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鯽魚

黃金鯽魚

黃金鯽是國家級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採用常規育種和生物技術育種相結合而育成的優良淡水魚類養殖新品種。該品種以散鱗鏡鯉為母本、紅鯽為父本,通過遠緣雜交獲得,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池塘養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金鯽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鯉形目
  • :鯉科
  • :鯽屬
  • 特點:含肉率高,營養價值高等
特性,養殖要點,

特性

黃金鯽體形優美(比彭澤鯽稍寬高且厚實),體長適中,全身鱗被整齊,鱗片晶瑩牢固,適合長途運輸。成魚期體色稍呈金黃。該品種具有生長速度超快的特點。
黃金鯽魚
①容易養殖。黃金鯽性情溫和,具有天然集群攝食習性,不用馴化就會上台吃食,且吃食老實、不炸台,減少了飼料的浪費。
②適溫範圍廣。黃金鯽適溫範圍廣,在0~38℃都能正常生存。其生長水溫為12—32'E,旺盛生長水溫為16~28℃。
③抗寒性強。池水水位保持再催諒在1.5米以上,凡達標的水體或水域均能安全越冬。
④抗逆性好。黃金鯽對水環境的要求不嚴,通常飼養鯉、鯽的用水都能養殖黃金鯽;耗氧率極低,在整個飼養期間.只要池水中的氧氣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pH值在7—9.4,其攝食、餌料轉化率、生長等均無影響。
⑤抗病力強。本公司養殖該品種兩多年,從未有暴發性、突發性的病害發生,而且仔、幼魚期的車輪蟲、三代蟲、指環蟲,成魚期的錨頭鰠等寄生性疾病也比其他養殖魚類少。
⑥吃食時間長。因其吃食時習少潤己間長,好上鉤,是垂釣業的極好品種。早春當水溫上升至6℃以上時,該魚種就開始覓食,晚秋水溫下降至5℃左右時還有不同程度的攝食,延長了飼養時間。

養殖要點

①池塘條件。池塘可大可小,3畝至幾十畝,只要水位能保持在2米以上均可。
黃金鯽魚
黃金鯽魚苗
②養殖模式。有3種:第一種是由夏花養成大規格魚種,第二種是由夏花當年養成商品魚,第三種是成品魚養殖模式。
③投餵。餌料中蛋白質含量,稚、幼魚期不少於36%一38%,成魚期不少於34%一35%,每天投餵2—3次即可寒嘗市抹,每次投餵1~1.5小時。日投餵量,稚、幼魚期為池魚總體重的5%~8%,威魚期為池魚總體重的3%-4%。
④池塘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保持池水油綠色、淡綠色。適時開動增氧機,盛夏拔求料季節每天要定時開機,陰雨天半夜開機,暴雨過後也要開機。全年池水溶氧量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的最佳值。
魚菜共養
湖北省洪湖市長江水產開發有限公司早在1979年開始從事淡水養殖。正式註冊成立於1998年,現員工83人,大專學歷及工程師職稱8人,屬民營企業。是湖北省第一批美國叉尾回魚的試養基地之一(即1988年),也是湖北省內鯽魚主養的發源地。本公司現以發展成集科研攻關、各種魚苗繁育、魚種培育、池塘和網箱成魚養殖、飼料加工及運銷於一體的集約化生產企業,是湖北省淡水養殖行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公司採用一種新型養殖技術“魚菜共生”.達到魚,菜雙贏效果。
黃金鯽魚
黃金鯽魚
魚菜共生養殖技術模式是根據魚類和植物的營養生理騙幾催、環境、理化知識特點,將剃炒少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兩種不同的農業技術,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達到協同共生,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茁壯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從而讓魚、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的新型複合養殖技術模式,屬於可持續循環型低碳漁業。
池塘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氮。氮代謝過程。氮隨飼料等有機物質進人養殖水體,其沿二條途徑轉化:一是殘餌碎屑經細菌分解,氧化為胺基酸,繼而通過氨化作用生成酮酸;二是飼料經魚類吞食、吸收並在胺基酸的脫氨作用下放出氨,氨氮(NH3-N)對魚類毒性很大,濃度超過1mg/l時會對魚類造成危害。其可被需氧微生物(亞硝化單胞菌等)氧化而生成亞硝酸鹽(NO2-N),此時的亞硝酸鹽對魚類具有相當大毒性(應小於0.lmg/l)。在另外一種好氧微生物(如硝化桿菌)的作酷項用下,亞硝酸鹽被進一步氧化生成硝酸鹽(NO3-N),硝酸鹽是含氧水系中氮代謝的最後產物,對魚毒性最微,承受濃度有時可達200mg/l以上,但濃度太高也會影響魚類生長並呈現毒性,原因是某些硅藻和藻類(如小球藻)會將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另一路徑是進行厭氧條件下的反硝化菌處理,將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原為N2O,並以氮氣(N2)形式向大氣釋放,問題是在有氧養殖水體中營造厭氧環境的困難和經濟性差。而硝酸鹽恰是植物可利用的無機氮形式,魚菜共生技術正是通過水栽植物固氮作用,將氮結合到有機化合物中,從而以植物的同化吸收將氮代謝末點聯接起來,產生了營養物質再循環的生態效應,既節約用水成本,又可收穫無污染的魚、菜綠色產品。
池塘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氮。氮代謝過程。氮隨飼料等有機物質進人養殖水體,其沿二條途徑轉化:一是殘餌碎屑經細菌分解,氧化為胺基酸,繼而通過氨化作用生成酮酸;二是飼料經魚類吞食、吸收並在胺基酸的脫氨作用下放出氨,氨氮(NH3-N)對魚類毒性很大,濃度超過1mg/l時會對魚類造成危害。其可被需氧微生物(亞硝化單胞菌等)氧化而生成亞硝酸鹽(NO2-N),此時的亞硝酸鹽對魚類具有相當大毒性(應小於0.lmg/l)。在另外一種好氧微生物(如硝化桿菌)的作用下,亞硝酸鹽被進一步氧化生成硝酸鹽(NO3-N),硝酸鹽是含氧水系中氮代謝的最後產物,對魚毒性最微,承受濃度有時可達200mg/l以上,但濃度太高也會影響魚類生長並呈現毒性,原因是某些硅藻和藻類(如小球藻)會將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另一路徑是進行厭氧條件下的反硝化菌處理,將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原為N2O,並以氮氣(N2)形式向大氣釋放,問題是在有氧養殖水體中營造厭氧環境的困難和經濟性差。而硝酸鹽恰是植物可利用的無機氮形式,魚菜共生技術正是通過水栽植物固氮作用,將氮結合到有機化合物中,從而以植物的同化吸收將氮代謝末點聯接起來,產生了營養物質再循環的生態效應,既節約用水成本,又可收穫無污染的魚、菜綠色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