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麻竹筍

西牛麻竹筍

“西牛麻竹筍”,廣東省英德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西牛麻竹筍也稱“英德麻竹筍”,具有鮮嫩、爽口、筍味香濃的特色,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譽。麻竹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和蛋白質,十八種胺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鐵、鍺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相當豐富,多種維生素和胡蘿蔔素比大白菜含量高1倍多,其蛋白質比較優越,為天然無污染的優良的保健食品。除了食用的營養價值外,麻竹筍藥用價值也十分突出,其味甘、無毒,主消渴,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利氣通水,利膈爽胃等功效,多食有助消化、消滯。

2008年05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牛麻竹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牛麻竹筍
  • 產地名稱廣東省英德市
  • 品質特點:鮮嫩、爽口、筍味香濃
  •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8年第64號
  • 批准時間:2008年05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綜述,地理特徵,氣候特徵,土壤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西牛麻竹筍具有鮮嫩、爽口、筍味香濃、渣少、粗纖維含量高、可食率高等特徵,富含粗纖維和A、B2、B6、C等多種維生素,是天然無污染的優質食品,多食有助消化、消滯。西牛麻竹筍產品主要有即食系列和筍乾系列。即食筍系列以優質麻竹筍為原料採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產品有脆筍、玉筍、鳳尾幼筍等;筍乾系列有筍花、筍尖、筍衣、生筍絲等,以民間傳統加工而成。
西牛麻竹筍表皮呈淡黃色(有“剝皮黃金”的美稱),長筒形,身長60-100厘米(筍頭露出2-3個青節),粗大(一般徑粗10-16厘米),筍頭節間部分比較爽脆,筍味香濃,節中帶嫩綠色(吃筍時一般去掉帶嫩綠色的筍節),筍尾鮮嫩,筍肉潔白,筍味甘甜、香濃。
西牛麻竹筍與其他麻竹筍的區別:西牛麻竹植株高大枝葉繁茂,西牛麻竹筍粗大肉厚,單個筍重達3—5千克以上,一般麻竹筍則約為1—3千克。西牛麻竹筍風味獨特,筍頭與筍尾各具明顯的風味特點。其筍頭節間部分比較爽脆,筍味香濃,節中帶嫩綠色(加工或食用時一般去掉帶嫩綠色的筍節),筍尾鮮嫩,筍肉潔白,筍味甘甜、香濃。筍頭與筍尾可分別成為具明顯特色風味的筍產品。一般麻竹筍的筍頭與筍尾風味較一致,一般一同加工或食用。
西牛麻竹筍西牛麻竹筍

產地環境

綜述

麻竹為牡竹屬麻竹亞屬合軸叢生型大型竹種,別名大頭竹、大葉烏竹。主要分布於南亞熱帶地區,其生長表現明顯的趨熱趨水性。要求年降雨量1000—3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6—26℃,1月份最低溫度不得低於—3℃,相對濕度65%以上的氣候條件;土壤以海拔600米以下,PH值4—6.5之間的肥沃的山地酸性黃紅壤或酸性紫色土以及江河兩岸的沖積土為好。

地理特徵

英德市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北江中游,地理範圍在東經112°45′至113°55′,北緯23°50′至24°33′之間。北毗乳源瑤族自治縣、曲江縣;東鄰翁源縣、新豐縣;南及西南與佛岡、清新交界;西北與陽山接壤。全市東西寬約118千米,南北長約112千米,總面積5671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陸地面積最大的一個縣(市)級行政區,是中國最大的“麻竹筍之鄉”。連片集中種植的麻竹林面積、麻竹筍產量及麻竹葉產量均居中國麻竹產地之首。

氣候特徵

英德市地處南嶺山脈南緣,為南嶺山脈的山地丘陵地帶,全境地勢北高南低且屬南亞熱帶向中熱帶過渡的地區,生物氣候具有過渡性特點,氣候屬南亞季風型氣候,溫暖多雨,既無嚴寒,亦無酷暑,年平均溫度20.7℃,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8.8℃,最冷月為1月,平均溫度10.7℃,年平均降雨量1876.8毫米,平均降雨日162天,平均相對濕度79%,全年無霜期316.7天。英德市的氣候條件正符合麻竹生長的最佳氣候特徵,這裡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大、日照不強、溫暖濕潤的南亞熱帶丘陵山地氣候環境,促使麻竹枝繁葉茂植株高大,形成西牛麻竹筍粗大肉厚,肉質脆嫩而具有味甘甜、香濃的筍香味。

土壤條件

山丘與丘陵之間一片片的緩坡與台地均為紅壤土、黃壤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自然土壤肥力較好,含有較多的有機質及礦物質養分,有良好的機械組織和物理性能,透氣、保水,呈酸性反應,PH5~6.5。陽光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為麻竹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英德地理英德地理

歷史淵源

麻竹筍在英德市栽培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清朝,清代道光年對英德麻竹筍有記載“麻竹長數大,大者徑尺,概節多枝叢生回枝,葉大如履”。
民國十年(1921年)《廣東農村概況調查報告》英德縣概況,在森林部分記述“第四區內除松林外,以取筍制乾之竹為多”。這裡提到的第四區指的就是西牛鎮一帶。“西牛筍乾”曾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三月一日至七日舉辦的“廣東省第二次農品展覽會”上獲特等獎。歷史上,以西牛、沙壩出產的筍乾多、質量好。
建國後,“西牛麻竹筍”逐步有所發展,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發展更快。歷年,縣商業、供銷部門,均有筍乾收購外調出口,至1986年,麻竹筍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

生產情況

截至2011年,英德市筍竹種植面積達47萬畝,西牛鎮種植面積達20萬餘畝,良種推廣率達到50%,鮮筍產量為31.5萬噸,筍乾產量為1.26萬噸,其年產值達約3億元;麻竹葉年產量達2300噸,占中國產量的90%以上,產值1億元左右,主產區農民年人均竹筍收入1250元,占年人均總收入的41%,成為廣東省乃至中國最大的麻竹筍種植生產基地。
2013年,英德市麻筍竹種植面積48萬畝,筍竹產值達到4.72億元。

產品榮譽

2005年,英德西牛鎮被中國果菜產業發展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優質食用筍基地鄉鎮”。
2005年8月,英德市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為“中國麻竹筍之鄉”。
2008年,西牛鎮評為“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2008年05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牛麻竹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乾筍衣乾筍衣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西牛麻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英德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西牛麻竹筍產地範圍的函》(英府函〔2007〕24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英德市內低丘陵坡地,範圍在東經112°45′至113°55.1′,北緯23°50′至24°33′。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麻竹。
二、土壤條件
紅壤土和黃紅壤土,土層深厚大於19厘米,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大於2.77%,呈酸性反應,pH值5至6.5。
三、栽培技術
1.育苗方法:採用無性繁殖育苗。
2.種植時間:每年2至4月,桿基芽萌動前的陰天或雨天后。
3.種植規格:每畝植株不超過80株。
4.栽培管理:
(1)施肥:施有機肥為主,每株施0.2千克至0.4千克。
(2)培土:在竹筍未出土前注意培土。
(3)留竹:第一年留2支壯筍(早期筍)養竹,其他弱筍割去,使之形成2個支系;第二年2個支系各再留2支壯筍,除去其它弱筍,按此法至第四年後把第一衰老母竹伐去。
(4)防治竹蚜蟲病:
①保護瓢蟲、草蛉、食蚜蠅、蚜蜂等蚜蟲天敵,以蟲治蟲。
②化學防治:一是用5%蚜虱淨等噴霧,二是每畝用敵馬煙劑1至2千克放煙,三是用40%樂果原液直接塗到新竹桿。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筍
采筍時套用專用筍刀,當竹筍長到60至100厘米長,即筍頭露出2至3個青節時,及時采割。
五、加工工藝
1.新鮮筍的加工:去除外殼、雜屑,然後清洗乾淨。
2.保鮮筍的加工:以新鮮西牛麻竹筍為原材料,經清洗切片(絲)、殺青、去除雜質、加檸檬酸使pH值控制在4.2至4.3、稱重、真空包裝,然後殺菌、乾燥、裝箱。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新鮮筍:
項目
指標
外觀
表皮呈淡黃色,長筒形,身長60至100厘米(筍頭露出2至3個青節)。
筍頭
筍尾
粗大、肉厚,有2至3個青節,節間表皮嫩綠色,筍肉潔白。
細嫩、筍肉潔白
品質
爽口、筍味甘甜、香濃、渣少、粗纖維含量高。
鮮嫩、筍味甘甜、香濃、渣少。
(2)保鮮筍:
項目要求
色澤
筍肉呈微黃色或白色,同一包裝筍肉色澤均勻。
香氣和滋味
筍味香濃,具有泡筍特有的香氣和滋味,無異味。
品質
筍味甘甜、香濃、鮮嫩、爽口、無渣。
形態
筍肉呈絲條狀或塊狀,同一包裝的筍肉大小形態基本均勻,無雜質,允許有少量筍肉碎屑。
2.理化指標:
(1)新鮮筍:
項目
要求
筍頭
筍尾
可食率,%
≥60
≥80
鐵,毫克/千克
>3.0
>3.5
糖類,%
≥1.5
≥2.0
蛋白質,%
≥1.8
≥2.2
粗纖維,%
1.5—2.5
0.5-1.0
(2)保鮮筍:
項目
指標
粗纖維,%
≤3.0
固形物含量,%
≥50
亞硝酸鹽,,毫克/千克
<1.0
總糖,%
≥1.5
蛋白質,%
≥2.0
銅(以Cu計),毫克/千克,
≤10.0
鉛(以Pb計),毫克/千克
≤1.0
砷(以As計),毫克/千克
≤0.5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西牛麻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英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