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

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

黎族優秀建築技藝的載體,也不可避免在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中淡出視野。如今僅有少數幾個村莊保留較為完整。黎族船型屋的營造技藝仍失傳,恰如黎族姑娘似乎天生就會織出美麗的黎錦一樣惟一讓人擔心的是,隨著愈來愈多黎族村民搬出祖祖輩輩居住的古村落,遷入政府統一規劃興建的磚瓦房,當無人居住的船型屋日漸式微直至最後一間船型屋倒塌,當船型屋被世人遺忘,船型屋營造技藝也將失傳。

2008年,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Ⅷ-182
  • 遺產類型: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海南省東方市
營造技藝,技藝傳承,文化,特色風情,

營造技藝

玉龍嶺腳下躺著的黎族優秀建築技藝的載體———81間保存完整的船型屋,一度吸引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學者畫家攝影師前來採風白查村這個地處偏僻的小村莊,近幾年也因船型屋的存在而打破了以往的平靜。 這也是一個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並存的村莊。當玉龍嶺另一頭的人們已普遍住在鋼筋混凝土森林裡時,在這裡,船型屋仍是村民的主要棲息地。屬黎族村莊。該村81間保存完整的船型屋是黎族老百姓的傳統民居,是黎族人民傳統智慧的結晶
因信息閉塞,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入選國家非遺名錄的喜訊,並未在村里廣泛傳開,白查村平靜如故。

技藝傳承

在我省中南部的黎族聚居區域內,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一些形似倒扣船體的房屋。屋頂呈圓拱形,主要由茅草鋪就而成,房檐幾乎垂到地上,這種建築便是黎族同胞世代傳承的船型屋,也是黎族的獨特發明。同樣在黎族的聚集地內,還可以見到另一種結構不同的建築,金字尖頂配上較高的屋檐,較多的室內房間和搭配的院落,卻還是能找得到竹製和茅草結構。金字屋和船型屋都是黎族的獨特建築,看似截然不同,卻在竹架和磚石之間,依稀看得見傳承與融合。
黃泥茅草的屋子 昏暗清香的回憶
“以前在路邊就可以見到很多船型屋,大大小小,有些修得很壯觀,正面的屋檐高高翹起,真像一個巨大的船頭。”沿著蜿蜒曲折的海榆中線,山區涼爽的風打亂了黎族青年小陳額前的頭髮。到達五指山市區後,進入去往南聖鎮的岔路,往水滿鄉方向,沿途經過什蘭村。“以前村子裡有一些類似船型屋的建築,小時候只要經過這裡,父親總會對我說,這是我們黎族人永遠的家。”小陳說道。
海南省的中部黎族聚居區域,流行著一種外形酷似船篷的建築,被稱為船型屋。這是一種極富黎族特色的傳統住宅,也是黎族最古老的居屋,其外形像船篷,有高架船型屋與低架船型屋之分,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

文化

2012年底,海南省有7個傳統村莊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列入其中。作為農耕時代的重要標誌,村落以其獨特的形態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展現出歷史文化特色,需要我們發掘、保護、弘揚和利用,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國際旅遊島建設,更有利於宣傳海南良好形象。讓我們感受一下海南傳統村落古樸、奇特的文化魅力。
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駛車50多公里環山穿梭來到白查村。大山深處,遠遠看到一座座船型屋錯落有致地排列;村村寨寨,黎族文化元素讓人應接不暇。這就是位於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是美孚黎聚居的村寨。2009年,白查村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2年,白查村入選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第一批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白查村原住有71戶350多口人已整村搬遷至距原村落1公里遠的白查新村居住。80多間獨具風情的船型屋構成的村落宛如一座桃園世外仙境,是幾千年來黎族歷史民俗文化的縮影和見證。
白查村船型屋保存最完整
白查村位於東方市東部山區中,依山傍水,有“黎族最後一個古村落”的美譽,是我省黎族船型屋保存最完整的黎族村莊。
來到白查村路口時,同行的東方市文體局工作人員介紹稱,2009年時,我省新農村民房改造建設的進程中,白查老村原住有71戶350多口人已整村搬遷至白查新村居住。
穿過白查新村引著一條鄉村公路,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農田,從旁邊的小路進去出現在記者眼前的是群山環抱、椰林搖曳、檳榔婆娑,密集而錯落有致的黎族落地船型屋。白查村黎族船型屋是中國黎族人民千百年的家園,它記錄著黎族在中國南方生存與發展的軌跡,記錄著黎族的歷史文化傳承的脈絡。白查村是海南省唯一保留著民族傳統文化生態較為完整的一個村莊,被譽為“黎族最後的精神家園”和中華少數民族傳統民居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共有茅草房80多間。
村中立著的兩塊巨大的牌子特別引人注目,《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白查村黎族船型屋簡介》敘說著這片村落的神奇和特別。一間間低矮的茅草房坐落在群山環抱中,像木船。船型屋用茅草蓋頂,有“隆”船型屋、穀倉船型屋和民居船型屋,它們承載著美孚黎許多傳統文化和原始記憶,體現了美孚黎的建築技藝。村民已經搬遷的白查村中顯得一片寂寥,雜草叢生,似乎有與世隔絕的味道。茅草屋也都做了編號,平時房門都是被鎖著的。

特色風情

全國各地大部分已悄然步入寒冷的冬天時,唯獨海南仍是溫暖和煦的好天氣。當日,以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峰教授、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名譽主席Madjid Samii 教授為首的世界神經外科大師一行16人組成了一個探險隊,走進檳榔谷旅遊區,探秘黎苗風情。
檳榔谷旅遊區地處風光秀麗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擁有著豐富的海南黎苗族風情文化,多年來吸引了一批批國家政要、知識權威、藝術名家、娛樂明星前來觀光考察、創作拍攝。以凌峰教授、Madjid Samii 教授為首的世界神經外科大師們同樣迷上了這個被譽為“海南的活化石、世界的博物館”的文化聖地,在檳榔谷旅遊區好奇地細細查尋著海南的歷史足跡。海南黎族以五指山女神、大力神為主的神靈崇拜、以文身傳承為主的氏族崇拜、以蛙、牛等動物為主的動物崇拜、以檳榔、椰樹、水、風、雷等為主的自然崇拜,向神經外科大師們展示著海南古老的民族風俗。
在檳榔谷旅遊區甘什黎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村、《檳榔·古韻》舞台等民族文化展示板塊,世界神經外科大師們親眼見證了勤勞智慧的海南黎族人民創造的璀璨民族文化。以龍被、黎錦為代表黎族紡染織繡技藝、以黎族船屋為核心的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以黎族竹木器樂為主的海南本土音樂文化、以黎族五大方言區各具特色的文身為主的黎族氏族圖騰文化,獲得了神經外科大師們真摯的肯定。
 黎苗風情體驗游 最特色的海南
  無論是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還是民俗樂器“八音”演奏,還是海南特色的黎苗文化,昌江總能讓你找到別具一格的黎苗風情。
 ■縱情黎苗“三月三”
  三月三節慶於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在這一天,黎族人民對歌、起舞、摔跤、拔河、射擊、盪鞦韆,縱情歡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