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有力支撐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編制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快,綜合立體交通網路不斷完善,實現了由“瓶頸制約”向“基本適應”的歷史性跨越。截止2020年年底,綜合交通網路規模持續擴大,鐵路營業里程達到6569公里(其中高速鐵路995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16.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12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5495公里,油氣管道里程4059公里,民用運輸機場13座。網路布局進一步完善,覆蓋率、通達水平明顯提升,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等5個市實現高(快)速鐵路連通,12個市實現高速公路連通;67個縣(市)中,44個縣(市)通鐵路、38個縣(市)通高速公路、24個縣(市)通一級公路;哈爾濱國際航空樞紐加快建設,成為東北地區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國際航空港,運輸機場基本實現100公里服務範圍(或1小時車程)覆蓋所有市(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直接通郵;“三橋一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民航國際航線網路逐步拓展,國際連通水平大幅提升。綜合交通網路的不斷完善推動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生產力布局最佳化,提升了人民民眾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充分發揮,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黑龍江省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綜合交通網路布局仍需完善,通道能力和品質有待提高,部分幹線鐵路、普通國省道、內河航道等級標準亟待提升,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運輸機場的覆蓋聯通水平仍需進一步拓展。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有待提升,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國際航線不足,地面集疏運系統不完善,哈爾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不強,內河港口規模偏小、功能單一,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發展相對滯後。綜合交通統籌融合亟待加強,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協同融合尚需深化,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
(二)形勢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黑龍江省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系列支持東北振興政策措施,為黑龍江省加快振興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也為交通運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國經濟發展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交通強國建設加快推進,到2035年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慧型化與綠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將在2035年全面建成工業強省、農業強省、科教強省、生態強省、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新階段新形勢為黑龍江省綜合交通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對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服務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要求黑龍江省充分發揮資源、產業、地緣等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打造國內國際綜合交通和物流供應鏈體系的戰略支點。建成對俄及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和對外開放新前沿,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要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快暢通國際通道,著力打造國際樞紐。支撐“五大安全”戰略定位和“六個強省”建設,服務帶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要求著力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成內聯外通、廣泛覆蓋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推動哈爾濱、大慶、綏化一體化發展,構建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要求進一步拓展交通基礎設施覆蓋範圍,提升城市群內部、省內各區域之間快捷連通水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要求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建設堅定走智慧型化、集約化、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運輸需求
未來,隨著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東北振興戰略、“六個強省”建設的深入實施,以及哈長城市群的聯動發展,哈大綏一體化建設的加快推進,哈爾濱現代化都市圈高標準建設的提速,全省經濟和產業格局、人口和城鎮布局、國際貿易規模結構以及相關交通運輸需求都將發生明顯變化。
客運方面,隨著城鎮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以及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高速公路等高品質交通網路逐步完善,人均出行次數將明顯提高,預計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車出行量)年均增速約3%。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智慧型化的旅客出行需求不斷增強,高鐵、民航、小汽車出行占比不斷提升,旅遊、商務出行需求持續擴大。哈長城市群特別是哈爾濱都市圈出行強度加快提升,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國際旅客出行特別是與俄羅斯、東北亞之間的國際出行將呈現較快增長趨勢。
貨運方面,隨著經濟規模持續增長,工業強省和農業強省建設加快推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貨物運輸需求穩步增長,預計2021至2035年全社會貨運量年均增速約2.5%,郵政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速約9%。外貿貨物運輸特別是中俄口岸運輸規模將持續提升,高附加值工業產品、特色農副產品運輸需求快速增長,糧食、能源等大宗物資運輸保持高位運行狀態,鐵路、管道運輸作用更加突出,內河水運優勢逐步發揮,運輸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主旨講話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緊緊圍繞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戰略定位和建設“六個強省”戰略目標,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總體部署,統籌各種交通方式資源最佳化配置和深度融合,深入推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按照“突出核心樞紐功能、打造全省一張網、融入全國交通網、暢通周邊國家”的總體思路,積極拓展國內國際通道聯通,全面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級,加快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把黑龍江省打造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書寫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暢通、文明交融溝通的新篇章,全力以赴當好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的開路先鋒。
(二)基本原則
——開放聯動,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地緣區位優勢,立足全方位、多角度服務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大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制度規則“軟聯通”,促進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實現相互助力、互利共贏。強化對俄及東北亞等周邊區域開放合作,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加快構建綜合立體國際運輸大通道,打造面向俄羅斯和東北亞的國際開放門戶,發揮交通對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支撐引領功能。
——共同發展,公平普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發揮交通先行作用,加強農村及偏遠地區交通布局,推動經濟民生因路而興,促進共同繁榮。注重全方位、多層次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合理設計運輸通道的交通方式組成和技術等級,強化綜合交通樞紐的高效銜接,為出行和物流提供全過程高質量的服務;堅持與國家重大戰略、國土空間開發、產業人口城鎮布局相適應,增強交通運輸資源與空間要素布局的協同性,引導和支撐區域空間格局最佳化調整。
——創新驅動、生態優先。堅持創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創新賦能交通發展,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優其流。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交通系統韌性和設施耐久性,提升綜合交通安全應急保障水平。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新能源、智慧型化、數位化、輕量化交通裝備,鼓勵引導綠色出行,讓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提升存量,優選增量。堅持充分利用存量和擴大優質增量相結合,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充分提升既有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鐵路網的技術水平和運行效率,圍繞區域空間格局最佳化調整,充分考慮區域要素流動、產業協作、人口分布等因素,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合理布局交通資源增量,進一步最佳化交通基礎設施供給結構,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綜合效益。
(三)發展目標
到2035年,基本建成“5縱2橫1邊”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形成國內國際聯通、網路布局完善、通道匹配合理、樞紐銜接高效、各方式深度融合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建成全國向北開放的重要視窗、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哈爾濱都市區1小時通勤、哈長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為推動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專欄一:2035年發展目標
綜合交通網路全面覆蓋。綜合運輸通道覆蓋所有行政中心、經濟中心、主要城鎮、主要口岸、主要景區、重要產業及能源基地,縣級行政中心基本實現15分鐘上國道、30分鐘上高速公路、60分鐘上鐵路;市地級行政中心(除黑河、加格達奇外)基本實現45分鐘上高速鐵路、60分鐘到機場。
高速鐵路連通市地級行政中心(除黑河、加格達奇外);幹線鐵路基本覆蓋所有縣級行政中心以及重要的旅遊景區、資源中心和邊境口岸等節點,複線率、電氣化率分別達到約50%、60%。
高速公路連通所有縣級行政中心、主要邊境口岸、重點景區和重要產業集聚區;普通國省道全部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連線所有縣級行政中心,覆蓋全部鄉鎮,相鄰縣之間便捷連通。
運輸機場100公里半徑服務範圍覆蓋全省90%以上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通航服務覆蓋全省農產品主產區、重點林區、所有5A級景區、重點邊境口岸。
形成以松花江、黑龍江等國家高等級航道為骨幹,其他航道為基礎,乾支銜接、通江達海、區域成網的內河航道體系,高等級航道達到3226公里。
天然氣管網基本覆蓋縣級行政區和具備條件的城鎮。
郵政快遞實現省內城市間12小時通達,與周邊國家重點城市間72小時通達率、與國內重點城市間24小時通達率均達到80%以上。
連線俄羅斯的跨江通道設施和口岸集疏運體系更加高效,所有口岸實現高速公路覆蓋,重點口岸實現幹線鐵路、高速公路直接連通,跨境油氣管道布局更加完善。
樞紐輻射能級全面增強。基本建成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建成哈爾濱(哈大綏)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形成黑龍江省輻射東北、聯動國內、聯通全球的核心樞紐;建成齊齊哈爾等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一批高效能、多層次、廣覆蓋的客貨樞紐港站。
哈爾濱國際航空樞紐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形成面向東北亞、輻射美歐、聯通內外的國際航線網路,地面高質量集疏運體系覆蓋哈長城市群、輻射全省。
形成以哈爾濱港、佳木斯港為核心、其他港口為補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區域協同的港口發展格局,港口年通過能力達到3200萬噸、1000萬人。
形成以哈爾濱為核心,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為輔助的鐵路樞紐格局,依託中歐班列打造東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哈爾濱國際公鐵聯運樞紐。
建成以哈爾濱區域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為核心的郵政快遞樞紐體系,形成輻射全國、聯通全球主要城市的郵政快遞網路。
一體化融合全面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城市內外交通之間實現無縫對接,城市群(都市圈)交通實現高度一體化、同城化。
中心城區至綜合客運樞紐半小時到達,中心城區綜合客運樞紐之間公共運輸轉換時間不超過1小時。
新建綜合客運樞紐實現立體換乘或同台換乘,平均換乘時間不超過5分鐘;綜合貨運樞紐實現多方式一體化布局,多式聯運換裝效率顯著提高;交通樞紐基本具備寄遞功能,實現與寄遞樞紐的無縫銜接。
樞紐集疏運體系便捷高效,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通過城市軌道、高鐵等實現與哈爾濱及周邊城市便捷銜接,主要港口及重點港區實現高等級公路、鐵路進港。
哈大綏等都市圈、城市群實現交通一體化,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高速公路、普通幹線公路等多方式、多線路無縫對接,實現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
高質量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綜合立體交通網安全發展、智慧發展、綠色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綜合運輸通道資源利用的集約化、綜合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過程全周期綠色化。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不斷降低,交通污染防治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基本實現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全要素全周期數位化。基本建成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北斗時空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感知全覆蓋。智慧型列車、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慧管道等技術全國一流。
交通基礎設施耐久性和有效性顯著增強,設施安全隱患防治能力大幅提升。交通網路韌性和應對各類重大風險能力顯著提升,重要物資運輸高效可靠。基本建成水陸聯動立體協同的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交通安全水平達到全國前列,有效支撐國家總體安全。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除黑河、大興安嶺外,基本實現“市通高鐵有機場、縣通高速有鐵路、村通快遞有燃氣、水運民航通全球、公鐵管道通鄰國”的美好願景,交通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高地能級充分發揮,全面適應國家和全省在政治、經濟、社會、國土、國防等各方面對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要求,充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當好先行。
最佳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
(一)構建廣泛聯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
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覆蓋全省所有鄉鎮,連線所有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邊境口岸、國防設施、主要景區等節點。以統籌融合為導向,加快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構建以鐵路為主幹,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
到2035年,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總規模合計約23萬公里,包括鐵路約1.0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約2000公里)、幹線公路約3.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約9000公里)、農村公路約16.9萬公里,內河航道約5500公里、油氣管道約8845公里,內河港口17個,民用運輸機場23個,通用機場約54個,郵政快遞樞紐7個。
專欄二: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
(二)打造暢通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
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由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中最為關鍵的線網構成,是我省對內連線省內各城市群、各市(地),對外連通全國各大區域、城市群及全球主要地區的主動脈,是支撐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主軸線,是承擔全省主要客貨運輸任務的主廊道,也是各種運輸方式資源配置效率最高、運輸強度最大的骨幹網路。
按照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和城鎮分布特點,將全省城市組團劃分為“1核4群(片區)1帶”三個層次。“1核”指哈爾濱1小時經濟圈,包括哈爾濱、大慶、綏化3市,未來將成為全省城鎮、經濟及交通集聚輻射的核心。“4群/片區”包括雞牡城市群/東南片區(雞西、七台河、牡丹江)、佳伊城市群/東北片區(佳木斯、雙鴨山、鶴崗、伊春)、黑加城市群/西北片區(黑河、加格達奇)、齊蒙城市群/西部片區(齊齊哈爾),是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4個重點地區。“1帶”是指沿邊開放開發帶,貫通沿邊全部18個縣(市、區)和所有邊境口岸。按照核、群、帶三個層次的功能定位與運輸需求趨勢特徵,“核”與“群”之間打造“主通道”,構建以高速鐵路、民航機場連通主要城市,高速公路、普速鐵路整體貫通,水運提供輔助的快速化、多方式、大容量綜合運輸通道;“群”與“群”之間打造“複合通道”,根據通道交通需求,合理配置各類交通資源,以高速公路、高速或普速鐵路為骨幹,打造多向立體、內聯外通的複合型運輸通道;沿邊開放開發帶貫通“一般通道”,構建以普通幹線公路和普速鐵路為骨幹,以界河航道、邊境運輸機場及通用機場為補充的運輸通道。
以“1核4群1帶”之間連線通道為基礎,以黑龍江省境內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為核心,強化出省出境通道聯通,增強哈爾濱對外輻射,完善重要產業基地、邊境縣(市、區)覆蓋,構建“5縱2橫1邊”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形成“10齣省7出境”對外聯通格局。
專欄三: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
5條縱向通道
同江(撫遠)-哈爾濱-北京通道。北起同江/撫遠(口岸),經雙鴨山、佳木斯、方正,至哈爾濱,向南至長春、瀋陽、北京/大連方向,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蘿北-鶴崗-牡丹江-大連通道。北起蘿北(口岸),經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台河、雞西,至牡丹江,向南連通敦化、大連方向。
嘉蔭-伊春-大慶-廣州通道。北起嘉蔭(口岸),經伊春、鐵力、綏化,至哈爾濱/大慶,向南連通通遼、北京方向。
黑河-哈爾濱-吉林通道。北起黑河(口岸),經北安、綏化、哈爾濱,至五常,向南連通吉林、瀋陽、大連方向,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漠河-齊齊哈爾-北京通道。北起漠河(口岸),經加格達奇、嫩江,至齊齊哈爾,向南連通通遼、北京方向,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2條橫向通道
綏芬河-哈爾濱-齊齊哈爾-滿洲里通道。東起綏芬河/東寧(口岸),經牡丹江、哈爾濱、大慶,至齊齊哈爾,向西經滿洲里口岸連通蒙古和俄羅斯,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虎林-伊春-加格達奇通道。東起虎林/饒河(口岸),經雙鴨山、佳木斯、鶴崗、伊春、北安、嫩江,至加格達奇,向西連通內蒙古根河、滿洲里方向。
1條沿邊通道
沿黑龍江、烏蘇里江邊境通道。起自東寧,經綏芬河、穆稜、雞西、雞東、密山、虎林、饒河、撫遠、同江、綏濱、蘿北、嘉蔭、遜克、黑河、呼瑪,至漠河,向南銜接琿春等吉林沿邊地區,向西銜接內蒙古沿邊通道。
專欄四: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對外聯通格局
10齣省
綏芬河(東寧)-琿春方向:通過東寧至琿春普速鐵路和綏芬河至琿春高速公路,形成貫通黑、吉兩省東部城市群的省際通道。
牡丹江-大連(延吉、敦化)方向:通過牡丹江至敦化高鐵、牡圖鐵路和鶴大高速公路,形成我省東部城市連通通化、丹東、大連的省際通道。
哈爾濱-吉林方向:通過吉黑高速和
拉濱鐵路,形成哈爾濱通往吉林、通化方向出省通道。
哈爾濱-長春方向:通過哈大高鐵、京哈鐵路和京哈高速,形成哈爾濱通往長春、瀋陽、大連、北京的省際通道。
大慶-松原方向:通過大廣高速公路和通讓線鐵路,形成大慶通往松原、通遼、北京等方向的省際通道。
齊齊哈爾-白城方向:通過齊齊哈爾至通遼高鐵、平齊鐵路和嫩雙高速公路,形成齊齊哈爾通往白城、通遼、北京方向的省際通道。
齊齊哈爾-扎蘭屯方向:通過齊滿高鐵、濱洲鐵路和綏滿高速二通道,形成齊齊哈爾通往扎蘭屯、呼倫貝爾和滿洲里口岸方向的省際通道。
齊齊哈爾-滿洲里方向:通過綏滿高速公路,形成齊齊哈爾通往阿榮旗、滿洲里口岸方向的省際通道。
嫩江-加格達奇方向:通過嫩林鐵路和北漠高速公路,形成我省西部地區向北通往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北部區域的省際通道。
黑河-加格達奇方向:通過黑加高速公路,形成黑河與加格達奇快速連線並通達呼倫貝爾北部區域的省際通道。
7出境
大連方向(陸海聯運):傳統陸海聯運出海通道,通過公路、鐵路銜接大連港,由海運通達東南沿海、日韓和東南亞。
綏芬河/東寧方向(公路、鐵路):通過公路、鐵路對接俄“濱海一號”國際交通走廊,通達東南沿海、日韓和東南亞,對接北極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同江/撫遠方向(公路、鐵路、水運):通過同江鐵路大橋、黑瞎子島公路大橋和水運口岸對接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通過江海聯運可經俄韃靼海峽連通北極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黑河方向(公路、水運):通過黑河公路大橋、水運口岸對接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
滿洲里方向(公路、鐵路):通過公路、鐵路連通滿洲里口岸,對接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是中歐班列主要路徑之一,是東北地區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各國重要國際大通道。
空中航線(航空):通過哈爾濱國際航空樞紐和牡丹江、佳木斯等支線機場的國際航線出境,連通全球主要地區。
油氣管道(管道):通過中俄油氣管線連通俄羅斯。
(三)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系統
以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和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為基礎,結合全省國土空間和城鎮、產業、口岸等布局,構建以哈爾濱為核心,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系統。
依託哈爾濱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和哈大綏一體化發展,以哈爾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聯動大慶、綏化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樞紐功能融合互補、運行組織協同高效的哈爾濱-大慶-綏化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依託全省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格局、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區位交通條件,打造以哈爾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哈大綏樞紐集群)為核心,以4個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7個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為輔助的“1+4+7”多層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依託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機場、港口、鐵路客貨運站等,打造一批一體化客貨樞紐港站。
專欄五:黑龍江省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布局
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
(一)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
推進綜合交通通道統籌規劃建設。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要求和全省生態本底、空間結構、地形特點、人口分布等情況,強化通道線位、岸線、土地、空域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交通通道由單一向綜合、由平面向立體發展,減少對空間的分割,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統籌考慮多種運輸方式規劃建設協同,實現陸水空多種運輸方式相互協同、深度融合。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強過江、穿越環境敏感區通道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論證,推動鐵路、公路等線性基礎設施的線位統籌和斷面空間整合。加強綜合交通通道與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統籌,提高通道資源利用效率。
推進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國際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重點,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及郵政快遞樞紐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協同管理。推動哈爾濱機場等新建改建綜合客運樞紐各種運輸方式集中布局,實現空間共享、立體或同台換乘,打造全天候、一體化換乘環境。加快哈爾濱機場接入城市軌道交通,預留引入高速鐵路條件。推動既有綜合客運樞紐整合交通設施、共享服務功能空間。加快機場、港口、鐵路站等綜合貨運樞紐多式聯運換裝設施與集疏運體系建設,統籌轉運、口岸、保稅、郵政快遞等功能,提升多式聯運效率與物流綜合服務水平。按照站城一體、產城融合、開放共享原則,做好樞紐發展空間預留、用地功能管控、開發時序協調。
推動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以哈爾濱都市圈為重點,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統籌規劃和協同建設,並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構建運營管理和服務“一張網”,實現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認、信息共享、支付兼容。加強城市周邊區域公路與城市道路高效對接,系統最佳化進出城道路網路,推動規劃建設統籌和管理協同,減少對城市的分割和干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統,加強城際幹線運輸與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加強鐵路、公路客運樞紐及機場與城市公交網路系統有機整合,引導城市沿大容量公共運輸廊道合理、有序發展。
(二)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提升與周邊區域交通網路互聯互通水平。以哈爾濱都市圈為核心,加快交通運輸發展提質增效,打造多向立體、內聯外通的大能力綜合運輸通道,全面對接東北地區綜合立體交通網,強化與京津冀地區通道能力建設,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連通,提升與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聯通水平,打造面向東北亞對外開放的交通樞紐。
推進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以哈長城市群為重點,構建便捷高效的城際交通網,加快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建設,推動城市群軌道交通網路化,推進高速公路擁擠路段擴容改造,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網路,加強城市交界地區道路順暢對接,基本實現城市群內部2小時交通圈。研究布局綜合性通用機場,疏解繁忙機場的通用航空活動,發展城市直升機運輸服務,構建城市群內部快速空中交通網路。建立健全城市群內交通運輸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相關政策、法規、標準等一體化。
推進哈爾濱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加強哈爾濱與周邊城市鐵路、公路便捷高效對接,構建一體化快速交通網,推進公交化運營,打造1小時通勤圈。加快哈爾濱都市圈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構建以哈爾濱為中心,標準適宜、功能匹配,客貨共線、多式接駁,覆蓋城郊、快速通達的市域(郊)鐵路網。推動城市道路網結構最佳化,形成級配合理、接入順暢的路網系統。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構建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推進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城市土地開發模式,提高城市綠色交通分擔率。
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加快推動鄉村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暢通城鄉交通運輸連線,推進縣鄉村(戶)道路連通、城鄉客運一體化,解決好民眾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提高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三)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多元融合發展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融合發展。依託中歐班列等平台,推進基礎設施、裝備、標準、信息與管理的有機銜接,提高交通運輸網動態運行管理服務智慧型化水平,打造以全鏈條快速化為導向的便捷運輸服務網,構建鐵路、公路、水運、民航融合協同的多式聯運網路,完善供應鏈服務體系。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信息網融合發展。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強化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動重點公路、交通樞紐、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同步落實5G等通信網配建要求,推進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加強載運工具、通信、智慧型交通、交通管理相關標準跨行業協同。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融合發展。充分考慮中俄天然氣管道及“氣化龍江”工程建設及重點能源基地發展趨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與能源設施統籌布局規劃建設,結合油氣、煤炭、電力等各種能源輸送特點,強化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統籌謀劃、共建共享,提高設施利用效率,減少能源資源消耗。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智慧型電網融合,適應新能源發展要求。
(四)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交通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以哈爾濱、齊齊哈爾及綏芬河等口岸樞紐為重點,推動在鐵路、機場等交通場站建設郵政快遞專用處理場所、運輸通道、裝卸設施,在重要交通樞紐實現郵件快件集中安檢、集中上機(車)。積極發展航空寄遞,加強與北京、鄭州、廣州等樞紐在歐美、東南亞等國際郵件快件市場上的分工協作,進一步加強與俄羅斯主要機場的貨運包機業務,積極開闢經俄羅斯機場至歐洲的貨運聯程航線。拓展鐵路寄遞,進一步提升哈爾濱鐵路國際貨櫃中心站物流服務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推動哈爾濱中歐班列運郵運快。推動郵件快件多式聯運,加強不同運輸方式之間郵件快件裝卸標準、跟蹤數據等有效銜接、信息共享。推進鄉村郵政快遞網點、綜合服務站、汽車站等設施資源整合共享。
推進交通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積極推進物流通道和樞紐建設,發揮對俄通道優勢,積極對接俄羅斯“濱海一號”通道和北極航線,發展江海聯運、陸海聯運,開展“中外中”、“中外外”跨境運輸;研究開通“松遼運河”實現江海聯運的可行性。依託哈爾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面向東北亞的國際供應鏈服務中心。依託邊境口岸、跨境產業基地(園區)和貨運樞紐,積極發展跨境物流。加強物流樞紐應急、冷鏈、分揀處理等功能區建設,完善與口岸銜接,暢通物流大通道與城市配送網路交通線網連線,提高幹支銜接能力和轉運分撥效率。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路和末端網路。發展高鐵快運,推動雙層貨櫃鐵路運輸發展。加快航空物流發展,加強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拓展哈爾濱國際樞紐機場貨運航線,依託區位優勢,打造“中國-北美”空中運輸通道的戰略支點和貨運基地,推動快遞、郵政服務入駐機場。
推進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交通支撐旅遊強省建設、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支持旅遊樞紐城市、主題旅遊廊道規劃建設,以醉美龍江331邊防路、東北林海雪原旅遊風景道、大美龍江旅遊公路等工程為重點,加快旅遊交通體系規劃建設,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自然風景線。支持冰雪旅遊、生態康養旅遊、自駕和戶外運動旅遊、邊境游、鄉村游等相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交通網“快進慢游”功能,加強交通幹線與重要旅遊景區銜接,積極發展旅遊專列,完善公路沿線、服務區、客運樞紐等旅遊服務設施功能,推進通用航空與旅遊融合發展。健全重點旅遊景區交通集散體系,鼓勵發展定製化旅遊運輸服務,形成交通帶動旅遊、旅遊促進交通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五、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安全發展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落實“五大安全”戰略定位要求,推進重點地區、重要口岸、糧食及能源基地、主要產業集聚區、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徑建設,提升交通網路系統韌性和安全性。健全糧食、能源等戰略物資運輸保障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水平。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體系,提升車聯網等重要融合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提升交通運輸裝備安全水平。
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現代化工程建設和運行質量全壽命周期安全管理體系,強化交通基礎設施預防性養護維護、安全評估,完善數據採集、檢測診斷、維修處治技術體系,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推廣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交通基礎設施質量和使用壽命。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強化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行安全風險防控。
完善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依託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路,統籌布局快速通達、銜接有力、功能適配、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網路,完善應急救援基地、消防救援站等布局,推進全省應急救援航站規劃建設,加強重要通道應急裝備、應急通信、物資儲運、防災防疫、污染應急處置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設施快速修復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提升應急運輸裝備現代化、專業化和智慧型化水平,推動應急運輸標準化、模組化和高效化。統籌提升陸域、水域和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多層級的綜合運輸應急裝備物資和運力儲備體系,加強交通安全監測、危險預警、災害救援等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多方式協同、多主體參與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管理協調機制,完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保障預案體系。
(二)推進智慧發展
提升智慧發展水平。推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樞紐等智慧型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網聯化發展。推動衛星通信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高分遙感衛星、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套用。積極推進北斗系統在重點領域的廣泛套用,不斷擴大北斗終端規模化。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統,與交通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部署關鍵部位主動預警設施,提升多維監測、精準管控、協同服務能力。推廣智慧交通套用場景,逐步推進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慧型輸送分揀等在公交、出租、景區接駁、港區物流等領域示範套用。
加快既有設施智慧型化。利用新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加強既有交通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提高設施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推動公路路網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務智慧型化,完善道路交通監控設備及配套網路。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運行狀態線上監測,推動船岸協同、自動化碼頭和堆場發展。推動新一代空管系統套用。
(三)推進綠色發展
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國土空間協調發展。落實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強省要求,全面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屏障。實施交通生態修復提升工程,構建生態化交通網路。推進公路附屬設施、物流園區等樞紐場站污水處理,加快推進污水深度處理和循環利用。加大交通污染監測和綜合治理力度,加強交通環境風險防控,落實生態補償機制。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最佳化調整運輸結構,推動各方式統籌規劃建設,推進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形成以鐵路、水運為主的大宗貨物和貨櫃中長距離運輸格局。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更新利用和廢舊建材再生利用,促進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
(四)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綜合立體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協調機制。完善交通運輸與國土空間開發、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政策協商機制,推進多規融合,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和執行協同性。以大數據、信用信息共享為基礎,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新型治理機制。全面加強規範化建設,提升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
加強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最佳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體制機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全省各級黨組織在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全面調動各級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規劃綱要實施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二)加強組織協調
建立健全規劃綱要實施推進機制,以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編制領導小組為基礎,建立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分級負責的綜合交通建設工作機制。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等部門要細化完善財政、用地、城鄉建設、環保等配套政策。健全本規劃綱要與各類各級規劃銜接機制。加強與周邊省區合作,共同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跨領域、跨地區的突出矛盾和難點問題。
(三)加強資金保障
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以下交通運輸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要求,確保各項交通專項資金支持交通發展。創新投融資政策,積極爭取中央補助等資金支持交通建設,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財政保障有力、多元籌資融資、風險可控的資金保障和運行管理體制,健全與項目資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長期資金籌措渠道,構建形成效益增長與風險防控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機制,防範化解債務風險。
(四)加強要素支撐
建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大項目庫,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強化土地資源供給。完善交通重大項目建設審批工作機制,最佳化審批流程,確保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運營順利推進。規劃、建設過程嚴格用地控制,突出立體、集約、節約思維,提高交通用地複合程度,盤活閒置交通用地資源,完善公共運輸引導土地開發的相關政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與交通規劃協調機制和動態調整管理政策。
(五)加強實施管理
在本規劃綱要指導下,加快完善黑龍江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體系,結合國家相關交通專項規劃修編進展情況,及時修編我省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行業專項規劃。省直有關部門、各市(地)要加強五年規劃與本規劃綱要的銜接,明確重點任務,細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的實施要求。省交通運輸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規劃綱要實施進展的統計與監測工作,定期開展評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評估結果,按程式對本規劃綱要進行動態調整或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