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齊魯大學創建前
1864年,北美長老會傳教士
狄考文 博士(C.W.Mateer,1836.1.9—1908.9.4)攜夫人狄就烈(Julia Brown, 1837—1898)在
登州 城內一所叫“觀音堂”的破廟裡辦起免費義塾,稱“蒙養學堂”。1882年,紐約北美長老會總部批准其升格為大學建制,定名“文會館”(Tengchow College),史稱
登州文會館 。
齊魯大學醫學院 1883年,北美長老會傳教醫生
聶會東 (James Boyd Neal,1855—1925)與其妻子到達登州,準備在文會館設醫科,因設備和人員不足,未能如願。於是便租賃了一所寺廟的幾間房子,用一部分作教室,另一部分作為小型診所,並招收了5名學生,隨師學習西醫知識,這便是齊魯大學醫學院的發端。
1885年,英國浸禮會(English 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宣教士武成獻創辦青州醫學堂,另一位宣教士巴德順在
鄒平 所辦的教會醫院也設立醫學堂,開始招收學生傳授醫學業務知識。
1892年,
聶會東 夫婦奉調到濟南,在東關華美街(今興華街)與洪士提凡夫婦、安德遜女士一起在教會診所工作,後將原診所擴建,取名華美醫院,並同時籌建醫校。1891年學校竣工,定名為華美醫院醫校,每年招收5名學生。到1902年,華美醫院醫校共有在校學生四個班,22人,皆為男性。
義和團運動 後,1902年6月13日,北美長老會和英國浸禮會在
青州 開會,共同建立山東新教大學(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1903年,濟南聶會東、青州武成獻和
鄒平 巴德順所辦的醫校合稱為山東共合醫道學堂(Shand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聶會東任校長,學制四年,四個年級的學生分別在濟南、青州、鄒平和沂州(今臨沂)的教會醫院進行教學和輪流實習。
1906年,華美醫院醫校與
青州 醫道學堂合併,改稱濟南共合醫道學堂。1907年,在濟南南新街購地建立濟南共合醫道學堂新址及醫院,1911年醫學大講堂、診病所、宿舍等建築竣工。
1909年,山東
新教 大學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1911年4月17日,濟南共合醫道學堂正式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
聶會東 任校長,有教師14人。齊魯大學醫學院將這一天作為建院日期。
齊魯大學醫學院
1916年,北京
中華醫學基金會 (The China Medical Board,文獻中又稱美國
羅氏 駐華醫社)改組北京協和醫校(The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Peking),將三個班的學生轉入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並“協款”5萬美元用以改善校舍和設備,又許諾連續五年每年“協助”2萬美元用以辦學。 1916與1917年之交,在中國博醫會醫學教育會的建議下,南京
金陵大學 醫科和漢口大同醫學校也併入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1917年9月,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各科遷至濟南新址,
齊魯大學 正式開學。此時醫科學制為七年,共有教師14人,學生118人,另有醫預科24人。
齊魯大學醫學院 原齊魯大學辦公樓,1997年毀於火災 齊魯大學醫學院 1920年設藥學專修科,學制兩年。1921年4月,創辦《齊魯醫刊》。1923年,接收華北協和女子醫學院(North China Union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自此開始男女同校。1924年7月19日,經齊魯大學申請,加拿大授予齊魯大學執照,授權齊魯大學按照自己理事會的規定“授予與中國法律相一致的文憑和學位”。根據此規定,齊魯大學頒布學位授予條例,規定醫學院畢業生頒發
醫學學士 學位,同時授予美國和加拿大認可的
醫學博士 學位。
建於1917年的柏根樓樓,後為化學樓,今為教學三樓。 1925年,齊魯大學醫科正式更名為齊魯大學醫學院,但兩個名字在部分文獻中依舊混用。1931年10月17日,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
私立齊魯大學 註冊立案,齊大學歷受到中國政府的承認。1934年設立
公共衛生 系。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9月,齊魯大學宣布停課,大部分師生及主要教育教學設備遷往四川成都,與
華西協和大學 、
金陵大學 、
金陵女子 文理學院 、
燕京大學 等在華西壩辦學,史稱“華西壩五大學”。濟南的齊魯大學校園在
太平洋戰爭 爆發後被日軍強占。五大學雖然都擁有自己的師資和課程,但共用教學實驗室及設備,各學校間
學分 互認,共享師資和課程。抗戰期間齊魯大學醫學院和理學院聯合設立
寄生蟲 研究所,培養碩士研究生。1945年10月1日,齊魯大學在濟南復校。
建於1917年的柏根樓樓,後為化學樓,今為教學三樓。 齊魯大學男生宿舍400號院(號院) 1948年濟南戰役前夕,齊魯大學醫學院部分師生避往福州。9月濟南解放後留濟師生相繼入學開課。1949年,江南解放,南遷師生返回濟南。1951年1月,
華東軍政委員會 教育部接管並出資補助齊魯大學,解聘外籍教師的行政和董事職務。
1952年,齊魯大學醫學院在
院系調整 中與
山東 醫學院 合併組建新山東醫學院,校址設在齊魯大學校園(今
山東 大學趵突泉校區)。截至1952年,齊魯大學醫學院共培養各類畢業生1098人。
齊魯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齊魯醫院)
齊魯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又稱濟南
齊魯醫院 ,1890年由
聶會東 夫婦、洪氏提凡夫婦及安德遜女士在原西醫診所的基礎上創建,稱為華美醫院,為濟南首家
西醫 診所,也是當時分科最全的醫院。1891年後設華美醫院醫校。1908年,華美醫院醫校併入濟南共和醫道學堂,同年在今
南新街 開設濟南共和醫院作
當時醫院正門 為實習基地。
建於1911年的求真樓,1935年之前為當時醫院的門診部。 1911年,濟南共和醫道學堂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醫科,濟南共和醫院也改稱齊魯大
學 醫科附設醫院,又稱濟南齊魯醫院。齊魯醫院的經費由齊魯大學撥付,並得到了
中華醫學 基金會 和英美教會的捐助,國際信息暢通,名醫薈萃,因而迅速發展,曾與
北京協和醫院 、上海仁濟醫院(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成都華西
醫院 (今
四 川大學華西
醫院 )一併稱為舊中國四大教會醫院。
上世紀三十年代‘共合樓’東側立面雙塔樓外觀 建於1935的博濟樓(科技樓),作為新門診樓和病房大樓使用。 1941年齊魯大學南遷後,齊魯醫院被日軍強占為軍醫院,未隨校南遷的英美人士被遣送到濰縣集中
營 ,中國醫務人員則另建濟南市市立醫院。抗日戰爭勝利後,齊魯醫院重新恢復,1952年更名為山東省立第二醫院,作為新建立的山東醫學院的附屬醫院,1957年8月正式更名為
山東醫學院 附屬醫院,1978年6月隨山東醫學院劃歸衛生部,1985年5月山東醫學院更名為山東醫科大學,醫院改稱
山東醫科大學 附屬醫院,2000年11月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醫
院 。
博濟樓(現科技樓)的奠基石
齊魯大學醫學院護士
學校
1915年,濟南共和醫道學堂成立護士學校,學制四年,從
青州 調來英國浸禮會傳教護士勞根任校長,又從英國和美國請來三位護士協助,分別是波拉德(Ethel Pollard),巴莎·狄克萊克(Bertha Dinkelacker ) 和愛菲·狄克萊克小姐(Effie Dinkelacker)。護士學校後來先後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附設看護養成學校、齊魯醫院看護學校。1952年改為山東省立第二醫院護士學校,後輾轉成為
山東醫科大學衛生學校 ,2000年6月12日與
山東醫科大學 護理系合併組建山東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現為
山東大學護理學院 。
齊魯大學附屬醫院護士學校舊址 課程設定 醫學預科
第一學年1學期:生物、化學、中文、英文、物理、心理學、宗教
第一學年2學期:生物、化學、中文、英文、物理、宗教
第二學年1學期:生物、化學、中文、英文、物理
第二學年2學期:生物、化學、中文、英文、物理
醫科課程
第一學年1學期:組織學、解剖學(一)、胎生學、內外科實習、生物化學、英文
第一學年2學期:組織學、解剖學(二)、生理學、藥物學、內外科實習、英文
第二學年1學期:解剖學(三)、生理學、病理學、細菌學、傳染病學、內外科實習、英文
第二學年2學期:解剖學(四)、病理學、藥理學、製藥學、物理診斷、腸蟲學、內外科實習、英文
第三學年1學期:實驗診斷、內科學、外科學、眼科學、婦科學、皮科學、小兒科學、內科實習、外科實習、英文
第三學年2學期:內科學、實用解剖學、外科學、眼科學、產科學、皮科學、梅毒病學、小兒科學、防症醫學、內外科實習、英文
第四學年1學期:療學、內科學、外科學、產科學、小兒科學、防症醫學、內外科實習
第四學年2學期:神經病學、內科學、外科學、
耳鼻咽喉科 、小兒科學、防症醫學、X光診斷法、實習
第五學年1學期:神經病學、外科手術、外科臨床講授、內科臨床講授、手術室實地、練習及門診
第五學年2學期:外科病理學、外科手術、外科臨床講授、內科臨床講授、手術室實地、練習及門診
歷任院長 齊魯大學醫學院歷任院長資料不詳,以下僅列出在文獻中可考者。
(任職時間不詳)江清
(任職時間不詳)李纘文(代理)
校園環境 著名校友 一級教授
著名醫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