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鹹酥花生傳統加工技藝

龍巖鹹酥花生傳統加工技藝

龍巖鹹酥花生傳統加工技藝,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龍巖鹹酥花生是龍巖新羅的傳統產品,最早產於該區曹溪鄉月山村,始種於明朝萬曆年間。這一帶民眾積累了長期的生產和製作經驗,逐步完善製作工藝,並逐步推廣到東肖、鐵山、西陂、大池等鄉鎮。龍巖鹹酥花生製作方法分濕焙和乾焙二種。濕焙是將每年新收成的花生洗滌乾淨,然後加鹽煮熟後曬乾,再放進竹編花生烤籠焙制;乾焙則是先將新收成的花生曬乾,浸水加鹽煮熟,低溫慢烤,三天后裝入瓮中,即可食之。

2011年12月14日,“龍巖鹹酥花生傳統加工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3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巖鹹酥花生傳統加工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14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
  • 保護單位:龍巖市新羅區花生產業協會
  • 項目編號:Ⅷ-36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原材料,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龍巖鹹酥花生製作工藝可遠溯至明朝萬曆年間;至清朝末年在龍巖城區及龍門、東肖等鄉鎮已有十多個較大的加工作坊批量生產龍巖鹹酥花生。由於花生產地自然條件優越,傳統加工焙制方法獨特,使產品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酥、香、脆,其味既香且微鹹,鹹中略帶甘甜,吃起來口感鬆脆,香酥美味。
20世紀初,龍巖人常把龍巖鹹酥花生作為當地特產饋贈海外僑胞和遠方親友,“龍巖鹹酥花生”的名字也是在這一時期被廣泛傳播。

工藝特徵

龍巖鹹酥花生主要原料是龍巖新羅區地產花生,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花生仁膜褐色,酥、香、脆,而且脂味較淡,花生內還含有脂肪、核黃素、鈣、磷、卵磷脂、膽鹼、不飽和脂肪酸、蛋氨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具有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等功效。
龍巖鹹酥花生製作方法分濕焙和乾焙二種。濕焙產品特點是仁膜呈白色,酥脆可口;乾焙特點是仁膜褐色,酥、脆、香,脂味較淡,回味較少。鹽酥花生加工技術的關鍵是原料花生精選飽滿筠稱的,加工的鹽量適度,烘焙溫度不宜過高,以防止燒焦。

工藝流程

原材料

龍巖曹溪、東肖、鐵山、西陂一帶土壤特質生產的、山區土壤污染小的“龍巖百日子”花生作原材料。

流程

濕焙:挑選出剛採收的顆粒飽滿的鮮花生果,全部洗去泥土、挑去雜質,加上一定比例的食鹽,未曬即予煮熟後才取出曬乾,裝進盛器,放置火上,用文火慢慢烘焙而成。
乾焙:將洗淨的花生果先行曬乾,然後加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放入鍋內煮熟,再曬乾後用文火烘焙。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工藝價值
龍巖鹹酥花生製作對每個加工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較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的營養成分,所含的蛋白質可與大豆相媲美,易為人體所吸收,因而具有一定的食品加工工藝價值。
文化價值
自古以來,龍巖人把鹹酥花生視為吉祥之物,它象徵“財丁兩旺”,當地的婚慶、宴席都離不開花生,龍巖當地人還把它作為饋贈海外僑胞和遠方親友的上好佳品,使其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涵義。
經濟價值
龍巖鹹酥花生是閩西一大特色產業,也是新羅區的主導產業。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場,在國際上也被視為佳品,市場潛力大。
龍巖濕烤花生由於天然、環保、口感好等原因,受到市場的熱捧,價格逐年上漲,已經成為龍巖市部分地區特別是新羅區及上杭、長汀等地農民秋季增收的重要途徑。

保護措施

1998年,龍巖鹹酥花生被福建省質監局列入首批農業產業化綜合標準化示範項目,並推動農戶按標準栽培和加工。
2008年6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巖鹹酥花生”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99年,龍巖鹹酥花生被農業部評為“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
2000年,龍巖鹹酥花生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
2004年,龍巖鹹酥花生被評為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優秀產品;同年,獲評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