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型屋
- 概述:海南省黎族和苗族古老的民居形式
- 黎族船型屋:流行於海南的黎族聚居區
- 功能:防潮、隔熱
概述,簡介,傳說,規制,保護,習俗,
概述
船型屋是海南省黎族和苗族古老的民居形式,是他們祖先智慧的結晶。被稱為黎族精神家園的守望者,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海南省地處中國最南部,眾多島嶼、礁灘分布在海南島以南和以東的南中國海遼闊的海域。居住在海南的少數民族主要是黎族和苗族,多聚居在中部的五指山中。黎族的原始民居,相傳為古老的架空船形屋,因為它形狀如船篷,當地人也稱之為船形屋。
隨著漢族遷徙海南和生產力的提高,黎族的船形屋逐漸發生了變化,由高架變為低架,屋蓋斜伸到地。文獻記載:“黎人住民,一棟兩檐。鄰漢人處,則於檐下開門,且編木為牆,塗以泥,如船篷。”隨後屋蓋起了變化,採用人字頂,茅屋升高。因為海南天氣熱,人們都喜戶外活動,所以在房屋前後愛建廊子。它既是副業生產場所,又可作為晚間乘涼的地方。
苗族民居大體與黎族的類似,多採用船型屋。當地人民喜歡圓拱造型,因其利於抵抗颱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還具有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正是由於具有這些優點,才得以世代流傳下來。
傳說
關於船型屋的歷史,有許多動人的傳說。黎族哈方言聚居地的人們比較認同這個傳說。南海有一個俚國,國內有個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個丈夫,三個丈夫先後都死了。相師傳言她是掃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國國亡,一時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紛紛請求處死丹雅公主。此時,丹雅公主已身懷六甲,國王不忍下手,便備了一隻無舵無槳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種,把丹雅公主放在船上。丹雅公主養的一條小黃狗也跟上船,小船在風中飄入了茫茫大海。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歷盡劫難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個荒島岸邊擱淺了。這島就是海南島,當時還沒有人煙。她看到了遠處的高山峻岭,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無憂無慮地穿行於林間,所有的憂鬱和恐懼一下子消失了。在飽餐了野兔和鳥蛋之後,丹雅公主在這個荒島定居下來。
為了躲避風雨,防禦野獸的侵襲,丹雅公主在海灘邊豎起幾根木樁,然後把小船倒扣在木樁上當屋頂,又割來茅草圍在四周。她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白天,她帶著小黃狗上山打野獸,采野果;晚上睡在這船屋裡,小黃狗忠實地守在門口。後來,船板爛了,她割下茅草蓋頂,這就是後來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形屋的雛形。
但是更為廣大黎族同胞所接受的是,黎家的祖先是從大陸沿海乘木船漂洋過海而來。他們靠岸後,由於到處荒涼、沒有人煙,只好將船翻過來,覆蓋在地面上當屋住。他們的後人為紀念祖先的萬里遷徙,便模仿船的樣子建造自己的房屋。這種屋,遠遠看去,與船一模一樣,故名船形屋子。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歷盡劫難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個荒島岸邊擱淺了。這島就是海南島,當時還沒有人煙。她看到了遠處的高山峻岭,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無憂無慮地穿行於林間,所有的憂鬱和恐懼一下子消失了。在飽餐了野兔和鳥蛋之後,丹雅公主在這個荒島定居下來。
為了躲避風雨,防禦野獸的侵襲,丹雅公主在海灘邊豎起幾根木樁,然後把小船倒扣在木樁上當屋頂,又割來茅草圍在四周。她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白天,她帶著小黃狗上山打野獸,采野果;晚上睡在這船屋裡,小黃狗忠實地守在門口。後來,船板爛了,她割下茅草蓋頂,這就是後來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形屋的雛形。
但是更為廣大黎族同胞所接受的是,黎家的祖先是從大陸沿海乘木船漂洋過海而來。他們靠岸後,由於到處荒涼、沒有人煙,只好將船翻過來,覆蓋在地面上當屋住。他們的後人為紀念祖先的萬里遷徙,便模仿船的樣子建造自己的房屋。這種屋,遠遠看去,與船一模一樣,故名船形屋子。
規制
茅草屋為落地船型屋,長而闊,茅檐低矮,這樣的風格有利於防風防雨。房子分為前後兩節,門向兩端開,茅草屋中間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語叫“戈額”,“戈額”象徵男人,兩邊立6根矮的柱子,黎語叫“戈定”,“戈定”象徵女人,即一個家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牆體用泥土築成,屋形狹長、屋檐低矮。大多數的船形屋長14.7米,寬6米,屋高3.2米。房子分為前後兩節。四壁用樹枝紮成方格形,再用用稻草和泥糊牆。前後兩個門用木板製成,門向兩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