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9年由宏業村街道劃出南片地區,建立龍湖新村街道辦事處。轄區位於東市區東南部。1996年,面積2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龍湖新村第一、第二、第三和迎湖路4個居委會。屬市區新開發區,轄區為市區東南部新建居民住宅區。2004年劃歸蚌山區管轄,同年6月交由蚌埠經濟開發區代管。
行政區劃
迎濱社區:地處龍子湖畔,於2002年4月
掛牌成立。轄區東起環湖西路、南至迎湖路、西從宏業路、北到迎濱路。人口2339人(2004年),有迎濱山莊、市委黨校宿舍、中鐵四局電氣化處宿舍、鐵醫宿舍、和順家園和金海灣6個生活小區。
迎湖社區:居委會成立於1989年,地處龍子湖畔,面積約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18人,有214研究所、檢察新村、法院、財經大學4個生活小區。
湖濱社區:轄區東至宏業路,南至迎濱路,西至南湖路,北至淮南鐵路,面積0.2平方千米,人口3760餘人,有28棟居民樓。
金光社區:居委會成立於1989年,位於龍子湖畔,北臨迎濱路,南至財經大學,東靠育才街,西至南湖路。面積約0.6平方千米,人口3573人(2005年)。
濱南社區:管轄範圍南至迎湖路,北至迎濱路,東至宏業路,西至育才街,人口2960人,有23棟樓房。
社區黨建
進一步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制度機制建設,重點在建立健全黨員聯繫和服務民眾工作體系、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黨組織重大問題決策機制、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形成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長效機制。年初街道黨工委緊緊圍繞區下達黨建考核目標,出台了《龍湖新村街道2010年黨建工作意見》,堅持把服務民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基本點,精心構建社區服務網路機制,擴大黨在城市社區的覆蓋面,切實解決居民實際問題,讓居民民眾在社區建設中得到最大實惠,以民眾滿意度為標尺,充分發揮黨員志願者在和諧社區構建中的積極作用。按照中央和省、市、區關於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要求,街道黨工委迅速召開黨工委會議,傳達上級精神,研究街道爭先創優實施方案。於6月1日召開動員部署會議,並充分利用簡報、
宣傳欄、網站信息形式,在各社區深入宣傳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營造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街道黨工委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街道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方案,以爭創“五個好”黨組織和爭做“五個表率”黨員為目標,提出了社區黨組織要緊緊圍繞“五建”,認真落實“三有一化”,通過開展黨員示範樓院、黨員志願者服務等活動發揮黨員作用,不斷推進
和諧社區建設。機關黨組織要圍繞服務中心、建設隊伍,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機關作風轉變,更好地發揮示範表率作用、彰顯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社會服務
龍湖新村街道為推進街道民政工作的發展,經多方籌措和上級部門支持,
龍湖街道民政事務所正式掛牌成立,並投入使用,延伸和拓展了街道民政工作職能,夯實和強化了民政工作基礎。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增強社會保障力度。建立完善區、街、居綜合救助平台,形成 “民政牽頭、街道實施、社區配合”的三級運行機制,完善救助信息系統,愛心超市發放救助物資折合人民幣1.3萬,救助對象76人次。重點幫扶10戶計1.8萬,臨時救助8人計2千餘元。足額發放社會救助對象的生活補助費,切實做好低保提標擴面工作,今年新增
低保戶8戶,目前共有低保戶126戶170人,人均保障額度高於150元,並及時核查上報符合大病救助人員的申報材料,助老工作實行“一助一”志願者幫扶8人,發放助老金138人,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1人。在區社會事業局的支持下,建成了殘疾人康復中心,配置了肢體康復器械、助走偏癱康復器械、智力語言訓練工具等30餘套器械,並進入正常運行階段。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截止目前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019人,安置
下崗失業人員474人,其中
就業困難人員189人。新增小額貸款10戶,計30萬元,對歷年小額貸款實行動態管理,跟蹤服務。新增辦理城鎮居民醫保人數172人,累計辦理2370人。辦理
就業失業登記證193人,就業困難認定62人,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47人。街道共管理退休職工1844人,含遺屬22人,空巢老人289人。按照“四項管理、六項服務”的要求,成立退休職工自管小組,積極開展社區文體活動,組織進入社區退休職工健康體檢271人,積極開展銀髮幫扶工作,上門探望退休職工中的高齡、重病重症、生活困難人員,對20位75歲以上退休人員進行銀髮幫扶。對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進行協助認證157人,遺屬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