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芳

黃林芳

黃林芳,1984 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統計學系。歷任上海財經大學統計學系總支副書記,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部長,學生處副處長、處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林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財經大學
簡介,“上財浙院”事件,事件始末,突然“死亡”,一場“閃婚”,未批先行,爭奪學院,免職通知,

簡介

黃林芳,1984 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統計學系。歷任上海財經大學統計學系總支副書記,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部長,學生處副處長、處長,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
黃林芳黃林芳

“上財浙院”事件

事件始末

6月18日下午,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簡稱上財浙院)內看起來平靜如常,教學樓里不少同學在為期末考試埋頭複習。
這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內的本科院校,剛經歷了一場驚動中央的劇烈動盪。半個月之內,先是學生髮現學校突然“停辦”,隨即引發上千學生和家長的集體抗議,最後在高層壓力下“死而復活”。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如上財浙院這樣以某某知名大學的某某學院為名義在高考後單獨招生,學費較高但錄取分數較低的院校,就是獨立學院,亦稱“民辦二級學院”,大多是由高校和企業聯辦的本科院校。
作為上世紀末期高考大舉擴招、高校資源嚴重短缺的產物,獨立學院獲得了民間資本的青睞並迅速繁榮,全國已有322所,占全國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
2008年5月方才獲批正式成立的上財浙院,屬於其中最年輕的一批,是由上海財經大學(簡稱上財)和金華一家民營企業浙江大昌投資集團(簡稱大昌投資)的下屬公司合作創辦,在校學生1640餘名。

突然“死亡”

學校發了一封公開信,提了兩個方案;家長們也發了一封公開信,也提了兩個方案。
這場風波起於2011年6月1日《浙江日報》上刊登的《浙江省高校招生簡章》。當時,不少細心的上財浙院學生注意到,他們的學校壓根沒有發布招生計畫。這條訊息迅速在同學之間傳播,並很快從相熟老師處口頭證實──學校即將停辦。學生們隨後激動起來,甚至一度引來警方到校園維持秩序。
2011年6月4日中午,緊急從上海趕來的上財教授、上財浙院院長郭羽誕與學生座談。到場學生張揚(化名)表示,郭院長稱上海財經大學和大昌投資方面“教學理念不同”,雖極力安撫學生情緒,但對學生的去向,以及學生最關心的文憑問題,郭沒有給出具體安排。可是,由於上財和大昌集團合作辦學的終止,上財浙院這塊土地和建築等設施的擁有者大昌投資方面已打算將校園另作他用,這使得學生的去向問題迫在眉睫,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陸續從外地趕到金華,為孩子維權。
在學生和家長的維權壓力之下,2011年6月6日,一紙《告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全體同學書》發到同學們手上,提出兩個方案:一是停招之後學生可轉至上財繼續完成學業,由上財國際教育學院代管,二是學生也可以選擇按照當年高考分數轉學到浙江省內其他同批次獨立院校就讀。
作為對策,家長們也擬定了一封公開信,同樣是提出了兩個方案。
一是以後孩子去上海就讀,要拿到上財的畢業證書(本來應該是上財浙院)——這個方案一提出就發現,既不符合教育部對獨立學院的相關規定,也招致上海財經大學學生的激烈反對。
二是政府能出面協調,在金華把學校辦下去。

一場“閃婚”

雙方約定合作辦學30年,上海財大負責教學,大昌負責辦學資金投入和學院基本建設。學院每年將總收入(學費)的20%作為管理費上交財大。
上財浙江學院的短暫歷史,要從一場“閃婚”說起。
上財浙院校園所在地,在九十年代末期是大昌投資辦的一所培養汽修工、機電工的職業中學,後來升級為浙江師範大學下屬的一所二級學院,專業並無太大變化。
大昌投資即便是在金華地區也算不上知名企業,主營汽車銷售和維修、事故救援、駕駛培訓等業務,公司網站自稱為金華地區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在大昌教育副總經理應炳富看來,當初投資辦職業學校的直接的目的只是“為公司培養技術工人”。但因浙江師範大學不再合作,這一學院終止於2006年初。由於已有現成的校園資產和辦學經驗,大昌投資本打算繼續興辦一所高職院校,但浙江省教育廳一位官員建議他們去外省引入優質本科。
他還給大昌投資提供了一個信息:上海財經大學有興辦獨立學院的意向。
上海財大是目前國內高考招生分數最高的名牌大學之一,名校品牌頗具吸引力。大昌投資馬上派人到了上海。此事獲得了金華市政府的積極推動。當時,周圍幾個地區都已經有了市屬本科院校,但金華地區只有一所省屬的浙江師範大學,所以金華迫切希望能為當地引入一所本科院校。作為支持,金華承諾低價出讓千畝教育用地,用作新校區的建設——這樣的供地規模就獨立學院而言,實屬大手筆。在當時,即使是上財,占地也不過557畝。
而此時的上財,剛在興辦獨立學院的道路上經歷了一場竹籃打水。一份上財內部資訊顯示,該校2004年曾與上海置業集團簽署協定,打算在上海市寶山區合作興辦一所“浦江學院”,並獲得了教育部的批准,但因合作方(土地)原因,未能啟動。
上財起初對這家找上門來、且名不見經傳的大昌投資辦學能力和目的並無把握。本報記者採訪中獲知,該校副校長黃林芳到金華考察時,曾鄭重地向大昌投資董事長陳錦標表明辦教育可能是沒錢賺的,並詢問其為什麼還要辦學。當時,陳錦標回答說,自己辦學是純為公益,不圖回報。陳的回答讓黃林芳滿意。再加上現成的校園資源,和占地千畝的新校區,讓剛經歷了一次失意的上財心動並決定合作——偌大地盤,除了能辦好獨立學院,上財方面還盤算著以後可以在這裡開設一些盈利能力較強的培訓項目。
另據應炳富的介紹,大昌投資對項目可行性做出評估後也得出了滿意答案:企業只需提供億元資金,加上藉助土地抵押獲得的四億左右貸款,基本可以解決新校區的建設資金問題。未來當學生規模達到五千人時,就足夠支付利息,達到一萬人時校每年可獲得10%-15%的穩定投資回報。而藉助上財的強大品牌和師資,他們認為學校達到萬人規模並不困難。於是,合作迅速達成。
2006年2月6日,大昌投資旗下的大昌教育和上海財大簽署了合作辦學協定。雙方約定合作辦學30年,由上海財經大學負責教學工作,大昌教育負責辦學資金投入和學院基本建設,學院每年將總收入(學費)20%作為管理費上繳財大。
這也是絕大多數獨立學院的辦學合作模式。

未批先行

在當年的招生通告裡,上財浙院是以“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與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籌)合作班】”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出現。
達成合作的同時,上財也向教育部提交申請,要求把此前已經獲批的浦江學院,主體變更為上財浙院。但合作雙方已無耐心等到批覆——上財浙院當年夏天就開始招生辦學。由於沒有招生資格,他們採取了一種與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合作招生的擦邊球辦法──在當年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校的招生通告裡,上財浙院是以“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與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籌)合作班】”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出現,列出計畫招收300名學生。這樣的招生方式持續兩年,學校也有模有樣地運轉起來,但批覆仍無蹤影。
教育部遲遲不予放行亦有內情。一位與教育部關係密切的專家透露,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國內獨立學院已呈飽和之態,而且前期迅速上馬的學校,已經衍生出經濟糾紛、教學質量、文憑糾紛等一系列問題,故教育部暫時壓住了一些新提交上來的申報,上財浙院即在此列。
但這對正欲大施拳腳的上財浙院似乎沒有絲毫影響。2008年2月,這所全稱還叫做“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籌)”的獨立學院,舉動了隆重的新校區奠基儀式,金華市委書記、市長等主要領導均出席了這次活動。
2008年4月,教育部派出評估小組到金華對上財浙院進行評估考察。一位參與評估的人士表示,雖然各項硬體指標符合要求,但當時已有評估小組專家對上財提出預警。首先是金華到上海兩捷運路里程392公里,在當時火車需要五六個小時。專家認為,如此遠距離的異地辦學會影響到上財對該校的教學管理和師資輸出,進而波及學校的教學質量。
事實上,這一點在上財浙院的辦學過程中已逐漸顯現。應炳富亦承認,由於無法當日往返,雖然學校開出了一天上千元的薪資,但一些名氣較高、外快渠道較多的上財教授仍不願如此折騰。高年級學生們也告訴記者,剛進校時主要專業課程均是上財老師授課,但許多課程都是由上財浙院招聘的老師來教。
讓專家詬病的另外一個因素,則是2008年時獨立學院所面臨的高考人數減少的大環境。在高校體系中相對層次較低的獨立學院將率先受到衝擊。上財浙院所在的省份,將可能是最早感受到衝擊的地區之一。從2008年開始,浙江高考報名人數出現拐點,三年減少了1/6。但作為獨立學院最早發源地之一的浙江,已有獨立學院達22所,位列全國第三。
但在當時,對於一個正在大幹快上的學校來說,沒有人聽從專家的警告。經過反覆爭取——上財主要領導甚至親自出面懇請專家成全,上財浙院終獲批文,得到教育部“追認”。

爭奪學院

由於獨立學院只是大學和企業合作辦學的產品,雙方並無合資關係。因此,所謂的股權分配,實質上是學校收益的分配。
諷刺的是,教育部批文的下發,在時間上卻恰恰成為上財浙院合作雙方結束蜜月的分水嶺。雙方最直接鬥爭的是對學院控制權的爭奪。按照雙方合作辦學協定的約定,學院成立一個七人的董事會,雙方各派三人,另聘金華市政府方面董事一人,由相對來說和大昌投資立場更為一致的金華市教育局局長應恩民擔任。這也意味著,大昌投資話語權更大。
作為對策,在上財方面的主導下,學院又成立了一個董事會授權下的校務委員會,主要人選均是上財方的人員。應炳富稱,校務委員會成立之後,包括中層幹部任免等諸多決策直接就由委員會做出,不再經董事會討論,這讓大昌投資覺得被排擠。在越來越多的重大問題上,雙方意見嚴重對立。
這些衝突,其實還交織著雙方利益的爭奪。上財浙院獲批後不久,上財方面就提出重新分配該校的“股權”的要求。按照應炳富的說法,2008年下半年來,上財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分配方案,比如上財獲得學校30%“股權”,金華市政府獲25%,大昌占45%;上財以無形資產“控股”學院;上財放棄每年20%的學費分成,但要求學院運行20年之後,所有資產無償歸上財所有;把原全部屬於投資方所得的宿舍、食堂的收入也納入20%的分成基數等等。
這些方案無一例外地遭到大昌投資的反對。但讓他們惱火的是,每當雙方意見不能統一時,上財就祭出“停止招生”這個尚方寶劍作為要挾——根據相關規定,獨立學院的招生計畫,必須要得到合作大學的簽字認可方能發布。隨著雙方裂痕的擴大,上財其實在2009年就已表示當年不再招生。在浙江省和金華市政府的斡旋下才勉強達成了200人招生計畫。
不過,上財方面則在和地方政府溝通中提出了另一點擔憂,他們懷疑這個公司是否有能力操盤這么大的建設項目,所以才提出重組股權。亦有金華當地商界人士稱,新校區建設工程的推進和學校招生人數上的不理想,確實讓大昌投資感到資金鍊緊張,甚至一度對其主營業務公司的運轉造成壓力。
能輔以佐證的是,新校區的建設進展遠遠落後於預期,原定於2009年啟用的新校區,至今仍是一片混亂的工地。不過,應炳富對此反覆強調,大昌投資不存在資金問題。工程進展緩慢主要是拆遷上遇到一些紛爭,耽誤了工期。大昌投資內部不少人則把責任歸結到分管上財浙院的上財副校長黃林芳個人身上。2009年下半年,一次來自金華的舉報,稱黃林芳總計從大昌投資處拿到“不正當好處費”26.68萬元,引來上海市紀委介入調查。雖然最終沒有結果,但雙方就此徹底決裂。
2009年9月,上財態度強硬地提出,要求金華市政府接盤上財浙院,否則2010年停止招生。雙方亦曾就此展開商談,但並沒達成一致,有接近金華市政府人士稱,政府方面認為上財“要價太高”。到2010年6月,新的招生季節,上財浙院果然停止招生。
對於這場紛爭的種種細節,記者多次通過電話和簡訊聯繫上財浙大院長郭羽誕,但其始終保持緘默。處在漩渦中心的黃林芳,也始終未對記者的郵件予以回復。而最新的進展是,這一事件甚至引起中央、上海和浙江高層領導的關注。6月11日,浙江省教育廳、上財和金華市政府聯合發布一份通告稱,根據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精神,上述三方就辦學問題協商後決定將合作方調整為金華市屬國有企業,上財浙院繼續在金華辦學,保持獨立學院性質不變,2010年繼續招生。
自此,“停辦事件”漸漸平靜,上財浙院將換個合作方,繼續開辦。

免職通知

2011年3月23日,經研究決定,教育部免去黃林芳的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職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