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特徵,發現過程,
簡介
特別的是它頭部有細長的粉紅色“釣竿”,尾端有個像小蟲的擬餌,獵物接近時,瞬間張嘴吸進獵物。
目前躄魚科在全世界有12種屬42個,多數屬別及物種都是澳洲特有,台灣目前記錄有4個物種屬14。躄魚在台灣又稱五腳虎,主要是因為大部分躄魚都不具有游泳的能力,平時用胸鰭及腹鰭在珊瑚礁間行走,加上尾鰭,看起來就像是五隻腳一般。如同其他鮟鱇,躄魚頭部也有ㄧ跟釣竿,釣竿末端具有一個擬餌,通常長的像是小蟲或是小魚,當揮動時就像是真正的小蟲或小魚在遊動,用以吸引獵物前來。當獵物接近時,躄魚會在瞬間張開嘴巴,造成口中的負壓,將獵物連同水吸進口內。根據報導,躄魚捕食獵物的時間僅需要0.2秒。
特徵
黑斑躄魚主要特徵為背鰭,臀鰭及尾鰭具有相當多的黑色圓斑,第二背鰭棘末端略為尖細,第二背鰭棘後膜具棘。如同其他的躄魚,黑斑躄魚生活在珊瑚礁區,具有擬態(注),因此體色變化相當大,部分個體甚至表面全黑。台灣所採獲的標本呈現較常見的色澤,黃色底,具有相當多的黑色圓斑以及鮮紅色的不規則色塊。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標本的餌球較大,且具有相當多的絨毛狀的附肢,這是先前標本所未見的。目前台灣僅發現過2尾標本,採集地點分別為西部海域澎湖及東北海域南方澳。
發現過程
台灣墾丁海域發現極罕見黑斑躄魚
某梁姓潛水客日前在墾丁海域盤礁上,拍攝到一隻模樣可愛的“怪魚”,該梁姓男子是上周在墾丁海域35米深處看見它,雖然體長只有5厘米,但黑底黃點格外明顯,且它正揮動頭上粉紅色“釣竿”,以假誘餌引誘獵物,移動的姿勢很可愛,趕緊用相機拍下。
梁姓男子把照片傳給海生館,館方請魚類專家何宣慶鑑定,確認是黑斑躄魚。何宣慶說,台灣過去曾有兩次發現紀錄,第一次是八年前在澎湖海域發現,但沒有標本;前年他在宜蘭南方澳漁港的魚攤上發現一尾,是台灣僅有的活標本。
他表示,黑斑躄魚在墾丁海域出現,是南台灣首次發現;為保護並避免它受到騷擾,只公布發現深度,不公布地點。
何宣慶說,黑斑躄魚最大僅16厘米,發現的這隻身長5厘米,還是幼魚,“躄魚的體色會模擬環境顏色而改變。”
根據過去紀錄,幼魚幾乎是黑色,全身布滿黃色小圓斑,成魚體色多為黃紅色交雜,並有黑色圓斑;這次拍攝到的,頭上有條誘補用的細長粉紅色“擬餌”,是首次記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