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六次大遷徙,四千年來,黃河水患不可勝數,溢決在1570次以上,河道大遷徙有六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六次大遷徙
- 發生地點:山東境內
黃河六次大遷徙,四千年來,黃河水患不可勝數,溢決在1570次以上,河道大遷徙有六次。
黃河六次大遷徙,四千年來,黃河水患不可勝數,溢決在1570次以上,河道大遷徙有六次。六次大遷徙在山東境內的概況如下。第一次,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黃河下游東遷。舊道由河南滑縣(以下均為今地名)至河北巨鹿,東北向入海...
黃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原文化,一千多年來,中原先民不斷從中原向外遷徙,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和海外各地。根據歷史脈絡和中原先民的遷徙足跡,《大遷徙》攝製組以中原為起點,確立了較為縱深的拍攝路線。在這張全新的拍攝地圖上,從漠北草原到嶺南大地、從西域古鎮到南洋島國,追尋先祖的腳步,攝製組跨越河南、福建、廣東...
第一章 黃河 第二章 花園口 第三章 赤楊崗 第四章 一個不信神的女人 第五章 嗩吶情話 第六章 拉差車故事 第七章 長松買地 第八章 黃水劫 第九章 水上婚禮 第十章 落難尋母口 第十一章 鬧鹽行 第十二章 王跑的驢子 第十三章 黑色的春天 第十四章 蒙蒙春雨 第十五章 葫蘆灣搶船 第十六章 黃河...
第三次大遷徙 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遷徙。北宋都城開封被金兵攻占後,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元人入侵中原後,強占民田,推行奴隸制。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隨後由於元兵向南進逼,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
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大糜爛、大破壞的時期,遷入北方的各少數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人口銳減之際,紛紛起兵叛亂,史稱“五胡亂華”。在長達一兩個世紀的動亂中,黃河流城慘遭蹂躪,從而促發了一次又一次向南方移民的高潮。僅據官方統計,公元313~450年之間北方南渡的人口即達90萬人,占北方原有戶口的1/7...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族上出現。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
苗族祖先是最先開發中原、最後拓展南方的民族之一,後因民族間征戰不斷,歷經5次大遷徙從黃河流域步步退往大西南,還有的分支抵達東南亞和歐美諸國。至今,國內苗族尚有800多萬,海外散居400多萬,不管生存在哪裡,他們都用勤勞和智慧為創造中華文明增添燦爛篇章。在“古代居所”展館裡,你會聽到關於盤古、伏羲、蚩尤等...
德城區屬黃河三角洲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由於泛道與流速所致,加之風力堆積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崗、坡、窪相間分布等特點。全區地貌多象,大體可分三類:高地類、坡地類、窪地類。氣候 德城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3.1℃,年均...
1952年深秋,59歲的毛澤東乘專列離開北京,開始了他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外出視察,他此行的第一站來到河南開封的黃河岸邊,面對眼前的這條滔滔大河,“南澇北旱”的現實讓熟讀歷史的毛澤東陷入沉思。毛澤東在這次考察過程中,並沒有過多地談論如何治理黃河的問題,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個更為宏大的戰略構想:“...
陝西省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屆圖書獎及美學論文、論著獎等多項獎項。出版有長篇傳記文學《百戰將星·肖永銀》《黃河大移民》,長篇小說《天國葬禮》《特別諜案》《西榴城》,長篇報告文學《高西溝調查》《滻灞手記》,作品專集《陝西四才女·冷夢》等。
從六、七千年前起,分布在中華大地各處的人們共同體,陸續進入以農耕和畜牧為標誌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由從事採集漁獵經濟,進而改造自然,出現了磨製石器、陶器和紡織等,形成了黃河流域一帶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長江流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等許多文化遺存。與此同時,在中國北方草原地帶有大量的、延續時間較...
大禹受命於危難之中,立即變更治水思路。他放棄黃河故道,按照滔滔洪水的新趨勢,在河北平原上遷徙村莊,安置移民,調集勞力,開溝鑿谷,有意引導河水循山入川、直奔大海。黃河終於順利改道,洪災於是大大緩解。大禹也在治水過程中建立起了個人聲望,從而成為空前的民族英雄,還成為夏族政權的奠基者。鯀禹父子(其實未必...
從“五胡亂華”開始,匈奴、鮮卑、羯、羌等北方少數民族大舉南徙,進入黃河流域與當地漢族人雜居,建立了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北魏、北齊等數十個國家,歷時300年之久。這一時期的大流動、大遷徙、大雜居,打破了民族的原有格局,使得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與漢族在空間分布上產生了變化。從兩晉...
千里大遷徙 從這裡到西安大約需走480公里山路。行前她去向縣長告別。縣長見無法阻止,就關切說:路上要有足夠的口糧呵。我派幾個人,扛上幾袋小米,送你們一程;但只能到黃河為止,剩下的路就靠你獨自支撐了。艾偉德表示感謝。臨別時,縣長說:“以後,我只有為你禱告了。”艾偉德說:“我也為你禱告。”很快,...
萬曆五年(1577年),黃河決口,蕭故城南城圮於水,朝廷批准在三台山的陽邊集創建新城,延用其東的龍城廢城舊名,改稱龍城。以區別故蕭城,是蕭縣城址的第二次大遷徙。清朝時期,稱蕭城,民國期間,曾先後稱龍城市、龍城鎮、城關鎮。1950年,改稱龍城鎮。1958年,改稱虛實人民公社。1960年,改稱蕭城鎮。1980...
歷史上開封境內黃河大堤曾數次決口,其中7次水淹開封城。破壞之後是重建,因此有了“開封城,城摞城”的奇觀。但是每一次破壞必然伴隨文化的遷徙和破損。戰爭和洪患慢慢地侵蝕著中原大地的肌體,一次次的遷徙則將中原文化帶往異地他鄉。相關圖書 圖書信息 書 名: 河之南 作 者:攝影者:鄭泰森 出版社:人民文學...
約6000年前,半坡人出現,生活於黃河流域,可使用磨製石器;會制彩陶(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種植小麥;住半地穴式房屋;會飼養家畜。約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陽城。其子啟篡權,改禪讓制為世襲制,形成“家天下”。約前1600年,湯滅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亳。約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西周,定都於鎬京。
這是苗族首次由西向東的大遷徙,大遷徙的原因是遠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東遷徙,時間約在若干萬年以前(原始初民社會) [4] [6]。 第二次大遷徙,是苗族先人在長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後,人多勢大,號稱“九黎”,與南方的炎帝族發生矛盾,打敗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達黃河北岸。在這裡又經過了很多年,九黎族的...
聯軍分為三支逃亡,一支順黃河北岸向西,退往太行山和華山;一支渡過黃河南下;一支向東進入山東。在逃往太行山的一支中,很可能有在汾河谷地留居下來的。2、黃帝對戰敗的太昊、少昊、炎帝、蚩尤、夸父等炎夷顯族,實行"分而治之",凡不屈服的,就東西南北分流,離開故土,遠道遷徙,另闢新生活區,出現了空前的...
鄂爾多斯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眾多民族共同活動的歷史舞台,鄂爾多斯文化在華夏文化中屬於黃河文化系統,其源頭為“河套文化”。鄂爾多斯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多民族人民共同培植的一種多元融合、風格獨特的文化。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是蒙古古部名。鄂爾多斯地區是歷史上形成的一個地理概念。它指的是黃河中斷、陰山之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