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旁竇炎

鼻旁竇炎即鼻竇炎,包括急性鼻旁竇炎和慢性鼻旁竇炎。為鼻科常見疾病,慢性者居多。前組鼻竇較後組鼻竇的發病率高,其中上頜竇最為常見。鼻旁竇炎可發生於一側,亦可雙側。可限於一竇發病,亦可累及多竇。

基本介紹

  • 別稱:鼻竇炎,副鼻竇炎
  • 英文名稱:nasosinusitis,rhinosinusitis
  • 就診科室:耳鼻咽喉科
  • 常見發病部位:鼻
  • 常見症狀:鼻塞,膿涕多,頭痛,痰多,咽喉疼痛,耳鳴,耳聾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預防,

病因

1.全身因素
過度疲勞、受寒受濕、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生活與工作環境不潔等是誘發本病的常見病因。
2.局部因素
(1)鼻腔疾病 如急、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變應性鼻炎鼻息肉鼻腔異物和腫瘤等。上述疾病均可阻塞竇口鼻道複合體,阻礙鼻竇的引流和通氣而至鼻旁竇炎的發生。
(2)臨近器官的感染病灶扁桃體炎、腺樣體炎等。此外,上列第2前磨牙和第1、2磨牙的根尖感染、拔牙損傷上頜竇、齲齒殘根墜入上頜竇內等,均可引起上頜竇炎症。
(3)創傷性鼻竇外傷 骨折或異物射入鼻竇,游泳跳水不當或游泳後用力擤鼻致污水擠入鼻竇等,可將致病菌直接帶入鼻竇。
(4)醫源性鼻腔內填塞物 留置時間過久,引起局部刺激、繼發感染和妨礙竇口引流和通氣。

臨床表現

1.鼻塞
輕重不等,多因鼻黏膜充血腫脹和分泌物增多所致,鼻塞常可致暫時性嗅覺障礙
2.膿涕多
鼻涕多為膿性或黏膿性,擤淨,膿涕中可帶有少許血液。厭氧菌或大腸桿菌感染者膿涕惡臭。膿涕可後流至咽部和喉部,刺激局部黏膜引起發癢、噁心、咳嗽和咳痰。
慢性化膿性鼻旁竇炎一般為明顯局部疼痛或頭痛
4.其他
由於膿涕流入咽部和長期用口呼吸,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狀,如痰多、異物感或咽喉疼痛等。若影響咽鼓管,也可有耳鳴耳聾等症狀。

檢查

1.局部紅腫和壓痛
急性上頜竇炎表現為頜面、下瞼紅腫和壓痛;急性額竇炎則表現額部紅腫以及眶內上角壓痛和額竇前壁叩痛。
2.前鼻鏡檢查
鼻黏膜充血、腫脹,尤以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為甚。鼻腔內有大量黏膿或膿性鼻涕,前組鼻竇炎可見中鼻道有黏膿或膿性物,後組鼻竇炎者則見與嗅裂。
3.鼻旁竇CT掃描
CT檢查已經成為診斷鼻旁竇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旁竇炎手術前必須做的系列檢查之一,CT掃描分為冠狀掃描和水平位掃描。鼻旁竇炎經常和鼻息肉並存,CT可以顯示鼻息肉鼻竇炎的範圍,清晰顯示各鼻竇及其比鄰區域的細微結構,為醫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通過CT,還有助於鼻旁竇炎與其他疾病如鼻竇癌等進行區別。

治療

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竇引流和同期障礙,控制感染和預防併發症。
1.急性化膿性鼻旁竇炎
(1)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轉為慢性和併發症。明確致病菌者應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未能明確致病菌者可選用廣譜抗生素。明確厭氧菌感染者應同時套用替硝唑或甲硝唑。
(2)局部治療 減血充血劑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
(3)鎮靜止痛藥 用於頭痛劇烈者。
(4)鼻腔沖洗 用注射器或專用鼻腔沖洗器。
2.慢性化膿性鼻旁竇炎
(1)局部治療為主,可選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常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淨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應注意滴鼻淨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生藥物性鼻炎
(2)上頜竇穿刺沖洗。
(3)鼻腔手術。
(4)鼻竇手術。

預防

1.應注意經常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2.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臉,以增強鼻腔黏膜的適應能力及抗病能力。
3.注意改善生活及工作環境,減少環境污染。
4.防止急性鼻炎的發作,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5.防止鼻旁竇炎的形成,採用正確的擤鼻方法,不宜強行不正確的擤鼻,以免引起急慢性鼻旁竇炎。
6.不要用手挖鼻,以免引起鼻等炎症。
7.經常保持心情舒暢,身心健康,減少各種疾病發生。
8.保持大便通暢。
9.不宜長久使用具有血管收縮作用的滴鼻劑,如麻黃素,滴鼻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