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齶骨齒 |
英文名稱 | palatal tooth |
定 義 | 齶骨上的牙齒。多見於古老型的兩棲類和爬行類。 |
套用學科 |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脊椎動物學與古人類學(二級學科),兩棲類(三級學科) |
中文名稱 | 齶骨齒 |
英文名稱 | palatal tooth |
定 義 | 齶骨上的牙齒。多見於古老型的兩棲類和爬行類。 |
套用學科 |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脊椎動物學與古人類學(二級學科),兩棲類(三級學科) |
齶骨齒是2021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定義著生在某些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齶骨上的牙齒。出處《動物學名詞》。...
這塊齶骨是在肯亞納卡里地區的火山泥流沉積物中發現的,一同發現的還有11顆牙齒。檢測結果顯示,這種大猿的個頭應該在雌性大猩猩和雌性猩猩之間,主要以堅果、種子和水果為食。京都大學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牙齒上覆蓋著厚厚的牙釉質,齒冠較低並且寬大,說明這種猿的飲食中含有相當多...
頭骨低而狹長,呈三角形。前上顎骨特別向下彎曲,並且有大而向後彎曲的矛齒。外鼻孔位於吻端且被前上顎骨、鼻骨所分割。無松果孔。具齶骨齒。下頜無外側孔。前肢較後肢短。形態特徵 加斯馬吐龍,它的上下頜中裝備著尖利而彎曲的牙齒,用來咬食獵物。氏加斯馬吐龍(C. yuani),生存於早三疊紀的中國加斯馬吐龍是著名...
⑵齒的類型:a.頜齒;b.犁骨齒;c.齶骨齒;d.翼骨齒;e.舌齒;f.咽齒。⑶齒的形態:a、犬齒:兇猛肉食性魚類;b、臼狀:多以底棲軟體動物為食;c、門狀:多以低等藻類為食;d、鋪石狀:底棲生物;e、錐狀:肉食,f、絨毛狀:碎食。⑷咽齒:鯉科魚類第五對鰓弓的角鰓骨特別擴大,上生咽齒,基...
上、下頜具絨毛狀齒,形成弧形齒帶,下頜齒帶中央分開;齶骨齒形成半圓形齒帶。眼大,側上位,位於頭的前半部,上緣接近頭緣,眼緣游離,不被皮膜覆蓋。眼間隔寬而平。前後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呈管狀,後鼻孔為裂縫。鼻須位於後鼻孔前緣,末端超過眼中央或達眼後緣,頜須後伸達胸鰭條後端。外側頦須長於內側...
密星海蝠魚(學名:Malthopsis lutea)為棘茄魚科魚類。盤呈三角形,甚平扁。吻尖而突出,具強吻棘。口小,前位;上下頜及舌上具絨毛狀齒,齶骨具齒。下鰓蓋骨棘突出,末端具小棘,其中有一為前向棘。形態特徵 體盤呈三角形,甚平扁。吻尖而突出,具強吻棘。口小,前位;上下頜及舌上具絨毛狀齒,齶骨...
巨蜥上顳弓完整,無齶骨齒或翼骨齒,頸椎9枚。大多陸棲,善於攀爬,許多種擅長涉水,且可遠離岸邊游向大海。肉食性,大型的可捕食豬或小鹿。卵生。肉可食;皮用以製革,可做成花紋精美的錢包、錶帶等。中國產一種巨蜥,發布於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南部,亦見於東南亞,全長可達1米以上。幼巨蜥具鮮明的黑色...
鋸蓋魚科,體延長,長橢圓形,體稍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平直。頭中大。眼中大。口大,微斜裂;頜齒呈絨毛狀,鋤骨和齶骨通常具齒,舌上有或無齒。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隅角其1-2強棘;鰓蓋骨後緣棘,平扁或無棘。體被弱櫛鱗或圓鱗,頰部及鰓蓋均被鱗;側線完全。背鰭有二個,分離或相連,具...
鱷鯒,學名:Cociella crocodilus (G. Cuvier, 1829),為鯒科鱷鯒屬的一種魚類。頭寬,平扁,棘棱發達,眼下棱只有2棘。體被小而易脫胎換骨落的櫛鱗。前鼻孔後緣各有1皮質突起。前鰓蓋骨具2尖棘。左右犁骨齒帶分離,呈八字形,齶骨齒帶為細長縱行。腹鰭始於胸鰭後方;第二背鰭和臀鰭各有11鰭條。暖...
雙斑鈍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頭背部平直。吻尖,唇略厚。眶前骨後緣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鰓蓋骨後緣具2不顯之扁棘。齶骨齒存在。體被圓鱗;眼眶間隔被鱗;頰部具鱗4-5列;側線鱗數40-42;側線上方鱗列數4個。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部之鰭膜末端呈簇須狀,硬棘數X,軟...
中國產4科8屬10種,海鯛科體有垂直排列的小鱗,台灣產1種;海魴科齶骨有齒,大口斜形,椎骨31~40,背臀鰭基側有骨質棘板,中國有海魴屬等5屬6種;副海魴科奇鰭基側無板,大口斜形,有齶骨齒,無腹鰭棘,僅太平洋副海魴產於南海到日本南部;菱鯛科齶骨無齒,口小近垂直,椎骨21~23,腹鰭Ⅰ-5,有櫛鱗,...
上下頜具多行細尖銳齒,內行齒較大。具齶骨齒,單行,較大而尖銳。鰓孔小,圓孔狀。鰓絲髮達,鰓耙退化。具偽鰓和鰾。具中翼骨、第一咽鰓骨及尾上骨。體裸露無鱗,皮膚光滑,無絨狀短刺。吻觸手與前頜骨聯合間的吻背部具2片皮狀突起。背鰭2個。胸鰭較寬大,由輻狀骨形成的假臂很長,埋於皮下,胸...
上枕骨棘常裸露,略細長,接於項背骨。口較小,下位,略呈弧形。吻鈍,略呈錐形。上頜突出於下頜,上、下頜具絨毛狀齒,形成弧形齒帶;下頜齒帶中央分開;齶骨齒形成半圓形齒帶。眼中等大,側上位,位於頭的前部,眼緣不游離。眼間隔稍平。前後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位於吻端;後鼻孔前緣有小的鼻...
冠鰈科(學名:Samaridae)體呈橢圓形,極為平扁。兩眼皆在身體的右側。口小,兩側頜齒發達,細小如絨毛,齶骨無齒。前鰓蓋骨後緣游離,無皮膜或鱗片。生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極為平扁。兩眼皆在身體的右側。口小,兩側頜齒髮達,細小如絨毛,齶骨無齒。前鰓蓋骨後緣游離,無皮膜或鱗片。有眼側鱗片為強櫛鱗...
與公魚的主要區別為舌具大犬齒;上頜骨末端超過瞳孔後緣。口橫裂,亞下位。上、下頜均具齒,齶骨齒1行,生殖季節成魚有2行明顯的舌齒。脂鰭大,與臀鰭相對。隨棲息環境不同及個體生長體色變化較大。終年棲息于山澗溪流的群體,個體較小,體色較暗,稱“山細鱗”;冬季洄游到大江越冬的個體較大,體色鮮艷,...
前頜骨有齒18,上頜骨有齒50。下頜每側有齒14。齶骨齒13。犁骨前端有3-4個齒,兩側各有4個齒。舌有齒2行各6-7個。鰓孔大。鰓耙粗短。鰓膜骨條13。鰓膜分離且游離。肛門臨近臀鰭始點。鰾長大1室。胃發達。鱗為小圓鱗,無輻狀溝紋。側線完整,前端稍高。川陝哲羅鮭背鰭始於體前後端的正中點,第1分支...
消化道 :1、口咽腔 牙齒為多出性,同型齒。蛙類具上頜齒(上頜骨邊緣)、犁骨齒(口咽腔頂壁,2簇),蟾蜍類無齒,有尾目具犁骨齒;蚓螈目上下頜及犁、齶骨均具齒。鯢螈類具頜齒1-2排。作用為防止食物滑脫。舌位於口咽腔底部,肌肉質。無尾兩棲類舌根位於下頜前部,舌尖游離,蛙類有深淺不同的分叉,...
棘鯛是棘鯛科棘鯛屬一類魚的統稱。體高而側扁,呈卵圓形。頭大而高,具大型的黏液腔,外被以薄膜。吻鈍短。眼大;眼眶下緣及後緣具若干條長短不一的骨脊。口前位,斜裂,上頜骨末端達眼後緣下方,下頜骨略突出,在縫合處具一小突起;上下頜細小,絨毛狀;鋤骨及齶骨具齒。形態特徵 D.Ⅵ,13;A.III...
棘鮃科體長橢圓形,極縱扁;雙眼同位於體左側或右側。口於吻端;下頜稍突出;上下頜齒小而尖銳;齶骨無齒。鰓蓋膜分離;前鰓蓋骨後緣多少游離,無皮膜或鱗片。背鰭起點於眼之上方;背鰭與臀鰭均不與尾鰭相連;腹鰭基底短,具I硬棘5軟條;眼側胸鰭短於盲側,內側鰭條分枝,盲側鰭條均不分枝。肛門偏於眼側。...
齒小而尖銳,可倒伏。齶骨每側2組齒帶,外組齒帶長,有1-2行,內組齒頻寬短。鰓蓋條骨13。鰓孔大。假鰓發達。鰓耙不發達。體被圓鱗。頭後部頰部及鰓蓋均被鱗。偶鰭腋鱗尖長。背鰭前鱗20,背鰭後鱗17-18。側線平直。背鰭位於腹鰭基底後上方,第二、三鰭條較長,有時絲狀延長。臀鰭基底短於背鰭基。脂...
長期以來,國內絕大多數有關研究者將海鮎屬Arius中齶骨齒單側3群的個體鑑定為海鮎A·thalassinus。基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館館藏海鮎標本的研究發現,標本中存在兩種齶骨齒的分化類型;經文獻查證,其中一種應為雙線海鮎A·bilineatus,該種在我國尚未見有研究報導,為一新記錄種。雙線海鮎與海鮎外形相似,但...
花斑蛇鯔(學名:Saurida undosquamis)是狗母魚科、蛇鯔屬的一種魚類。體圓而瘦長,呈長圓柱形,尾柄兩側具棱脊。頭較短。吻尖,吻長明顯大於眼徑。眼中等大;脂性眼瞼發達。口裂大,上頜骨末端遠延伸至眼後方;頜骨具銳利之小齒;外側齶骨齒一致為2列。體被圓鱗,頭後背部、鰓蓋和頰部皆被鱗;側線鱗...
刺鯧(學名:Psenopsis anomala)是長鯧科、刺鯧屬魚類。體短而高,極側扁,呈橢圓形;頭稍呈圓形。吻鈍。眼中大。口裂中大;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前緣之下方;下頜略短於上頜;齒細小,單列;無鋤骨齒及齶骨齒。鱗被圓鱗,極易脫落,體表面分泌有粘液;側線完全,略呈弧形,。背鰭基底長,具分離之硬棘Ⅵ~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