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學堂村,位於湖北省東南,隸屬於黃岡市黃梅縣蔡山鎮。交通便利,驅車前往九江市、武穴市、黃梅縣城均在30分鐘以內。梅學堂村位於京九鐵路北,七里湖南,轄7個村民小組,287戶,1361人,耕地面積1601畝,其中旱地面積617畝,水田面積984畝。村設5個黨小組,34名黨員,其中5名女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學堂村
- 別名:學堂下,同興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713
- 郵政區碼:435500
- 人口:1361人
- 方言:黃梅話,國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鄂J
經濟,風情,地圖信息,
經濟
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種植經濟作物(棉花)以及外出打工。
落戶本村的民營企業有兩家:黃梅縣眾星農資公司,蔡山鎮惠本節能燈具廠。
風情
風俗習慣與黃梅縣其他村鎮大體相同,具體介紹如下:
黃梅縣時令節日
(1)上七日:又稱“人生日”,農曆正月初七,人們把這一天看作整個人類的生日。有的家庭辦酒請客,吃長壽麵。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多數家庭要做元宵(湯圓)吃。入夜,部分地方舉行燈會,民眾踴躍觀賞。
(3)土地會:農曆二月初一,為傳統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們要在這天加餐以示祭祀,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3)土地會:農曆二月初一,為傳統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們要在這天加餐以示祭祀,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4)觀音會:農曆二月十九為觀音誕辰。天未亮時,中、老年婦女即相邀朝拜觀音。
(5)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農村家家做菜粑,近鄰還互相饋贈,認為吃菜粑不生疥瘡,相傳為四祖大醫禪師道信倡導。有的還用地菜煮雞蛋,認為吃了不惹災禍,能治頭暈病。
(6)清明節:一般在農曆三月上旬,民眾在清明節前三後四天內,掃墓祭祖,摞墳插清明花、燒香化紙,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懷念。學校則組織師生向革命烈士墓敬獻花圈,表示悼念,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7)六月六:農曆六月初六,民眾習慣在這天翻箱倒櫃晾曬衣物,諺雲“六月六,曬紅綠”,認為這天晾曬的衣物,不會生蟲發霉
(9)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故名。“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黃梅縣、德化縣北鄉一帶還曬乾豆腐,稱“臘八豆腐”。臘八過後,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米粽,做米粑,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米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活動安排在這一天舉行,故有民謠曰:“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10)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灶,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這一天,家家堂前掛祖宗畫,畫上記載歷代祖先名諱,或繪製祖先遺像。設燭台香案,置貢品,接祖宗來家過年。從這天起,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掃除塵埃,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10)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灶,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這一天,家家堂前掛祖宗畫,畫上記載歷代祖先名諱,或繪製祖先遺像。設燭台香案,置貢品,接祖宗來家過年。從這天起,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掃除塵埃,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11)除夕:諺雲“趕忙三十夜,清閒初一朝”。吃個年夜飯,午夜放個炮竹什麼的,這與外地的差別倒是不大。
(12)春節: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這一天,講究忌諱,不動刀剪,不拿針線,不下鍋煎炒(忌吵),不沾掃帚,不向門外潑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罵兒童。認為犯忌為不吉,就會有破財、生病及其他災禍。黃梅縣還有“喊年”的習俗。即正月初一、初二兩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為領班,組織青年及男童,排成長蛇陣,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戶,由領班者高喊被拜年的當事人名字並加上稱謂,或者說:“向寶廳拜年”,或者以稱謂喊拜。受拜者旋即應聲說“多謝大家來了”,喊年者齊復聲:“應該來的”。別有一番意思。
(13)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晚上還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畫像前擺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戶戶還要張掛彩燈,共黃梅縣孔壠鎮的元宵戲燈最為盛行。
(14)二月二:農曆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古尋陽(黃梅縣)稱為“龍抬頭”。大約是因進入仲夏時節,雨水漸多,可以聽到雷聲了,所以有這種說法。在農村,這一天農民忌下地,婦女忌拿針線清閒過一天。黃梅縣下鄉的規矩,這一天還有包紮一生糯米一個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為百花生日,故又稱“花朝節”,這一天,文人陳設百花,舉行文昌會,比賽詩文。
黃梅人的婚嫁習俗
結婚禮俗主要有訪親、定親、過門、嫁娶、回門等。先由介紹人牽線,約期見面、相親,雙方同意就照相留念、互贈禮品(信物),然後分別上門,會見雙方父母,男給女方“見面禮”。定親後,男方一年三節送女方父母和其已成家兄弟的節禮。確定婚期後,男到女家過門須送厚禮,並雙方到區鄉政府登記。佳期多定“元旦”、“五一”、“國慶”或“看日子”。迎親,城鎮租借汽車,鄉村用拖拉機、三輪車或步行。嫁妝上貼紅雙“喜”字,或人抬或車運。宴席或自辦或到飯店包席,新人出面敬酒,答謝親友。舉行婚禮儀式,不拜堂,先由主婚人講勉勵恭維話,新婚夫婦介紹戀愛經過。然後敬煙、敬糖果,鬧新房。次日上午,新婚夫婦備茶拜見親友,親友要給“茶錢”。婚後第3天,女方哥哥或弟弟要送書皮剪刀到男家,接新人回娘家,俗稱“回門”,但須當天返回。到滿月,須帶禮物再回娘家,叫“走滿月”。70年代後,政府提倡婚禮改革,不少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結婚,由共青團、婦聯組織集體婚禮。還有不少青年旅行結婚,即男女雙方領取結婚證後,擇吉日外出旅遊度蜜月。
結婚用品日漸增多高檔,有的還由一方點要。50年代,結婚用品簡單,男方購置一套床帳被窩、一隻或兩隻木箱及零星生活用具即可。70年代中期,時興女家點要,美其名曰“我出菩薩你裝金”,除要八墊八蓋及其他日常用具之外,還要高檔商品。先是“三轉一響”(腳踏車、手錶、縫紉機、收錄機),繼而要“48條腿”(指滿房家具的總腿數),進而要“三大件”(彩色電視機、冰櫃、洗衣機)。1984年後,少數女家還要求男家建一幢私人樓帛,才同意嫁女。不少男方因操辦婚事,將多年積蓄花光,一般都要借債,故有“嫁得起女兒,接不起媳婦”之說。
東港劃龍船習俗
龍舟,是一種以龍造形的木舟。這種木舟的首尾都雕有巨龍的圖案。在古代,龍舟唯有帝王才能享用,後來我國民間划船競賽,也漸漸有了用龍舟的習慣。每逢端午節那天,許多地方都要舉辦龍舟競賽,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懷石投江的楚國著名詩人屈原;宋代詩人余靖在《端午日寄酒庶問都官詩》中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槍神”。
黃梅在端午節也有舉辦龍舟競賽的習俗,—方面紀念大詩人屈原,一方面作為民間的一項大型文體活動,其規模、場面都是很大的。舉辦龍舟大賽的那天,全城的百姓都傾城而出,紛紛趕到江邊去觀看。從分路至小池漫長的江堤上,人來人往,站滿了觀賽的人群。許多鄰近縣鄉的百姓,也在此日趕到黃梅,觀看這一年一度的比賽。當時,丹徒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學者趙彥稱曾在其《三願堂日記》中描寫過道光二十九年(1849)時東港龍舟大賽的盛況。
他說,黃梅龍舟最盛,比其他地方的龍舟大賽要展開。從岸邊望去,競渡時江上波濤起伏,巨浪間百舸競發,前呼後涌,排槳揮動,鼓舞滄波,一瞬間,“金翠眩目,鎮鼓艷耳,游觀者舟次鱗列,約不下千萬”,氣勢是非常壯觀的。黃梅龍舟大賽,不僅比速度快慢,而且要比水手的技巧;尤其是水手的潛水功夫。傳說比賽的項目中有江面抓鴨和潛水捉魚等。抓鴨是由幾組龍舟圈成一個大圈,然後在圈的中央放一隻活鴨子,一聲令下,眾舟一起合圍,哪一艘龍舟上的水手先捉到鴨子,哪一艘龍舟就算獲勝。
有時,鴨子見人,就潛入水中,這時,水手們就必須躍入江中捕捉,競爭場面十分熱鬧。潛水捉魚,在競賽中算高難項目,比捉鴨子要費力得多,一般潛水功夫相當棒的小伙子才敢參加此項賽事。根據競賽規則,事先在數條黃鱔的頭上各紮上一根紅綢帶,然後待發令時放入水中,比賽開始時,先由各個龍舟推出自己潛水功夫最出色的水手參加比賽,以抓獲黃鱔的多少來決定名次……隨著鑼響,黃鱔被放入江中,四周龍舟上的.水手紛紛潛入江底捕捉。要捉住黃鱔是很不容易的,它又滑又會鑽,往往水手們多次潛入水中都無功而返,只有潛水功夫特強又善於捉魚的極少數幸運者才能享受到勝利的歡樂。黃梅龍舟大賽一直持續到清末,後因觀賽的人越來越多,安全難以維持,以及風浪不測,常常為比賽要淹死不少人,才被官方禁止。
黃梅縣的酒俗文化
1、酒俗之起媒酒
起媒酒又稱暖媒酒。娶親前的頭天晚上或中午(亦有娶親當天早晨的),男家辦一桌豐盛酒席,專請媒人坐首席,以酬謝其保媒之功。並請其在娶親過程中,繼續發揮作用,鼎力玉成親事。這桌酒席叫作起媒酒。
2、酒俗之起手酒
起手酒種類繁多,各行各業工匠,受主人之邀上門做活,第一天的首餐酒飯一般由主人招待,叫作起手酒。特別是做新屋,起手酒更為隆重,不論是自己請點工做屋,還是全部包工包料請專業建築隊做屋,動工之前定要辦起手酒,盛情款待木匠、砌匠等施工人員,並請母舅相陪。喝了起手酒,才開始下牆基石,砌牆,支門窗。
起手酒種類繁多,各行各業工匠,受主人之邀上門做活,第一天的首餐酒飯一般由主人招待,叫作起手酒。特別是做新屋,起手酒更為隆重,不論是自己請點工做屋,還是全部包工包料請專業建築隊做屋,動工之前定要辦起手酒,盛情款待木匠、砌匠等施工人員,並請母舅相陪。喝了起手酒,才開始下牆基石,砌牆,支門窗。
3、酒俗之上樑酒
新屋做到上樑時,或樓房封頂時,要舉行繁瑣的上樑儀式。上樑之日,事先將紅綠綢緞被面搭在主樑上,用紅繩將主梁兩端繫緊。眾工匠站立屋頂,各司其職。起梁的人緊拉起瘐紅繩,吉時到,一木匠喊“上樑”,主梁便在鞭炮聲中升到房頂,並安穩妥。同時砌匠往屋下拋撒年糕、糖果、香菸等物,令眾人哄搶。主事木後,砌匠即各自取下樑上的被面,率眾人下房,稍事休息。主人即在屋擺治豐盛酒席,請家公母舅作陪,款待工匠,眾工匠大吃大喝一頓,盡歡而散,第二天才繼續上工此即為喝上樑酒。
4、酒俗之過屋酒
新屋落成或購房屋裝修完畢,主家準備喬遷新居時,大都舉行過屋儀式。選好吉日後,屋主於當天凌晨燃放鞭炮,首先擔一捆劈柴或一架木梯進屋,再搬進家俱。天亮後,主人恭候親朋好友來鳴鞭道喜,並留其進屋休息玩耍。到中午,或在自家新屋,或在賓館酒樓,設盛宴款待賓客。此為喝過屋酒。
5、酒俗之壽酒
黃梅老人過五十歲後,每增十歲壽命,晚輩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慶賀老人高壽,稱為做壽。五十為初壽,六十為大壽,七十為高壽。另外,黃梅習俗認為:只要雙親健在,子女年齡再大,也不能給自己做壽,只能叫過生日。還講究“男做九,女做十”,如男到五十九歲生日,即做六十大壽。女需滿五十歲、六十歲才做壽。屆時,親朋好友紛紛攜帶壽禮歡聚主家,給老壽星祝壽。主人在家裡或到酒樓擺盛宴,請老壽星和親朋好友一同喝酒慶賀,也謂吃壽酒。
黃梅縣的酒桌筵席文化
婚喪喜慶,均要設盛宴款待賓客,不論幾桌,只有主桌設席,席分兩種,即龍口席和朝頭席。
龍口席:桌縫南北向。其東,北為首席,南為3席,其西,北為2席,南為4席;其北為上八位,南為下方陪客席。席位依尊卑長幼依次而坐,上客坐首席,次之坐2席,又次坐3席,再次坐4席。其餘仍為尊長者坐上八位,自家人坐下方斟酒端菜陪客。
朝頭席:桌縫東西向。其北,東為首席,西為2席,其南,東為3席,西為4席。東西兩方均為陪客席。若是客人多,則把桌子分做東西兩排擺架,桌縫南北向。各排第一桌為主桌。東桌之東,北為首席,南為3席;西桌之西,北為2席,南為4席。這種席的擺法,是單桌龍口席的發展,故仍稱龍口席。
另一種席,為單桌朝頭席的發展,桌子分東西排擺架,桌縫東西向,各排的第一桌為主桌,均只北方設席。居中,東為首席,西為2席;之外,東為3席,西為4席。
下鄉還有一種席叫丁字席,實為朝頭席的發展,桌縫東西向,3張主桌設六席,擺為丁字,故名。第1桌設在堂屋緊*神龕的中間,其北,東為首席,西為2席,其餘桌子分兩排擺架,東邊一排第1桌之北,東為3席,西為4席,西邊一排第1桌之北,東為5席,西為6席,其餘桌上沒有席,可以隨意坐。
黃梅迎親的時候說的吉祥話
黃梅人在迎親的時候每件陪嫁品要說一段吉祥話,很有特色
1、[電視機]電視我說不倒,走七(去)寬(生)個曉(男伢)。
2、腳踏車哪多又多,寬個曉會上學!
3、桌子四個角,將來小孩上大學。
4、紅箱四四方,寬兒到中央。
5、MOTO車的吉強話:新郎騎,新娘坐。 寬兒考大學。
6、日出東方萬里光、手執月斧響叮噹、輕輕套上象牙床、象牙床上蓋錦被、錦被中間出祭央、一頭一個記央枕、記央枕上結成雙
7、紅箱四角方方,內裝寶藏,富貴萬年長。
8、電扇扇風涼,新郎愛新娘!
9、一擔籮八根梭,闊個伢就上大學
10、伢破一對,寬兒成雙成對..
11、鏡兒圓又圓,寬兒中狀元
12、大細一抱摞,寬伢做家婆
13、扁擔挑上肩,謝謝張(女方姓氏)府茶和煙。
14、【腳盆】大圓套小圓,夫妻恩愛花好月圓。
15、電飯煲真蹊蹺,咬魚咬肉不用柴虎燒
16、茶几四四方,擺在房中央,來客對面坐,瀟灑又大方。
17、衣架,鞋架,一成高一成,代代出能人。
18、奇怪奇怪真奇怪,又裝飯來又裝菜,困醒還要隨身帶。【痰盂】--新郎官必說的
19、伢噢伢噢,恩莫鬧,爸爸就來抱。【娃娃】--新郎官必說的
20、被子枕頭是一套,走去寬(生)個曉(男伢)!
21、扁擔長又長 新郎接新娘
22、紅索 千里因緣一線牽 只羨鴛鴦不羨仙。
23、方桌新郎說的 桌子抬進來 兩頭都發財
24、扁擔長又長,一年四季忙.上年挑元寶,下年挑銀洋!
25、腳盆一對,和和氣氣.大的兒洗澡,細的娘抹屁.
26、電視機就真正好,一扒就開戳了,先放外國的洋國佬,再放中國女的脫褲產洗澡。扁擔對籮,馬上接家婆;籮上一片紅,來年接家公。
27、多子品吶多多多(多發國語第一聲),新浪騎,新娘坐,沒什麼特別的,就多子品吶多多多及地道滴(摩托)
28、電飯寶,確實好,寬個兒就是寶
29、電視機真正好,七點放新聞,八點放廣告,九點放外國佬,夫妻坐到笑鬥倒!
30、一同學結婚我去接腳踏車時說了一句:車行萬里,安全第一。結果被臭罵
31、煤氣灶,煤氣灶,庫的魚兒跳!請!!!
32、沙發,沙發,生個兒子像周潤發
33、蔑籮扁擔挑,寬兒真發拋.上學到黃高,清華北大隨克挑
34、機車上款騎,哈款飈,新娘摟著新郎的腰,一 邊騎就一邊消外父外母有牛逼,買個彩色電視機
36、丈母娘真牛B,賠個電視機
37、(痰盂)裝不得油盛不得米,把它丟到床肚底。
38、大紅木箱拍兩拍,裡面裝存摺
黃梅人過端午的習慣
端午節在黃梅又名端央節、蛋節,與中秋節和春節合稱一年三節,對於黃梅人而言非常重要。同思念親人的中秋節和全家團圓的春節相比,端午節時處初夏萬物欣欣向榮之際,因而獨具生機,黃梅人過端午節也別有風味,又因上鄉、下鄉的經濟文化背景有異而更加精彩!以下是黃梅人過端午節的風俗(整理不全,望亂石塔網友補充):
風俗之一:炸油糍,在黃梅上鄉,端午節家家要炸油糍,因為這個時候適逢油菜收割完畢,家家有新榨的“清油”,同時,小麥也是在此時收割。
風俗之二:吃粽子,在黃梅下鄉,煮粽子、吃粽子之風尤盛,這跟中國很多地區文化背景是一樣的
風俗之三:劃龍船,在河港密布的黃梅下鄉,端午節的龍船比賽無疑是過節當天重要看點,下鄉人或以村為單位,或以家族為單位進行龍船比賽,比賽之時,河(港)里一片鑼鼓之聲,龍船爭奪相當激烈。此風俗亦與其他地區相同,主要是為了紀念荊楚大地的文化人物——屈原。
風俗之四:插艾葉、菖蓬,端午節清早,家家都要在門和窗戶上插上艾葉和菖蓬,傳說艾葉的氣味可以劈邪,菖蓬形狀像利劍可防妖魔鬼怪進入家中。
風俗之五、吃雞蛋,吃蛋糕。黃梅人認為:雞蛋如石磙,可以把人的步伐拖住,從而長命百歲,而蛋糕就是發糕,有越吃越發之意。特別是小孩子,端午必須吃雞蛋,最好是用紅線扎個小袋子,把雞蛋放在裡面,掛在小孩脖子上,據說這樣可以給小孩辟邪。
風俗之六:送節,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這一年三節,黃梅女婿都要到去外父家送節,三大節的禮品一般以菸酒和肉為主,端午節時必須有蛋糕。如果是新女婿頭回送節,則禮數相當講究:在上鄉,女兒女婿第一次送節叫初節,送節禮品視家庭經濟環境,分為8斤8包、10斤10包、16斤16包幾種規格(黃梅人愛講究是出了名的),此外還要根據娘家人口情況送扇子(此風只在黃梅有),給長輩男性要賣大蒲扇,長輩女性的要買傘或鵝毛扇,平輩,晚輩都要買年齡不同的扇子(本人小時候最喜歡摺扇),女孩子也可以送傘。只要禮數周到,娘家人是非常開心的!外父外母必定要留女兒女婿吃飯,而且要給新女婿準備回禮,如紅包、衣服等,女兒女婿拿來的禮包,也是要回一半的,如10包回5包,但肉是不回的,呵呵,當天大家一起吃了,一頓吃不完,外父外母可留著慢慢吃。
以上是黃梅的端午風俗,也許有人會說黃梅人講究,愛面子,因此覺得麻煩,但是筆者認為:黃梅人之所以禮數多,是因為黃梅是文化大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澱,不像快速消費的城市,一年四季一個樣子。筆者衷心希望新一代黃梅人能記住並遵從自己的風俗,講它作為文化遺產世世代代留傳下去。
黃梅喪葬禮儀習俗
“生要生在蘇州,死要死在蘄州”。在程朱理學盛行的蘄州,舊的喪葬之事,的確是不同一般。人們對死的重視,從婚嫁時置棺木作嫁裝到五六十歲即“辦前程”(後事)可窺一斑。諺稱“六十不辦前程,死倒別怪兒孫”。因此一般人到五六十歲,便開始為自己準備“前程”,備置棺材,請風水先生選取“風水寶地”,作為葬身之所。棺材一般都用杉木,普通關才是“十二斗”(由十二塊板做成),上等棺材為“十斗”,最差的“十八斗”。棺材叫“壽木”,壽木完工,至親好友送禮慶賀,祝願主人百年長壽。安葬之地要有“來龍”、有“下手”,朝山秀麗、望水來臨的“牛眠大地”,地選好後建生墳,俗稱“作風水”。舊時喪葬禮俗亦極為隆重以至過於繁瑣,大致可分為“送終、報喪、入殮、請七、出喪、安葬”等等。
送終:老人病危,家人站立床前,聽候交待後事,老人神情有變,即將咽氣,已出嫁的女兒要迴避,兒孫立病榻前,高聲呼喚,直到咽氣,全家人跪在床前嚎啕大哭,此為“送終”,遠方的兒孫須在老人咽氣前趕到家,否則就被認為沒有能為之送終,或者說是沒能盡孝,是一大憾事。
報喪:完成送終前後的種種程式後,便向親友報告死訊,此為報喪。古蘄州黃梅縣的報喪者,是執一傘進門,將傘尖向下豎置大門裡側,親友一見便知。德化縣是把傘掛到堂前左邊的椅背上,然後坐在對面座上,口報:你家多謝”了。
入殮:將死者裹棉穿戴整齊入棺,謂之“入殮”。各地均有專事為死者入殮的人,有求必應。
請七:喪亡之日起,每7天為一七,七七共49天,逢七,兒孫們備香燭貢品,在靈前或墳上祭奠,俗稱“請七”。
出殯:由於選擇墳地或其他原因,停柩做喪,最短3天,最長經年,一般是49天,把靈柩送往墓地,謂之“出殯”。
安葬:出殯前,先請風水先生選定墳地穴位,破土挖坑,坑內傾石灰。靈柩到達,坑內再燒一些豆萁麻拮,並留火種,然後才能陳棺擺正。還要宰雄雞淋血於棺蓋,放爆竹,燒紙錢,最後一次焚香跪拜。
地圖信息
地址:黃岡市黃梅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