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過程
龍稻124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2010年以龍稻5號為母本、豐矮占1號為父本雜交,獲得F
0種子,同年在海南三亞加代獲得F
1種子,並以龍稻5號為輪迴親本回交3代(三亞-哈爾濱-三亞),2011年獲得BC
3F
0種子30粒;2012年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創新基地種植BC
3F
1並混收;2013年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創新基地種植BC
3F
2分離世代,按目標性狀選擇優良單株,編號為10-17(第1次選擇);2014年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創新基地種植BC
3F
3優良單株繼續優中選優獲得單株,編號為10-17-36(第2次選擇);2015年繼續種植株行BC
3F
4,選擇優良單株,田間編號為10-17-36-58(第3次選擇);2016年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創新基地按株行單本栽插BC
3F
5,選擇優良單株,田間編號為10-17-36-58-124,且已穩定,品系命名為龍稻124。2018年參加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優良食味組水稻區域試驗,2019年參加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優良食味組水稻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20年6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黑審稻20200065。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龍稻124屬於普通粳稻。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43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700℃左右。該品種主莖13片葉,長粒型,株高99.3厘米左右,穗長18.5厘米左右,每穗粒數127粒左右,千粒重26.4克左右。
品質特性:2018—2019年經農業農村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分析結果為出糙率80.5%—80.6%,整精米率62.3%—64.3%,堊白粒率3.0%—6.0%,堊白度0.8%—1.3%,直鏈澱粉含量(乾基)17.90%—18.97%,膠稠度81.0—82.0毫米,食味品質85—87分,粗蛋白(乾基)6.12%—7.08%,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級。
抗性:2018—2019年在黑龍江省指定鑑定單位對龍稻124抗病性和耐冷性進行鑑定,稻瘟病抗性鑑定採用田間易感材料(蒙古稻)自然誘發感病方式進行,耐冷性鑑定採用冷水灌溉模擬低溫冷害方式進行。2年抗病性接種鑑定結果為葉瘟3—4級,水稻穗頸瘟3—5級。
產量表現
龍稻124於2018—2019年參加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優良食味組水稻區域試驗,6點次每公頃平均產量為8073.3千克,比對照龍稻18增產7.2%;2019年續試,6點次平均產量為7943.5千克,比對照龍稻18增產7.0%;2年區域試驗共12點次,平均產量為8008.4千克,比對照增產7.1%。2019年參加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優良食味組水稻生產試驗,每公頃平均產量為7914千克,比對照
龍稻18增產7.0%。2年區域試驗、1年生產試驗18點次龍稻124均增產,表現出較好的穩產性和廣適性。
適種區域
龍稻124為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品種,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43天左右,適合在黑龍江省西部蘇打鹽鹼地pH≤8.5,≥10℃活動積溫2700℃地區種植。
栽培要點
適期播種:龍稻124在適應區播種期為4月8—15日,插秧期為5月13—20日,秧齡30—35天,插秧規格為80育繁制種2021年第6期30厘米×16.7厘米,每穴3—5株。
科學施肥:一般每公頃施純氮120千克,氮:磷:鉀=2:1:1。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分基肥、穗肥2次施入,每次各施30千克。氮肥施用方法為基肥:櫱肥:穗肥:粒肥=4:3:2:1,每公頃基肥量:純氮48千克、純磷60千克、純鉀30千克;櫱肥量:純氮36千克;穗肥量:純氮24千克、純鉀30千克;粒肥量:純氮12千克。
耕作方法:採取翻、旋、深松結合的輪耕制度。
灌溉方法:節水灌溉。
適期收穫:收穫期為9月30日至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