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正

保正

古代農村每十戶為一保,設保長;每五十戶設一大保,設大保長;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戶)設都保,都保的領導叫都保正,還有一個副保正。那時候家庭人口比較多,平均一戶五個人,五百戶人家大約兩千五百人,那時候沒有區的概念,就是縣,大縣設縣令,小縣設縣長,保正大體上相當於現在鄉長職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正
  • 外文名:無
  • 推行保甲法
  • 泛稱:保長等為保正
  • 來源:《宋史·兵志六》
  • 起於:宋代
歷史記載,著名人物,正確用法,

歷史記載

《宋史·兵志六》:“熙寧初,王安石變募兵而行保甲......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斡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選一人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選為眾所服者為都保正,又以一人為之副。”宋王安石推行保甲法,規定五百家設都保正一人,副都保正一人,下有大保長、保長,分別掌管戶口治安、訓練壯勇等事,意在加強對民間的統治。後世沿其法,因泛稱保長等為保正。保正起於宋代,終結於新中國成立後。
一保之長。 宋朝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二記載:“ 紹聖初,復熙寧法,建炎元年,減三分之一,仍召募下諸色公人,皆用此雇,與差保正不同。”
《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慌忙叫了地方坊長保正人等,多來相視看驗,好報官府。”
楚劇《葛麻》第二場:“你家瞧不起我,我還當過新舊兩年保正的。”
水滸傳》第十四回:“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

著名人物

晁保正晁蓋,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
《山東版水滸傳》中的晁蓋喜歡刺槍使棒,身強力壯,不取妻室,終日打熬筋骨。傳說鄰村西溪村鬧鬼,村人鑿了一個青石寶塔鎮在溪邊,鬼就被趕到了東溪村。晁蓋大怒,就去西溪村獨自將青石寶塔奪了過來在東溪邊放下。因此人稱“托塔天王”。 劉唐探聽得大名府梁中書生辰綱運往東京為其岳父蔡京祝壽,便投晁蓋報信,被雷橫捉住,幸虧晁蓋將他認作侄子,使雷橫放了劉唐。晁蓋與吳用公孫勝等人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事發後,幸得宋江通風報信,乃與吳用、公孫勝及阮小二兄弟在石碣村打敗前來拘捕他們的官兵,投奔梁山泊入伙。因寨主王倫忌才,不能相容,吳用智林沖火拚王倫後,大家推他為寨主(是梁山過渡時期的領袖,不在一百零八將之內)。後在攻打曾頭市時,被一支刻有史文恭名字的藥箭射中面頰致死。

正確用法

保正bǎo zhèng (ㄅㄠˇ ㄓㄥˋ) 。錯將 ''保證'' 寫成 ''保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