍,鎮守陸奧。同年,權臣足利尊氏在
鎌倉造反,於是北畠顯家南下勤皇,同
新田義貞、
楠木正成大敗足利軍,迫使足利尊氏逃往
九州,是足利尊氏早期的主要對手之一。後來在和泉再度舉兵,然因援軍遲至,導致與足利大將
高師直作戰時大敗,於石津力戰而死,得年僅21歲。北畠顯家好讀《孫子兵法》,相當善戰,是日本有名的少年將軍之一,後世譽之為“花將軍”。討伐足利尊氏時以風林火山為陣旗,是風林火山陣旗的發明者。200年後戰國時代的
武田信玄也使用風林火山為陣旗,可能有受到北畠顯家事跡的影響。
馬祖常(公元1279-1338年)字伯庸,
光州人。生於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於惠宗至元四年,年六十歲。(元詩選小傳云:
至正四年卒。此從元史本傳)延佑初,(公元一三一四年)鄉貢會試皆第一,廷試第二,授應奉翰林文字。擢監察御史,劾罷丞相特們德爾。未幾,特們德爾復相,修怨黜為開平府尹;因避禍退居。特們德爾死,乃除
翰林待制。
元統初,(公元一三三三年)拜
御史中丞;薦賢拔滯,知無不言。除樞密副使,致仕。卒,諡文貞。祖常工於文章,精贍鴻麗;其詩才力富健。著有石田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瞻思精於水利
瞻思,字得之,先世為大食國人。祖父魯坤自
豐州(今內蒙古
呼和浩特東白塔)遷真定(今河北正定),遂為真定人。順帝後至元二年 (1336),拜陝西行台監察御史。次年,除僉浙西肅政廉訪司事。四年(1338),改僉浙東肅政廉訪司事,以病辭歸。後屢召,皆不應命。瞻思精通水利,曾將宋人
沈立《河防通議》與金都水監所編《河防通議》合編,“削去冗長,考訂舛訛,省其門,析其類,使粗有條貫,以便觀覽而資實用”,成《重訂河防通議》二卷。《重訂河防通議》共分河議、制度、功程、輸運、算法六門,凡物料、功程、丁夫、輸運以及安樁、下絡、疊埐、修堤之法,條列品式,頗為詳備,是對
宋金兩代治河經驗的一次總結。由於此書的出版,
至正治河之議,瞻思名在邀請之列,惜未能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