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蚧

黑灰蚧

黑灰蚧發育早期蟲態同其他幾種軟蚧區分較困難。黑灰蚧若蟲和新採集成蟲標本體透明黃色,偶爾有斑紋。若蟲體長0.3mm,前側具1對黑色複眼。容易寄生在綠色植物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灰蚧
  • 拉丁學名: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同翅目
  • :蚧科
  • :副盔蚧屬
  • 記錄號:AN00029
  • 原產地:非洲(可能)
  • 入侵地:台灣,香港
名稱信息,傳播途徑,寄主情況,形態特徵,生物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控制方法,

名稱信息

英文名:Nigra scale,black scale,hibiscus shield scale,Florida black scale,pomegranate scale;

傳播途徑

所有蟲態可通過果實和觀賞植物或繁殖材料攜帶。

寄主情況

可危害77科植物,特別是原產於熱帶的觀賞植物,如榕屬(Ficus),木槿屬(Hibiscus)等植物,在加州,常春藤屬(Hedera)植物也是嗜食的寄主。
同時可危害多種農作物,包括鱷梨毛葉番荔枝(Annona cherimola),柑桔咖啡棉花、巴豆(Croton tiglium),番石榴、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芒果,泡泡樹、檀香樹(Santalum album)等植物。在EPPO(歐洲和地中海植物保護組織)地區,可能具危險性的寄主主要是觀賞木本植物。

形態特徵

黑灰蚧發育早期蟲態同其他幾種軟蚧區分較困難。黑灰蚧若蟲和新採集成蟲標本體透明黃色,偶爾有斑紋。若蟲體長0.3mm,前側具1對黑色複眼。成蟲體長5.5mm,寬4mm,初羽化成蟲黃色,隨著進一步發育,變成有光澤,體色呈深棕色至紫黑色。雌成蟲呈紡錘形,前端稍窄,體長3-4mm。雌蟲玻片標本的鑑別特徵是背部有多格盤腺,氣門刺呈圓柱形或乳頭狀,無脛附節骨片和自由活動的跗關節,肛板無大量圓盤狀孔及刺。附著點不同成蟲體形不同。一般是緊貼葉片和僅微凸於葉上,但更多的是在莖或葉片主脈上呈圓形或細長形。對雄蟲仍不清楚。黑灰蚧無盔蚧屬Saissetia常見的背部H型突起,至少若蟲及成蟲初期如此。

生物特徵

加州和佛羅里達州,黑灰蚧在大田中1年發生1代和不完全的第二代,以1齡幼蟲和2齡雌性幼蟲越冬。在以色列,Ben-Dov(1978)報導,在溫室中的西葫蘆上飼養,1年可發生6代。24℃溫度下,發育1代需45-60天。完全的孤雌生殖。氣候寒冷時,產卵期較長(北美可達4-10個月)。卵產於雌蟲體下,卵量為800粒以上,保護1-3周就可孵化。孵化後,第1齡若蟲爬離母體蚧殼,到植物另一部位,固著在寄主上,開始取食。若蟲共有3齡,在迅速生長期和產卵期分泌蜜露最快,偶爾可招引螞蟻,這可能改變天敵的自然寄主或捕食效應。
極端溫度(高溫低濕)影響其分布,但也能能忍耐一定程度的的環境條件。

生活習性

喜歡以農作物為自己的食物。

種群分布

熱帶地區一系。

控制方法

防治蚧類害蟲常用殺蟲劑有二嗪農、樂果安果、馬拉硫磷、菸鹼等。蚧蟲的間歇性取食和蠟質表面給化學防治帶來一定困難。0.1%馬拉松在印度常用於檀香樹上黑灰蚧的化學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