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五指山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五指山市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4009人,占總人口的32.6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0113人,占總人口的67.34%。其中,黎族人口62491人,占總人口的60.02%;苗族人口為...
五指山 ,位於海南島中部偏南的五指山市(原通什市)東側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為海南第一高山,被稱為“海南屋脊”。五峰壁立形如手掌,故名。山體主要由肉紅色粗粒花崗岩或花崗閃長岩組成,局部見有緻密細晶花崗岩,並有...
五指山黎族傳統釀酒技藝,是海南省傳統技藝,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發展歷史 2023年12月28日,傳統釀酒技藝(五指山黎族傳統釀酒技藝)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
黎祖大殿背靠高山,大殿與五指山第一峰在同一條主軸線上,居高臨下,蔚為壯觀。景區“一園三地”的定位,賦予其特別的亮點:她是黎族人民的精神家園;是黎族同胞祭奠先祖的人文聖地;是展示、研究、傳承和體驗黎族文化的基地,更完整...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統計,中國境內的黎族人口數為1602104人。族稱 “黎...
五指山黎族傳統釀酒技藝)傳統釀酒技藝(五指山黎族傳統釀酒技藝),是一項傳統技藝。傳承保護 2023年12月,由五指山市文化館申報的傳統釀酒技藝(五指山黎族傳統釀酒技藝),入選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位於五指山市的海南民族博物館是海南建館最早、規模最大、館藏最豐富的省級博物館,海南島和黎族苗族歷史文化全貌在這裡有最充分的展現。五指山水滿村還遺存著清代名將馮子材的後人,村中幾百年的野生水滿茶清香四溢、入口留香,得人稱...
五指山水滿河熱帶雨林風景區獨特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千姿百態的水體景觀,巍峨壯觀的山體景觀,古樸的黎族風情,讓人回歸自然,流連忘返。五指山水滿河熱帶雨林風景區,也曾先後接待過朱鎔基等一系列黨和國家領導人。是五指山唯一...
五指山熱帶雨林風景區位於海南省五指山市五指山腳下的水滿鄉,距五指山市28公里,距三亞市區約110公里,距海口至三亞東線高速陵水路口約100公里。原始黎族的母親河——水滿河流經整個景區,由五指山原始森林中的山泉水匯聚而成的水滿河...
王國興受命後,積極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協同土改工作團做了大量工作,運用自己在黎族民眾中的聲望和影響,團結和爭取了許多黎、苗族頭人,為全面建立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民眾基礎。經過1947年一年的艱苦奮鬥,初步打開建立五指山...
在五指山市至保亭縣約十幾公里的路段兩側,有十幾家黎苗風情旅遊村寨,每個村寨都長年供遊客體驗民族風情,觀賞民族歌舞,是一個有規模的黎苗民族歌舞長廊。五指山黎族山寨、番茅黎村、番空旅遊村和保亭毛真苗寨是黎苗民族歌舞長廊中...
《黎族(海南五指山市福關村調查)》是2004年7月1日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躍周大鳴。內容簡介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樂東、瓊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海南其它市與當地...
黎族是海南島獨有的少數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凝聚著黎族人民的聰明與才智。黎族村落 村落選址 黎族的村落多散布在盆地、河谷台地和濱海平原上。黎族聚居的地區包括五指山、鸚哥嶺、黎母嶺、霸王嶺、雅加大嶺等山區地帶,...
黎族竹木器樂,海南省地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黎族竹木器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老藝人相傳,黎族竹木器樂在清代康乾年間最為盛行,主要流傳於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區。這一地區常見的...
黎族風味園位於五指山市省民族博物館左側,園區背依牙畜嶺俯瞰翡翠山城。是旅遊團隊和集體聚會首選之地。黎族風味園位於五指山市省民族博物館左側,園區背依牙畜嶺俯瞰翡翠山城。富有黎族傳統建築風格的房屋掩映在挺拔的檳榔樹和蒼翠的竹林...
黎母山(嶺)(此山,《海南省志·自然地理志》稱嶺,《瓊中縣誌》《通什市志》《白沙縣誌》皆稱山),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高大渾圓,最高峰達1411米。黎母山山脈以位於五指山市(原通什市)北部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居住海南島南部地區的黎族,每逢“三月三”節,以豬頭、米酒和飯糰為祭品,前往三亞落筆洞、甘石嶺山洞等地祈祖先賜平安。五指山合畝制地區黎族,於農曆三月的牛日,在畝頭家殺豬擺酒席,聚眾敲鑼打鼓歡跳祭祀祖先的舞蹈,慶賀春天帶來的...
五指山紅峽谷文化旅遊風景區位於海南省五指山市南聖鎮,距離五指山市區12公里。景區占地3000畝,總投資12億元,是五指山市重點推進的精品旅遊項目。景區主要有四個旅遊資源組團:熱帶雨林體驗、紅峽谷漂流、山地遊樂、溫泉養生度假。五指山...
五指山歌是黎族民歌。歌詞欣賞 五指山高五條河,你知哪條流水多羅?你知哪條流下海,你知哪條流回來。五指山高五條河,西邊那條流水多羅?蔣匪兵敗流下海,紅軍勝利流回來。紅軍來哩得安居哩,咱老百姓真歡喜羅?分得牛羊和田地, ...
歷經幾千年而不斷地延續下來的文身,是黎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黎族歷史上最壯觀的原生態文化現象;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黎族文身必將完全消失。龍被 我們曾專門驅車到五指山市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樂東黎族自治縣千家鎮及昌江黎族...
1982年2月15日,紅旗鎮改為通什鎮,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轄。1986年6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通什市(縣級),以原保亭縣的暢好、紅山、南聖、毛道區,瓊中縣的五指山、毛陽區,樂東縣的番陽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轄的通什鎮為...
初保村舊址為黎族乾欄式民居建築。2005年,列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以來,五指山市將茅草房整村搬遷改造重點村莊項目與毛陽鎮風情小鎮規劃、新農村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地理...
在每年五指山市舉辦的黎族苗族“三月三”節活動中參加演出深受廣大民眾的好評,還經常參加國內外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多次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文化演出,每年參加五指山市舉辦的黎族苗族“三月三”節文藝演出均受到廣大民眾的好評。多次參加...
毛運村是位於五指山市南部的一個黎族村莊,是五指山市軍民攜手共建的文明生態村安全文明村、無毒村。全村共45戶,人口213人。2000年7月,在省委、省政府和海南軍區的關心支持下,駐軍75550部隊和五指山市委、市政府決定攜手共建毛運文明...
什蘭村位於五指山南聖鎮北部,與鎮區僅一橋之隔,是黎族同胞聚居的村莊。全村共有72戶,人口308人。該村經濟作物主要以橡膠、檳榔為主,水稻為輔。全村共種植橡膠800多畝,檳榔500多畝,水稻150畝。2004年,該村人均年收入達23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