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龕像
- 拼音:kān xiàng
- 注音:ㄎㄢ ㄒㄧㄤˋ
- 出處:《攝山棲霞寺碑》
壁龕中的佛像。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其第二子 仲璋 為 臨沂 令,克荷先業,莊嚴龕像,首於西峯石壁與 席禪師 鐫造無量壽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
南龕摩崖造像是中國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城南1公里化成山。現存龕窟176個,造像2553餘尊。始鑿於隋,多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龕、清代2龕、...
四川巴中城,曾榮獲石窟之鄉美名,它有龕、南龕、北龕、西龕,尤以南龕最勝,規模宏大,雕嵌玲瓏,械櫛比相連,它是古代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結晶。...
第116號龕在高2.7米、寬4.2米的龕窟內雕刻了93尊佛像,龕中的天王像,腳穿草鞋,別具一格,很富有當時川北墳特色;第53號龕和76號龕的一佛二弟和八部護法神龕,...
南龕摩崖造像是中國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於四川省巴中縣城南1公里化成山。現存龕窟133個,造像2100餘尊。始鑿於隋,多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龕、清代2龕、民國...
寬4.2米的龕窟內雕刻了93尊佛像,龕中的天王像,腳穿草鞋,別具一格,很富有當時川北墳特色;第53號龕和76號龕的一佛二弟和八部護法神龕,布局嚴謹,雕刻精巧微妙。...
這種方式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摩崖龕像。在中國古代的佛教造像中,摩崖龕像也是在山崖壁上選一個地方,開鑿出一個龕,然後雕造佛像。佛教造像中,窟和龕的主要區別...
巴中的摩崖造像始於隋,盛於唐,續於宋、明、元、清。全市現存摩崖造像近100處,1000餘龕(窟),10000餘軀。素有“石窟之鄉”美譽的巴中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邊緣...
造像記,指各種宗教石窟、神龕等像的製作留下記錄的文字。所謂“像”主要指基於宗教信仰而製作的崇拜對象。因此所謂的“造像記”,就是指“製造這些像的題記”。...
孫秋生造像龕的尖拱內的雕刻大致分3層,上層刻10身飛天,每側5身,中間刻一寶珠,下層刻尖拱坐佛11尊,在最左側坐佛下方刻一類似於化生像的形象,與其對稱的右側刻...
龍門石窟魏字洞交腳彌勒像龕造像為一彌勒兩菩薩。隋唐後作佛型,相安大雁塔有唐石刻彌勒坐像。宋元又出現模仿自稱是彌勒雁塔有唐石刻彌勒坐像。宋元又出現模仿自然是...
這裡造像101龕,其中既有摩崖造像,也有石窟造像,牛角寨石窟就是這101龕造像的統稱。 牛角寨石窟 從牛角寨造像龕中殘留的題記,可以推斷這些造像的建造時間。位於53號龕...
其中最大的一龕是老君造像龕,始鑿於唐開元18年。龕窟呈雙疊室型,方口,高.3.6米,寬3.4米,深1米。龕內正壁雕鑿主像老君,它跌坐於三層仰蓮瓣蓮台上,其...
在其上開龕造像,多為,極少數與道教有關。並常銘刻造像緣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貫、官職等,有時也有線劃的供養人像。盛行於北朝時期,多發現於河南,陝西、山西、...
15號龕,應該是能仁寺摩崖造像群的主龕,除一尊主尊佛像外,在主尊后壁兩側及左右兩側壁,還有大量浮雕造像。有專家說,該龕主尊像是彌勒佛,也有專家說,該龕表現...
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quot;秀骨清像"特色,為千佛洞壁畫精品。1號、2號洞窟位於南段,開鑿於北涼...
正中主像釋迦像,高13.5米,立於蓮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高15.6米。東、西兩壁各雕龕,東為坐像,西為立像...
第8號為老君龕,正中鑿中國道教創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師像。據造像記知,以上3龕造像均為大莊園主嚴遜出資開鑿,同為當時著名雕刻匠師文惟簡等雕造...
造像龕位於 《北海王國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局部 窟頂偏北側,與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造彌勒像龕(鄰近約60厘米)和廣川王祖母為幼孫造彌勒像龕呈三角形布於...
鞏縣石窟分為五窟,除第五窟外,其餘四窟呈方形,有中心柱(窟內方頂與雲岡、龍門石窟之穹窿頂迥然不同),柱四面鑿龕設像(多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窟頂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