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帳

鼠尾帳

宋朝的鼠尾簿始用於差役。宋朝差役一般是指輪差鄉村上三等戶服吏役,吏役分州縣役和鄉役,州縣役是指州縣衙門公吏,鄉役是鄉村基層政權頭目。宋哲宗元祐時,反對變法派遣執政,在相當程度上恢復了宋神宗前的差役舊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鼠尾帳
  • 適用年代:宋朝
  • 相關名稱:鼠尾簿 鼠尾單
釋義,出處,相關文獻,

釋義

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帳目。

出處

宋史·趙開傳》:“減 蒲江六井元符至宣和所增鹽額,列其次第,謂之鼠尾帳。”

相關文獻

宋朝的鼠尾簿和鼠尾法
王曾瑜  載《錙銖編》
宋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474元祐七年六月丙寅載,兩浙路轉運副使毛漸狀:
“自到任已來,巡歷所至州縣,取索到諸鄉第三等以上人戶差役鼠尾都簿,點檢所差色役,逐處多稱不曾起置,只有逐鄉五等丁產文簿。緣各鄉丁產簿卒難見得差役失當,唯是鼠尾都簿易為檢察。雖已一面行牒管下杭、越十四州,指揮諸縣各起置鼠尾都簿,將所管諸鄉第三等已上人戶依物力等第、人丁數目,袞同鼠尾排定,於逐人名下注鑿逐次所差色役名目、年限、得替日月。”
戶部看詳此狀說:
“所造丁產文簿,自合將耆、戶長當官供過人戶稅產物力,與舊簿比對,依次等品量,於簿內逐等下鼠尾排定,遇差役,依條書鑿所差色役年月日及替人姓名,即人吏無由移易高下。今據本官前項申請,竊慮逐路施行不一,今欲申明行下諸路,詳此施行。若未系改造文簿去處,只據排定資次,於見丁產簿內依此鑿定。”
這段記載表明,當時開始在鄉村五等丁產簿的基礎上,另設鼠尾都簿,專為鄉村上戶依次輪充差役之用。鼠尾簿上開列各戶“物力等第、人丁數目”和“所差色役年月日及替人姓名”。後來,宋哲宗在紹聖時“紹述”熙豐新政,又施行免役法。但在實際上,只是州縣役實行投名,而鄉役依然輪差。由於推行保甲制,取消原來的鄉村基層政權編制,都、副保正取代耆長,負責治安,大保長取代戶長,負責催稅。既然鄉役仍實行輪差,故至南宋時,也可看到設定鼠尾簿,實行鼠尾法的記載。《宋會要》食貨66之80~81載:
“(紹興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御史中丞湯鵬舉言:‘比年陳請役法,可謂備矣,獨有近歲申明,欲以批朱、白腳輪差,遂致下等人戶被害。謂如十保內,上等家業錢一萬貫,中等家業錢五千貫,各以充役,謂之批朱。至有下等家業錢一百貫以上,末等家業錢五十貫以上,未曾充役,謂之白腳。[然下戶無力可充,遂有差役不行之患。]①欲乞將批朱者歇役止於六年,便與白腳比並物力、人丁再差。’從之。”(注①“然下戶”一句,據《要錄》卷173紹興二十六年六月辛未朔補。)
所謂批朱,即是在簿籍上用朱筆標明某戶業已充役,而白腳即是某戶未曾充役,故在簿籍上無朱筆標記。上引的記事並未說明差役是否使用鼠尾簿。據洪适《盤洲文集》卷41《論人戶差役札子》說:
“紹興二十六年六月一日,續降旨揮,批朱者歇役止於六年,便與白腳人比並再差。行之數年,民受其利。近因宣州一鄉,上戶絕少,下戶極多,守臣奏請,本欲不候歇役六年,即再差上戶。有司看詳,誤將歇役六年旨揮便行街改,遂致上戶卻稱朝廷改法,是以鼠尾流水差役,必欲差遍白腳,始肯再充。”(註:據《要錄》卷189紹興三十一年三月庚子,《宋會要》食貨65之93,洪适此奏當上於當年三月庚子之前,為二月二十七日。)
可知當時往往行用鼠尾薄,按照鼠尾簿上排列的各戶名單,依次輪差鄉役,可稱“鼠尾流水差役”。這種辦法,與批朱歇役到一定期限,仍同白腳比較物力而輪差的辦法,有所不同。關於這方面的問題,講得最為詳盡的,是宋寧宗時袁燮所上的《便民札子》,他說:
“臣聞差役舊法,惟以物力高下為序,自大至小,謂之鼠尾,勞佚雖均,而物力不侔,有至於破產者。迨淳熙間,始立倍法,自增及一倍、二倍以至三倍,而有歇役十年、八年、六年之別。高者稍頻而不害,下者由是而少寬,可謂良法矣。
然行於州縣,未能盡曉,但謂朝廷專用倍法,而不知兼用鼠尾法。竊詳當時建議之臣有曰:‘窄都不及歇役年限去處,即從遞年體例。’所謂窄都者,即紹興三十二年指揮‘地里窄狹,人煙稀少,不及十大保者’是也。所謂‘遞年體例’者,即鼠尾舊法也。地里既狹,人煙又稀,役戶無幾矣,決不能及歇役十年、八年、六年之限。故倍法有所不行,而仍用鼠尾法。今州縣間未達‘遞年體例’一句,都分寬狹,概用倍法,此役所以紛紛也。欲乞朝廷的確行下,明言遞年體例即鼠尾舊法,寬都用倍法,窄都用鼠尾法,二者並行而不相悖,誠便民之大者。”(註:《歷代名臣奏議》卷259。)
此奏對鼠尾一詞的來歷,已說得十分清楚。“以物力高下為序,自大至小,謂之鼠尾”,在簿籍上開列各戶名單,按財富多少為序,依次排列,故以自粗至細而又較長的老鼠尾巴為喻。南宋攤派差役的花樣不少,其中依鼠尾簿上的名單次序輪差,則稱鼠尾法,即洪适所謂“鼠尾流水差役”。陸游之子陸子通說:“鼠尾之不立,而銷丹之莫辨;白腳之隱匿,而析戶之規免。”②前一句之意是如不設鼠尾簿,則哪些已“銷丹”,即批朱,就無法辨認,此乃差役之一弊。樓鑰在《論役法》中說:“蓋前後臣僚論列,有為朱腳、白腳之法者,有為鼠尾輪差之法者。朝廷行之,正求以便民,然而申明愈多,法令愈繁,有司不知所守,而舞文之吏因得並緣為奸,而民益病矣。”③所謂朱腳,也即是批朱。這段話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攤派差役的混亂狀況,但鼠尾法作為攤派差役的一種方式,仍行用而不廢。明刊本《名公書判清明集》卷3范應鈴《提舉再判下乞照限田免役狀》說,官戶依照“限田之制”,除規定限額內的田產免差役外,“餘當與編戶同。又以各都稅錢鼠尾排定,自多及少,次第告示”,可為一例。(註:②《景定建康志》卷41《溧陽縣均賦役記》③《攻娩集》卷26,又《水心別集》卷13《役法》也提到“流水鼠尾,白腳歇替之差”。)
鼠尾簿或稱鼠尾單。曹彥約所撰陳元勛的墓志銘中說,陳元勛任鄂州崇陽知縣,“乞轉輸之粟,以寬旱歲,正鼠尾之籍,以定差役”④。劉克莊在《浮梁縣申餘震龍等不伏充役事》的書判中說:“豈有八都皆是頑民之理,如此是忿嫉百姓也。帖縣將八都合差役戶開具鼠尾單,仍勒鄉司重責罪罰,申 。”(註:④《昌谷集》卷19《故利州路提點刑獄陳君墓志銘》)
①黃震在《義役差役榜》中說:“備帖一路(按:指江南西路)五十六具,各隨宜處置,面覈鄉司底籍,知人戶虛實,無以其詭挾為擾,而且以餅聚見數,凡見成鼠尾單不可為準。”②這些記載表明,直到南宋晚期,攤派差役仍沿用鼠尾簿。當然,由於吏胥作弊等各種原因,鼠尾簿上記錄是否準確可靠,則是另一回事,故黃震就指出江南西路五十六縣的“鼠尾單不可為準”。《萬曆黃巖縣誌》卷3介紹南宋時台州黃巖縣的義役,“義役之法遂遍邑境,鼠尾舊式屏去不用”。看來至少有些地區與此縣相類似。(註: ①《後村先生大全集》卷192。 ②《黃氏日抄》卷79。)
除了鼠尾簿以外,宋朝還有鼠尾帳。據《宋史》卷374《趙開傳》,趙開出任成都府路轉運判官,“減蒲江六井元符至宣和所增鹽額,列其次第,謂之鼠尾帳,揭示鄉戶,歲時所當輸折科等實數,俾人人具曉,鄉胥不得隱匿竄寄”。這種鼠尾帳看來是參照鼠尾簿而設定的,而功能卻與鼠尾簿不同。在趙開身後四十年,即宋孝宗淳熙時,李燾為他撰寫墓蒜銘,說這種鼠尾帳“至今用之”。③又《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74紹興二十六年九月潼川府路轉運判官王之望奏論經界法:“遂令州縣取諸鄉稅名,為鼠尾帳,家至戶到,問其願否。”朱熹《朱文公文集》卷18《奏均減紹興府和買狀》,說有人主張當地和買“或作鼠尾推排”。此類都應是參照差役的鼠尾法。(註:③《琬琰集刪存》卷2。)
以上介紹了鼠尾簿和鼠尾法,最後必須指出,鼠尾簿是宋朝攤派差役的一種簿籍,卻並非是唯一的必備的一種簿籍。如南宋陳傅良說:“役法者,五等簿[是]也。”④他沒有提及鼠尾簿,只說役法以五等丁產簿輪差。又《晝簾緒論·差役篇第十》說,攤派差役,使用“產力簿”,“俟簿書物力一定,然後照各鄉則例,物力及若干,方令充役”,“若有元保不應充役白腳,而近來增置田產,歸餅詭挾,物力亦當及役,則且差白腳”。“產力簿”大約也是五等丁產簿之別稱。總之,鼠尾簿大致是宋哲宗時出現的一種用於攤派差役的簿籍,至於各地設定鼠尾簿與否,已不可能有具體的詳盡的統計資料了。(註:④《止齋先生文集》卷21《轉對論役法札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