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趙城舊縣名,白族殺蟒英雄,
趙城舊縣名
關於造父,《史記·秦本紀》:"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山西通志》和《平陽府志》均記載:"周穆王封造父之地。"趙城乃趙氏地望所在,據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了。《史記·趙世家》:"造父幸於周穆王。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騄耳,獻之穆王。"並四曰"乘",並兩曰"匹",造父挑選了八匹駿馬,還有桃林之地的良馬,獻給穆王。造父是一位識馬馴馬的能手。關於八駿,《穆天子傳》有記載:"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騄耳。"而造父則為第一御手:"天子之御:造父、叄百、耿翛、芍及。"當時,交通靠馬車,作戰靠戰車,因而,"御"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孔子開辦私學有六門課程:禮、樂、射、御、書、數。御就是駕車的技術和規矩。
造父善御,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淮南子》有兩則描述:"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車攝轡,馬為整齊而斂諧,投足調均,勞逸若一;心怡氣和,體便輕畢;安勞樂進,馳鶩若滅;左右若鞭,周旋若環:世皆以為巧。"古人還把治理國家,比做造父之御:"聖主之治也,其猶造父之御:齊楫之於轡銜之際,而急緩於唇吻之和,正度於胸臆之中,而執節於掌握之間:內得於中心,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可見"御"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造父善御而立功,《史記·趙世家》有一段十分生動的描述:"穆王使造父御,西巡守,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當穆王命造父駕車向西巡狩到西王母居住的荒蠻之地後,竟然樂而忘返。這時,東方淮水流域的徐偃王乘機發動叛亂,軍情報來,穆王大驚。在這危急時刻,造父駕車,日行千里,迅速回歸,為平息叛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穆王因造父有功,給予嘉獎,賜給趙城。《史記》有註:"晉州趙城縣即造父邑也。"因而,趙城成為造父的食邑,是趙氏先祖發祥之地。這裡,趙城和造父首次聯繫在一起。《史記·秦本紀》也有類似記載:"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
《穆天子傳》則記載了穆王巡行的情況:"癸酉,天子命駕八駿之乘,赤驥之駟,造父為御,南征翔行,徑絕翟道。升於太行,南濟於河。馳驅千里,遂入於宗周。官人進白鵠之血以飲天子,以洗天子之足。造父乃具羊之血,以飲四馬之乘一。"周穆王名姬滿,是周武王的五世孫。關於穆王時期的確切年代,由於我國有文字紀年的歷史,是從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起。這年,周厲王因國人暴動而奔彘(山西霍州)。厲王是穆王的七世孫,因而,穆王的年代,過去只能按古書《汲冢紀年》等推測。近年來,學術界"夏商周斷代工程"取得初步成果,從武王克商有了確切年代。吸收這一成果的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銘文·夏商周》一章中"公元前1060-前1041年"記載:"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昧爽,於商郊牧野與紂軍大戰,滅商,建立周王朝(都鎬京)。武王改元。""公元前960--前941年"記載:"穆王十七年,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徐國始強,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馳師救周,與楚聯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也就是《史記》所描述的造父為穆王御,長驅救周的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的確切年代穆王十七年,即公元前960年,距現在已兩千九百六十多年了。"穆王五十五年卒。"於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在位。
造父善御是有其家族淵源的。先祖可上溯至女修。《史記·秦本紀》:"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顓頊乃黃帝後裔,女修就是黃帝的遠代子孫了。這是史籍記載造父最早的一位女性先祖。男性先祖沒有留下名字,而所謂"隕卵吞卵",這種帶有神話色彩的記載,其負載的信息應是以鳥為圖騰的東夷族。大業,即皋陶,是造父第一位將名字流傳下來的男性先祖。皋陶生活在堯舜禹部落聯盟時期,是聯盟中重要的一支氏族。《史記夏本紀》:"皋陶作士以理民。"皋陶曾擔任"士",執掌刑法,十分公正,成為後世秉公執法的典範。皋陶還擬定了一套治國方略,受到稱讚:"皋陶述其謀曰:'信其道德,謀明輔和。"就是要以德立世,堅持誠信,這樣才能使謀略成功,群臣和諧。"在知人,在安民。"等。禹繼舜立後,將皋陶預立為自己的接班人,"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未來得及施展抱負就去世了。
"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游。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少典乃黃帝遠祖,女華自然也是黃帝後裔。皋陶之子大費,即伯益,或曰柏翳。伯益的最大貢獻是輔佐禹治理洪水,禹十分推崇伯益的功勞,舜就賜給他黑色有飄帶的旗,並預言他的後代一定會昌盛,還把一個姓姚的漂亮女孩嫁給了他。"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洪水平息後,伯益擔任舜的虞官,就是掌管山澤,成為鳥獸調馴大師。而伯益的後人,在馴化鳥獸上立名於世,成為造父在技能方面的承傳;伯益嬴姓,是舜賜給的,造父自然也姓嬴,這是在姓氏上的承傳。造父封到趙城後,其後裔方姓趙。可以說,天下趙氏都是從趙城發源的。禹對伯益十分器重,皋陶去世後,就將伯益立為自己的法定繼承人。《史記·夏本紀》:"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後舉益,任之政。""以天下授益。""《青銅甬道銘文》"公元前2060-前2041年"記載:"禹舉薦皋陶為繼承人,皋陶卒,又舉薦益輔政。"皋陶生活的時間,應在公元前2041年前,距今至少已4045年了。"公元前2040-前2021年"記載:"禹巡狩,至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益讓禹之子啟,避居萁山之陽。益佐禹日淺,天下未洽,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於是啟即天子位,建立了夏王朝。"伯益雖然被授予了帝位,卻讓給了啟。而《戰國策·燕策》則說:"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伯益生活在公元前2021年前,距今至少已4025年了。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戊聞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造父乃大廉這一支的後人。《史記·趙世家》開篇也說:"趙氏之先,與秦同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大戊是商朝第九位帝王,聞知中衍繼承了祖先的善御技藝,乃召卜師占卜,結果卦象大吉,就將中衍召來做了自己的御者。中衍受知遇之恩,屢建功勳。大戊大喜,又將王室之女嫁給其為妻。《青銅甬道銘文》"公元前1500--前1481年"記載:"雍己卒,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大戊即太戊,公元前1480年即位,中衍也應在這一時段內,距今則已3484年了。"而若木的後裔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御,以敗夏桀於鳴條。"能為湯御,可見也是一名出色的御手。這樣,造父一族就從馴育鳥獸的承傳,發展到駕御車馬的承傳。《史記·秦本紀》:"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葬於霍太山。"趙氏先祖從中衍之後殷商時期就成為諸侯了,而蜚廉父子都曾以特殊的本領輔佐殷紂。武王伐紂時,蜚廉正為紂出使北方。因殷紂已滅,回去也無法匯報,只好在霍太山築壇進行報祭。掘土築壇時,於土中獲一石棺,棺上有銘文說:上帝昭告處父,你不曾參與殷商之亂,所以賜給你石棺,以光大你的氏族。蜚廉死後,就葬在霍太山。蜚廉生活的時間應在武王伐紂的公元前1046年前後,距今已3050年了。趙城就在霍山西麓,僅距10公里。霍山主峰老爺頂,也在趙城境內。"蜚廉復有子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是蜚廉的五世孫。"自蜚廉生季勝以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從造父起就定居在趙城。"惡來革者,蜚廉子也,早死。有子曰女防。"蜚廉另一子惡來革早死,其子即季勝的侄子叫女防,乃秦的先祖。而女防的後裔"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趙城顯然已是蜚廉家族的世襲領地了。因而,穆王將造父封到趙城,並非隨意指派一地,而是將其先祖的家鄉作為正式食邑而已。
趙城,伯趙氏之城
那么,趙城的名稱是怎樣來的呢?一說是紀念春秋末年趙國正卿趙鞅(即趙簡子,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而來.趙鞅系原趙城縣人氏,稱為趙城是取趙簡子之城之意。有學者認為:趙城名義來源於造父。由於趙氏先祖蜚廉葬在霍山,蜚廉後世就在趙城一帶居住,那時還沒有趙城的名稱。穆王封造父以趙城,不過是賜予造父一個正式名義。趙城的名稱實因造父所居之城而起。趙、造二字,音、義相近,從構形上講,趙從"辵"旁,造從"辶"旁,原本就可以互相通用,都是奔跑的意思。而"趙"字本意是超越、騰越。且有例為證:《穆天子傳》:"天子北征,趙行□舍。"一舍為三十里,超越了數舍,可見速度之快。造字出現在先,趙字出現在後,二者實為一字。或者,趙城原作造城,即造父之城,後來改作趙城。這樣,趙城名義可理解為來源於造父,即所謂以字為氏。
然而,《史記》中明確寫道:"自蜚廉生季勝以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可見,"趙"這一名稱早已存在,造父一族居住在這裡。造父封到趙城後,和當時普遍採取的以邑命氏一樣,以"趙"為氏。那么,趙城的名稱又是怎樣來的呢?
造父的先祖皋陶,乃"玄鳥隕卵,女修吞之"而生。玄鳥即燕,逐漸演化為鳳凰,成為東夷族崇拜的神鳥,並以其為圖騰。關於玄鳥、鳳凰及東夷族,《左傳·昭公十七年》有一段記載:"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楊伯竣在《春秋左傳注》說:"魯封於少昊之墟,郯子又為少昊之後。"因而,郯子得知少昊以鳥名官的史實。少昊是東夷族團的始祖。上古時期,氏族或部落首領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行和變化規律,以制定和頒布曆法。少昊氏在制定曆法時,結合各種鳥的習性,並作為管理這方面的官員名稱。
當代學者綜合歷史、考古、民俗、徽銘、古文字、古地理、古氣象、碳14測年等多學科研究,第一代少昊約公元前7570年生於山東曲阜,其父是金星氏之子,發明了金星曆。少昊繼承其父金星氏曆法,並作了系統補充,發展了八卦太陽曆,作十月太陽曆,所以稱金天氏,或金窮氏。少昊名鷙,以風鵬玄鳥為名。當少昊鷙作為沖帝,即入贅,進入伏羲氏族,為第六代伏羲,即少昊伏羲登位時,"為鳥師而鳥名。"(《左傳》)"時有五鳳,隨方之色,集於帝庭,因曰鳳鳥氏。"(《拾遺記》卷一)"以登帝位,徙於曲阜"(《左傳》)。少昊母皇娥,從母系下傳,是以鳩鳥、鷙類、鳳鳥為圖騰的氏族。少昊以鳥名官,當在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戰中,黃帝戰敗了蚩尤、少昊聯軍後,任命少昊清陽統管東夷諸部之時。這時少昊又名帝俊,曾遷都荷澤,與羲和、常羲共建少昊之國。帝俊有皇鳥、欒鳥、鳳鳥三部。少昊後裔世代綿延,歷神農、炎帝、黃帝,皆襲少昊之號。並於公元前4050年--前3790年,繼黃帝而興,建立了"少昊之世",歷時260年。
楊伯竣在《春秋左傳注》"鳳鳥氏"下注解曰:"杜註:'鳳鳥知天時,故以名歷正之官。'"鳳鳥,可看作鳥圖騰的一個總標誌。趙城,俗稱為鳳凰城(見圖片)。而晉南各地有許多城市被稱為鳳凰城,如浮山城等。其下各種鳥為分標誌,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還有祝鳩氏等五鳩,郯子具體介紹了十種。此外還有"五雉為五工正"、"九扈為九農正"等,均以鳥名作為管理某一方面的官員名稱。楊注在"玄鳥氏"下注解曰:"玄鳥即燕。分謂春風、秋風。燕以春風來,秋風去,故名。"燕是分管春風、秋風的"司分"官。舜曾賜給伯益姓嬴,也作鸁,乃燕的異體字。伯益之益,也即燕。因而,所謂賜姓,也不是隨便賜給的,而是對其圖騰的尊重和明確。楊注在"伯趙氏"下注解曰:"伯趙即伯勞,一名博勞,一名鵙(ju)。秋月以所捕動物貫於小枝,儲作冬糧。鳴聲甚壯。以夏至鳴,冬至止。"伯勞是分管夏至、冬至的"司至"官。這裡的"伯趙氏",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造父的先祖我們追蹤到了皋陶。皋陶生活在公元前2350年堯舜禹時代的臨汾市一帶,《帝王世紀》載:"堯都平陽(山西臨汾市)",是少昊清陽裔族。少昊清陽統領東夷諸部為公元前4050年左右。皋陶乃"玄鳥隕卵,女修吞之",上溯1700多年到少昊清陽時,其先祖應是少昊清陽族裔中的"司分官",即玄鳥氏。既然玄鳥氏後裔有皋陶、伯益一支活動在汾河流域的臨汾盆地一帶,且被史書記載;那么,同為少昊清陽族裔中的"司至官"、伯趙氏後裔,是否也有一支活動在汾河流域、距平陽即臨汾市北僅50公里的趙城一帶?伯趙氏這個部族群體可能是最早稱其為"趙"的先民。隨著經濟發展,人口繁衍,伯趙氏的先民們,在霍太山西麓的趙城一帶建造了一座"伯趙城"。"伯"者,大也,霸也。在數千年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伯趙氏"和"伯趙城",漸漸被略稱為"趙氏"和"趙城"了。趙城者,伯趙氏之城也。只因伯趙氏後裔未能像玄鳥氏後裔那樣留下著名的部落首領名字,才在歷史典籍中湮沒無聞。而伯趙氏一支只有長期定居在趙城一帶,才可能將當地命名為"趙",趙城也才稱為鳳凰城。
我們這樣分析和推斷,是空穴來風,有其例證的。《左傳昭公元年》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541年,晉平公患病,鄭簡公派子產聘問時,同時問候病情。晉國大夫叔向對子產說:君王的病,據占卜的人說是實沈、台駘在作祟,而太史不知是什麼。請問這是什麼神?子產在解釋了實沈乃參星之神後繼續說:"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今晉主汾而滅之矣,由是觀之,則台駘,汾神也。"玄冥師為管理水利的官員之長。少昊氏後裔昧擔任水官之長,其子台駘繼承父業,疏導汾水、洮水,築堤防住大澤,使廣大人民避免洪水侵害,居住在廣闊的高原上,建立了功業,顓頊帝就把汾水流域封給了他。台駘的後裔沈、姒、蓐、黃,就在這裡生活和繁衍。這是又一支有史籍記載的進入汾河流域的東夷族裔。台駘生活在顓頊時代,約公元前3790-3380年。在此期間的公元前3350年,遭逢大洪水,黃河泛濫,海平面高出5米。台駘就在這段時間治理汾水,早於鯀、禹治水1200多年,為堯舜禹在汾河下游建都創造了條件。關於台駘,明成化版《山西通志祠廟》載:"汾水川祠,一名台駘神廟,有六:一在太原縣晉澤南;一在靜樂縣定河口;一在五台縣西十五里;一在曲沃縣西三十里高村;一在石樓縣南三里翠金山上;一在汾州城東南二里,皆為行祠。"《平陽府志曲沃縣》亦載:"台神廟,在縣西三十里台神村。"台駘神廟之多,可見台駘生產和生活地域之廣。現侯馬市(曾屬曲沃縣)台神村西古翠嶺台駘廟,緊靠汾河,占地一萬平米,有建築40多間,為明朝時所建。
那么,東夷族後裔,無論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無論台駘、皋陶等,何時、何因從山東地區西遷到汾河流域、霍太山和趙城一帶呢?
東夷族西遷的幾條線索
東夷族西遷,有這樣幾條線索:一、逃避大洪水、大海浸。1、從距今1.1萬年我國境內冰川消融,發生第一次大洪水後,公元前7700年伏羲時代,發生第二次大洪水;公元前5700年和5400年,三百多年內,發生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特大洪水、特大海浸。海水上升,倒灌於華北平原,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0米,海岸直抵太行山東麓。少昊、顓頊、灌兜及東夷各族,皆不得不向西邊的高地逃生,退遷到太行山及其西,有的則北逃幽燕進入東北大平原,成為東北九夷。在這兩次大逃亡中,很可能有一支或幾支進入了汾河谷地。
2、公元前3500年的顓頊時代,發生了第五次洪水和特大海浸,海平面比現在高出5米,華北平原一片汪洋。顓頊任命共工治水。少昊、顓頊、共工諸族紛紛爬上太行山,向北遷徙,進入燕山,經過遼西走廊,轉向東北亞。台駘治理汾河,就在這一時期。在逃亡中,一路上且遷且駐,中途還留下許多人。也可能有一支在西遷途中,看到汾河流域治理得好,而進入霍太山、汾河谷地。
二、因戰敗而被遷徙。公元前4515年,在中華上古史上發生了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戰。"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史記五帝本紀》)蚩尤是伏羲氏的後裔修(即儵,黑蛇或玄蛇)族的嫡系傳人,屬於東夷人中的黑蛇支,同時也是女媧黑虎族苗裔。蚩尤氏又名九黎氏,為冀州土著。蚩尤氏繼承和發展了伏羲氏的曆法,發明水田犁耕,水牛稻作農業,夯築版城,採礦煉銅,製作兵器,建立了三苗九黎東夷金兵聯盟,舉行會盟大典,統一東夷,制定刑法等,是中華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先祖之一。1、少昊氏與蚩尤、夸父、共工聯軍與黃帝戰,戰敗後蚩尤被擒殺。聯軍分為三支逃亡,一支順黃河北岸向西,退往太行山和華山;一支渡過黃河南下;一支向東進入山東。在逃往太行山的一支中,很可能有在汾河谷地留居下來的。2、黃帝對戰敗的太昊、少昊、炎帝、蚩尤、夸父等炎夷顯族,實行"分而治之",凡不屈服的,就東西南北分流,離開故土,遠道遷徙,另闢新生活區,出現了空前的民族大動盪、大分化、大遷徙。首先分化東夷,使東夷少昊青陽九黎聯盟與三苗聯盟脫離,再任命清統理東夷諸部,把東夷少昊部進一步分化,使其一分為三:東北九夷、東九夷、南九夷。而少昊白虎部和常羲氏(昌意)則西遷於陝、甘、青邊陲地區。這一支不屈服於黃帝統治的部落,在西遷途中,有可能路經霍太山,其中有的留居在汾河谷地。3、少昊清(質或鷙)所治理的東部,以帝俊稱少昊。帝俊少昊的以鳥名官,說明當時已是一個有著嚴密分工的社會。他們積極重建和復興少昊三苗九黎國族文化,使其得到空前發展;創造了新的天文觀測儀器璇璣,完善了自己的觀測系統;抗擊洪澇災害,開闢山東半島、渤海灣及其以北地區。隨著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家族、宗族、氏族迅速滋衍,不斷立族分氏,以族為國。少昊氏族僅鳥部就分化出25個。各族都建立自己的天文觀測中心和祭祀中心,形成一批城邦國家。而西遷於陝、甘、青地區的那支少昊氏族,這時已與炎帝夸父國結成聯盟,開始向東回遷。這樣,東西兩部少昊氏族向中原會聚,少昊三苗九黎聯盟再度形成。而此時的黃帝氏族則逐漸衰落,無力控制局面。公元前4050年,少昊氏登臨帝位,創造出歷史上的少昊時代。在西部少昊氏回遷的過程中,也可能有一支留居在汾河谷地和霍太山。
三、軒轅黃帝芒封禪、有熊黃帝號建都及帝軒黃帝號次回遷。1、黃帝勝利後,"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史記封禪書》)就是登上泰山,興封禪之舉。所謂封禪,就是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草掃地為場祭地,向天地報告天下太平。封丘高聳,象徵天;禪場在下,象徵地。然後又在西泰山興封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竝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螣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韓非子十過篇》)這裡,鬼神、蛟龍、畢方、蚩尤、風伯、雨師、虎狼、螣蛇、鳳凰等,都是國族名,國族領袖。而西泰山就是山西霍太山。黃帝會合炎帝、東夷諸國族領袖於西泰山,封土為壇,舉行盛大祭天典禮,並作《清角》樂。即《史記五帝本紀》所說:"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黃帝在西泰山興封禪,其所會合之國族中,有的便可能在西泰山即霍太山附近留居下來。"螣蛇伏地,鳳凰覆上"者,就是螣蛇族人在山下保衛,鳳凰族人在山上護佑。螣蛇為東夷蛇族裔,鳳凰亦為東夷族裔。而鳳凰族人中,有的可能在封禪後留下來,定居在霍太山和汾河流域,並逐漸建起了鳳凰城。2、黃帝氏族在北方休養生息百年之後,逐漸向南方遷移。公元前4366年,第五代黃帝常卒,第六代黃帝號稱帝,時年30歲,建都山西霍州、霍太山,在此36年。又南遷至王屋山,再南遷至華山、熊耳山,到河南靈寶建都。在霍州的30年間,隨同遷來的東夷族人,有的可能在霍太山西麓和汾河流域定居下來。3、從公元前4140年第十三代黃帝起,稱為帝軒黃帝時代,開始從河南向北遷移。他們越過黃河,沿汾河北上,經霍太山、太原,雲中山,到第十五代黃帝號次,在軒崗建都。在其遷移路過汾河谷地和霍太山過程中,也極可能有定居者。
白族殺蟒英雄
在大理的眾多本主中,周城本主杜朝選是遠近聞名的殺蟒英雄。周城是洱海西北邊的一個大村落。中心的市場熱鬧擁擠,宛如一座城鎮。村民帶著崇敬的語調,講起本主的故事。
杜朝選是個獵人。一天,他路過周城,準備上蒼山打獵。忽然,他看見人群中有個李大爹摟著一個小姑娘在痛哭。獵人問他哭啥,李大爹邊哭邊說:
“眼看明天一到,我的閨女就得餵大蟒去了。”原來,周城村後有一條神魔澗,澗底的蟒洞裡,藏了一條會變人的蟒蛇精,常常出來傷害人畜。除非每年三月三日送一對童男童女餵它,否則村里百姓就要遭殃。
杜朝選一聽,連忙安慰道:“您不用送女兒去了,明天我就去殺蟒。”李大爹半信半疑地說:“殺不死它,周城百姓可就得遭殃了!”正巧這時天上飛過一行大雁,杜朝選張弓搭箭,對大爹說:“您看第三隻大雁。”只聽“嗖”的一聲,第三隻大雁果然應聲落地。李大爹見他有這樣大的本領,這才放心了。
第二天,杜朝選走進從來沒人敢去的神魔澗,老遠就見一條白光閃閃的大蟒在喝水。它正在這裡等周城送童男童女來給它享用呢。杜朝選瞄準蟒的左眼射出一箭。剎時,一陣狂風卷過,大蟒不見了。
杜朝選追尋而去,卻見兩個年輕女子在澗底泉邊洗血衣。這裡怎么會有女子進來呢?哪來的血衣呢?他懷疑這是蟒精變的,正要舉叉刺去,她們忙哀求道:“我們是去年被蟒精攝進洞的良家女子,被逼做了它的妻妾。今天它出洞不久,左眼中箭逃回,脫下血衣叫我們給它洗乾淨。”
杜朝選聽她們說出真情,便放下鋼叉,對她們說:“我是殺蟒來的,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嗎?”她們一聽又驚又喜,忙說:“我們早就盼著這一天了。不過.只有等蟒精睡著後,用它的寶劍才能砍死它。這時,蟒精受了傷,在洞中昏睡,正是動手的好時機。”兩位女子說完便急忙進蟒洞去了。
不一會,這兩位女子果然從蟒精的枕頭下盜出寶劍,交給了杜朝選,又領他進洞去。只聽“咔嚓”兩聲,杜朝選手起劍落,蟒精被砍成三段。由於用力太猛,竟把寶劍也砍斷了。
這時,被搭救出來的兩位女子對他說:“讓我們做你的妻子來報答你的深恩吧。”杜朝選見她倆出於一片真情,便和她倆定下了終身大事。他們回到周城時,村裡的男女老幼早已聚集在村頭。當他們聽說杜朝選不但殺死了蟒精,還救出了兩位姑娘,並與她倆締結了良緣,大家都歡呼起來。於是,全村設宴三天,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杜朝選去世後,周城村民把他奉為本主。人們用香柏木雕出了他和兩個姑娘的金身像――杜朝選手裡還捏著那把斬蟒時砍斷的半截寶劍呢!每到正月十四杜朝選生日這天,周誠比過年還熱鬧。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祭祀這位英雄。當著八個小伙子用轎子從廟裡抬出他的塑像時,人們舞龍、耍獅、耍虎,燃放鞭炮,向他叩頭行禮……在三天的本主節中,村里照例要演出反映杜朝選故事的“大本曲”(白族說唱曲藝),村民們聽著聽著,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