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寡婦戰機

黑寡婦戰機,是二戰美國製造的著名戰鬥機P-61,因其與黑寡婦蜘蛛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人們給它起了“黑寡婦”這樣一個綽號。現僅存2架,一架在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館,另外一架在美國本土。P-61是第一種實用的夜間型戰鬥機,最先使用紅外線搜尋技術(機載雷達)和第一代帶有隱身色彩的夜間戰鬥機,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有效扼制了日本航空部隊(二戰日本沒有空軍,只有陸航和海航)對我東南沿海及西南後方的襲擊和轟炸,擊落日軍飛機多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寡婦戰機
  • 製造廠商:二戰美國製造
  • 珍惜度:僅存2架
  • 原名:戰鬥機P-61
研製背景,誕生原因,研發過程,歷史,助戰中國,落戶北航,近況,

研製背景

儘管一般把歐洲的攻擊型飛機分為晝間和夜間轟炸機,但在二次大戰的頭幾個月,並沒有作過幾次夜間攻擊。夜間轟炸遠不及晝間轟炸準確,因此當德國人擁有空中優勢時,他們並不需要進行夜間轟炸,而同盟國也認為作夜間轟炸是不明智的。1940年發生了更為激烈的空戰,英國空軍晝間出動的飛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使英國轟炸機部隊集中進行夜間襲擊。它們的敵人在晝間開始了不列顛戰役,雖然有戰鬥機護航,但當損失達到難以容忍的數字時,德國空軍就愈來愈轉向夜間作戰了。 夜間轟炸仍然不夠準確,但正如從不幸的考文垂(1940年11月遭到德國飛機猛烈轟炸的英國城市)所了解到的,增載入彈噸位能夠重創工業目標。在夜間,要發現一座工廠也許已經是很困難的,但這和發現一架飛行中的飛機相比卻要容易得多。防衛倫敦的快速截擊機,在白天干得很好,但當戈林的轟炸機夜間在倫敦投彈時,這種截擊機就要在黑暗中到處摸索,並只有在探照燈光偶然照到才能獲得攻擊的機會。這就使得盟軍迫切需要一款可以夜間負責截擊的夜間戰鬥機
參觀者爭相觀看“黑寡婦”戰鬥機參觀者爭相觀看“黑寡婦”戰鬥機

誕生原因

黑寡婦”的誕生,是二戰中敵對雙方各出奇招、相互克制的結果。早在二戰前期的不列顛空戰中,德軍的轟炸在白晝遭到英國空軍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於是將大規模空襲改到夜間。在夜間,轟炸目標的難度固然有所增加,但對防禦一方,要攔截敵機的困難更是飆升。
為了對付夜襲的德機,英國針鋒相對,在1940年末研製出專用的夜間戰鬥機,並請美國幫助研發更先進的夜戰利器。而美軍也意識到需要一種性能優越的夜間戰鬥機。於是,洛斯羅普公司的技術人員親臨倫敦,從英德空戰中吸取經驗教訓,開始了P61新飛機的研發。

研發過程

隨著輕得能機載的無線電定位設備的日益完善,使戰鬥機更有可能進行夜間作戰,英國便發展了一種專門的、足夠大的夜間戰鬥機,能裝載雷達和雷達員,以及足以擊毀任何一種轟炸機的軍械。在速度和爬升率方面雖不能與單座機相比,但為保證截擊成功,要求其性能超過轟炸機。其他的要求是;適當的著陸速度,以便從小型的燈火管制機場能安全起落,續航時間要長得足以堅持伏擊和追逐敵機。 這樣的重量要求和較低的翼載荷的要求,會大大限制單發飛機的性能,因此,第一種成功地用於夜間作戰的戰鬥機是布萊漢姆公司的雙發轟炸機的發展型。1939年7月首次飛行的布里斯托“美麗戰士”飛機,於1940年11月第一次用來對付德國人的飛機,並成為最重要的英國夜間戰鬥機。 美軍陸航的夜間戰鬥機開發計畫自1940年8月開始,位於倫敦的美軍陸航辦公室對不列顛空戰中皇家空軍如何使用雷達對德國空軍進行攔截任務有著深刻認知,在當時美軍知道英國即將開發出一款可以安裝在飛機上的雷達,在台柴特委員會(Tizard Mission)的運作下1940年9月美國獲得英國許多的先進科技授權,也包括了雷達的生產。 1941年1月11日,美國訂購了兩架XP-61原型機。接著於同年3月10日又訂購13架YP-61作戰適用性試驗機。 由於設計複雜且計畫耗費相當長的時間,當P-61在1944年進入太平洋戰區服役開始,盟軍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都已經取得制空權,使得P-61沒有太多發揮的餘地,戰果比起其他像是P-38或是蚊式等改裝的夜間轟炸機要少許多。 P-61於1944年進駐中國以保護成都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免受日機在夜間空襲,但有一架P-61誤把一架運燃料B-24轟炸機擊落。

歷史

日本投降後,在中國的黑寡婦戰機也完成了它的夜間戰鬥使命,開始夜伏晝出,在白天四處遊蕩。1945年9月,3架黑寡婦戰機結伴飛行準備在重慶市附近的白市驛機場降落時,因躲避地面上行人,滑出跑道,引起油箱起火,導致一架P-61化為灰燼。
此外,在陝西機場也發生過類似事情;就這樣,在抗戰中屢立戰功的黑寡婦戰機因各種原因,最後只留下一架編號為422234的P-61飛機。這架屬於P-61B型的夜間戰鬥機最初被送往位於成都附近的空軍機械學校,作教材使用,之後又輾轉到四川大學“任教”;全國解放後,由於當時鐵路交通不暢,被分解後,由水路和陸路運抵北京,進入北航校園。

助戰中國

大部分“黑寡婦”被美軍投放到了太平洋戰場,其中有一支“黑寡婦”部隊,為中國抗戰作出了貢獻。在抗戰前幾年,中國空軍落後,日本飛機不但空襲前線,而且肆虐後方。美軍援華作戰後,逐漸奪得制空權。尤其在1944年夏,B-29空中堡壘在新津機場落戶,更是炸得日軍滿地找牙。狡猾的日軍不甘心就這樣被B-29蹂躪,他們選擇在夜間向B-29機場進行襲擊。這樣,為B-29進行夜晚保駕的任務,就迫切起來。於是在1944年10月,駕駛“黑寡婦”的426夜戰中隊,入住成都新津機場。
第一次看見“黑寡婦”的中國民眾覺得這個名字太不吉利,哪有還沒打先詛咒自己成寡婦的,一時議論紛紛。1944年10月29日夜,警報驟然響起,日機來犯,426夜戰中隊起飛迎戰。駕駛員羅伯特·斯科特和雷達操作員羅伯特·菲利普駕駛戰鬥機升空後,很快捕捉到日機的蹤跡,迂迴到日機後方,逐漸接近。日機感到不妙,向高空爬升。但“黑寡婦”無論在速度和爬升高度上都更勝一籌,繼續緊咬日機。雙方距離150米時,“黑寡婦”發射了機關炮。日本飛行員的技術確實精湛,憑藉直覺和反應來了個急轉彎,避開了彈道。接下來,兩機在夜空展開周旋。日本飛機性能居於劣勢,幾個回合後,再次被黑寡婦占據制高點。美機一邊俯衝,一邊開火,將日機左機翼和發動機射穿,在中國肆虐多時的空中強盜,就此哀鳴墜落。
成都老百姓聽說這次勝利,歡呼雀躍,再也不覺得“黑寡婦”晦氣了。大家說:“原來這是要讓日本鬼子的老婆當寡婦。”此後幾個月,“黑寡婦”戰鬥隊航跡遍布半箇中國,東到湖北老河口,北到陝西漢中,南到昆明桂林,多次狠狠打擊日軍氣焰。

落戶北航

美空軍夜戰中隊撤離中國,所有“黑寡婦”也都回歸故土,僅留下一架飛機。這架飛機被國民黨當局送到成都的空軍機械學校研究教學。1948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空軍機械學校搬到台灣,這架“黑寡婦”被送給了四川大學航空系。因為兵荒馬亂,疏於保管,一些學生爬到飛機上亂拆亂卸,甚至把作業系統的鋼絲拆下來當琴弦。
1952年,全國幾個大學的航空系合併成今天的北航,準備將飛機運往北京。當時寶成鐵路尚未完工,如何讓重達10噸的龐然大物穿越蜀道?北航與各部門協商,最後將“黑寡婦”拆卸成幾大塊,先用汽車從成都運到簡陽,再走成渝線用火車運到重慶,接著走水路到武漢,最後用火車北上北京,然後組裝、修復。飽經滄桑的“黑寡婦”,終於在北航校園內安家落戶。

近況

2012年10月21日上午10時,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校史館、科技創新館正式開館盛典在北航舉行。年底,該館面向市民開放,票價低於20元。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館,成立於1985年,是我國首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綜合科技館。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博物館展區面積8300平米,分為長空逐夢、銀鷹巡空、神舟問天、空天走廊4個展區。有300多件國內外公認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發動機、機載設備等珍貴實物。館內最惹眼的要數世界上僅存的2架通體黑色的P-61夜間戰鬥機(黑寡婦)。很多參觀者圍著其拍照留念。
館內最惹眼的要數世界上僅存的2架通體黑色的P-61夜間戰鬥機(黑寡婦)。很多參觀者圍著其拍照留念,“它就是傳說中的‘黑寡婦'啊,好大啊!”一參觀者驚嘆道,“我還要去二樓看航天服。”
2012年10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校史館、科技創新館正式開館。該博物館收藏了30餘架珍貴的飛機、飛彈實物和300多件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等航空航天文物精品。市委常委、秘書長、教育工委書記趙鳳桐為博物館剪彩。
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是我國首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綜合科技館,集教學、科普、文化傳承為一體。博物館展區面積8300平方米,是航空航天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物館藏品中,一架俗稱“黑寡婦”的P-61夜間戰鬥機僅有兩架存世,這種戰鬥機在抗日戰爭中曾多次擊落日軍飛機。新中國第一架自主製造的輕型運輸機“北京一號”也入藏博物館。“北京一號”誕生於北航,設計、建造僅用了7個月。1958年9月23日首飛,第二天被北京市委批准命名。該機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00公里,最大航程730公里。試航航點包括北京、南京、徐州、上海等地。
此外,博物館還收藏了英國“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二戰名機——波-2轟炸機以及P-1地地飛彈等。空軍還向北航贈送了殲8E飛機1架,殲10模型兩架以及若干飛機系統配件。館內還設有模擬駕駛艙和3D影院,今後將面向社會開放。
北航校長懷進鵬表示,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將成為緬懷歷史、啟迪未來、傳承文化的重要平台,不僅是彰顯大學文化傳承創新職能的有效途徑,更是北航在今後的辦學實踐中實現社會文化價值的效應倍增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