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歷史變遷》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玉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歷史變遷
- 作者:賈玉英
- 類別:歷史類圖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673190
《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歷史變遷》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玉英。
《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歷史變遷》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玉英。內容簡介黃河流域旅遊文化豐富多彩,歷史積澱厚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歷史變遷》以黃河流域旅遊文化為路徑,...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歷史變遷研究,20萬元,2008年12月—2013年12月。5. 主持省社科規劃立項項目:開封與宋文化,立項無經費, 2001年4月—2004年4月。6. 主持河南省教育廳資助項目:《唐宋時期地方管理體制變遷研究》, 5萬元,2010-2013年。7. 主持河南省精品課程“...
《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黃河文化與西風東漸》是201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簡介 宋軍令,男,1974年生,河南輝縣人,歷史學博士,副教授。199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2001-2004年在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2004~2007年在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學位。現為河南...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旅遊與會展學院 , 參編教材《導遊業務》,《中國古代建築與園林》,《中國民俗旅遊》,《河南旅遊基礎》,《河南旅遊民俗文化》 主持課題:河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河南民間文化的旅遊開發研究》,參與課題:教育部重大項目《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歷史變遷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轉型背景下旅遊產業...
《中華文明叢書:話說黃河》文字、圖片彼此相當,將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締造的最光輝絢麗的文明呈現在讀者面前。圖書目錄 一 黃河的形成歷史與河源的探索 (一)古黃河形成前的古地質環境 (二)青藏高原的隆起 (三)黃河的形成 (四)歷代對河源的探索 二 黃河流域的文化萌芽和黃河文明 (一)文化萌芽 (二)...
《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黃河流域的青銅文明》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論述了青銅文明產生、繁榮及其衰頹的全過程,對各地區青銅文明的區別、青銅禮器和青銅樂器的組合制度等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青銅器被認為是文明起源的最重要的物質文化標誌之一,而我國的青銅文明肇始於黃河流域青銅文明的產生,青銅...
《黃河文化專題研討會文集》是由 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作者是牛玉國。內容簡介 《黃河文化專題研討會文集》宗旨就是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以黃河文化為切入,從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圍繞可持續發展水利和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深入研究黃河文化與黃河工程、黃河經濟、黃河...
因此,我們以為,從探索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源頭來說,夏文化直接淵源於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從對夏王朝以後的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而言,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華夏文明、中華民族文化、漢文化的核心文化。早期文化 河洛文化,顧名思義,是指存在於黃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亦稱為洛陽盆地或洛陽平原)...
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地貌變遷 《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地貌變遷》是2015年9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念海。圖書目錄 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侵蝕與堆積 歷史時期黃河在中游的側蝕 歷史時期黃河在中游的下切 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
對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 保護與管理 第十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把黃河文化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河道水系治理管護、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城鄉區域統籌協調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相結合,加強黃河文化系統性、整體...
建設生態人文旅遊城鎮;六是弘揚河湟文化,打造魅力之河,包括挖掘保護黃河文化遺產、深入傳承以河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基因、講好新時代青海“黃河故事”、打造享譽中外的黃河上游文化旅遊帶;七是保障改善民生,打造惠民之河,包括提升脫貧地區發展能力、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共享、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八是...
深度學習視閾下黃河文化研學旅行課程內涵式發展探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黃河戲劇文化保護與開發研究 黃河“非遺”衍生品的經濟開發與傳播路徑協同發展研究 黃河文化融入旅居養老打造河南發展新業態研究 鄭北黃河運河並行城市地理景觀的文旅發展路徑 黃河文化歷史問題研究 黃河文明與甲骨文的傳承弘揚 黃河流域古代都城遷移及其對...
該項目藉助自然河道蹤跡,河道變遷沙盤,主題雕塑小品,黃河故道剖面(或大型室外剖面模式)、黃河文化展廳等形式,結合科學、準確、生動的解說,全面、系統地展現黃河歷史上改道的變遷過程,揭示黃河兒女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為遊客提供了解黃河歷史、領會黃河文化、找尋黃河情結的最佳去處。投資總額1500萬元。碭山民俗文化園 ...
由於位置優越,形成了獨特的生態類型,國家已在此建立“山東黃河三角洲國 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依託濕地生態,旅遊產業也得到開發。位置境域 黃河三角洲的範圍,有關部門根據不同歷史階段黃河尾閭擺動對三角洲影響的規律,界定以利津城為頂點, 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支脈溝口的扇形地帶為古代千乘黃河三角洲,面積約...
在“十一五”期間中心重點開展“黃河文明形成與變遷的綜合集成研究”、“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變遷研究”、“明清以來河南基層社會轉型研究”、“河南民間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黃河沿岸地區文化、農戶行為與農區發展研究”、“社會嵌入與黃河流域區域創新模式研究”、“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經濟轉型動力、過程與可持續發展...
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蘭州黃河風情線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景點介紹 蘭州是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坐落於一條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谷地,夾於南北兩山之間。黃河在蘭州市北的山腳下穿城而過。蘭州黃河風情線西起西固區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流域面積27.44平方公里,沿黃河兩岸,開通了一條東西50多公里...
分水亭已成為歷史遺蹟。如今,霍泉已經成為廣勝寺景區的景點之一,由海場、分水亭、碑亭、水神廟組成,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和灌溉水源。鼓堆泉,原名古水、鼓水、古堆泉。又稱“石鼓神泓”,由龍王泉、琵琶泉等29個泉組成。在新絳縣西北12公里古堆村西,為縣境之名勝。其西南流入汾河,長20餘公里。龍子祠泉,在...
孔子的思想理念來自宗周和周公,但他作為殷商後裔,包括“仁”等一些重要概念卻源自東夷,繼承了自炎帝、黃帝、少昊,堯、舜、禹以來,黃河流域各部族集團乃至更廣範圍民族融合發展的文化基因。因此,壽丘大遺址保護和“華夏文化軸”的梳理,對於展示中華文化多元起源、一體匯聚的壯闊畫面,確定孔子儒家學說的思想來源和...
一、旅遊文化的歷史視角 二、旅遊文化的時代變遷 第三節 旅遊文化空間的變化 一、文化傳統的斷裂化 二、文化象徵的符號化 三、文化內涵的商品化 第四節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 旅遊文化行為 第一節 旅遊者的文化動機 一、審美動機 二、學習動機 三、刺激動機 四、懷舊動機 五、宗教動機 第二節 旅遊者...
5、《戰爭往事:沁河流域的動盪歲月》(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版。6、《災害與歷史 第1輯》(主編),商務印書館,2018年。7、《清代山西民間契約文書選輯》(編著),商務印書館,2019年。8、《超越信仰:明清高平關帝廟現象與晉東南鄉村社會》(合著),商務印書館,2019年。9、《黃河、長城、...
公園中部還有黃河、湟水、洮河、大夏河、廣通河、三岔河等河流域兩岸的階地。從永靖出土的恐龍化石,到和政等地出土的鏟齒象、和政羊、三趾馬等古生物化石,時間跨度近2億年,從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到6千多萬年的第三紀,再到2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各個地質歷史時期,臨夏總有出土的古生物遺蹟與其相對應。臨夏世界...
39 《西漢“齊三服官”辨正》,《中國史研究》2005年3期;40 《秦漢時代における生態環境研究の新しい視點》,《日本秦漢史學會會報》第7號(2006年11月);41 《漢魏時代黃河中下游域における環境と交通の関係》,《黃河下流域の歴史と環境——東アジア海文明ヘの道》(東方書店2007年2月);42 《...
同時,也是了解中華民族形成、融合與發展的歷史活教材,成為培養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區域。河西走廊生態地位突出,區位優勢明顯,文化底蘊深厚,既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螢幕障,也是中國交通、能源、電信、物流戰略大通道和“一帶一路”建設重要路段,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訊息,位於鄭州的雙槐樹遺址發現古地震遺蹟,震級不小於6級,為鄭州市區古代地質災害對史前聚落的變遷影響提供了實證資料。歷史地位 通過遺址的地理位置、規模、文化內涵等各方面分析,雙槐樹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這一中華文明形成的初期,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
創會主席 [131] ,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旅遊協會地學旅遊分會會長 [132] 、盤古智庫創庫成員、 [130] 遊歷圖書館創始人,多年從事旅遊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城市與區域旅遊規劃、文化遺產活化與國家公園遊憩、遊歷理論等領域的研究,擔任北京大學研究生《旅遊規劃原理》、本科生《旅遊與遊憩規劃》...
2015年至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今山西大學考古學院)、興縣文化和旅遊局,對碧村遺址小玉梁台地進行連續發掘工作,基本理清該台地的整體布局及其聚落的階段性變化。2022年8月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位於黃河岸邊的碧村遺址發現史前龍山時期的文化遺存,...
關中地區地處黃河支流渭河的下游沖積平原——關中平原,主要地區屬黃河水系最大支流——渭河流域,屬暖溫帶半溫潤半乾旱氣候。關中平原土壤肥沃,號稱"八百里秦川"。關中地區有關中八景等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蹟。2023年,關中地區生產總值為20330.0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8143元,居民收入為44615元。歷史沿革 關中地區是...
2015年10月,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同時為國家地質公園,是秦嶺地區罕見的而且是最完整的嶂谷地質構造。2018中國西北旅遊行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2022年2月,被評為陝西文明旅遊示範單位。景區歷史 2006年2月19日,陝西省國士資源廳一行10人,深入金絲大峽谷旅遊景區,進行野外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