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肉芽腫腎盂腎炎

黃色肉芽腫性腎盂腎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細菌性腎盂腎炎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較少見,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變形桿菌、大腸埃希桿菌和耐青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其病理特徵是腎實質破壞,出現肉芽腫、膿腫和泡沫細胞(含脂質的巨噬細胞)。本病絕大多數累及一側,雙側腎臟同時受累國內外都有報導,但均屬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色肉芽腫腎盂腎炎
  • 就診科室:內科
概述,診斷,鑑別診斷,檢查,治療,預防,

概述

本病絕大多數累及一側,雙側腎臟同時受累國內外都有報導,但均屬罕見。中國尚有發生於腎周的黃色肉芽腫的報導。本病絕大多數患者表現為腎區疼痛反覆發作尿路感染、發熱乏力、厭食體重下降和便秘患者在確診之前多經過了數月至數年的治療。73%病者有結石梗阻性腎病或糖尿病病史;60%病人有腎腫塊;40%病者有高血壓本病按臨床病理分3期:Ⅰ期:病變局限於腎內,稱為腎內期;Ⅱ期:病變累及腎包膜,稱為腎周圍期;Ⅲ期:病變侵犯腎、腎周脂肪及腹膜後,稱為腎旁期。流行病學
本病較少見,占慢性腎盂腎炎的0.6%。發病年齡國外報導出生後1個月~94歲以30~70歲多見,平均年齡44~55.6歲。國內資料統計平均年齡39歲,以22~56歲多見最小發病年齡12歲,最大年齡64歲女性多見,男女之比國外1∶1.4~5,國內1∶2.9,可能與慢性腎盂腎炎多見於女性有關。
病因
本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埃希桿菌變形桿菌,也可由耐青黴素的金黃色葡萄菌球引起。
發病機制
本病的發病機制不十分清楚,很可能是由於巨噬細胞的溶解功能障礙而影響了細菌產物的消化而致病。
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少見,常僅有單側腎臟受累罕有雙側病變;絕大多數患者腎區疼痛及反覆發作的尿路感染髮熱(不規則熱)不適、乏力厭食、消瘦、體重下降和便秘從有臨床表現到確診的時間一般為3個月~9年。73%患者有結石尿路梗阻或糖尿病史,38%有泌尿系感染病史60%可觸及腰部腫塊,40%有高血壓表現 。
併發症
主要併發症有高血壓、梗阻性腎病尿路結石等。

診斷

黃色肉芽腫性腎盂腎炎的診斷依據為:對有慢性尿路感染史晨尿離心沉渣塗片泡沫細胞陽性以及X線發現某些可疑病變者,應考慮XGPN的可能性。X線的改變包括單側腎腫大靜脈腎盂造影(IVP)顯示無功能腎腎和(或)輸尿管發現結石。血管造影顯示無血管腫塊或伴有腎內血管伸長變細的腫塊,輸尿管周圍血管呈顯著的囊狀擴張性病變在顯著無血管區域的不規則的有腎功能損害的腎影,以及CT和MRI值有特徵性發現。根據這些特點,對40%的病例可以作出診斷或術前擬診另外,由於黃色肉芽腫性腎盂腎炎似由細菌感染引起,故尿細菌培養幾乎均呈陽性,奇異變形桿菌和大腸埃希桿菌最常見,因大腸埃希桿菌感染率高,耐新青黴素Ⅰ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也有類似情況。

鑑別診斷

本病的腫塊易誤診為腎細胞癌,也曾有報導本病可同時伴有腎細胞癌或移行上皮癌,應注意鑑別。腎癌為富血管的腫瘤,可表現明顯不規則增強,而本病則增強不明顯,或有周邊增強,病灶內有囊狀或間隔的不增強區。故行增強掃描可以為鑑別診斷提供重要的依據。另本病有結石梗阻膿腫的存在及膿性物和局部黃色組織黏附於腎盂腎盞,也提示為炎性疾病故應注意與其他慢性尿路感染性疾病腎結核等梗阻性疾病相鑑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尿細菌學檢查 尿液檢查88%以上的病人出現膿尿和蛋白尿;尿培養陽性率為74%~86%,多數為大腸埃希桿菌和變形桿菌,偶見耐青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晨尿離心,沉渣塗片可找泡沫細胞,若在一張切片上有5個以上的泡沫細胞,則可診斷本病其陽性率達82.6%。
2.血液檢查 常見白細胞增加和血沉加快;貧血多見,占65%~78%。
其它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本病的X線改變很不一致,各種各樣的局灶或瀰漫性損傷均可見,且取決於有無梗阻結石和其他異常的存在。80%的患者IVP可發現帶有結石的病腎不顯影,腎盞變形也常見尤其病腎為瀰漫性者。局灶性損傷者表現為囊性或腫塊內空洞其中充盈缺損。
腎血管造影檢查可見大多數黃色肉芽腫樣腎病變區域的血管減少或缺如。可見腎內小動脈而無周圍血管分支,常無病理性血管,偶爾也有些病例顯示血管增多。
(2)CT檢查:因單靠腎血管造影不能確切地區分是XGPN、無血管性孤立腫塊或是壞死性無血管的腺癌。而CT掃描檢查可清楚顯示腎內多個結節狀或較大腫塊樣低密度病灶,並可見腎盂或集合管系統的結石和鈣化灶。局限型XGPN尚有以下徵象:
①腎一極增大變形,其中有囊狀密度區,CT值範圍-15~+30Hu,此取決於脂質的量,但不呈真正的脂肪密度。注藥後示明顯的病灶周邊增強係為多血管的肉芽組織圍繞所致。含脂質的黃色瘤病灶內不增強。
②局限性腎腫塊,突出腎輪廓之外,等密度或略高密度,酷似腎癌,但增強後強化不明顯由於周圍腎實質明顯強化,病灶境界變得很清楚,相對的呈現低密度,此不同於腎癌
③局限性的病變形態多為類圓形,此反映病變緩慢生長的特點。
④易侵犯腎周間隙和腰大肌CT顯示腎筋膜增厚,病灶與腰大肌粘連。
2. 腎組織病理學檢查
(1)肉眼觀察:可見病腎腫大,腎包膜及腎周圍組織增厚和粘連,病變可呈現為局限於腎臟一級的單個腫瘤樣病變,也可呈瀰漫多發性病變。切面觀,腎盂腎盞擴張含有膿樣液體和(或)結石(常為鹿角形)。腎實質,尤其是擴張的腎盂周圍組織被橙黃色、柔軟的炎症組織所代替,周圍常有多個小膿腫包繞。
(2)顯微鏡下可見腎組織結構破壞,其橙黃色病變組織是由炎症性大泡沫巨噬細胞含顆粒狀胞質的小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成纖維細胞等所構成,腎盂黏膜周圍可見大量中性粒細胞和壞死碎屑,偶可見異物巨細胞,泡沫細胞的胞質特別是小顆粒的單核細胞,其PAS染色呈強陽性。
3.磁共振(MRI)和B超也有助於診斷

治療

外科手術是本病重要的治療方法經治療愈後良好。在外科治療中必須認識到病變蔓延所形成的病理變化給外科手術造成的困難和增加手術的危險。應根據臨床病理分期擬定適當手術方案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1.患腎切除 臨床多數病人患腎為瀰漫型病變腎組織廣泛破壞,腎功能喪失這些病人通常作患腎切除。應注意的是Ⅲ期病人因腎周廣泛粘連和纖維化,應採用經腹作患腎切除術式,以便分離患腎和處理腎蒂,否則患腎切除極其困難和危險。
2.保留腎手術 本病為一種良性病變,有人提出局限型ⅠⅡ期病變採用局部或腎部分切除,以保留健存的腎組織,並在臨床治療中獲得良好的效果。文獻報導有3例保留腎手術治療例1作局部肉芽腫切除,術後恢復和隨訪均良好;例2因輸尿管結石並感染而引起本病,經作輸尿管切開取石,腎引流,抗感染治療,病人痊癒出院隨訪3年患腎無復發,腎功能有所恢復;例3因患腎與降結腸及後腹膜粘連嚴重無法切除,只進行了活體組織檢查。術後患者用青、鏈黴素抗炎治療,並從術後第20天起用超短波治療微熱量,每次20min1次/d。5次後,患者腰痛明顯減輕治療10次後,複查B超發現左腎下極腫物較前明顯縮小治療25次後,B超複查左腎腫物消失以後曾多次B超複查,均未見明顯腫物。Anhalt亦曾報導1例左腎病變,行取石引流後痊癒。綜上所述,對本病患者如患腎破壞輕,可採用外科手術解除尿路梗阻、加強抗感染治療及配合理療,也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並可使病人免除腎切除之苦由於本病與腎癌、腎結核的鑑別診斷較難,易造成術前誤診,患腎多被切除。保留腎的治療方法套用不多見健康搜尋,因此,術前能否正確診斷對於本病治療方式的選擇極為重要。保留腎手術的治療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套用。

預防

本病預防主要措施如下:
1.堅持每天多飲水,勤排尿,以沖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細菌在尿路繁殖,這是最簡便又有效的措施。
2.注意陰部清潔,以減少尿道口的細菌群,必要時可用新黴素或呋喃旦啶油膏塗於尿道口旁黏膜或會陰部皮膚以減少上行性再發感染。
3.儘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時應嚴格無菌操作。
[2] 全民健康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