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湖北省赤壁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14年11月11日,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5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湖北省赤壁市
- 保護單位: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
- 遺產編號:Ⅷ-152
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湖北省赤壁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14年11月11日,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52。
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湖北省赤壁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14年11月11日,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
製作工藝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造過程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油黑或黑褐,故稱黑茶。黑茶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所以又稱邊銷茶。黑毛茶是壓制各種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各種黑茶的緊壓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
黑茶製作技藝(茯磚茶製作技藝),湖南省益陽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黑茶是茶類中唯一可以長期存放的品種,其生產全由手工操作。黑茶以質優取勝,製作標準嚴格,精益求精,要求選茶準、烘茶乾、裝茶滿、踩茶緊,生產流程環環相扣,一絲不苟。我國黑茶以湖南省的安化千兩茶、益陽茯磚茶和...
黑茶製作技藝(六堡茶製作技藝)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清嘉慶年間,主要流傳於廣西東部的梧州市蒼梧縣。傳統的六堡茶是採摘梧州市當地的時令新茶,使用炒青散茶、精製茶和壓制磚茶等方法,通過殺青、揉捻、漚堆、初蒸、發酵、復蒸、加壓、乾燥、晾置、陳化等工序製作而成。2014年11月11日,黑茶製作技藝(六堡茶製作...
南路邊茶製作技藝經過歷史的發展形成了以下的突出工藝特點:(一)南路邊茶黑茶類,屬於後發酵和多重發酵茶 南路邊茶要通過四次發酵,發酵的時間長,發酵的程度都比其它茶類重。而在運輸和儲存的過程中還要經過後發酵的程式。(二)緊壓的工藝是南路邊茶的另一個特點 南路邊茶在舂包的時候,茶磚不能松,也不能...
黑茶製作技藝(鹹陽茯茶製作技藝),據記載,明洪武元年(1368年),第一塊鹹陽涇陽茯磚茶從這裡誕生,在隨後的600多年時間裡,這裡出產的茯磚茶,順著綿延的絲綢之路遠銷西北乃至中西亞各國。到了明清時代,作為有著千年歷史積澱的黑茶品類之一,茯茶是與邊疆少數民族交換馬匹的重要物資,促成“茶馬古道”的興起,有“...
黑茶製作技藝(下關沱茶製作技藝),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雲南下關地處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整個雲南地區空氣濕潤,四季溫和,日照時間長,適於茶葉生長。沱茶歷史悠久,明代謝肇淛的《滇略》一書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為沱茶的早期形式。下關沱茶是白族...
2008年,安化千兩茶和茯磚茶的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安化黑茶入選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和湖南省十大茶品牌。2010年04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安化黑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1年,安化黑茶被評為中國最具帶動力和最具傳播力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
劉杏益 劉杏益,男,漢族,黑茶製作技藝(茯磚茶製作技藝)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第八節 傳統技藝 一、土家族織錦技藝(表3—87) 二、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表3—88) 三、瀏陽花炮製作技藝(表3—89) 四、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表3—90) 五、侗錦織造技藝(表3—91) 六、黑茶製作技藝(千兩茶製作技藝)(茯磚茶製作技藝)(表3—92) 七、藍印花布印染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