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游水電基地

黃河中游水力發電基地位列“中國十三大水電基地規劃”之九,位於黃河中游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

概述,黃河中游,梯級開發規劃,

概述

十三大水電基地的提出對我國實現水電流域梯級滾動開發,實行資源最佳化配置,帶動西部經濟發展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十三大水電基地資源量超過全國的一半,基地的建設在水電建設中居重要地位。黃河中游是黃河洪水泥沙的主要來源,龍門多年平均輸沙量10.l億t,其中85%以上來自河口鎮至龍門區間。河段的開發可為兩岸及華北電網提供調峰電源,並為煤電基地供水及引黃灌溉創造條件;同時又可攔截泥沙,減少下遊河道淤積,減輕三門峽水庫防洪負擔。

黃河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係,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梯級開發規劃

黃河中游北幹流是指托克托縣河口鎮至禹門口(龍門)幹流河段,通常又稱托龍段。北幹流全長725km,是黃河幹流最長的峽谷段,具有建高壩大庫的地形、地質條件,且淹沒損失較小。該河段總落差約600m,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約250億立方米(河口鎮)至320億立方米(龍門),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初步規劃裝機容量609.2萬kW,保證出力125.8萬kW,年發電量192.9億kW·h。
本河段開發經長期研究和多方案比較,擬採用高壩大庫與低水頭電站相間的布置方案,自上而下安排萬家寨、龍口、天橋、磧口、古賢、甘澤坡6個梯級,可以較好地適應黃河水沙特性和治理開發的要求。在8個梯級中,天橋水電站已運行20餘年;萬家寨、磧口和龍門是裝機容量最大的3座水電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