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二五”城市管理規劃

2011年至2015年,是南京從全面小康向基本實現現代化跨越的關鍵時期,也是舉辦亞青會、青奧會的重要機遇期。因此編制南京市城市管理“十二五”規劃並納入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必將對南京市環境的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十二五”城市管理規劃
  • 地點:南京市
  • 時間:2011年至2015年
  • 性質:規劃管理
“十二五”形勢分析,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規劃目標,“十二五”主要任務,

“十二五”形勢分析

“十二五”是南京實現轉型創新跨越發展、提升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及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的關鍵期,是經濟、社會、城市發展進入戰略轉型的新階段,也是南京市政、綠化、市容、環衛行業持續推進城市環境建設、全面加強城市管理、切實維護城市安全運行的重要五年。南京城市管理事業的發展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必須應對峻的挑戰。
(一)發展機遇
1、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化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推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南京市建設“智慧城市、宜居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的宏偉目標,也需要以良好的城市環境為基礎。隨著生態文明觀念的全面普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的推進,城市管理將面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2、“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行業新一輪發展提供了全新理念。
綠色、低碳的城市發展,客觀上要求貫徹集約節約、高效循環的理念,從體制、政策、技術、管理、投入等多個方面,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城市用水、用電等資源消耗量,提高廢棄物回收利用率,提高城市管理的節能降耗水平,提高行業發展質量,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行業發展面臨重大項目建設的機遇。
“十二五”期間,綠化、市政、固廢處理等各類項目的建設將促進新一輪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高潮的形成,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時機。2013年亞青會和2014年青奧會的舉辦,將帶動城市建設和品質提升,城市建設將向打造基礎設施功能完善、配套設施齊全、現代化特徵明顯、人居環境優良的目標努力。因此“十二五”期間城市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都將為城市管理髮展帶來新的機遇。
4、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帶來新的機遇。
隨著《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實施,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進程加速,南京作為承東啟西、承南啟北的門戶城市,城市地位更加凸顯,為集聚發展資源、提升發展能級提供了新機遇。藉此契機,加強與周邊城市交流和溝通,積極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機制、新辦法,提高城市管理的綜合能力,以提升南京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
(二)面臨的挑戰
1、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資源環境約束更加突出。
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對資源、能源平衡和環境承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本市資源節約型生產和消費模式尚未形成,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與城市發展不相適應,資源環境承載壓力日益加大。另一方面,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受土地資源約束,市政、綠化、環衛等設施建設用地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固廢處理設施建設、維護城市運行安全的任務越來越重。
2、創新轉型發展不斷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期間是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南京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創新跨越發展的強力攻堅期。隨著南京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人口規模的持續擴大,城市運營難度加大,圍繞南京城市創新轉型發展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推進智慧城市、宜居城市建設,塑造南京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眾多問題的存在嚴峻考驗著城市管理能力。
3、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對城市管理形成新壓力。
“十二五”期間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大新市鎮建設力度,建設配套完善的農村新社區的重要時期。但目前城市與農村、江南和江北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固廢處理水平、公共服務能力上存在較大差距,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提高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及環境衛生水平,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提高城鎮垃圾處理水平,還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
4、新形勢下對城市綜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城管格局建立後,城市管理部門承擔了更多的職責,市民民眾多角度、多層次對城市整潔、市容有序、環境美觀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訴求。與之相比,政府職能轉變仍需加快,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資源整合有待加強,街鎮、社區層面基層管理力量還需進一步充實,並對城市管理的專業化、精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觀念,緊抓舉辦“青奧會”的契機,以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創新跨越發展”為主線,以提高城市管理質量內涵為重點,把握大城管發展方向和趨勢,建立和完善先進的城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城市管理“觀念現代化、手段科學化、設施標準化、運作市場化、管理法制化”,營造與“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形象相符合的城市形象。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堅持建設節約型城市的方向,抓住控制基礎設施管養經費、降低市政公用行業運營成本、促進城市管理各部門聯動等主要環節,推進城市管理事業可持續發展。
2、堅持建管並舉原則
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後續管理的需求,做到建設和管理的理性融合及互相促進。在加快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推進功能拓展和深化,切實提升管理水平。
3、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原則
加強市政、綠化、市容景觀、環境衛生、城管執法等子系統的相互銜接、工作聯動,深化“大城管”改革,進一步強化“大生態、大市容、大環境”的發展理念。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堅持跨江發展、擁江建設,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融合互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4、堅持依法管理原則
依法管理城市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履行城市管理的各項職能,實現從依靠行政手段為主向依法管理為主的轉變。
5、堅持人文管理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人文管理理念,更加關注人民民眾發展需求,將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質量、生活品質的提升作為基本前提和最終歸宿。落實“為民服務”的理念,及時有效地解決市民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營造和諧的城市大環境。
6、堅持文明管理原則
推行文明管理,堅持教育處罰相結合以教育為主、疏導和治理相結合以疏導為主、管理和服務相結合以服務為主,努力提升城管執法藝術和技巧,大力推行“親合式”、“服務式”的和諧執法,積極探索城市管理工作“疏”的途徑。

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根據“辦好青奧會,建設新南京”發展要求,按照南京市“十二五”期間“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大幅提升,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南京市城管“十二五”發展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形成安全可控、運行有序、整潔美觀、和諧宜居的城市,以世界一流標準推進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精細化、格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水平,使南京城市管理水平進入全國領先水平,並在城市管理和設施維護的重點領域上有所突破。
(二)具體目標
1、排水、道路、照明等市政設施全面有效維護,基本建成中心區、新城雨污水收集、排放和處理系統,提升道路及附屬設施維護精細化程度;完善城區防汛體系,改造河道泵站和淹水片區,保證中心城區雨水順暢排除;完善雨污水收集、排放和處理系統。
2、提高綠地質量水平,推動綠化管理的系統化,形成布局均衡、配置合理、功能完備、內涵豐富的城市綠化框架;推動綠化管理的長效化、常態化,以及養護作業精細化、專業化。
3、打造整潔優美城市市容景觀,使城市頑症有效破解、市容管理保持長效、景觀環境潔淨宜居;建立和完善市容環境責任區管理制度;加強景觀照明設施建設和維護,規範攤點、戶外廣告及店招店牌設定。
4、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使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取得突破;加強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減少原生垃圾進填埋場比例,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積極開展餐廚垃圾、建築垃圾等其他垃圾資源化利用;形成與南京城市規模和地位相適應的現代化固廢收運處置系統。
5、城管執法樹立新理念(“理性、平和、文明、規範”),打造新形象(“樹立城管形象,熱情服務市民”),建設新城管(市容、市政、綠化、執法“一家管”);強化城管綜合執法,提高格線化巡查覆蓋面。
表1 南京市城管“十二五”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名稱
“十二五”規劃指標
指標屬性
一、市政
1
主次幹道及人行道道板完好率
≥96%
預期性
2
背街小巷道路完好率
≥90%
預期性
3
橋樑、隧道設施運行安全受控率
100%
預期性
4
城市路燈亮燈率
≥97%
約束性★
5
城市路燈設施完好率
≥90%
預期性
6
城市路燈裝燈率
≥100%
預期性
7
排水設備完好率
≥98%
約束性★
二、綠化
1
綠島和綠地完好率
≥98%
約束性★
2
綠地養護率
≥90%
預期性
3
綠地養護機械化率
≥40%
預期性
三、環衛
1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100%
約束性★
2
原生垃圾進入填埋場比例
≤50%
預期性
3
餐廚垃圾綜合利用率
≥40%
預期性
4
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
≥80%
預期性
5
道路機械化清掃率
≥80%
約束性★
四、市容
1
市容環境責任區管理達標率
≥90%
約束性★
2
景觀照明設施亮燈率
≥80%
預期性
3
店招店牌完好率
≥90%
預期性
五、城管執法
1
格線化巡查率
≥90%
約束性★
2
規範化中隊達標率
≥70%
預期性
3
三星級大隊達標率
≥80%
預期性
六、綜合指標
1
民眾滿意度
≥80%
預期性

“十二五”主要任務

(一)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1、理順管理體制,加強統一管理
在大城管體制基礎上,整合各部門交叉重疊的職能,進一步明確職責,理順關係,並將城市管理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區。理順區縣、街道、社區的管理體制,建立起區、街互相銜接、合理分工和規範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建立格線化管理體系,切實落實分層管理負責人,把城市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落在實處,尤其是區、縣在理順體制和機制中儘量與市的體制機制相一致,保證管理和經費核撥的順暢。加強市城管局對區縣的統一管理,2011開始重點實施對江南八大區、九大板塊的統一管理,不留盲區。理順條塊關係,建立統一高效、運轉協調的管理系統,徹底改變當前普遍存在的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清、推諉扯皮等現象,重點是明確市政、綠化、環衛設施的產權單位,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統一設施管理的責、權、利。城管部門通過建立統一作業標準、加強作業企業資質管理以及建立科學化、信息化的監督考核體系,以加強全行業監管,實現城市管理的全覆蓋、全天候、全方位。
2、合理編制規劃,加強規劃管理
健全城市規劃管理的規章體系、組織體系和監管體系,重視城市基礎設施、戶外廣告與景觀照明設定、市容建設和整治等規劃的編制工作,重點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管理,對城市道路、園林綠地、環衛基礎設施等公用設施實行統一規劃和建設。加強規劃的集中統一管理,通過建立地理信息系統,進行規划動態監測與管理;建立規劃決策的聽證制度,切實推行規劃信息和管理程式公示制,實現規劃編制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
3、引入市場機制,推進市場化進程
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社會合作機制,整合城市基礎設施資源,改善城市管理成本結構。以“投資主體多元化、籌資渠道多樣化、經營方式市場化”為發展方向,推進市政、綠化、環衛市場的全面開放,根據市委市政府“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進一步探索政府推動與市場化操作相結合的運行及管理模式,提高市政、綠化、環衛事業資源的利用效率。
發揮市場調配優勢,放開管護作業市場機制。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最佳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尊重民眾首創精神,進一步激發社會創造活力,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使一切有利於城管和諧發展的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充分涌流。對市政設施維修、清掃保潔作業、綠化養護制定科學的監管辦法、質量標準、經費核算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營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競爭環境,推進管養作業市場化進程。
4、完善管理機制,實現長效管理
完善日常管理協調機制,加強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充分發揮各級城市管理部門的領導、協調和監督檢查作用,加強市、區、街與城管部門之間的聯繫與溝通,形成管理合力,研究和協調解決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做好重大節日和重大活動期間城市管理保障工作,提高應對城市管理工作中突發事件的能力。
完善城市管理考評、監管機制。建立市、區兩級城市管理目標考評體系,區、縣相關城市管理部門責任履行情況和績效納入有關部門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建立合理的激勵與懲罰機制。全面調整細化管護作業工作標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管護作業監管制度,全面實施契約監管、標化監管,同時真正做到事務公開,政務公開,陽光審批,透明處罰,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民眾滿意度調查制度,引入第三方或中介機構開展調查測評,公開、公平、公正、客觀綜合評價城管工作,提高市民民眾對城管行業的信任程度。
構建全市格線化巡防管理機制,實施城管與公安等執法部門聯合巡防,市容管理與治安管理對接,健全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建立精確、敏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指揮和應急處置系統,形成南京特色的長效城市管理模式。
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執法效率。轉變執法理念,實現執法重心從自然人到法人的轉變;執法範圍從中心城區向城鄉結合地區擴展,主要街道向居民社區的延伸;執法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執法業務考核從數量向質量的轉變。做到執法與服務相結合、堵與疏相結合,形成標本兼治,長效管理的新格局。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
1、推進市政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市政設施質量
(1)道路橋樑隧道建設和改造
配合南京市城市快速路系統建設開展景觀路和主次幹道的維修整治工作,在2014年“青奧會”舉辦之前,集中力量完成“十縱十橫六射”道路整治,做到一路一景觀,一街一特色,提高道路通行功能,並同步提升市政設施質量。結合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分期分批次對背街小巷進行大修和中修。
拓寬和改造城區重點街路,消除路面車轍、擁包、開裂等各類病害,提高路面耐久性;調整、增設道路排水支管及收水井,消除道路積水現象;加固調平各類窨井蓋,消除井蓋沉陷、路面跳車現象;改建人行道及其附屬設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步整治街路路燈以及其它附屬設施,合理減少設施量,保證道路空間通透,對保留設施進行選址調優和外觀出新。
(2)排水設施建設與改造
完善雨水排放系統,保證中心城區雨水順暢排除,防止城市內澇成災。推進淹水片及不達標片區改造,通過擴建、改造44座雨水泵站,疏浚、整治河道,改造5—10個重點積淹水地區及約150處排水管網,結合城市排水系統的完善,達到日降雨50毫米以下,城區無積水;日降雨100毫米,雨停後4小時城區基本無積水;日降雨150毫米,城區不成災。
開展黑臭河道整治。系統整治包括南十里長溝、城北護城河在內的金川河水系,通過雨污分流、清淤綠化、拆遷拆違、護坡改造等措施,使濱河地區成為生態宜居城市的集中展示區。加大河道引水力度,完善引調水機制。
(3)照明設施建設與節電改造
加強照明設施建設,積極落實惠民愛民工程,推進背街小巷照明設施建設,實現城區建成區路燈全覆蓋。
繼續推進城市綠色照明及節電改造。開展城市綠色照明示範工程活動,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廣泛通過評價指標、活動原則、具體形式的不斷最佳化,提高示範工程質量,進一步擴大示範效應。對城市照明中存在的單純追求亮度、追求豪華、能耗密度超標、道路照明過多裝飾、光污染嚴重、採用低效能照明器材等問題,積極實施節電改造。提高節能燈具套用率,實現“十二五”年城市照明節電5%目標。
2、推動道路和街巷綠化改造出新工程
針對部分綠地植物配置不合理、種植密度過高、土壤板結、日常養護不到位及植物的生長勢衰退等問題,引導並示範推進道路和居住區建成綠地植物群落的調整和改造,增加人性化休閒設施、改良土壤、提高綠地養護水平。
(1)主城道路綠化整體改造出新
在道路普遍綠化的基礎上,以彩化、美化為重點。每年改造出新20條景觀路,40條次幹道。主要內容有:綠島土壤改良,植物彩化更新,行道樹樹池覆蓋,增設保護欄桿,增設灌溉系統,路側綠化整治提升等6項。力爭在5年內將主城區主次幹道綠島全部改造一新。通過系統化改造達到主城道路綠化設施完好,景觀優美、富有特色、配套完備的目標,改變原有的老舊面貌,全面提高主城道路綠化的設施標準和景觀水準。
(2)廣場和遊園綠地改造出新
以注重特色、提高品質,最佳化功能、完善體系為目標,每年完成5個廣場、10個遊園的改造。主要內容:植物更新最佳化、水電基礎設施改造、鋪裝地面透水化、文化景觀及解說系統建設、休閒設施建設、增設防災避難設施等6項。五年完成對現有廣場遊園的改造提升,對過於陳舊、設施不合理的廣場和遊園按高標準重新設計和建設。
(3)出城通道綠化景觀提升
“十二五”期間完成全部14條出城道路綠化景觀提升(每年建設改造完成其中的2—3條)。按兩側各100米建設連續綠帶,改造林相,增加觀賞樹種,建設節點公園、廣場,形成空間連續、層次豐富、功能突出、群落多樣、景觀優美、四季變化的城市綠化生態廊道。
(4)主城街巷綠地綜合整治
將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向街巷延伸。制定街巷綠地設施整治內容、標準和導則,按照區域化整治目標,與市容、市政同步,推進綜合整治,達到整一片、成一片,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十二五”期間,每年綜合整治街巷100條。
3、開展市容景觀建設,提升城市容貌水平
(1)推進老居住區及城中村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
在建設重點景觀區域的基礎上,拓展建設範圍,以老舊居住區及城中村為重點,加快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步伐,提升城區環境質量。各街道(鎮)應積極摸清區域內老居住區及城中村的布局和基礎情況,並結合城市總體規劃,根據發展時序逐步完成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十二五”期間,計畫完成400個老舊居住區、城中村的綜合整治任務。
(2)推進市容景觀示範道路及街道(鎮)建設
結合老舊居住區改造,持續推進市容景觀示範道路建設。“十二五”期間,計畫完成100條市容景觀示範道路建設任務。在此基礎上,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及《南京市市區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辦法》,深化市容環境責任區管理,增強市容管理社會互動、公眾參與積極性,將市容景觀建設活動由“線”向“面”推進,開展市容環境示範街(鎮)建設工作。
(3)完成景觀照明建設
加強城區主要道路橋樑、標誌性建(構)築、重要景觀區域、主要商業街區等的景觀照明建設,由市城管局制定城市景觀照明總體規劃,明確市級重點景觀區域的景觀照明改造方案,並組織實施,各區、縣城市管理部門根據景觀照明總體規劃,結合區域功能特點以及旅遊、人文歷史資源等,制訂本區域內景觀照明改造、調整方案,並組織實施。繼續推進主要樓宇景觀照明的集中控制並納入集中控制中心。堅持科學設計,力求精雕細琢,堅持“潔化、序化、美化、亮化”,精心打造並不斷強化城市風格和特色,著力營造精緻優美、整潔有序的都市形象。
(4)完成戶外廣告和店招店牌建設
在《南京市主城區戶外廣告設定總體規劃》及《南京市主城區道路街區戶外廣告設定詳細規劃》指導下,市、區縣城市管理部門規劃逐步實施戶外廣告公共陣地拍賣制度。根據“總量控制、體量控制、色彩控制、形式控制”的原則,繼續開展戶外廣告整治,清理、規範地面、牆面戶外廣告設施,加強對高速公路沿線的高立柱廣告設定控制,按市戶外廣告設定標準整治、拆除設定不規範的高立柱廣告。開展店招店牌專項整治,對主要景觀道路的店招店牌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對一般道路按規範及技術要求設定,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整治30%、40%和30%。“十二五”期間全面實行戶外廣告設施安全檢測。
4、加快環衛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環境衛生水平
(1)加快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
逐步提高垃圾分類收集水平,推進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籌建南京市江南靜脈產業園和江北靜脈產業園,加快建設江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江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江南生態垃圾填埋場、溧水綜合處理場、高淳綜合處理場、板橋工業園區餐廚垃圾處理廠及江北靜脈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理廠,擴建水閣填埋場,將南京市可循環再生利用的固廢集中進行資源化利用。至“十二五”期末,南京都市區生活垃圾處理逐漸形成焚燒、綜合處理等技術並存的格局,減少原生垃圾進入填埋場比例,農村地區的垃圾逐漸集中至區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進行處理。
表2 南京市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一覽表
編號
市縣
名稱
項目名稱
處理方式
規模
(噸/日)
建設
年份
備註
1
市轄區
水閣填埋場三號庫區
衛生填埋
3000
2012
擴容
2
市轄區
江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焚燒發電
2000
2012

3
市轄區
江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焚燒發電
2000
2012

4
市轄區
江南生態垃圾填埋場
衛生填埋
3000
2012

5
市轄區
板橋餐廚垃圾處理廠
資源化
100
2012

6
市轄區
江北靜脈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理廠
資源化
100
2014

7
市轄區
江南靜脈產業園
資源化
/
2013

8
市轄區
江北靜脈產業園
資源化
/
2013

9
郊縣
溧水綜合處理場
衛生填埋
200
2015
擴容
10
郊縣
高淳綜合處理場
衛生填埋
300
2015

為符合南京市新的生活垃圾物流系統及南京市現代化發展需求,將逐漸更新、提升現有的垃圾收集、轉運方式和水平。主城以直運模式、“大中型轉運站集中轉運”為主,採用“小型轉運站分散轉運”作為適當補充。東山副城和江北副城以“直運”為主、“小型轉運站分散轉運”適當補充。仙林副城採用“大中型轉運站集中轉運”與“大型轉運站二次轉運模式”相結合的收運模式。各新城中龍潭新城、龍袍新城採用“大中型轉運站集中轉運”與“大型轉運站二次轉運”收運模式,其它新城均以“直運”和“大中型轉運站集中轉運”收運模式為主。新市鎮可建小型壓縮轉運站來收集居民垃圾,經分揀、壓縮、中轉運往處理設施。“十二五”期間,規劃新建5座大中型垃圾轉運站。
表3 南京市垃圾轉運設施規劃一覽表
序號
名稱
服務範圍
規模
(噸/日)
占地面積
(平方米)
建設年份
1
城東轉運站
玄武區玄武大道(鐵路)以南、白下區、秦淮區、江寧區上坊鎮、城東鎮
1500
17000
2013
2
城南轉運站
建鄴區、鼓樓區、雨花台區周邊、江寧區周邊
1500
15000
2013
3
仙林轉運站
玄武區玄武大道(鐵路)以北、棲霞區長江二橋高速公路以東
800
17000
2013
4
新堯轉運站
下關區、棲霞區新堯新城
600
15000
2015
5
玉帶轉運站
六合玉帶新城、龍袍鎮
200
8000
2015
配套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相關設施。結合大型垃圾轉運站或靜脈產業園合建南京市可回收物資源化回收網路——資源回收中心,為可回收物提供分類場所,全市結合大型轉運站共設定6座資源回收中心。加快建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南京市需新建廚餘垃圾綜合處理廠3座,分別位於江南靜脈產業園、江北靜脈產業園和湯山新城,預留規模各400—600噸/日左右。同時,開展廚餘垃圾處理處置示範項目,計畫設定5座,每座規模50噸/日,擬設定於原轎子山垃圾處理廠和江北環境園。除此之外,市區分類收集覆蓋區域壓縮收集站內配置垃圾生化處理機處理分流部分居民的廚餘垃圾;機關、院校、集市及社區自行設定垃圾生化處理機處理廚餘垃圾;資源回收中心內設定大型垃圾生化處理機作為補充。
表4 南京市垃圾分類配套設施規劃一覽表
序號
名稱
位置
規模t/d
面積m2
服務範圍及功能定位
建設年份
1
城東資源回收中心
城東轉運站處

17000
服務白下、秦淮、玄武、江寧區;設定大件和綠化垃圾破碎點、電子垃圾資源利用點。
2013
2
城南資源回收中心
城南轉運站處

15000
服務建鄴、鼓樓、雨花台、江寧區;內設定一座大型生化處理機;設定大件和綠化垃圾破碎點、電子垃圾資源利用點。
2013
3
仙林資源回收中心
仙林轉運站處

17000
服務玄武、棲霞區;設定大件和綠化垃圾破碎點、電子垃圾資源利用點。
2013
4
新堯資源回收中心
新堯轉運站處

15000
服務下關、棲霞區;設定大件和綠化垃圾破碎點、電子垃圾資源利用點。
2015
5
玉帶資源回收中心
玉帶轉運站處

8000
服務六合區;設定大件和綠化垃圾破碎點、電子垃圾資源利用點。
2015
6
江北資源回收中心
江北環境園

17000
服務浦口區;設定大件和綠化垃圾破碎點、電子垃圾資源利用點。
2015
7
廚餘垃圾處理廠
江南靜脈產業園
400
66700
江南八城部分區域及江寧區
2012
8
廚餘垃圾處理廠
江北靜脈產業園
500~600
66700
浦口區、六合區
2014
9
廚餘垃圾處理廠
湯山新城(城東固廢綜合處理廠)
500~600
66700
選址方案二:轎子山。江南八城部分區域及江寧區。
2014
10
廚餘垃圾處理示範項目
原轎子山垃圾處理廠、江北環境園
5座(每座50t/d)


2012
(2)開展其他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
“十二五”期間,規劃新建2座糞便處理廠,其中城東糞便處理廠位於光華門街道楊莊城東污水處理廠(二期)南面,服務範圍為江南城區,處理規模為400噸/日,占地0.8公頃,糞便經過濾、脫水後填埋。
“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2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分別位於板橋工業園區和江北環境園。其中,板橋工業園區內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在建,規模為100噸/日;江北靜脈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理廠規模為100噸/日。
“十二五”期間,規劃新建3座建築垃圾處置場,用於調控、儲存暫時無法利用的建築垃圾,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利用。建議建築垃圾處置場選址於南京市江南靜脈產業園、江北環境園、江北靜脈產業園內,占地面積不小於12000平方米。
(3)提高環衛公共設施設定水平
“十二五”期間,新建環衛公廁50座,推進260座社會公廁對外開放,中心城區300—400米內設定公廁,其他城市化區域公廁密度不低於3座/平方公里。繼續實施公廁更新改造,逐步提高一類公廁比例。
“十二五”期間,研究制定城區生活垃圾收集系統規劃方案,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小型收集站建設標準,更新改造88座小型垃圾收集站;新建區域應結合區域生活垃圾收運模式按標準配置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十二五”期間,加強環衛道班房建設。按照《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定標準》,加大環衛工人作息場所建設力度,滿足一線環衛職工作業和休息的需求。
(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提高市政養護管理水平
(1)加強市政設施監督管理
加強對城市道路挖掘與占用、城市河道、城市排水許可等方面的管理,嚴格把好行政許可關,建立已許可事項跟蹤督查制度,加強巡查與監管。加強市、區聯動,建立城市道路挖掘與占用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2)建立完善的市政設施養護管理體系
加強市、區聯動,建立完善的市政設施養護管理體系,加強對日常小修工程的工程質量管理,切實提高維修效率,積極套用新工藝,減少維修成本。根據道路、橋樑、泵站、路燈養護規範要求,建立一套齊全、規範的設施養管基礎台帳資料和管理制度,培養一批養護專業技術隊伍,配備必要的檢測與養護設備、儀器。加快城市照明中央監控系統建設,推廣運用智慧型化集中監控系統,使市政設施管養工作走上規範化、科學化、信息化的軌道。
(3)做好日常巡查與養護,保障設施服務能力
做好道路、排水管網、河道、泵站、路燈等市政設施日常巡查與養護,保障設施服務能力。通過日常巡查與養護,增大維修設備投入,力爭實現養護機械化,提高道路管理和養護水平,提高道路完好率,落實相應規劃、標準,保障各類市政設施完好、運行正常,並適時提檔升級;加強路燈設施巡查監管,及時改造老化路燈設施,保障亮燈率和設施完好率,保持路燈桿的淨化美觀。
(4)加強城區內河管理
制訂景觀河道管理辦法,完善內河養護規程,建立水體管理制度、設施巡查制度、整治維護計畫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城區內河長效管理。對納入管理的河道加強日常保潔管理,對泵站、閘門、河坎等設施加強維護管理,確保正常運行。建設完善城區內河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健全河道相關信息的數位化檔案庫,創建指揮、決策平台,提高城區內河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2、實現綠化養護管理標準化、優質化、長效化
(1)推動節約型綠化發展
研究推廣低維護植物群落,降低綠地建設與養護的投入;對配置過密,生長不良的群落,開展綠地植物調整研究;開展綠地灌溉節水系統建設(含中水回用管網建設)和廣場綠地新能源照明景觀系統建設。加快垂直綠化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政策法規的研究和制訂,引導鼓勵全社會將垂直綠化建設與建(構)築節能減排措施相結合。
(2)促進養護科技集成創新
結合園林綠化長效管理,制定園林綠化設施養護、移交、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化管理細則,編制具有操作性的養護工作手冊;道路節慶露地和花境花帶彩化植物材料引種、育種及栽培管理技術;開展集成技術套用(經過引種馴化的新優品種和新型栽植技術的推廣套用、土壤介質營養化改良、病蟲防治中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防治的合理套用等);進行符合宜居環境要求的植物配置等。力爭每年取得1—2個經濟型、實用型、可推廣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在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又好又快發展中的貢獻份額。
(3)實施現代化養護管理
以綠地養護“標準化、優質化、長效化”為目標,深入推進綠化養護管理“四創四整治”活動,開展“梅花杯”綠化養護競賽活動,重點關注提高綠化栽植成活率、綠地黃土裸露整治、綠化養管規範化、長效化,減少裸露面積10萬平方米,全面提升道路廣場綠化養護質量和景觀水平。
繼續推進養護作業的市場化運作,構建綠化養護工程前期招投標、過程監管、經費審計等程式的數位化監管平台,督促各區引入競爭機制,加大對綠化養護的投入,引導綠化養護向精細化發展。
3、推進市容環境長效管理
(1)落實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制度
完善南京市市容環境責任區管理制度,落實以“管理為核心、業主(單位和市民)自律為關鍵、作業為基礎、執法為保障”的市容環境責任區工作機制。以責任區創建達標活動為抓手,明確各方責任邊界,完善監督考評標準,動員和引導全社會參與,形成管理執法與社會各方互動的良好氛圍,實現道路整潔、門前有序、立面規範、垃圾分類的目標,全面保障和提升市容環境整體水平。
(2)創建達標長效管理機制
根據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結合區域建設的基礎狀況,按不同層次、不同等級制定市容環境建設的等級標準,對象包括道路、居住區等各類公共環境。
各街道(鎮)應按區域內不同的等級標準進行建設、改造,採取分期分批、滾動推進、逐年提高的做法,爭創景觀示範道路及街道(鎮)。相關管理部門應理順管理責任,按達標標準及管理要求進行日常管理及維護,以提高全市市容環境的整體水平,努力構築一個適宜居住、工作、休閒、旅遊的生態型市容環境,以適應廣大市民民眾不斷提高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化需求。
(3)深化市容環境專項治理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通過現場會、交流會等形式推動整治工作,加大對各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考核、檢查、指導力度,重點在創新管理體制、加強經費保障、建立長效機制上做好指導工作。要始終保持嚴管嚴查的態勢,有計畫、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各項整治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聯動,取得各級領導和部門的支持和理解。充分調動街道、社區的工作積極性,做到上下聯動、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確保整治工作順利完成。
在配合市提升整治辦完成“三年提升行動計畫”任務同時,創新思路,走出整治怪圈。市容環境整治從僅僅整治點、線、立面,轉變為源頭綜合治理、片區改造和空間改造,從根本上解決攤群報亭設定、餐飲門面污染、道板破損等老大難問題,方便市民,取信於民,努力營造無視覺污染的生活環境,不斷美化亮化市容景觀。
緊緊抓住老居住區、城郊結合部等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的區域,圍繞領導關注、市民訴求的各類熱點難點問題,繼續加強亂設攤、黑色廣告、非機動車亂停放、暴露積存垃圾、白色污染及亂扔、亂倒、亂吐、亂塗、亂畫行為等的治理。根據“疏堵結合、分類管理”要求,堅決制止對外展示性區域的亂設攤,積極建立設攤疏導點,進一步消除占道設攤現象;對民眾確有需求、且公建配套尚不完善的地區,加大“引攤入室”的疏導力度,同時加強臨時經營場所管理。加大“黑廣告”清除和執法力度,建立市民舉報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及時清除。規範非機動車停放,以主要道路和景觀區域為重點,規範非機動車停放場地,加強分類管理。建立建(構)築物及公共設施外立面養護保潔機制,提升城市空間的整體諧調形象。
加強對規劃落實的管理與監控,堅決拆除各類違法建設及逾期臨建,重點查處青奧場館周邊、主要道路兩側、待開發建設地區、老舊居民小區、鐵路沿線、河湖沿岸地區違法建設,堅決遏制新的違法建設出現,建立健全以區為主的違法建設管控責任體系,實現新增違法建設“零目標”,已建違法建設逐步拆除。
(4)完善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管理
進一步完善規劃和法規、規章。完成戶外廣告設施設定陣地實施方案的編制,使戶外廣告設定規範率達到80%以上。加強對戶外廣告的審批和日常監管工作,建立戶外廣告網上審批及監控管理平台,做到信息共享、有違必糾。借鑑外省市開展戶外廣告陣地拍賣的經驗和做法,探索本市公共空間有償使用機制,並不斷予以推廣。
完成戶外廣告設定管理辦法,修訂戶外廣告和店招店牌設定技術規範,建立、健全戶外廣告和店招店牌日常管理制度,提高本市戶外廣告和店招店牌總體設定管理水平。
(5)完善景觀照明管理、監控體系
不斷調整和完善全市和區域性景觀照明規劃,編制景觀照明詳細規劃方案、制定景觀照明技術規範,在空間上不斷補充、調整景觀照明設定,在設定標準上不斷提高景觀照明科技含量,符合節能、環保等要求,體現科技創新,滿足數位化城市建設要求。
修訂景觀照明管理辦法,建立並逐步推進景觀照明建設“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制度,制定公益性景觀照明用電補貼方案,建立景觀照明運行管理和維護專項經費渠道,確保本市景觀照明建設和管理達到設定規範、安全可控、運行有序的總體要求。
4、提高固廢三化處理水平
(1)推進減量化工作
加大推進垃圾減量化工作,減少末端處置量。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宣傳,促進減少生活垃圾產生量。進一步貫徹落實《清潔生產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積極推進清潔生產,鼓勵生產者從產品的設計、原材料的使用及生產環節採取低碳經濟的技術和方式,限制產品過度包裝,發展綠色包裝。大力提倡適度、合理消費,黨政機關帶頭開展“綠色辦公”、“綠色採購”及推廣電子辦公;鼓勵推進新建住宅全裝修或適度裝修,減少房屋裝修垃圾;倡導節儉型餐飲文化,積極引導綠色消費,限制一次性物品的過度使用,鼓勵推行淨菜上市。加大管理力度,創新工作機制,多渠道、多方法、多手段減少各類垃圾的產生,減輕末端處置的壓力。
推進日常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完善管理運作機制,修訂《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管理意見》,進一步明確、細化特種固廢專項分流和日常生活垃圾分類要求,明確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等各環節責任主體;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設立並開通南京市垃圾分類官方網站,及時發布垃圾分類工作動態及相關信息資料,並組織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人員撰寫垃圾分類學術論文,拓展南京垃圾分類工作探索新的思路;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四分類(廚餘果皮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收集工作,按要求配置分類投放容器,建立分類專員制度,規範分揀行為,加強分類監管,切實提高分類投放實效;制定分類收運制度,完善分類收運裝備配置及作業等相關標準、規範,建立分類收運監督考核機制,完善分類收運體系,同時配套建設廚餘垃圾處理廠和資源回收中心。
強化價格調控機制。按照“按量收費、按類收費”的原則,進一步規範單位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工作,探索和研究居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完善市級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採購服務的價格機制,健全各區(縣)生活垃圾總量控制和計量收費制度,實施“超量加價、減量獎勵”政策,鼓勵源頭減量。建立生活垃圾跨區域處理的環境補償辦法,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
(2)提高資源化水平
建設2座南京市靜脈產業園。規劃建設江南靜脈產業園和江北靜脈產業園,為南京市垃圾分類做好配套。江南靜脈產業園占地面積10650畝,選址於江寧區江寧街道,園區以安全、集約、生態、節能和領先為建設理念,包括固廢處置區、配套服務區和回收利用區等功能分區,具備垃圾焚燒、垃圾填埋、有機垃圾生化處理、其他特種固廢處理、再生資源和再生能源利用等功能。江北靜脈產業園選址定點在南京市浦口區新甸鎮以西,將建設成為南京市江北地區生活垃圾戰略處置基地、江北地區生活垃圾最終處置場所、南京市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和全市生態綠色建築博物館,重點發展生活垃圾處理、其他固廢綜合利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科研教育培訓、綠色能源示範、環保文化創意等產業,包括固廢處置區和配套服務區,其中由生活垃圾焚燒廠、爐渣填埋場、廚餘垃圾處理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建築垃圾處理廠組成。
加強建築垃圾管理。建立健全建築垃圾集中收集、規範運輸、定點處置機制,促進建築垃圾有序消納。加強源頭管理、市場運作,工程渣土(泥漿)的運輸車輛實施全密閉運輸,並配套定位系統進行全過程監控,加強對渣土運輸、亂倒的查處,嚴格控制渣土在裝載、運輸和棄置過程中產生的揚塵污染。進一步完善建築垃圾管理體系,健全建築垃圾處置網路,加大建築垃圾和泥漿的消納場地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宕口,結合城市開發進程,建設建築垃圾處置場,用於調控、儲存暫時無法利用的建築垃圾,從根本上解決建築垃圾和泥漿到處傾倒的問題,實現建築垃圾的集中消納、統一處置、綜合利用。推進建築裝修垃圾、拆建廢料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研究制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規範和技術標準,充分發揮建築垃圾、渣土的工程性利用途徑,通過設立區域分揀處置場,實現郊區裝修垃圾、拆建廢料就地消納和再生利用。
構建餐廚垃圾資源利用體系。制定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規範餐廚垃圾產生、收集、運輸和處置行為,建立餐廚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探索餐廚垃圾處理的新工藝、新技術,開發餐廚垃圾資源化產品。建立餐廚垃圾的收運和處置成本核算以及補貼機制,運用經濟槓桿和手段,鼓勵和促進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繼續推進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工作,鼓勵企業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研究企業利用回收資源再生產品的激勵政策。支持採用焚燒發電、生物氣利用等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著力提高全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率。
(3)全面實施無害化
大力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強力推進江北垃圾焚燒發電廠、江南垃圾焚燒發電廠、江南生態垃圾填埋場、江北靜脈產業園、江南靜脈產業園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的建設進程;完善六合、高淳、溧水等區縣的無害化處置設施;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縣(市)處置”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系統的建設工作,探索農村有機垃圾就地消納的技術路線。
建立大型生活垃圾中轉運輸系統。南京市大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逐步向外圍轉移,急需建立與長距離運輸相匹配的中轉運輸系統,做好城區5座大型垃圾中轉站的建設。
嚴格控制“二次污染”。加強填埋場、焚燒廠、綜合處理廠等處理設施產生的滲濾液、惡臭廢氣及焚燒尾氣的治理;推廣生活垃圾中轉站等滲濾液就近規範排放,減少收運環節中滲濾液污染,提高運輸效率,確保收運規範優良率95%以上。
實施對停用環衛設施的生態修復。做好天井窪、水閣、轎子山等衛生填埋場終止使用後的生態修復工程,全面關閉鎮級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對已投入運營、在建、規劃建設的大型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周邊,實施規劃控制,嚴格控制人流聚集性項目開發,並結合實際情況建設防污染隔離林帶,改善垃圾處置設施周邊的環境。
加大糞便納管力度。按照糞便就地納管處理的規劃目標,結合舊區改造等,創造條件,繼續加大糞便納管力度,至“十二五”期末,城區糞便污水逐步實現納管處理。
5、推動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系統建設
以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依託,確定全市統一的垃圾處理處置系統和中轉運輸系統,以中心城區為規劃和工作重點,逐步帶動周邊外圍郊區,保證全市各區的共同發展,全面推進南京市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改造、分類收集等多項工作。
充分研究國內外各種先進的生活垃圾收運方式,吸取垃圾收運的各種方式和各個環節的優點,根據南京市老城區和新城區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的採用最適合的收運方式和設施設備。充分利用環衛科技的進步和技術創新,採用先進的收運方式,使用國內外流行的密閉式、可分類的收運設備和設施,保證南京市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技術先進、運行良好。
“十二五”期間,配合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推進,持續推進南京市生活垃圾收運系統的改進和設施的布局,提高環衛工作整體水平,並將分類收集回收後的可利用物資等不同垃圾分類處置,實現物質的循環利用。
6、城市保潔與環衛公共設施管理
加大道路保潔管理和監控力度,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重點區域全天候巡迴保潔,著重從控制道路揚塵污染角度,改善道路保潔作業流程和方法,提高道路保潔水平和質量,保持道路整潔衛生,為市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娛樂環境。
加強公共廁所的管理,積極推進社會公廁開放;完善公廁導向標誌系統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快速、高效的公廁應急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公廁服務水平,實施公廁24小時開放。
推進生活垃圾小型收集站建設管理;研究推廣新技術、新設備,增強滲瀝液分流能力,力爭實現收集站建設和管理的“標準化、專業化、環保化、區域化、規範化”。
7、愛國衛生管理
以提高市民健康素質、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衛生面貌為目標,構建城鄉平衡發展的愛國衛生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行除四害市場化服務,鞏固各項除四害先進成果,開展行業衛生管理,提高各企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做好城市衛生工作的協同管理;新增農村戶廁20萬座,全市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5%以上;創成一批市級以上衛生鎮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