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袍街道(龍袍鎮)

龍袍街道

龍袍鎮一般指本詞條

龍袍街道位於南京市六合區,是中國美食文化之鄉,江蘇乳鴿之鄉,南京蔬菜之鄉,江北中醫之鄉,聞名國內外的龍袍蟹黃湯包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經成功舉辦12屆龍袍蟹黃湯包節

龍袍街道於2012年8月由六合區龍袍鎮東溝鎮合併而成,區域面積12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萬人,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8個行政村,規劃中龍袍濱江新城,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是南京市九個新城、六合區三個新城之一。

龍袍街道濱江帶滁,交通便捷,與棲霞風景區隔江相望,江北沿江高等級公路和南京長江四橋穿境而過,物產豐富,環境優美,素有“水鄉富地、江畔明珠”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袍街道
  • 外文名稱:Longpao
  • 別名:八一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南京市六合區
  • 政府駐地:龍騰路
  • 電話區號:025
  • 郵政區碼:211513
  • 地理位置:與棲霞山隔江相望
  • 面積:125.5平方公里
  • 人口:6.5萬
  • 方言南京官話
  • 氣候條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
  • 著名景點:龍袍老街,望江亭,萬畝蘆葦盪,十里江堤
  • 機場南京馬鞍國際機場
  • 火車站六合站
  • 車牌代碼:蘇A
  • 境內公交:K1/K2/621/621/624/625/龍新線等
簡介,行政區劃,區位條件,歷史沿革,美麗傳說,區位優勢,人文資源,生態優勢,產業發展,發展規劃,認識,目標,定位,舉措,龍袍蟹黃湯包,村居介紹,平原社區村,樓子社區,長江社區,新城社區,新橋社區,趙壩村,

簡介

龍袍街道是於2012年8月由六合區原龍袍鎮東溝鎮合併而成,區域面積12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萬人,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8個行政村,是中國湯包美食文化之鄉,江蘇乳鴿之鄉,南京蔬菜之鄉,江北中醫之鄉。規劃中龍袍濱江新城,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是南京市九個新城、六合區三個新城之一。
龍袍街道

行政區劃

新城社區
新橋社區
長江社區
漁樵社區
樓子社區
東溝社區
大河口社區
蔡莊社區
趙壩村
新生村
金塘村
熊柳村
孫趙村
東河村
張窯村
團結村

區位條件

龍袍跨滁臨江,與聞名遐邇的棲霞風景區南京港新生圩港隔江相望,是南京長江四橋的北橋頭堡,寧鎮揚地理中心點,南京二環、規建中三環,沿江高等級公路、東部幹線穿境而過,北倚寧通高速,擁有南京唯一的未開發的25公里長江黃金岸線。

歷史沿革

解放初,龍袍洲範圍內的龍袍鄉、白廟鄉、新橋鄉、青伏鄉隸屬六合縣(現六合區)南圩區,1957年冬撤區,四鄉合併,統稱為龍袍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名為龍袍人民公社,其後併入紅光公社,1959年,恢復龍袍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為八一公社,1983年恢復原名龍袍鄉。1985年,龍袍鄉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1992年10月,撤鄉建鎮。2012年8月,撤銷龍袍鎮東溝鎮,合併設立龍袍街道。

美麗傳說

(一)清朝乾隆皇帝乘舟下江南,嘗長江美味,品蟹黃湯包,飲酒賦詩,忽然一陣旋風將龍袍捲入江中,龍袍飄落的地方後被稱為“龍袍洲”,沿襲至今。
(二)項羽兵敗,沿長江北岸西奔,倉皇間將龍袍棄於今龍袍鎮境內,玉帶棄於今玉帶鎮境內,至卸甲甸時已丟盔“卸甲”,潰不成軍,後世即以龍袍、玉帶、卸甲甸名之。
(三)朱元璋羽翼豐滿之後,命人將小明王秘密沉殺於江中,將其龍袍棄於今龍袍境,玉帶棄於今玉帶境,遂以得名。

區位優勢

人文資源

龍袍街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有東皋公義護伍子胥,韓世忠黃天盪退金兵,乾隆六下江南巡遊地。今有蟹黃湯包美食文化蜚聲海外。

生態優勢

龍袍街道氣候宜人,境內長江、滁河交匯於此,烏魚洲、興隆洲的江灘濕地交相輝映。奶山山形奇特,白馬山竹林重疊翠綠,中國水杉大道景色秀麗。雨花石、白瑩石、黃砂等礦產資源豐富。

產業發展

以智慧型電機、醫療器械為主導的南京長江四橋經濟園已初具規模,已建有8萬平方米標房,南航趙淳生院士的超聲電機和清華大學畢業黃永年先生太陽能項目已簽約落戶。“六合英才”資助的南京諾源醫療機械有限公司一期已竣工;以高效種植、生態養殖為主導的南京循環農業園、高效漁業產業園已被評為市重點農業園區;鄉村旅遊業蓬勃發展,以蟹黃湯包為代表的美食眾多,長江社區被評為市級十大農家樂旅遊示範村,境內各類餐飲企業數百家,市場繁榮、商貿發達。

發展規劃

認識

龍袍街道成立後,街道幹部要迅速統一思想認識,認清區劃調整的新形勢,新機遇,新任務,要自覺支持改革,服從大局,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務必做到“四個認清”:
一是認清區劃調整重大意義。鎮街行政區劃調整是全市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對地區發展的頂層設計。龍袍街道從過去圍繞滁河兩側發展,拓展為濱江跨滁時代;從滁河時代邁入長江時代;從農村小鎮美麗鄉村升級為特色街道濱江新城。將擁有最佳區位優勢、最長的江滁岸線、最美的山水文化美食資源、最有前景的新城規劃等等。
二是認清四橋即將通車的重大利好。即將建成通車的南京長江四橋,使作為四橋橋頭堡的龍袍,具有了寧鎮揚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置身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南京跨江發展接受江南主城輻射帶動的最前沿,對湯包乳鴿為代表的美食經濟、鄉村旅遊、高效農業漁業和南京四橋精密電機產業園及龍袍新城開發建設極大利好。
三是認清當前困難和壓力。街道剛剛成立,總體實力在全區還比較薄弱,還面臨國內外巨觀大環境影響,街道上下對美麗鄉村建設,龍袍新城開發,基本現代化實現,期盼強烈,加上街道保持運轉、科學發展、和諧穩定壓力十分繁重艱巨。
四是認清責任和使命。加快脫貧致富崛起振興,加快民生工程建設惠顧於民,加快鄉村旅遊發展致富民眾,加快新城規劃啟動、南京四橋精密電機產業園、南京循環農業高效漁業產業園建設,強街興業,任重道遠。

目標

龍袍街道以區劃調整為起點,搶抓四橋通車,青奧盛會,寧鎮揚同城化機遇,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力度推進,加快打造四橋橋頭堡,開發龍袍新城;建設東皋古鎮,開發東溝水街;實施生態工程,保護濱江濕地;宣傳美食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堅持特色發展,推進龍袍振興。到十二五末龍袍街道綜合實力達到全市街鎮中等以上水平,全面實現基本現代化目標。

定位

中國美食文化之鄉,江蘇美麗鄉村,南京濱江新城。努力建設一個生態龍袍、文化龍袍、特色龍袍、和諧龍袍、現代龍袍。

舉措

龍袍街道將堅持發揚“三不五乾”精神,以“雙提升”為動力,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不辜負組織的重託,不辜負民眾的厚望,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做到“六個突破”,為建設一個嶄新的龍袍街道而努力奮鬥:
一是在鄉村旅遊上求突破。進一步挖掘資源,充分發揮“中國龍袍湯包美食之鄉”的金字招牌,辦好中國南京龍袍湯包美食文化節,以“五大文化主題”為抓手,通過挖掘滁河、長江、烏魚洲、興隆洲濕地公園、長江社區省級旅遊專業村、濃厚的湯包節慶氛圍、白馬山竹海、奶山生態開發區、兩個重點農業(漁業)園區、方山古火山口、中醫文化等獨特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對文化產業和鄉村旅遊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加快文化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實現鄉村旅遊全市爭一流,全區爭第一目標。組建龍袍新城開發公司,加力招商選資,加快籌資融資,制定新城開發計畫,加緊新城控規編制和城市設計。加速啟動新城大道建設,以城代街,以城促鄉。
二是在新城規劃建設上求突破。著眼全球視野,邀請高水平設計單位和知名專家參與龍袍新城規劃,突出現代、生態、宜居特點。
三是在東皋古鎮建設上求突破。堅決貫徹市區綜合改革精神,在原東溝鎮區基礎上組建東溝中心社區,組建龍袍街道東溝便民服務中心,投資10億元,實施大河口社區搬遷,打造新禹河風光帶,建設22萬平方米安置房,啟動危舊房改造,建設東溝特色水街。
四是在財稅經濟上求突破。創新招商理念,辦好珠江路龍袍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寧鎮揚高科技創業中心,引進一批科技型稅源企業,創建特色平台。加快城市設計開發。加快實施奶山綜合生態開發、東皋古鎮、濱江濕地和龍袍新城建設。通過努力,到十二五期末,龍袍綜合實力達到全區第一方陣,全市特色街道水平。
五是在環境整治提升上求突破。圍繞建設江蘇美麗鄉村 ,大力推進“三清兩整一提升”活動,遷移墳墓3000座,打造長江、金塘兩個三星級村莊,28個二星級村莊和153個一般整潔村莊。實施四橋連線線、沿江高等級公路、東部幹線、土地整治、綠化、亮化、淨化、美化工程,強力推進老街道整治出新,道路改造,長江旅遊專業村“五大園”改造,白馬山莊提檔,讓全新龍袍迎接湯包節開幕,四橋開通和十八大召開。
六是特色發展上求突破。一是加快特色工業園區發展。以南航趙淳生院士超聲電機產業化項目,超聲電機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為龍頭,規劃建設1000畝南京四橋電機產業園。同時推進南京諾源醫療器械、清華畢業生黃永年的新型太陽能科技型企業早日投產,加速寧鎮揚高科技創業中心建設。二是加快特色農業園區建設。市級南京東溝循環農業產業園,加快南京1萬平米玻璃溫室項目,深化寧台合作,打造全市重點蔬菜產業基地;加快總投資600萬元的市級肉鴿中心建設,全年乳鴿總量可達400萬隻;爭創省級示範農業園區。龍袍高效漁業產業園加快特種水產、江鮮馴化新品培育、爭創市級重點漁業產業。努力實現鴿業全省爭第一,蔬菜、特種水產全市爭第一,做大湯包乳鴿品牌,做優長江社區、白馬山莊等美麗鄉村,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做強勞務裝卸品牌,實現農民增收。

龍袍蟹黃湯包

龍袍蟹黃湯包是六合龍袍的美食一絕,其始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時逢經龍袍,品嘗了鄉民們特地為其製作的以蟹黃蟹肉等為餡的包子以後,龍顏大悅,連聲讚美“好吃、好吃”,鄉民們也受寵若驚,便稱此種包子為“乾隆湯包”。清朝末年,划子口街道的陶戟師傅創辦了“太平春飯館”,繼承了乾隆湯包傳統工藝並對包餡進行了再加工,佐以多種配料,使湯包味道更佳且更名為“蟹黃湯包”開展經營,20世紀30年代,陶戟將此藝傳至秦有發、易春炳、沈老二繼續經營,深得食客好評,譽滿鄉里。20世紀60年代,秦有發傳人周玉春接手“老鴻園”,將蟹黃湯包工藝傳承並發展起來。進入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為龍袍街道湯包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和環境,“六八酒家”、“長江大酒店”等餐館應運而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2004年,在市餐飲商會的關心支持下,成立了由24家湯包店組成的“南京餐飲商會龍袍蟹黃湯包分會”,從而使得龍袍蟹黃湯包業做大做強,盛況空前,享譽海內外。
龍袍蟹黃湯包以其皮薄、鹵多、餡嫩、形美、味鮮、肥而不膩出名,選料講究,配料獨特,工藝精湛。龍袍蟹黃湯包的製作工藝精細複雜,從螃蟹的選擇、蒸煮到熬制蟹黃油與皮湯並做成皮凍,再從包子皮的擀制到包餡配料的精選,直到湯包捏製成功,共有33道工序。其成品小巧玲瓏,底部呈圓形,上面有33道勻細的褶紋,金黃色的蟹黃嵌入褶紋中心,宛如花蕊,形如待放的秋菊。蒸熟的湯包晶瑩剔透,香氣四溢,包子餡清晰可見,品嘗時再佐以香醋、薑絲,其味鮮美無比,令人回味無窮。
龍袍蟹黃湯包在清朝末年即享有盛名。民國年間至解放前後,許多政府要員、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都慕名而來,品嘗蟹黃湯包,對其獨特的風味讚不絕口。步入80年代以後,尤其是通過連續六屆蟹黃湯包節的精心打造,其品牌效應與日俱增,譽滿大江南北,眾多省內外遊客、港、澳、台同胞,外國友人與商貿賓客紛至踏來,使其更加名聲鵲起。
龍袍街道地處六合區東南部、長江北岸,與一整接壤,倚寧通高速,轄區內河塘溝溪縱橫交錯,水域資源豐富,水產養殖業發達,隨著南京長江四橋、沿江高等級公路的建成,沿江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龍袍街道區位優勢日趨明顯,品牌優勢更加獨特,資源優勢進一步放大。
改革開放以來,龍袍蟹黃湯包質量越做越好,聲譽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對發展龍袍街道餐飲行業,振興地方經濟,繼承傳統工藝,弘揚民族文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和旅遊餐飲業的進一步發展,龍袍蟹黃湯包這一獨特的傳統工藝定將迎來更加輝煌的前景。

村居介紹

平原社區村

龍袍街道平原村位於龍袍街道西北部、西與雄州街道紅光社區接壤、北與橫樑街道王子廟社區相連、地理位置優越,四橋公路從村內穿境而過,四橋公路在龍袍街道留有出口,使平原村距南京市區不到25公里,交通便捷。平原村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擁有蔬菜種植與肉鴿養殖兩大特色產業。平原村域總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72畝,常住人口6448人,黨員151人。近年來,在龍袍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團結和動員廣大村民,為加快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建設,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而努力。2012年,實現全村工業、農業總產值3.9億元,人均純收入13400元,村級可支配收入198.6萬元。

樓子社區

樓子社區位於龍袍街道楊莊河以東,滁河以南,長江以北,毗鄰漁樵社區、長江社區、新城社區,新建成的沿江高等級公路及南京長江四橋跨境而過,水陸交通便捷。2011年末轄西溝、東紅、樓子、翁板、揚壩等10個自然小組,總人口5680人,其中流動人口100餘人,耕地面積5860畝,2011年改村建社區。
樓子社區致力於發展高效農業、水產養殖業、農家樂休閒產業。2012年新增“慶勝生態園”休閒中心一處,集養娛樂、餐飲養殖垂釣、採摘於一體。村內建有一處水產品交易市場,管理規範、品種多樣、物美價廉;村莊路路暢通,全村100%的農戶出門都是水泥路;基礎設施齊全,治安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近幾年來,為四橋和沿高建設,多個自然小組參加拆遷,拆遷農戶全部得到安置,小區配套齊全,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已大多完成。村民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村民使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00%,垃圾集中處理到組覆蓋率達100%,全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全面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100%,計畫生育多年來一直保持鎮先進,無一計畫外生育。曾先後獲得“南京市先進老年人協會”、“南京市村(委會)文化活動室示範

長江社區

長江社區地處六合區龍袍街道南部,與聞名遐邇的棲霞山風景區隔江相望,東西南三面環水。現有住戶746戶,其中低保戶28戶,五保8戶,殘疾人41名,總人口2579人。2011年三業產值2.2億元,人均收入12605元/人。村居成矩形,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1公里,社會面積約8.5平方公里。社區境內有風景秀麗的中國水杉大道、千畝楊樹林,林業面積近5000畝,森林覆蓋面積率達36%;境內現有水面養殖面積2200畝,從事淡水魚以及特種水產養殖;耕地面積4823畝,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主。交通依託長江四橋、沿江高等級公路。村莊路路暢通,全村100%的農戶出門都是水泥路;基礎設施齊全,治安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村民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村民使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00%,垃圾集中處理到組覆蓋率達100%,全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全面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100%。境內現有企業四家,年創產值1.5億。2008年被省農林廳定為農家樂旅遊專業村,現有農家樂接待戶42戶,年創旅遊業收入突破1000萬元,是區級新農村示範村。2011年已通過省康居示範村建設驗收。眼下長江社區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按照超三星的標準建設美好新家園,提升對外新形象,把農家樂旅遊業推向新的高度。

新城社區

新城社區地處龍袍街道的西南部,南臨長江,與棲霞古寺隔江相望,東至楊莊河與樓子、長江社區接壤,北部西隔滁河與瓜埠、玉帶兩鎮相望。長江四橋沿江高等級公司從境內貫穿,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全社區占地面積約10.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5100餘畝,下轄18個居民自然組。現有居民戶2538戶(低保戶135戶)、總人口9086人(領證殘疾人133人,五保人數44人),外來流動人口約2000餘人。轄區內有規模私營企業30餘家,個體工商經營戶400餘戶,規模化飯店24家,是集餐飲、娛樂、休閒、開發與一體的新型社區。居民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居民使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00%,垃圾集中處理到組覆蓋率達100%,全社區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全面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100%。社區道路暢通,全社區100%的農戶出門都是水泥路;基礎設施齊全,治安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自合併以來,我社區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主題,用“又好又快”、“環保優先”的發展的理念,實行“生態與自然、綠色與健康、發展與環保”綜合考慮,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強化環保意識,千方百計引進資金加大對環保基礎建設的投入,擴大社區內環境整治面、力求環境無破壞、衛生無死角、路旁無雜草、水源無污染,社區內實現水清路明空氣爽,田園村莊綠如藍。

新橋社區

新橋社區位於街道龍袍片區東北部,沿江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距長江四橋匝道出入口約1公里,沿江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區域面積7.9平方公里,居民總人口4891人,1242家住戶,其中村農戶60戶,低保戶57戶,五保39人(分散供養19人,集中供養20人)。轄區內有47個自然組,分9個片,分別為新橋前片﹑新橋中片﹑新橋後片﹑陶擺前片﹑陶擺東北片﹑陶擺西北片﹑青伏邊華片﹑青伏片﹑慶祝片。村內集體資源有一所閒置的新橋國小校舍20間,青伏國小空地7畝。近年來,新橋社區利用區位優勢,加快土地流轉步伐,流轉青伏片200多畝土地開發龍袍街道新橋社區農業旅遊,建設南京紅領巾農莊和農業景觀公園,有利推進新橋社區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社區土地肥沃,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約35萬元。目前已實現了寬頻、數位電視、網路電視全覆蓋、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系統運行正常,同時我村的網路資源對民眾開放,方便民眾查閱相關資料不流暢。村莊路路暢通,全村100%的農戶出門都是水泥路,總計13.5公里。此次環境整治中共刷白了4700個平方。社區管理民主,鄉風純樸,社區容貌整潔,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同時,不斷完善服務中心的功能,提高綜合利用效率,滿足服務民眾的要求,努力打造融便民服務、科技服務、平安服務、文體服務、民眾議事於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陣地。

趙壩村

趙壩村位於街道東南端,南臨長江、北依滁河、東與儀征市青山鎮隔江相望,擁有長江與滁河之間自然形成的幾千畝江灘濕地和9.5公里風景秀麗的江滁堤沿線,是長江之濱,滁河入江口處的純農業村,而且也是一個三面環水、一方通陸、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區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市級生態村。目前的趙壩村是經過幾次村級區劃調整,由五個行政村(原趙壩村、林擺村、林牧村、鵝留村和沿江村)合併而成,全村總占地面積1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00多畝,江灘精養水面500多畝,全村擁有53個自然村莊,下設18個村民小組、1526戶、5336個人口,黨員人數138名,村現有幹部12名,成立一個黨總支,下設5個支部,村現有黨總支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民主監督委員會。
趙壩村近年來在街道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全村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村級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村級各項工作呈現良好局面。先後獲得了“市衛生村”、“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市六好關工委”、“市民主法制示範村”、“市生態村”、“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區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區社會治安安全村”、“區社會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09—2011年度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區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先進集體”,在“我為科學發展建功立業”活動中被六合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並依託江灘獨特的優勢水面資源,開發江水養殖,形成江滁沿線千畝水產品養殖規模,成立“龍袍街道壩洲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成功註冊“吉坪壩”品牌,申報註冊了無公害“長江龍蝦、鱖魚、螃蟹”水產品養殖品種;在發展農村兩新組織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上,成立了“龍袍街道趙壩村林牧農民自商會”和“龍袍街道趙壩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