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音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音樂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龜茲音樂
- 出現時間:前秦
- 代表作:《西國龜茲》、《齊朝龜茲》
- 盛行時期:隋唐
龜茲樂器一般指本詞條
龜茲音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音樂形式。
嗩吶,又稱喇叭、海笛。吹奏樂器。約在兩晉時期(265—420),嗩吶已在新疆拜城一帶(古稱龜茲)流傳,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第三十八窟(開鑿於公元三世紀)壁畫中有其圖象(《中國音樂史圖鑑》Ⅱ—74至Ⅱ—75)。北魏時期(386—534)開鑿...
龜茲部,唐代掌管龜茲樂的機構。龜茲為古西域國名,位於今新疆庫車一帶。以篳篥、笛、拍板、四色鼓、揩羯鼓、雞樓鼓為主要樂器。演出的舞蹈有《破陣樂》、《萬斯年》、《五方獅子》等。見唐代杜佑《通典》、段安節《樂府雜錄》。
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國外,清樂、西涼、龜茲、疏勒、安國、高昌、高麗、燕樂等部伎都採用了排簫,足見它在當時宮廷音樂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認為,單管簫出自羌中,四孔,豎吹。漢代也稱“篴”。後經京房加一孔,為五孔。漢至...
羯鼓是一種出自於外夷的樂器。 羯鼓兩面蒙皮,腰部細,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發出的音主要是古時十二律中陽律第二律一度。古時,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解釋 樂器名。源自西域,狀似小鼓,兩面蒙皮,...
龜茲樂器 、龜茲樂舞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之大將呂光滅龜茲,將龜茲樂帶到涼州。呂光亡後,龜茲樂分散。後魏平定中原,重新獲得龜茲樂。到了隋代有《西國龜茲》、《齊朝龜茲》、《土龜茲》等三部。隋文帝開皇初(581年)定...
《舊唐書·南蠻傳》載有:“唐貞元間(公元785年—804年)南詔樂器有龍首琵琶一,如龜茲制,而項長二尺六寸余,腹廣六寸,二龍相向為首,有軫柱各三,弦隨其數。”公元780年 晚唐段安節《樂府雜錄》和北宋錢易《南部新書》所載,...
唐初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經,回國撰寫出的《大唐西域記》,對當時龜茲音樂藝術作了高度的評價,稱:“屈支?龜茲 國……管弦伎樂,特善諸國”。迄今龜茲地區尚存500餘佛教石窟和1萬多平方米壁畫。其中,音樂舞蹈形象十分客觀,舞蹈約18...
維吾爾族在從遊牧生活轉變到以定居農業為主的生活過程中,在音樂方面經歷了一次接受、吸收、融合綠洲音樂文化的發展時期。到公元十世紀初,以回鶻人(即古維吾爾族)為主先後建立起“河西回鶻”、“龜茲回鶻”、“黑汗王朝”、“高昌回鶻...
在唐代的樂隊中,琵琶是主要樂器之一。它已經與琵琶形制相差無幾。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還保留著唐琵琶的某些特點。受到龜茲音樂理論的影響,唐代出現了八十四調,燕樂二十八調的樂學理論。唐代曹柔還創立了減字譜的...
經過不斷發,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頗富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早在1700多年前的西晉時期(265-316),嗩吶已在新疆拜城一帶(古稱龜茲)流傳,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第38窟(開鑿於公元3世紀)...
據史料記載,嗩吶是一種外來樂器,據說從波斯(今伊朗)和阿拉伯一帶,於金元時期經西域龜茲一帶傳入中國(嗩吶是波斯原名suynā而的間譯,龜茲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本縣一帶)。後經改造與發展,被我國稱之為“喇叭”、“大吹”。清代...
長筒形鼓,龜茲石窟壁畫中的一種樂器。兩端較小,中間稍粗,兩面蒙皮,類似現在的腰鼓。演奏者或扭動身子,左手握拳,將鼓挾抱於左腋下,右手握杖擊鼓;或平立,置鼓於膝上部位,用右手持杖擊鼓。在克孜爾石窟135窟的壁畫中有此類...
曲項琵琶,是南北朝之前從西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原。此樂器,四弦四柱、橫抱、用撥子彈奏。琵琶起源 曲項琵琶梨形、曲項、四弦、橫抱用撥子彈奏。這種琵琶起源於波斯(今伊朗),叫“烏德”,後經龜茲(新疆庫車地區)傳入中原。烏德,...
龜茲古樂器婉轉悠揚的樂聲使眾人痴迷。李頎詩興大發,當即揮毫寫下—首《聽安萬善吹篳篥歌》,詩中寫道:南山截竹為篳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傍傳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世人解聽不解賞,晨...
細篳篥,朝鮮語稱“草劈力”,民間俗稱“管子”。源於古代篳篥。隋唐時期九、十部樂的高麗樂中,已用到小篳篥和桃皮篳篥,是朝鮮族人民喜愛的豎吹雙簧氣鳴樂器。發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適於演奏朝鮮族風格的樂曲,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揩鼓,讀音是kāi gǔ。意思是樂器名。解釋 樂器名。出處 《新唐書·南蠻傳下·驃》:“ 龜茲 部,有羯鼓、揩鼓、腰鼓、鷄婁鼓、短笛、大小觱篥,拍板,皆八。”宋 沈遼 《龜茲舞》詩:“雞婁揩鼓舊所識,饒貝流蘇分白羽。”...
此戲在龜茲每年七月初舉行,不分晝夜,連演七天,載歌載舞,鼓樂喧天,勝過歐洲羅馬狂歡,是東方式的狂歡盛典。參演人員戴著假面,表演野獸、鬼神、羅剎、惡魔的各種動作,其舞蹈所用的主要樂器有大鼓、琵琶、五弦、箜篌、笛等。1903...
龜茲艾捷克(Kuqa Gijak)《五體清之鑑》漢語音譯稱:舊孜艾捷克,意譯作提琴。曾流傳於庫車一帶。被廣泛的套用於庫車維吾爾民間音樂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後消亡。龜茲艾捷克,琴體用桃,杏木製作。琴首扁平,設定弦軸有七。琴桿斷面...
燕樂簫,屬邊棱音氣鳴樂器。排簫形制之一。用於燕樂故稱。邊棱音氣鳴樂器。排簫形制之一。用於燕樂故稱。七聲音階定音,音域三個八度。亦能演奏五聲音階。宋·陳暘《樂書·俗部·竹之屬》:“燕樂簫,二十一管,”“具正均七聲,...
歷史悠久的小箜篌,起源於古代獵弓,具有古代樂弓向古代樂器發展的最初型式。自東漢由波斯經西域傳入我國中原後,曾在歷代宮廷中套用,隋唐用於西涼樂、龜茲樂、疏勒樂、高麗樂和天竺樂中。在敦煌北魏至唐宋的壁畫中,可以看到古代器樂...
中國南北朝時的宮廷音樂家。生卒年不詳。周武帝(561~578在位)時的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人。姓白,名蘇祗婆。其父以音樂聞名於西域。蘇祗婆善彈胡琵琶,家傳龜茲樂調“五旦七聲”宮調體系。568年突厥木桿可女阿史那受聘於周武帝...
八音圖是一種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和瓷器紋飾。由鐘、磬、琴、簫、笙、塤、鼓、柷八種樂器組成為八音。八音也是中國古代對樂器的總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鐘、鈴等屬金類,磬等屬石類,塤屬土類,鼓等屬革類...
多才多藝的維吾爾族人民,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音樂和歌舞方面尤為突出,不論是青年男女,還是老人幼童,都酷愛歌舞,素有“歌舞之鄉”的稱譽。新疆等地古代稱作“西域”,據歷史記載,新疆龜茲(今庫車縣一帶)的樂舞最早傳入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