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嗩吶也叫新疆木嗩吶,木管嗩吶,。維吾爾語稱“蘇爾奈”。源於西亞波斯和阿拉伯,公元3 世紀時已在庫車一帶流行,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寺第38窟壁畫中,就有伎樂人...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
藏語稱“嘉令”,形制與漢族嗩吶近似,是藏族人常用的雙簧豎吹樂器。發音低沉,音色渾厚。過去用於演奏宗教音樂,現也用於器樂合奏或歌舞伴奏。流行於西藏自治區和青海...
《維吾爾族民間故事精選:半夜吹嗩吶》收錄《阿凡提趣事》134則、《毛拉再丁趣事》24則、《賽來恰坎趣事》58則、《艾沙木趣事》37則。書中還有包括動物故事在內的...
嗩吶藝術是一種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2006年河南省沁陽市甘肅省慶陽市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基本樂器嗩吶,俗稱“喇叭”,是一種在我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新疆民歌】新疆地區各族民歌的統稱。各族民歌的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活潑鮮明,結構規整對稱,情緒熱烈歡快,大多採用七聲自然調式,也有用五聲調式,b7、#1、#2、#4...
旬邑嗩吶藝術起源於陝西省旬邑縣的一種地方嗩吶藝術。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曲目繁多,原有曲目100餘首,旋律優美,高亢激昂。多以婚喪嫁娶,助興致衰,...
薛城,古稱薛國,其地理位置和人文條件使薛城嗩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平派”又稱“憨派”藝術風格。嗩吶是我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一種...
新疆曲子戲,是流行於烏魯木齊、昌吉、米泉、阜康、焉耆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戲曲劇種。新疆曲子戲形成於 烏魯木齊及北疆地區。1959年,在新疆曲子戲流行最廣的昌吉回族...
新疆民族是指生活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各個民族,新疆原有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滿、達斡爾、俄羅斯、塔塔爾等13個...
周家嗩吶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音樂。從清末周文化開始學藝,到現在周家嗩吶班子有十多個,周姓一百多人從業。經過六代一百多年家族傳承,譜系較為清晰。...
2.嗩吶(漢譯:瑣爾奈衣),也稱新疆嗩吶,維吾爾嗩吶,蘇爾奈等。 維吾爾樂器中鼓吹樂的主要樂器,源於波斯一代,傳入新疆,後傳入中原。用核桃,小葉桐,桑等作管體,通...
嗩吶(漢譯:瑣爾奈衣),也稱新疆嗩吶,維吾爾嗩吶,蘇爾奈等。維吾爾樂器中鼓吹樂的主要樂器,源於波斯一代,傳入新疆,後傳入中原。用核桃,小葉桐,桑等作管體,管連線埠...
蘇爾奈,即新疆嗩吶,是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族雙簧氣鳴樂器。維吾爾語稱蘇爾奈、嗩乃依,又有鎖吶、瑣奈、鎖奈、嗩吶等多種譯稱。俗名喇叭。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