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碧痕鎮龍洞寨女神山
- 外文名:Goddess mountain 0f guizhou longdong
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碧痕鎮龍洞寨,距碧痕鎮6公里(鄉間公路),與沙子嶺古鎮的梭寨村接壤,距古鎮3公里(機耕道)。龍洞寨右側山上有一處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山上有一位“天然女神”,女神形象逼真,酷似一位彝族女子,她以慈祥而溫婉的眼神俯瞰著大地,微啟的嘴唇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她的愛情故事。
女神山腳下30米處有一個溶洞,因要藉助火把和手電筒才能進入,當地人稱為“黑洞”,入洞10米處,可見一條清晰的龍身在洞頂蜿蜒遊動,維妙維肖;入洞15米後,洞分二岔,左邊為旱洞,右邊為水洞,水洞無邊無際,深不可測。形態奇異的各類鐘乳石懸掛洞壁,映照著清澈的地下清泉和水塘。旱洞內玲瓏剔透的石筍、石簾、石幔、比比皆是。
女神山腳下左側50米外有一處亮洞,洞高80米,深150米,洞內景觀絢麗多姿,密集叢生,各種鐘乳石千奇百怪,懸掛洞壁,種類繁多;有潔白透明的石塔,亭亭屹立的石筍,多姿多彩的石花,輕盈曼舞的石幔,一瀉而下的石瀑,習習生輝的彩光壁,更有擎天柱直立抵達幾十米高的洞頂。還有潺潺流淌的清泉,清澈見底的水塘,層層疊疊的仙人田,各類神態各異的人間眾生像;在午後陽光直達洞底時,洞壁被裝點得美輪美奐。最為獨特的是那尊高達數丈的鐘乳石彩柱,其腰間有串串珍珠鑲嵌,玲瓏剔透,流光溢彩,使洞中四壁生輝,耀眼燦爛。
女神像的右側向上20米,有一個住家洞,洞高闊約60米,洞口現存有3米高石圍牆;當地80多歲的老人告訴說,在清朝和民國年間匪患猖獗,當地人家為避難,以此洞穴為房,家譜記載一位老祖人在裡面出生。住家洞深150米,洞內又分兩岔,各深40多米。分岔處有一汪清澈透明清泉,七月間水溫卻冰冷刺骨。此洞洞壁的特色與亮洞稍有不同,各類石幔、石花、石瀑布,比亮洞的還要碩大數倍;大洞壁吊垂的異彩紛呈的大石筍有上百個;洞盡頭神似人、獸之石,隨處可見。其中,石鐘乳自然造化的一幅“石神仙”的人像,背景被“千山萬壑”式的石鐘乳圖案襯托,光彩奪目、異常瑰麗。
女神像的右側橫向30米處,有一處“絕妙豪華”的居所,叫“天棚洞”。也是當地人家明清時代的避難住所;洞門口有高3米石圍牆;洞高40多米,洞內平坦開闊百米;洞分二層,上層右側平台可容20人站立;抬眼可以瞭望數千米外的各處山峰,俯身可以偵查山腳下每一條小道上的任何動靜;上層的左側,石幔、石簾形成一處“豪華包間”,旁有一坑清澈透明清泉;桶口般大小的乳石柱直立門外;尤為絕妙和稀罕的是,一片大幅厚重的石瀑布由洞頂下掛到岩地面形成了窗簾,石窗簾上居然有二個不規則的橢圓形的視窗,可以窺視洞外山下的一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離奇至極。下層洞壁各類鐘乳石奇妙得猶如一幅幅色彩斑斕畫卷,有數根光滑圓潤直立洞頂的“羅馬柱”,有多處洶湧澎湃、磅礴下瀉的石瀑,有重疊八九層的巨大“石蘑菇,地面還有多處1米見方的裡面雪白外面翠綠的觀賞石。
女神山的毗鄰,有一個小山寨,只有幾戶農家,寨名叫“馬淚塘”。寨子對面150米處,有一個神秘的石柱,高80米,直徑20米。傳說遠古時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來黑洞斬孽龍,將軍沒有拴馬的地方,怒氣衝天,拔出倚天劍,揮刀砍削石山,一個拴馬的石峰即刻出現了,將軍把馬索套拴在石峰上,飛身前往黑洞斗孽龍。寶馬在被拴的石柱邊,聽到了將軍與孽龍在黑洞口戰鬥的激烈聲響,非常擔憂將軍的安危,它千百次騰躍、狂鳴,欲掙脫韁繩去為神將助戰。但是,它始終難以掙脫韁繩,痛苦得肝腸寸斷;最終,因累得體力不支,遂流淚成塘,氣絕倒地身亡。後來,馬身腐爛了,唯獨馬肝馬肺還在。為讚頌將軍的神勇,紀念寶馬的忠良,世人便將“馬肝馬肺”懸掛在拴馬石柱的山岩邊,目的是讓世代的子孫見證這匹寶馬的忠良之心。這位神將曾經拴馬的石峰就被稱為“系馬樁”,附近的寨子遂取名“馬淚塘”。
因它挨近觀音岩菩薩像只有六米遠,被當地少數民族認為是傳宗接代的女陰石而作為生殖崇拜。微妙神聖的母體, 延續世代崇拜的遺風。其莊嚴寓意是希望多繁衍子孫、延續族群;當地黎族、彝族、漢族同胞,世代都有到此投石求子的習俗,每每應驗者都會來此頂禮膜拜,殺雞宰鴨供奉祭祀。每逢節日,各地善男信女也會到此祭拜。
女神山與平箐山、小尖山、馬鞍山、紅岩山連成一體,與脊腰山、紅燭山、可以隔空喊話;與桐木山、老鷹山、牛角山、筆架山、母狗山、鏵口山等峰巒隔山相望。在女神山山脈的峽谷兩翼,群山翹聳,峰巒疊嶂;山間的怪石千姿百態,深澗溶洞又形態各異;數十處美景遍布其間。春季雲霧繚繞,雨季流泉飛瀑;石
壁陡峭、步移景換;沿澗茂林、修竹吐翠,滿山野花 、閒草秀髮,宛如一幅畫中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