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福鼎市轄鎮。位於市境中西部,東臨沙埕港。面積11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441人(2010年六普)。轄3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點頭。G15瀋海高速、104國道過境。景點有蓮山古民居、玉佛寺、媽祖天后宮等。
沿革
有扆山屹立其間,故別稱唐山。原屬福寧州勸儒鄉遙香里二十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五都。民國初期為點頭區,民國29年(1940年)設點頭鎮。1949年6月設點頭區,1958年8月成立點頭公社,1961年6月恢復點頭區,1968年6月改為點頭公社,1983年復為點頭區,1987年改為點頭鎮。1995年,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0036人。1996年,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山柘、西洋尾、果洋、三沙溪、馬洋、後梁、大峨、上宅、觀洋、江美、柏柳、後井、翁溪、過莧、大坪、舑山、龍田、舉州等18個行政村和點頭居委會。2000年常住人口41608人(五普)。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982107:~001 121點頭社區 ~002 121鎮江社區 ~003 121文昌社區 ~201 220扆山村 ~202 122龍田村 ~203 220觀洋村 ~204 220三沙溪村 ~205 220大峨村 ~206 220上宅村 ~207 220柏柳村 ~208 220過筧村 ~209 220翁溪村 ~210 220舉州村 ~211 220大坪村 ~212 220馬洋村 ~213 220江美村 ~214 220山柘村 ~215 220西洋尾村 ~216 220果洋村 ~217 220後梁村 ~218 220後井村
地理
點頭鎮位於
福鼎市中部,距市中心15公里,是國家建設部
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全鎮總面積109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62829人,集鎮人口2萬多人。區位優勢獨特,背靠
福鼎市區,東臨
沙埕良港,西與山城明珠
柘榮縣接壤,南抵全國聞名的
太姥山風景區。水陸交通便捷,
104國道和省道沙呂線貫穿境內,距
溫州機場120公里,
溫福鐵路穿境而過。2001年全鎮
工農業總產值達3.96億元,財政收入650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3030元。
特色
點頭經濟以農為主,由於“八尺門”內小海較盛,故漁業次之。全鎮
耕地面積24912畝,其中水田18945畝,主產水稻、
甘薯、茶葉。1995年糧食總產量13698噸,年產茶葉1537噸。水果以
楊梅、李、梨為主,年產196噸。
農業總產值5537萬元,
農業機械總動力4397千瓦。點頭素有“小海之鄉”之稱,內海灘涂廣闊,養殖有蠣、蟶、蚶等,其中“紅膏鱘”聞名遐邇,1995年水產品產量達1396噸。點頭集市貿易繁榮,以小海集市最為活躍、近幾年
福鼎白茶有很大的知名度,提升了點頭鎮的茶葉
市場地位。鎮辦企業有小型水、火電站5座,
裝機容量為430千瓦,有農具修配廠、花炮廠、蚊香廠、食品廠、茶葉初制廠、
九峰山林場、水產養殖場等56個廠場,尤以鞭炮煙花暢銷各地,全國馳名,同時閩浙邊貿
茶花交易市場不斷為鎮經濟創造利益。全鎮現有1所中學、80所國小。鎮所在地有電影院、文化站、衛生院;有4個電影院和18個衛生所分布在各行政村。
點頭新型集鎮建設成績顯著。1995年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為1995~2000年
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點頭交通便利,省道沙呂線貫穿境內。
歷史更名
古時因有扆山屹立其間,故別稱唐山。原屬福寧州勸儒鄉遙香里二十都,福鼎置縣後為
福鼎縣十五都。民國初期為點頭區,民國29年(1940年)設點頭鎮。1949年6月設點頭區,1958年8月成立點頭公社,1961年6月恢復點頭區,1968年6月改為點頭公社,1983年復為點頭區,1987年改為點頭鎮。
行政規劃
1995年,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40036人。1997年,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山柘、西洋尾、果洋、三沙溪、馬洋、後梁、大峨、上宅、觀洋、江美、柏柳、後井、翁溪、過莧、大坪、舑山、龍田、舉州等18個村委會和點頭居委會。
白茶發展
點頭鎮花農種植
茉莉花歷史悠久,九十年代,點頭鎮茉莉花種植曾進入鼎盛時期,但由於缺少正確的引導,花的品質差,
農藥殘留高,經濟效益並不是很高,直接影響了花農的種植積極性。
該鎮茶葉產業的迅猛發展,需要大量的茉莉花作為輔助原料,這為茉莉花開闢了廣闊的市場。茉莉花種植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極大的發展潛力,為了引導茉莉花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茉莉花產業發展的政策,通過抓管理、抓培養、抓開發,充分發揮茉莉花種植能手、病蟲害防治能手在茉莉花產業中的帶動示範作用,促使茉莉花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加大茶葉企業的資源整合,積極走自由結合、組織經營、聯合發展、共同抵禦市場風險的
集約化和產業化經營道路。
由
茶商、茶葉企業自覺聯合起來,創建
茉莉花培育基地,並輻射帶動周邊民眾培育茉莉花,增加香花的供應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香花供應緊張局面,也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
生產成本,增強的企業的發展後勁,促進市場繁榮。同時也為茉莉花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花農們手持訂單,培植茉莉花的信心也足了。該鎮花農培育茉莉花苗已達500多畝。
環境資源
點頭鎮清代鎦金木雕床點頭鎮歷來是福鼎的重鎮,通過
圍海造地,
閩東第一座農民城悄悄崛起,集鎮規劃面積為4.8公里,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已開通程控電括8000門,建成35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2800噸自來水廠,學校、金融、衛生等機構已成體系。投資環境日益看好,竭誠歡迎中外客商到點頭洽談貿易、投資開發。
點頭鎮自然資源豐富,沿海馬洋等4個村海岸線曲折,水域寬闊,灘涂面積7000多畝,
網箱養殖1000多口,年產
對蝦、海蠣、
青蟹、
泥蚶、大小
黃魚等4000噸。礦藏資源開發潛力很大,有普照花崗岩和梅山輝綠岩。生態環境良好,
森林覆蓋率高,境內風光秀麗,旅遊景點豐富,主要有蓮山古民居、百墓下
玉佛寺、
普照寺、瓜坪漁火、大峨梅山、媽祖文化宮,古村孫店等景點。
旅遊
福鼎市點頭鎮舉州村,一個偏遠、民風古樸的山村,村內一座偏遠、寧靜、民風古樸的山村,村內一座典雅別致的連山古民居在當地,久享盛名。連山古民居建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
訖今已有250多年歷史,青牆墨瓦,其建築結構和風格與
翠郊古民居相仿,被稱之為“姐妹樓”。整體分局以三個三進合院為主體,廳進台階呈梯形式布局,共有五層台基,18個天井、98個花窗,內外兩重圍牆,四周花園,總占地面積達38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大門上方正面橫額“雙峰拱翠”四個白底黑字。
連山古民居內木雕飾品精美絕倫,所有的梁、柱、窗、門皆飾以圖案,或人物花鳥、或祥禽瑞獸,栩栩如生。斗轉星移,古厝歷經風雨侵蝕,不再有往日的輝煌氣勢,但那年年不改的窗格插屏、斗拱懸樑,牆飾柱礎,無不散發著古樸獨特的民間鄉土氣息,折射出昔日主人的書香綿遠與璀璨光華,傳承著一個個古老家族的傳奇故事。是一處集觀光、休閒、考古於一體的旅遊新景點。
古代本是木構廊橋。清朝康熙53年始建木橋;
嘉慶5年改建石拱橋;光緒27年大修;民國12年石拱橋上建木構廊屋六間;1993年橋上廊屋失火被毀,2001年鄉民改建為磚混結構廊屋。橫溪橋上下游分別有很不錯的水潭。
經濟
點頭氣候溫和濕潤,山海資源豐富,素有“茶花
魚米之鄉”的美譽。點頭鎮是福鼎市大毫茶的發源地,茶葉是該鎮的支柱產業,全鎮茶園面積2.56萬畝,年產乾茶1700噸,產值上億元,產量產值雙居福鼎市首位,現有無公害茶園基地1萬畝。建有
寧德市最大的閩浙邊貿點頭茶花專業貿易市場,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年交易茶葉達5萬擔。茶葉產品共有60多種,在1999年美國國際產品(技術)博覽會上,
白毫銀針獲國際馳名商標品牌,
功夫紅茶獲金獎,蓮心綠茶獲名茶獎,金猴
銀針、
玫瑰花茶獲優質獎。全鎮
茉莉花面積2000多畝,為茶葉提供足夠的香花原料。
點頭鎮
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全鎮灘涂面積7000多畝,養殖蝦、蟲尋、蚶、蟶等小海產品3500畝。利用
八尺門深水海域,
網箱養殖黃魚、
鱸魚等海產品5000口。發揮馬洋淡水魚苗養殖場的作用,利用馬洋溪、翁溪及水庫養殖黑魚卿魚等淡水魚,在龍田村進行淡水跳魚馴化,水產品年產量達4120噸。
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在觀洋村建立
肉兔良種繁育場,在扆山村後坑建立反季節蔬菜基地,在觀洋村建立花卉基地。
礦藏資源豐富,有普照花崗岩和梅山輝綠岩。水能潛藏量大,小坪溪可建三級水電站,裝機容量達1500千瓦。點頭工業企業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茶葉加工,石板材加工、煙花爆竹、魚露等行業,全鎮茶葉加工廠達100多家,其中寧德泰成茶葉公司點頭茶葉加工廠列為福鼎市農業龍頭企業,年生產茶葉能力達2萬擔。京點茶廠、品品香茶廠茶葉生產規模為福鼎市最大的茶廠,點頭茶葉產品暢銷全國二十個省市自治區,外銷日本、東南亞一帶;全鎮建有觀洋、岐尾兩大石材工業小區,共有石材加工廠65家,年產值達1.4億元,產品出口韓國;
福鼎市喜慶煙花炮竹有限公司是全省煙花爆竹定點廠,產品出口韓國、東南亞一帶;點頭鎮出口
魚露廠出產的“水仙花”牌魚露為部優產品,銷往東南亞六個國家和地區。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