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箕

黃紹箕

黃紹箕(1854—1908),浙江瑞安人。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官侍講,愛才好士,曾為康有為延譽。“戊戌政變”失敗後,聞訊冒險告康有為,使康免於難,遂為榮祿所惡,辭官歸里。不久,起用為湖北提學使,卒於官。紹箕博學能文,精於金石書畫之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紹箕
  • 外文名:Huang Shaoji
  • 別名:鮮庵、仲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
  • 出生日期:1854
  • 逝世日期:1908
簡介,相關內容,個人影響,人物評價,

簡介

黃紹箕(1854—1908)字仲韜,號穆*。瑞安人,居縣城小河堤。父體芳,同治二年會元,兵部侍郎極左副都御史,為“翰林四諫”之一,清流領袖(《清史稿》有傳)。紹箕於清光緒五年(1879)中順天府舉人,六年登進土第。任翰林庶吉士,散館列一等第一,授編修;歷任四川鄉試副考官、武英殿纂修官、會典館提調、湖北鄉試正考官、侍講、在春幼在庶子、翰林侍講學士、京師大學堂總辦、兩湖書院監督、京師編書局監督兼譯學館監督、侍讀學士兼日講官、湖北提學使
黃紹箕(1854-1908) 清末大臣。字仲弢,號漫庵。浙江瑞安人。黃體芳之子,光緒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旋升侍講。歷任四川鄉試考官、武英殿纂修,為清流健將。1888年與維新派首領康有為交往甚密,助其上書,極言時危,請及時變法。因遭到頑固守日者的非議而有些畏縮。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馬關條約》,遂又與侍讀學士生戰甚力的文廷式等人上書抗議。嚴厲指出: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11月,參與上海強學會的發起籌備工作,並與梁鼎芬等草擬章程。1898年授翰林院侍讀學士,以湖廣總督張之洞所著《勸學篇》進呈,奉命飭下各省督撫學政,廣為刊行,實行勸導。戊戌政變後,升左春坊庶吉士,派任京師大學堂總辦。自幼仰承父訓,於書無所不覽,其藏書處“蓼綏閣”有書1100餘部,珍本亦有100餘種。逝後藏書捐贈溫州圖書館,有9295冊。孫延釗在《二十年來之籀園圖書館》一文中,曾記有捐書之事。著有《廣藝舟雙楫評論》、《中國教育史》、《鮮庵遺集》等。

相關內容

黃紹箕竭力主張維新強國。光緒六年,日本侵占琉球,即不顧官場壓力及個人進身,毅然對朝廷大員提出指責;甲午(1894年)中日戰爭失敗後,與黃遵憲張謇岑春煊等人抨擊 時弊,聯名上疏,力主抗戰,反對向日本帝國主義屈膝求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支持康有力、梁啓超等人聯合赴京應試的舉人“公車上書”,並參加康氏的“強學會”,參與制訂學會章程;後又赴上海參與組織強學會分會事務。二十四年任康氏組織的“保國會”常議員、講宣員,積極推動維新。當年9月21日,慈禧在榮祿袁世凱的支持下,發動“戊戌政變”,囚禁支持維新變法的光緒皇帝,殺害改良人士譚嗣同林旭六君子。政變前夕,紹箕預先向康有為通報訊息,囑康氏從山東水道赴日躲避,使康免遭慈模之毒手;事後還向湖廣總督張之洞(紹 箕系張之洞侄女婿)進言,務勿株連其他維新志土。後同情同盟會革命,曾與堂弟紹第營救革命黨人張難先、呂*、李志誠等。
黃紹萁故居黃紹萁故居
黃紹箕提倡科舉、辦新學,視教育為“身心性命之事”。任京師大學堂總辦時,親訂學制等各項章程,推廣學額300餘名。在編書局、譯學館任上,編印大量教材,提供各省使用。譯學館學生被俄兵歐傷,紹箕即召俄語教習告以擬將俄兵欺侮學子的醜聞公諸外國報紙;俄教習懼,轉告俄使,俄使即令俄兵官登門道歉,並懲治犯律俄兵。任湖北提學使期間,首倡設省學務處,並選派優等生30人去日本攻讀師範,回國興辦新學,培訓教師數千人;還帶頭捐俸兩千金充湖北省國小經費。光緒三十三年,率各省提學使赴日本考察教育,被日本“漢學統一會”推為名譽會長。紹箕認為中國廢科舉後,欲立新教育制度,必先研究教育史,悉心編著《中國教育史》5卷,系統論述中國傳統教育學說,西洋教育原理,提出許多新建議。後人認為以中國教法為本,參照東、西洋學制的新教育,自紹箕始。他畢生對教育事業孜孜不倦,日本考察歸國後,患病不起,臨終前數日仍手批公文,辭世後湖北學界送殯者數千人,各省紛紛致哀。《清史稿》有傳。

個人影響

紹箕對鄉里教育甚為關切,與孫詒讓(仲容)志同道合,相互配合,世稱“二仲先生”,二人聯手於光緒廿二年(1896)創辦瑞安學計館,設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為浙南學堂開數、理課程之始。5年後,與方言館合併為瑞安普通學堂,即今瑞安中學前身。又創務農會,推廣農業科技知識。

人物評價

黃紹箕一生從政,而終生好學。擅長目錄學、方誌學,所撰《鄉土志例目》,於光緒三十一年由清廷頒行全國。對史志目錄深有研究,按班固《漢書·藝文志》原本,輯劉向、劉歆《別錄》、《七略》佚文,復綜歷代史志,旁采諸家書錄,收集鄭樵、章學誠二人之遺,以20年之力編成《漢書藝文志輯略》。父黃體芳(1832~1899),字漱蘭,號憨山,喜藏書,多詩文。自幼仰承父訓,於書無所不覽,嗜蓄舊槧,精於鑑別,與繆荃孫、王懿榮、盛昱等藏書家往來甚密。其藏書處“蓼綏閣”有書1100餘部,珍本亦有100餘種。逝世後,所藏書均捐贈給溫州圖書館,有9295冊。1920年,楊嘉編有《蓼綏閣鵂本書目》,著錄103種;瑞安陳準編有《瑞安黃氏蓼綏閣藏書目》,刊於《圖書館學季刊》第四卷,著錄圖書1 000餘種。藏書印有“蓼綏閣藏”、“瑞安仲弢”等。所藏書在民國初部分被毀於戰火。對孫詒讓《墨子間詁》、吳大*《說文古籍補》等書補說數十餘處。著有《漢書藝文志輯略》、《楚辭補註》及詩文若干卷(均未成書)。家有“*綏閣”藏書樓,頗多秘本,後大多捐贈籀園圖書館,今歸溫州圖書館。墓在潘岱蓋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