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黃梅話歷史 黃梅話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漢語辭彙和用法,像“企”(讀ji,站著)、“吃”(讀qi)、“頸”(脖子)、“冇”(沒有)、等等,讀起來儒雅之至,白話文早就沒人這樣用了,可在黃梅話里,還大行其道,成為市井坊間的日常口語,使人不禁拍案驚奇。 在黃梅人的家庭里,把外婆叫“家婆”讀ga po),把外公叫“
家公”(讀ga gong),既保留了古代的稱謂,也顯得親切。叫外婆外公,從字面看總顯得見外了。可以說黃梅方言是我國古代國語的活化石,對我國
古代文化和語言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任何方言的形成是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其中有大量歷史文化和政治的因素在內。
在黃梅人的家庭里,把外婆叫“家婆”讀ga po),把外公叫“家公”(讀ga gong),既保留了古代的稱謂,也顯得親切。叫外婆外公,從字面看總顯得見外了。另外可以說黃梅方言是我國明朝官話的後代,所以黃梅方言辭彙能在明清白話小說和南京話里找到不少共同點,對我國古代文化和語言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任何方言的形成是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其中有大量歷史文化和政治的因素在內。
黃梅話
黃梅話屬於江淮方言區裡的黃孝片。黃孝片方言有19個縣市區:黃陂、孝感、黃州、團風、羅田、蘄春、應山、英山、浠水、麻城、鄂州、紅安、安陸、應城、黃梅、武穴、雲夢、九江、瑞昌。黃孝方言基本上都保持了古漢語的入聲。 本來黃孝方言地區分布過楚語。在春秋五霸或者戰國七雄中,楚國是唯一地處南方的。大量的南方小國的融合,使其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化和語言。後自楚滅吳越後,吳語的影響也出現在了楚語中。直到唐朝黃岡東部還是古吳語,(魚虞分韻,系古吳語的特點,黃梅方言存在此現象)後來在黃梅地區長期屬於淮西,明清時期又大量接受了江西移民,導致黃梅方言兼有江淮官話語贛語特點,調值接近淮西而音韻接近贛語。
語音系統
音值
--該方言屬於江淮官話,與安徽江蘇地區屬於一種方言,上鄉語音系統接近安徽贛語區,下鄉與九江接近。因與湖北的黃岡孝感區別較大,故屬於於江淮官話,而上鄉相對接近贛方言。下鄉平翹對立,上鄉不分平翹。另外,還保留了北宋時期的漢語層次特點例如:最zei罪ji不同音,磊lei類li,此兩組音在北宋後期大部分的方言已經合併,而在黃梅依然不同音。但是無論上下鄉都保留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分為六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國語的中古漢語入聲已經丟失)上鄉入聲短促有力。鹹山攝三分,這是南宋時期漢語的保留,例子:展zein/zhein斬 官gun/guon關 山san/shan閃sein/shein 搬ban/ben班ban 盤pan判pen/pon.。存在支微如魚現象:吹錘qu /chv 水誰xu/shv。 麻韻攝三等保留完整:也夜野爺等讀ia 蛇舍社射等字韻母為a,章組合口字保留中古音:專juan賺juan川quan穿quan豬朱主ju。存在鼻音式的小稱後綴(黃梅人常帶的ni nai,如包nai/ni 袋nai/ni),這個特點只有黃梅九江一帶有,湖北省除了黃梅一帶周邊其他地方沒有,但是卻常見於浙江南部吳語。就這些特點來說,黃梅方言與黃岡等地區別較大,而與安徽的江淮官話接近。因此,在我國大力普及國語的背景下,將其劃入江淮官話是不爭的事實。
調值
聲調調值 | 小池鎮 | 五祖鎮 | 大河鎮 |
陰平 | 31 | 32 | 11 |
陽平 | 445 | 55 | 53 |
上聲 | 13 | 23 | 24 |
陰去 | 24 | 214 | 15 |
陽去 | 33 | 44 | 33 |
入聲 | 52 | 43 | 553 |
舉例
我 吾ngo(同粵語的我)
你 爾ng 他 佢(輸入法打qu即可打出)kae( 上鄉)、 Kei (下鄉)此用法流行於初唐時期。
我們這兒 爾等這裡ng da dai di(上鄉)ng dei dei di(下鄉)
你們那兒 爾那裡 ng yi di(上鄉)、ng dei di(下鄉)
他們那兒 佢嘚那裡 kei dei yi nae(上鄉)、kei dei di(下鄉)
父親 罷把、爺爺(ia ia)(過去叫爹)、老頭兒(下鄉)
母親 姆媽(ng ma音同上海話)
爺爺 嗲dia(上鄉)公 (下鄉)
奶奶 奶(上鄉)婆(下鄉)
外公 家公爹(上鄉)、嗄公(下鄉)家的古音為ga
外婆 家婆奶(上鄉)、家婆(下鄉)
舅舅 母 母舅(第二聲)
舅娘: 舅娘(上鄉)、舅姆娘(下鄉)
小舅子: 細母舅(上鄉)、爾阿兒母舅(下鄉)
小姨子: 姨娘
中年婦女: 假乃(上鄉)、嫂兒(下鄉)
老年婦女: 奶奶(上鄉)、老嫲兒(下鄉)
姐姐: jia(上鄉)、jie(下鄉)
妹妹: 老妹mi(上鄉)、妹子(陰去聲,像國語的第三聲)(下鄉)
弟弟: 吾伢乃、老弟乃(上鄉)、吾兄弟(下鄉)
小孩子: 細伢兒乃(上鄉),小板兒(下鄉)
傻瓜: 勺(上鄉)、苕、夯巴(下鄉)
要飯的人: 討米的(上鄉)告鬍子(下鄉)
嬰兒 毛伢乃(上鄉)、喕乃(輕聲)(下鄉)
內部差異
由於黃梅縣與江西省原德化縣江北四鄉鎮1936年南北區合併,黃梅方言內部主要是南北差異較大,以孔壟鎮為界北為上鄉話,南為下鄉話,,上鄉話以黃梅鎮話為代表,下鄉話以小池鎮話為代表
1、聲母差別
上鄉不分平翹即:zcs zh ch sh都讀zcs 或者變讀jqx
下鄉則有平翹舌即:國語里的平舌音都是念平舌音,且當zh ch sh 與i e u un外的韻母相配時也是發平舌音,比如:插讀 ca 裝讀zang 拆讀cai 省讀seng 炒讀cao 爭讀zeng
下鄉保留了楚語h倒著寫(因為不好打出來),即:當jqx y與u 相配時發 zh ch sh ru劇讀zhu 區讀chu 許讀shu 但是當相配時 發陽去或者入聲時,就發jiou qiou xiou iou 比如 菊讀jiou 曲讀qiou 旭讀xiou 郁讀iou,,但上鄉則剛剛相反也就是把zh ch sh ru讀j q x i 。
2、韻母差別
上鄉把ei習慣讀ai 或者a 專業讀juein niai ,借jia
下鄉則把ei一部分保留一部分讀o 專業讀zhuon nie,借jio(jia的變體,下鄉習慣把韻母a送氣讀作半封閉的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